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河北 > 石家庄名人

石家庄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曹玮 []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9731030)
  曹玮(973年7月22日 —1030年2月21日 ),字宝臣 。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真宗、仁宗时名将,宋初名将曹彬第四子 。曹玮出身将门,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少年时便随父亲在外任职。真宗即位后,任内殿崇班、渭州知州。他驭军严明,赏罚立决。知镇戎军时,招降外族、袭破李继迁,并据地形修筑工事、巩固边防。李继迁死后,曹玮上疏请趁机攻灭李氏政权,但未获准许。他亲自率军带回归降的河西大族,使李德明不敢轻举妄动。此后与秦翰破章埋族于武延川,分兵灭拨臧于平凉,屡立战功。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吐蕃李立遵部侵宋,曹玮于三都谷大破其军,……[详细]
乐毅 [春秋战国] 十七史百将传,武庙十哲
  • 乐毅
  乐毅,生卒年不详,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参见魏灭中山之战),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前295年)所灭(参见赵攻中山之战),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乐毅少年聪颖,喜好兵法。深得赵人推崇。赵武灵王时,因避沙丘之乱来到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当了大夫。此时,燕昭王因为子之之乱而被齐国打得大败,燕昭王时刻不忘为燕国雪耻。但燕国弱小又地处僻远,昭王自忖力量……[详细]
曹彬 []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931999)
  曹彬(931年-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开国名将,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曹彬是郭威妃子郭氏的外甥,后周显德五年,奉诏出使吴越,累官至引进使;严于治军,尤重军纪。乾德二年率军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升宣徽南院使。开宝七年率水陆军10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又决策伐北汉和攻辽,以功擢枢密使。雍熙三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为东路军主将,因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至岐沟关被契丹军击败,致宋军全线溃退,降右骁卫上将军。后复起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复任枢密使。死后谥号武惠。名人生平幼有志向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详细]
赵云 [三国]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229)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详细]
李德裕 [] 唐朝宰相,中国六大政治家,唐朝诗人 (787850)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李德裕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中书侍郎、镇海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他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武宗继位后,李德裕拜相。他执政五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制驭宦官,功绩显赫,被拜为太尉,封卫国公。武宗与李德裕的君臣相知也成为晚唐绝唱。宣宗继位后,李德裕因位高权重,五……[详细]
  王骥(1378年—1460年5月30日 ),字尚德。保定府束鹿(今河北辛集)人。明代名将。王骥刚毅有胆,晓畅戎略。永乐四年(1406年)登进士第,授兵科给事中。明宣宗时累迁至兵部尚书。 正统三年(1438年),与蒋贵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击破扰边的瓦剌军,迫使朵儿只伯远逃。正统六年(1441年)至正统十三年(1448年)间,王骥总督军务,三次征讨麓川,因功封靖远伯,与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成为明代因功封爵的三位文官。其后被弹劾以劳师费财,赖权宦王振庇护才得免罪。后率军平定湖广等地的苗人叛乱,获赐世券。景泰八年(1457年),因参与“夺门之变”,获授……[详细]
  李孟尝(593-666年),字待宾,赵郡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唐朝初期功臣之一。初随王君廓,后来归顺唐朝。从李世民征伐四方有功,加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之变,封武水县开国公。贞观年间,破-厥有功,迁汉东郡开国公。唐高宗年间,拜右监门卫将军,迁右威卫大将军,仍奉敕检校太子右典戎卫率。乾封元年,暴卒于长安静安坊府第,时年七十四。高宗下诏追赠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予谥曰襄,陪葬昭陵。李孟尝出自赵郡李氏,曾祖父李静,为北齐颍川太守。祖父李专,赵州主簿。其父李拔时,已经家势破落,成为饥民。 隋末中原大乱,李孟尝入山为……[详细]
郭圣通 [] 东汉光武郭皇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一任皇后 (?~52)
  郭圣通 (?年-公元52年),真定藁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一任皇后,世称“光武郭皇后”。《后汉书·皇后纪第十上》:父昌,仕郡功曹,娶真定恭王女,生后及子况。更始二年春,光武击王郎,至真定,因纳后,有宠。及即位,以为贵人。郭圣通生皇长子东海恭王刘彊、皇二子沛献王刘辅、皇五子济南安王刘康、皇七子阜陵质王刘延和皇十子中山简王刘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称帝,阴丽华和郭圣通悉为贵人。刘秀欲封阴丽华为后,但阴丽华多次辞而不受,因而立郭圣通为皇后。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刘秀和郭圣通在多次发生矛盾后,刘秀下旨废郭圣通后位,迁居……[详细]
苏味道 [] 唐代文章四友,唐朝宰相 (648705)
  苏味道(648~705) 唐代诗人。赵州栾城(今属河北)人。 9岁能属文,以才华著称。20岁进士登第。累转咸阳尉。高宗调露元年(679),吏部侍郎裴行俭征西突厥,奏为掌-,从军至安西。武后时,累官至凤阁鸾台三品。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无所建白。遇事依违两可,不作决断,时人号为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即位,贬□州刺史,死于任所。苏味道和李峤齐名,并称苏李。在初唐诗人中,苏李往往与沈宋相提并论,他们都大力创作近体诗,对唐代律诗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苏李的成就不及沈宋,但由于他两人身居高位,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他的名篇《正月十五日夜》(一作《上元》),咏长安……[详细]
魏收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 (506572)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魏收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掌诏诰,总议监五礼事,位特进。曾参修律令。天保八年(557年)迁太子少傅。武平三年(572年)去世,追赠司空、尚书左仆射,谥号“文贞”。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受命撰魏史,他与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等“博总斟酌”,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东魏被北齐取代这一阶段时期的历史。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详细]
贾昌朝 [] 宋朝宰相 (9971065)
  贾昌朝 (997—1065)字子明。宋朝宰相、文学家、书法家,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真宗(九九八至一零二二)朝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一零四一至一零四八)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魏国公,谥文元,卒年六十八。著作有《群经音辨》、《通纪时令》、《奏议文集》百二十二卷。其著作《群经音辨》是一部专释群经之中同形异音异义词的音义兼注著作,集中而又系统地分类辨析了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所录存的群经及其传注中的别义异读材料,并对这些材料作了音义上的对比分析,同时还收集、整理了不少古代假借字、古今字、四声别义及其它方面的异读材料,有助于读书人正音辨义,从而读通-及其注文。……[详细]
李标 [] 明朝首辅 (15281644)
  李标(1528-1644),男,本县李家庄村人。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会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授翰林院检讨(从七品);1612年(明万历四十年)任太子府属官,右春坊右赞善;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为詹事府少詹事(正四品),八月改为泰昌元年;1621年(天启元年)任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从二品);1625年(天启三年)因师同高邑-星,列“东林同志录”中,避党派斗争,引病归里;1627年(天启七年)庄烈帝朱由检(崇祯)即位,十一月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1630年(崇祯三年)韩旷退,李标复为首辅,累加少保、太子太保……[详细]
  • 甄洛文昭甄皇后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 ,又称甄夫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室,魏明帝曹叡之生母。曹叡即位后追尊甄氏为文昭皇后。童年经历文昭甄皇后是汉太保甄邯的后代,家中世袭二千石俸禄的官职。父亲甄逸曾任上蔡令。甄氏于183年1月26日(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出生。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家里好象有看见有人把玉衣盖在她身上的人,大家对此都很奇怪。甄氏三岁的时候,甄逸去世,甄氏哭的非常伤心,内外周围的人更加看重她了。之后相士刘良为甄氏以及甄逸其他子女看相,刘良指着甄氏说:“这个女孩贵不可言。”因此,甄氏……[详细]
  石据是石皋之子。7岁时,读书即过目成诵,长大后,博通经史,工于词章。中状元后,任弘政县令。调邢台令,当时郡守对属下贪暴,搜掠民财,以至上行下效,中饱私囊。惟独石琚出污泥而不染,保持清廉,对非己之物,虽一毫而不取。郡守事败,诬属下与之同罪,石琚以廉力辩,改任秀容县令,召为礼部主事、左司都事,累迁为吏部郎中、侍郎。贞元二年(1154),石琚任左谏议大夫时,上疏六事,均被嘉纳,大定年间,石琚累迁吏部尚书。石琚在吏部任职长达十年,对所涉及之事,了如指掌。因政绩显著,世宗欲用为参知政事,石琚力辞三次,世宗均不准,并令其与右丞苏保衡监管工程,工程结束。进拜为尚书右丞……[详细]
李绛 [] 唐朝宰相 (764830)
  李绛(764-830),字深之,唐代赞皇(今河北赞皇人)人。出身于一般官宦之家,祖父李之喜,襄州录事参掌州院庶务。擢进士,补渭南尉,拜监察御史。元和二年(807年)授翰林学士,元和六年(811年)人阁拜相,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因与权贵有隙,以足疾求免,罢为礼部尚书,后入为兵部尚书。文宗时,召为太常卿,以检校司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大和四年(830年),李绛奉旨募兵千人赴四川讨逆,被杨叔元乱军所害,终年67岁。李绛一生时值中唐,国势渐衰,外部藩镇势力越来越大,朝中朋党之争愈演愈烈。李绛潜心匡时济世,屡屡上疏,常以唐玄宗先治后乱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用……[详细]
甄逸 [三国] (?~186)
  甄逸(?-186年),中山无极人,东汉末年名人,曾任上蔡令。魏文帝曹丕的岳父,甄姬的父亲,子甄尧、甄俨等,妻张氏。据《文昭甄皇后传载》: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生于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日。 其母张氏常梦见一仙人,手执玉如意,立于其侧;临产之时,只见仙人入房,玉衣盖体,遂生甄氏。 甄氏三岁丧父。曾有相士刘良看了她的相之后说:“此女之贵,乃不可言。”甄氏自小至大,并不好戏弄。八岁时,门外有立骑马戏看,家中人及诸姊都上阁观之,甄氏独不行。姊姊觉得奇怪,问她:“门外走马为戏,老幼竞观,汝独不观,何也?”甄氏回答:“岂女子之所观耶?” 年九岁,常读书写字……[详细]
李敷 [南北朝] 北魏大臣 (?~470)
  李敷(?-470年),字景文,赵郡平棘(今河北赞皇县)人。北魏大臣,高平宣王李顺长子。真君二年,被选入太学教学。由于忠诚恭谨而侍奉太子。又任中散,与李䜣、卢遐、度世等都以聪慧机敏在朝中参与机密,传达诏令。李敷生性谦恭,加上有文才学问,高宗厚待他。升任秘书下大夫,掌管重要事务,加授前将军,赐爵平棘子。后来兼管南部,升任散骑常侍、南部尚书、中书监,领内外秘书。继承爵位为高平公。朝廷的重大决策。无不参与。等到刘彧徐州刺史薛安都、司州刺史常珍奇献出彭城、悬瓠投降归附,当时朝中的评议,认为他们的诚伪不可确保。李敷却坚持认为必然是真的,说:“刘氏死丧祸乱,内部发生争……[详细]
王士珍 北洋三杰 (18611930)
  • 王士珍
  王士珍(1861-1930年),字聘卿,号冠儒,清未民初正定县牛家庄人。 清光 绪二年(公元1876年),正定镇台叶知超看王士珍聪明机智,收他当了勤务兵,不 久提拔为书办。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王士珍考入正定镇总兵学兵队。光绪十 一年(1885年)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炮兵科学习三年,期满仍回叶部,后任随营炮 队学堂炮队教习。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随叶志超入朝鲜,镇压朝鲜东学党起 义。日本敢出兵朝鲜,对清军汪宣而战,清军在丰岛失利,撤抵平壤,日军兵临城 月下。王士珍指挥炮队学兵坚守在平壤城上,给攻城日晕以大量杀伤。战斗中,王士 珍额头负伤。平壤失……[详细]
李固言 [] 唐朝宰相
  李固言,河北赵郡(今河北赞皇)人。字仲枢,生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2),卒于唐懿宗大中十四年(860)。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壬辰科状元及第。李固言生在农村。敦厚老实。元和六年入京参加进士科考试,住在表亲柳氏家中,表兄弟以其憨厚嘲弄他。当时,举子为求登科,有行卷之说,即将自己的佳作呈教于达官贵人,求他们赏识,提高声誉,以便中第。柳氏兄弟特意让李固言先拜官职低微的许孟容,许一时羞愧难当,言明情况,但见李固言性本质朴,便默写于心,第二年,恰值许孟容升兵部侍郎,出任主考官,即取李固言为状元。李固言任华州刺史时严惩奸吏,打击地方豪强。他处事认真不谋私利,不为亲……[详细]

全部石家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