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山西 > 吕梁名人

吕梁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武则天 [] 中国女皇 (624705)
  • 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zhào),取意“日月当空”(有另一种写法,瞾,取其“双目当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不是唐。 武则天,是一个颇具历史魅力的名字,是一个似传奇而非传奇的历史名人。她是唐王朝开国功勋武士镬之次女,千古名帝唐太宗之嫔妾,高宗李治之皇后。她在佐执朝政30年后,亲临帝位,自封“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封建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帝。她从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她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详细]
武承嗣 [] 唐朝宰相 ()
  武承嗣(649年—698年),字奉先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武则天侄。历官秘书监,袭周国公。光宅元年(684),授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垂拱元年(685),同凤阁鸾台三品。月余后罢。载初元年(689),授纳言。天授元年(690)进文昌左相。武则天专权,他建议诛杀皇室及大臣中不附者,立武氏宗庙,并要求武则天立他为太子,遭到狄仁杰等人反对。长寿元年(692),罢为特进,后忧郁而死。初入仕途 武承嗣是武元爽的儿子。武则天以天后身份临朝称制,为巩固自己的权势,开始重用其武氏亲属,贺兰敏之死后,武承嗣从岭南被召回京,授职尚书奉御,不久提拔为秘书监,承袭……[详细]
狄青 [] 北宋名将 (10081057)
  • 狄青
  狄青,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干嘉佑二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北宋大将。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夏国。宋廷择京师卫士从边,狄青入其选,任延州指挥使,当了一名低级军官。在战争中,他骁勇善战,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土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烧毁西夏粮草数万,“收其帐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并指挥士兵在战略要地桥子谷修城,筑招安、丰林、新寨、大郎诸堡,“皆扼贼要害”。他每……[详细]
石敬瑭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后晋开国皇帝 (892942)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别称儿皇帝,五代十国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曾帮助李嗣源登基,经营河东,冲锋陷阵,战功卓著。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以儿国自称,在契丹帮助下大败后唐军队,建立后晋。后晋天福七年(942年),石敬瑭忧郁成疾,于六月在屈辱中死去,时年51岁,谥号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显陵。名人生平早年经历石敬瑭,父名臬捩鸡,欧阳修称“其姓石氏,不知得其姓之始也”。薛居正则说石敬瑭是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而且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汉景帝时丞相石奋的后代,但欧阳修在他写的《新五代史》中说他这个姓不知道最初的来历。唐……[详细]
  赵昌言(944~1009),字仲谟,一作幼谟,山西孝义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胡旦榜进士第三人。赵昌言少有大志,朝中重臣寇准等人对他评价很高。举进士时,他由于文思敏捷而名震考场,以贡部第一的身份参加了廷试。殿上,宋太宗见其谈吐不凡,气质超群,又知其父为赵轈,曾是自己做开封府尹时手下的得力干将,便对左右说:“赵轈曾任职京畿,在我的生日,他一定献诗百韵祝奉,此人又非常懂得如何教育子女,这也是很值得嘉奖的。”由此,赵昌言被置进士甲科。及第后通判鄂州(今湖北武昌)。回朝后,拜右拾遗,职掌谏诤,入直史馆。不久,选为荆湖转运副使、迁右补阙,改知青州(……[详细]
  武惠妃(699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自幼于宫中长大。到开元十二年(724),开始赐号惠妃,虽只将她封为妃,但宫中对她的礼节却等同皇后。玄宗对惠妃宠爱始终不衰,并且想立她为皇后,但因武三思等人的关系最终作罢。武惠妃最后还是被自己吓死了,年仅38岁,唐玄宗追封她为皇后,谥号贞顺皇后,葬于敬陵。名人生平宫女得宠武惠妃为恒安王武攸止(武则天的堂侄)的女儿。因为年幼时父亲病逝,按惯例被送入宫中由武则天抚养。到武周王朝0,沦落为一个小宫女。但到唐玄宗即位时,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武氏性情乖巧,善于逢迎,很快就博得唐……[详细]
  武士彟 (577年―635年),字信明,并州文水人,唐朝开国功臣、卓有政绩的高级-,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yue)的父亲是武华。隋朝大业末年,武士彟为鹰扬府队正,资助李渊起兵。贞观中,出任工部尚书转荆州都督,加封为应国公,武则天册封皇后时追封其为魏王。起初,武士彟娶相里氏为妻,生子武元庆、武元爽。后来再娶杨氏,生下韩国夫人武顺、武则天以及郭孝慎夫人武氏等三个女儿。武则天称帝后,追封为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唐玄宗先天年间,武士彟帝号被撤销,爵位降为“太原王”。武士彟(559年-635年,),字信明,唐朝-,亦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父亲,死后谥号……[详细]
武三思 [] 中国历史上二十大富豪,唐朝宰相 (649707)
  • 武三思
  武三思(649年—707年),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武周宰相,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的侄子。官右卫将军累进至兵部、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大封武氏宗族为王。武三思为梁王,赐实封一千户。神龙三年(707年),谋废太子李重俊,却在重俊之变时被李重俊所杀,唐中宗李显追赠他为太尉,谥曰宣,唐睿宗李旦废其谥号并开棺戮尸,毁其墓。 谄媚武皇 武三思因为是武则天的侄子而获武则天起用,由右卫将军累进至兵部、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大封武姓宗族为王。武三思为梁王,赐实封一千户。武三思性格跋扈,又善……[详细]
  康基田(1728—1813)字仲耕,号茂园,山西兴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授江苏新阳知县,调昭文。为令几十年,迁广东潮州通判。以获盗功,晋秩同知。累迁河南河北道,调江南淮徐道,治河有声。五十二年,擢江苏按察使。命每年大汛赴淮、徐襄河务。六月,河南睢州河溢,基田奉檄驰往堵筑。次年,迁江宁布政使,兼河务如故。五十四年,署江南河道总督,寻回任。六月,基田防汛睢南,值周家楼河溢,上游魏家庄大埽翻陷,基田压焉,援救得生。诏嘉其奋勉,特加恩赉。五十五年,护理安徽巡抚。以高邮粮胥伪造印串,巡抚闵鹗元被严谴,褫基田顶戴。复以陈奏不实,革职逮问,遣戍伊犁。寻许赎罪,以南河……[详细]
  王嗣宗少年好学,刻苦自励。曾游京师,以文章拜谒文才出众的殿中侍御史王祐,颇受优待推许。考中状元后,补秦州司寇参军,因直言知州路冲为政苛急,被诬下狱,后平反得释。太宗征讨河东,王嗣宗上陈方略,被诏授大理寺丞,通判睦州、河州。太宗派耳目访察臣民言行,嗣宗抓捕耳目,械送京师,并上疏道:“陛下不委任天下贤俊,猥信此辈以为耳目,臣窃不取。”因而忤怒太宗,将王嗣宗捕送监狱。后遇大赦,嗣宗才被官复原职。以秘书丞通判澶州,命人在黄河岸植树万株,以固堤防。不久,被召回京,拜为三司开拆推官,以左正言出任河北路转运副使。当时,边境正有战事,崔翰为大将,王嗣宗常以言语激励其报效……[详细]
武顺 [] 武则天的同母姐姐 (623665)
  韩国夫人武顺(623年-665年10月前),又称贺兰夫人。是武则天的同母姐姐,初嫁贺兰越石,后成为唐高宗李治的情人,儿子是贺兰敏之,她的女儿贺兰氏则成为了高宗的魏国夫人。魏国夫人于麟德二年(665)十月唐高宗封禅泰山后,帝后回京都后被武后毒杀,死后追赠郑国夫人。名人生平韩国夫人武顺,武士彠女,母荣国夫人杨氏,武则天的姐姐。武顺初嫁贺兰越石,生下一子一女。子为贺兰敏之,女为贺兰氏,受封“魏国夫人”。《旧唐书》记载宫中曾经传言太子李贤为她所生。因武则天成为皇后,故而武顺可以比较自由地出入后宫。久之,与唐高宗李治有染。其女贺兰氏亦从高宗,母女二人共事一主(这在……[详细]
武攸宁 [] 唐朝宰相
  武攸宁,武则天伯父武士让的孙子,太平公主第二任丈夫武攸暨的哥哥,唐建昌王。武攸宁,武则天伯父武士让的孙子,太平公主第二任丈夫武攸暨的哥哥,唐建昌王。任(明抄本“任”作“别”。)置勾任,(明抄本“任”作“使”。)法外枉征财物,百姓破家者十而九。告冤于天,吁嗟满路。为大库,长百步,二百余间。所征获者,贮在其中,天火烧之,一时荡尽,众口所咒。攸宁寻患足肿,粗于瓮,其酸楚不可忍,数月而终。武攸宁的父亲名武怀道,祖父武士让,曾祖父武华。武士让是武则天父亲武士彟的亲哥哥,武华生四子,武士彟兄弟共四人。武士让生三子,分别是怀道、怀运和怀亮。因此怀道是武则天的堂兄。其中……[详细]
  郑兴(生卒年不详),隋朝人,祖居汾州永安县永安堡,即孝义大孝堡乡大孝堡村。郑兴自小有志向,为人忠厚,孝敬父母。家虽然贫寒,但勤于稼穑,以此奉养父母。父亡后,郑兴数日水浆不服,为父守墓三年。母亲又久病不愈,他常服侍于床前,衣不解带,足不失履,和衣而卧。母亲气血虚弱,五脏紊乱,需食新鲜鹿肉调理,以补瘦弱,益气力,强五脏。但当地无鹿肉,郑兴突发奇想,以自己的肉代替鹿肉,便割自己的股肉为母亲煮食,其母果然病体痊愈。时隰州尉房玄龄听到此事后说:“割股奉亲,乃世之奇事!”并为该村挂匾“孝悌贤乡”。郑兴死后,乡里人民感念其孝,建“郑兴祠”祭祀。到唐贞观元年(627),……[详细]
  辛仲甫(927—1000),孝义人,字之翰,汉代左将军庆忌之后,宋初大臣。仲甫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好学,成年后处事机敏果断,颇有城府,而且姿仪丰伟,相貌堂堂,被宋太祖誉为“文武才干”之臣。辛仲甫20余岁随郭崇入军,掌书记之职,乾德三年(965)改为郓、齐观察判官,乾德五年迁右补阙,出任光州知府,广纳良言,管理军民宽严兼济。时黄河暴涨,洪水泛滥,庐舍倒塌,仲甫召集数百船只接济众民。次年,辛仲甫知彭州,见彭州树稀,行人无处乘凉,遂命百姓于路旁栽柳,百姓感激,称此树为“补阙柳”。命人烧去城壕中茂密杂草,恰破彭州州卒密谋起兵之危机。仲甫治理彭州有方,名闻朝廷,于开……[详细]
  武攸暨(663—712年),女皇武则天伯父武士让的孙子。天授年间,封武士让为楚王,封武攸暨为千乘郡王。赐爵实封三百户。封其兄武攸宁为建昌郡王,唐朝驸马。为武则天之堂侄、太平公主第二任丈夫。武攸暨最初为右卫中郎将,武则天杀攸暨之妻以配太平公主。武攸暨娶太平公主后,授驸马都尉。累迁右卫将军,进封定王,又加实封三百户。此后又改封安定郡王,历迁司礼卿、左散骑常侍,加特进。神龙年间,拜司徒,复封定王,实封满一千户,武攸暨固辞不拜。寻而随例降封乐寿郡王,拜右散骑常侍,加开府仪同三司。武延秀等被诛后,又降封楚国公。延和元年逝世,赠太尉、并州大都督,追封定王。后来因为太……[详细]
  武崇训,武三思子,娶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之女安乐公主。武崇训,武三思第二子也。则天时,封为高阳郡王。长安中,尚安乐郡主。时三思用事于朝,欲宠其礼。中宗为太子在东宫,三思宅在天津桥南,自重光门内行亲迎礼,归于其宅。三思又令宰臣李峤、苏味道,词人沈佺期、宋之问、徐彦伯、张说、阎朝隐、崔融、崔湜、郑愔等赋《花烛行》以美之。其时张易之、昌宗、宗楚客兄弟贵盛,时假词于人,皆有新句。崇训授左卫中郎将。结局神龙元年,拜驸马都尉,迁太常卿,兼左卫将军。降封酆国公,仍赐实封五百户,寻徙封镐国公。二年,兼太子宾客,摄左卫将军。及为节愍太子所杀,优制赠开府仪同三司,追赠鲁王,谥……[详细]
薛能 [] 唐朝诗人 (817880)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诗人。《郡斋读书志》、《唐诗纪事》、《唐诗品汇》、《唐才子传》均载:“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阳一带)。”仕宦显达,官至工部尚书。时人称其“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交游之风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乡,游历众多地方,诗多寄送赠答、游历登临之作。晚唐一些著名诗人多与有诗与其唱和。薛能,字太拙,汾州人(汾阳人)。会昌六年登进士,歴官御史都官、刑部员外郎,摄嘉州刺史,迁主客度支、刑部郎中,权京兆尹,授工部尚书,节度徐州,徙镇武昌,为贼所杀。能癖於诗,日赋一章,有集十卷并《繁城集》一卷传世。---《汾阳县志、文苑》卷八光绪版……[详细]
  贺昌(1906—1935) 中共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工农部长,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山西省离石县柳林镇(今柳林县)人, 原名贺颖,1906年1月19日生于一士绅家庭。7岁上学。1918年考取离石县立高级小学。1919年,在五四-的影响下,和进步同学一道参加了反对-求荣县长贾占堂的斗争。1920年春考取太原市省立第一中学。在山西最早的共产主义者高君宇的帮助下,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1921年5月加入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山西第一批青年团员之一。从此,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是中共早期青年运动的卓越活动家。1922年9月,中国社会……[详细]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州(分离石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终年67岁,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于成龙少有大志,自幼过着耕读生活,受到较正规的儒家教育。顺治十八年,已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详细]

全部吕梁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