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江西 > 吉安名人

吉安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解缙 [] 明朝三大才子,明朝首辅 (13691415)
  • 解缙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西吉安吉水县人,解纶之弟。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解缙(xiè jìn )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 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 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1345)进士,授安福州判宫,迁太史院校书郎,除承务部、东莞县尹,在元末战乱中死于乱兵;父亲解开,二魁胃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详细]
文天祥 [] 中国古代十大忠臣 (12361283)
  • 文天祥
  南宋状元郎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4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3年。 宦海浮沉 后来,蒙古军两……[详细]
欧阳修 [] 唐宋八大家,中国古代十大知音,北宋文坛四大家,古代十圣,宋朝词人 (10071073)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参与纂写《新唐书》《五代史》,是北宋古文运动的代表,著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作品。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刚劲正直,见义勇为,他的诗文和部分“雅词”表现出其性格中的这个侧面。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堪称千古伯乐,一生桃李满天下。名人生平早年经历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已经56岁了。3年后(大中祥符三年,10……[详细]
杨万里 [] 南宋诗坛四大家,宋朝词人 (11271206)
  • 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调零陵丞。十一年(1184),召为吏部员外郎。历任枢密院检详官,尚书右、左司郎中,秘书少监。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代表作品:《初入淮河四绝句》、《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杨万里为官清正廉洁,不扰百姓,不贪钱物。江东转运副使任满时,应有余钱万缉,他全弃之于官库,一文不取而归。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区,仅避风雨。当时诗人徐矶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正是他清贫一生的真实写照。生平简介杨万……[详细]
胡广 [] 明朝首辅,明朝状元 (13691418)
  • 胡广
  胡广,字光大,江西吉安人,(1369-1418),明朝书法家、大学士,建文二年状元,永乐五年至十六年(1407年-1418年)任内阁首辅,其父胡子祺,曾历任洪武年间广西按察佥事,彭州知府,延平知府,政绩斐然。 靖难之后,胡广与同乡好友解缙一同降成祖朱棣,永乐五年,内阁首辅解缙被革职,胡广即不顾家人与幕僚反对与其解除一切关系,得以进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接替解缙为内阁首辅。 胡广行事谨慎,心思细密,任内阁首辅十一年间,两次随成祖朱棣北征,随其左右,深得朱棣信任,阻止了成祖封禅的意图,并进言停止在民间追查建文帝旧臣及家眷,平息诸多冤狱,关注百姓疾苦,成为……[详细]
胡铨 [] 南宋四名臣 (11021180)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文学家,爱国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胡铨登进士第。初授抚州军事判官,金人渡江南下,胡铨募乡丁助官军捍御。后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主和,胡铨抗疏力斥,乞斩秦桧与参政孙近、使臣王伦,声振朝野。但遭除名,编管昭州,移谪吉阳军。秦桧死,移衡州。宋孝宗即位,复奉议郎,知饶州。历国史院编修官、兵部侍郎,以资政殿学士致仕。淳熙七年(1180年)卒,赠通议大夫,谥忠简。有《澹庵集》……[详细]
彭时 [] 明朝首辅,明朝状元 (14161475)
  彭时(1416年—1475年4月27日[1-2] ),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庐陵安福(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枫田镇松田村)人 。明宪宗时名臣、内阁首辅。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彭时状元及第。景泰年间,授翰林院修撰,次年即入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常寺少卿兼侍读。英宗驾崩后,与李贤力争钱皇后名位,迁吏部右侍郎,兼学士。宪宗成化年间,升任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成化四年(1468年)四月至成化十一年(1475年)三月间,在李贤、陈文相继去世之后,继任内阁首辅。钱皇后去世后,彭时与商辂力主其应合葬裕陵,再经百官哭谏于文华门,最终迫使宪宗及周太后……[详细]
  尹昌隆出身贫寒,年幼时常寄宿于城东慈恩梵宇。每日用纸罩住佛灯,端坐读书,至夜半时分。天一亮,又起床攻读,如此长年不懈。洪武二十九年(1396)乡试,拔得头名,解元。第二年又荣登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后改监察御史。惠帝即位(1399),每次退朝时,总要宴请朝臣。尹昌隆上疏劝谏说:“太祖高皇帝鸡鸣即起,天不亮就上朝,勤于政事,所以天下太平。陛下继承大位,应效法先帝,兢兢业业,而今,日上数刻,犹未临朝。群臣宿卫,疲于伺候,旷职废业,上下懈弛,播之天下,传之四裔,非社稷福也。”惠帝称赞尹昌隆敢于直言,命礼部将尹昌隆的奏疏“宣示天下,使知朕过。”不久,京师地震,尹昌……[详细]
陈文 [] 明朝首辅 (14051468)
  陈文(1405年月16日~1468年5月19日),字安简,号褧斋,江西庐陵人(即今吉安县桐坪镇人)。成化二年三月至五月(1466年)任当朝首辅一职。明正统元年(1436)周旋榜进士第二人。授翰林院编修。景泰二年(1451)出任云南右布政使,兴利除弊,政绩颇著。英宗复位,拜詹事府詹事。天顺七年(1463)二月,陈文进礼部右侍郎兼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成化改元(1465),任礼部尚书,《英宗实录》总纂官,加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李贤去世后,陈文成为内阁首辅,卒于任上,终年64 岁,谥庄靖。著有《聚斋集》、《澹轩文稿》等。陈文少时聪明桀骜,曾获乡试第一,正统……[详细]
刘沆 宋朝宰相
  刘沆,今江西省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人。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九月十八日生。天圣八年(1030年)刘沆进士及第,名列第二。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共7年,“自进士设科,擢高第至宰相者,吉郡以沆为首”,在位以“长于吏事”著称。皇祐三年(1051年)三月,刘沆由尚书工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以前政事多由宰相决断,副相不过备位而已。刘沆任职后,积极参与国事决策,重大问题多廷议解决,对政事有所救正。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刘沆又进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当时中书省任官多近臣举荐,刘沆向皇帝进言指出其三弊:一……[详细]
杨士奇 [] 明朝首辅 (13661444)
  • 杨士奇
  杨士奇(1366.2.3~1444)名寓,字以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明朝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杨士奇前后侍奉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杨士奇年幼时,家庭贫寒,父亲早逝,更为孤儿寡母的生活雪上加霜。其母改嫁杨士奇随继父罗性曾改姓罗,罗性不重视杨士奇,但是杨士奇的一个举动改变了罗性对他的看法。一次罗家在祭祖,杨士奇突然想起了自己和父母颠沛流离的生活,而父亲却死在了看似没有尽头的征途上。他……[详细]
孔平仲 [] 峡江三孔 (10441099)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 其兄孔文仲、孔武仲。治平二年(1065)进士,初授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主簿。熙宁三年(1070)后,历任密州(今河南密县)教授、秘书省校书郎、衢州军事推官、秘书省著作郎和虔州(今赣州)骑都尉。元祐二年(1087)户部侍郎吕公著举荐升太常博士,后历任太仆丞校理、-提点京西南路刑狱。元祐六年四月充任秘书阁校理、朝奉大夫。绍圣元年(1086),言官参劾他元祐时附和旧党当权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今湖南衡阳)。又有人-他不推行常仓法,而被徙官韶州(今广东韶关)。又因他-辩解,再贬为惠州(今广东……[详细]
彭教 [] 明朝状元 (14381480)
  彭教(1438—1480),字敷五,号东泷。江西吉水人。生于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甲申科状元。授翰林修撰,预修《英宗实录》,进侍讲学士。成化十三年(1477)为顺天府乡试副主考,选拔了不少有用之才,人称拔擢公平。侍讲经筵,锐意辅导。他曾-,阐述“修身是治国平天下之根本。”后死于任上。年仅43岁。著有《泷江集》、《东泷遗稿》四卷。彭教自幼颖悟出群,还不会说话时,父兄戏指斋堂匾额告诉他,明日试问,彭教即能手指回答。四五岁时,父亲教他写字,笔画丝毫不爽,口占韵语辄成章。稍长,博览群书,好臧否名人。天顺六年(1462)乡试第一……[详细]
  刘同升的父亲刘应秋,是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第三人,即探花,官至国子监祭酒。曾上疏-首辅申时行:“不能抒诚谋国,专事蒙蔽。”为一代名臣。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与刘应秋是同科进士。二人同朝为官,意气相投。汤显祖见刘同升聪明好学,便把小女许配给他。后小女早夭,但刘同升始终承认他们之间的翁婿关系,对汤显祖十分敬重。汤显祖的“玉茗堂”落成时,刘同升还以女婿身份登门拜贺,并题一对联曰:“门满三千徒四海,斗山玉茗;家传六七作万年,堂构金汤。”刘同升自幼深受其父影响,发愤读书,师从邹元标,热衷研究王守仁“心学”。中状元后,崇祯帝问其年几何,刘同升答道:五十有一。崇祯勉励……[详细]
  罗璟(1432~1503),字明仲,号冰玉,江西泰和人。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甲申科彭教榜进士第三人。据《明实录》记载,罗瞡之父罗进善与杨文贞公相友善,同在京城。罗璟诞生前夜,罗进善梦见一只仙鹤夕栖堂中。罗璟降生时,肤色莹洁,天庭有痣如丹砂,人们都很惊异。杨文贞公言道:“此儿有鹤相,宜好生教养。”罗璟3岁便开始学习诗书,出口成诵。天顺三年(1459)乡试中举。天顺八年(1464)高中探花后,授翰林院编修。成化三年(1467)预修《实录》成,升修撰。曾上疏建议宪宗:“属圣志,乐圣学,接群臣,辨贤否,容谏诤,崇节俭”六事。以预修《宋元通鉴纲目》成,升司经……[详细]
罗钦顺 [] 罗氏三凤 (14651547)
  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泰和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正德中,因乞终养,刘瑾怒,乃夺职为民。瑾被杀,复官,累迁至吏部右侍郎。世宗即位,转左侍郎,前后命摄尚书事。嘉靖元年(1522)四月迁南京吏部尚书,嘉靖二年三月改礼部尚书。不久丁忧归里。时大礼议起,张璁、桂萼以片纸骤贵,秉政树党,屏逐正人,他耻与同列,故于嘉靖六年二月服除复原官,五月迁吏部尚书,皆辞不就。同年七月初六日世宗许其致仕,有司给禄米如制。里居二十余年,潜心格物致知之学,专力于穷理、存心、知性。当时王守仁以心学立教,大江南北翕然从之。他不以为然……[详细]
  永乐二年(1404)是成祖登极后首次开科。周述与其从弟周孟简同科赴试,又同登鼎甲。成祖手书二人策,在周述的对策上批道:“环伟之才,充实之学。朕用尔嘉,擢居第二,勿自满假,惟时懋哉。”不久,又下令,让学士解缙选拔28人入文渊阁读书,周述兄弟又被选中。当时在文渊阁读书是十分荣耀的事,享受的待遇也十分优厚。纸笔由司礼监供给,早晚膳食由光禄寺供给,礼部还给每人每月膏烛费银子三锭,工部还为其选就近的地方以供居住。成祖对他们也格外看重,经常看望这些学子,还亲自考察他们的学业情况,这一切都令世人十分羡慕。周述和周孟简实为亲兄弟。他们的父亲周子旭,轩昂豁达,孝友性成。8……[详细]
  钟复(1399~1443),字弘彰,号云川,江西永丰县人。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曹鼐榜进士第三人。钟复15岁便领乡荐,永乐十八年(1420)乡试中举,直到宣德八年(1433)终于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升修撰兼经筵讲官。钟复学识渊博,文思浩瀚,夙有忠义报国之心。当时大宦官王振擅权,朝中大臣大多敢怒不敢言。宣德八年(1433)五月,适逢惊雷震动奉天殿鸱吻,皇上以为不吉祥,下诏求朝臣直言议政。钟复一向与同馆翰林刘球友善。刘球与钟复商量好一起-,建议皇上“政由己出,权不下移”,“公武举之法以求良将,定召募之法以来武勇。广屯田、公盐法,以厚储蓄,庶……[详细]
王直 [] 明代政治家、学者 (13791462)
  王直(1379年—1462年10月15日 ),字行俭,号抑庵 ,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西门村)人 。明代政治家、学者,东晋太傅王导后代 ,与金溪王英齐名,被时人称为“二王”,按其居住地称王直为“东王”。永乐二年(1404年)进士。授修撰。历事明仁宗、宣宗二朝,累升至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正统三年(1438年),修《宣宗实录》成,升礼部侍郎。正统八年(1443年)升任吏部尚书。正统十三年(1449年),明英宗将亲征也先时,命他留守北京。旋即发生“土木之变”,时局变幻仓卒,当时群臣朝议上奏,都以王直为首。景帝时,力主派使臣迎接英宗回归。景泰八年(1……[详细]

全部吉安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