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福建 > 泉州 > 晋江名人

晋江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 施琅
  施琅,字尊候,号琢公,清初著名将领。施琅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由于“施琅背郑降清”,施琅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名人,人们对他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存在分歧。施琅,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早年,他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由于郑成功的招揽,入海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成为郑成功部下最为年少、知兵 、善战的得力骁将。施琅画像施琅1651年随郑下广东南澳勤王。后因与郑战略“舍水就陆,以剽掠筹集军饷”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郑成功很不高……[详细]
  杨道宾曾科举落第,听说兄弟欠人家的钱,流落于南京,急忙前往,为兄偿还所有债务,偕兄而归。科举中第授职编修后,妻子却又去世了。有一位正得宠的太监,他的弟弟官锦衣卫,想把女儿送给杨道宾做妾,且以十万金为嫁妆。杨道宾说,我乃一贫寒之士,刚刚登第,怎么敢收你的金子和女子做侧室呢。遂态度坚决地辞掉了这门婚事。对方不死心,往返五次说情,终不见杨道宾心动,这门婚事才吹。不久,这位太监和当锦衣卫的弟弟俱败。杨道宾得中榜眼后,授翰林编修,进国子监司业,累迁庶子,充东宫讲读。“妖书”事起,内阁沈一贯欲借此陷害郭正域,杨道宾与状元唐文献等一起找沈一贯理论,加上光宗在东宫,多次……[详细]
  史继偕万历十三年(1585)乡试中举。万历二十年(1592)荣登鼎甲,授翰林编修。万历二十二年(1594)充正史纂修官。万历二十六年(1598)修《六曹章奏》。与同僚上疏,请神宗尽早册立东宫,请太子出阁讲学,神宗不听。后奉诏赴广西免除军兴诸赋税,历擢至南京吏部侍郎,署尚书事,兼户、礼、工三部,着力清除积弊。万历三十五年(1607),以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侍读的身份与林尧俞一同出任武举主考官。万历三十七年(1609)升南京国子监祭酒。万历三十九年(1611),京官大考,史继偕负责南京-的考察工作,与孙丕扬的北京考察相反,凡助李三才、王元翰者悉斥之。怡神殿灾,……[详细]
  欧阳珣(1081-1127年),字全美,又字文玉,号欧山,汉族,学籍吉州庐陵,乡籍福建泉州晋江潘湖,欧阳詹之十世孙。他少聪而敏慧,稍长就学于仁颖书院,北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丙戌与本邑储敦叙同登蔡凝榜进士,调崇安尉,有主簿者贫不妄取卒于官,欧阳珣倾囊以赈其行,人皆义之终,丁父忧,珣立于灵堂前,其叶累百,人谓其忠孝两全。徽宗大观四年(1110),珣率欧阳族人鸩资倡建潘湖仁颖书院,授徙里中,究心学问,博授师友,讲学不倦,被荐政和元年(1111)为仁颖书院山长。政和元年(1111)受荐诏任河南开封即京都汴州主事,未几晋秘书郎,迁大司成军司录、湖广知州、中书……[详细]
  欧阳澥,字沙章,号潘湖。福建晋江人,唐朝会昌四年进士,欧阳詹孙。欧阳澥者,四门之孙也。薄善词赋,出入场中,近二十年。善和韦中令在阁下,澥则行卷及门。凡十余载,未尝一面,而澥庆吊不亏。韦公虽不言,而意甚怜之。中和初,公随驾至西川,命相。时澥寓居汉南,公访知行止,以私书令襄帅刘巨容,俾澥计偕。巨容得书大喜,待以厚礼,首荐之外,资以千余缗,复大宴于府幕。既而撰日遵路。无何,一夕心病而卒。巨容因籍澥答书,呈于公。公览之抚然。因曰:“十年不见,灼然不错。”(出《摭言》) 欧阳澥 《-离家十四年》。斋离家已是梦松年。主落日望乡处,何人知客情?(见《纪事》)欧阳澥是福……[详细]
  苏缄(1016 —1076),字宣甫。福建晋江人。宋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出任广州南海主簿,曾当面怒杖勾结知州、傲视下官的蕃舶豪商,继调武阳(今河南原阳)县尉,亲自追杀无人能捕的巨盗,人称“精明耿介,胆识过人”。宋皇祐四年(1052),侬智高挥兵进围广州,时任英州(今广东英德)知州的苏缄招募壮勇数千人,委州印给提点刑狱鲍轲,驰援广州,在广州城外击侬军,擒斩依军主要谋主黄师宓之父,并与番禺县令萧注、东莞县主簿等募集的壮丁同解广州之围。但由于没有乘胜追击,被贬为房州(今湖北房县)司马,后调越州(今浙江绍兴)监税,10余年后才复原职级。先后任廉州(今合浦……[详细]
  曾从龙(1175~1236年)初名一龙,由于廷对时其辞采飞扬,旁征博引,宁宗甚喜,亲擢为第一,并赐名从龙。中状元后,为签书奉-节度判官厅公事。迁兵部员外郎、左司郎中、起居舍人兼太子右谕德。出使金国后,就州郡长官缺守等管理之弊,提出多设二三大臣以备补缺的建议,被朝廷采纳。开禧年间(1205~1207),曾从龙自请外任,先任信州(今属江西)知州,刚一到任,就依法捕杀扰民戍卒,平息了民愤。回京后,擢为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因驳回张镃复官之议,官职累迁至刑部尚书。嘉定六年(1213),阴雨连绵不绝,曾从龙上疏言:“修德政,蓄人材,饰边备。”并请朝廷释放囚徒,又被采……[详细]
蒋德璟 [] 明朝首辅 (15931646)
  蒋德璟(1593-1646年),字中葆,号八公,又号若柳,明泉州晋江福全人,其父蒋彦,进士出身,官至江西副使,广东布政司参议,有武功政绩,因忤当事,弃职宦场,返乡归养。蒋德璟从小受到书香教育,受到父亲耿直性格的陶染,这对其以后成为明朝一代著名的政治家,无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生当明末,历事天启、崇祯、福王、唐王,最后眼见没法挽回大势而不得志还里归家。蒋德璟以《古之贤人》、《仁远乎哉》、《子之武城》、《周有八士》、《知天地之化育》、《贤者而后乐》、《得道者多助》等文章于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登进士,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改庶吉士,授编修。那时正当魏党权势……[详细]
  林外(1106-1170年),宋福建晋江马坪村人,为林知八世孙,字岂尘,号肇殷。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林外的科场之路很曲折,屡试不第,直到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已超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才登进士,他受命为兴化县令,仕途也就此止步。留在杭州有他豪于酒,曾于杭州西湖酒肆饮酒斗余,复题诗壁间一首七绝。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人皆惊异以为神,他笔锋直刺当时偷安一隅的赵家小王朝,道出了郁结在人民心头的悲愤;同时,警告赵家君臣:不要再骄奢淫逸、醉生梦死了,汴京沦陷之前,也……[详细]
  丁拱辰(1800~1875年)丁拱辰,又名君轸,字淑原,号星南。晋江二十七都岸兜(今属陈埭镇)人。回族。清嘉庆五年(1800年)生于商人家庭。幼入村塾读书。11岁因家境贫困,只好停学从事耕牧,仍坚持自学。家道稍有好转,父亲便为他捐买一个“监生”虚衔。拱辰17岁,随父亲到浙江经商。20岁时父亲病逝,他随堂叔丁杜贤到广东经商。在留心商务的同时,仍坚持自学,挣到一点钱便选购书籍,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读。他曾自述:“会计之暇,颇涉群书,……尤喜天文、算学,间有所得,便欣然忘食。”为了研究天文,观测星象,拱辰对古代的天文仪器——璇玑玉衡进行改造,制成“象限全周仪”(……[详细]
徐晦 [] (760838)
  徐晦(760-838),字大章,号登瀛。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壬午科状元及第。系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该科进士二十三人。考官:中书舍-德舆。试题《风动万年枝诗》等。徐晦后来任殿中侍御史、尚书郎、晋州刺史、又入朝拜中书舍人。宝历元年(825)又出任福建观察使,第二年又回朝任工部侍郎,大和四年(830)拜兵部侍郎,次年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晚年因嗜酒过度而失明,于礼部尚书职辞官归居晋江湾海徐状元巷,其后泉郡徐仓徐晦以老致仕,因感砚台之恩,徐晦耋年寻得砚之地——山东沂南徐公店。后徐潘(徐晦长子承父命,遂举家迁往得砚之地),后泉郡徐……[详细]
  何乔远,字穉孝,福建晋江人。生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父何炯,是泉州著名学者,著有《清源文献》。何乔远自幼颖异不凡,8岁时,其父以“乍雨乍晴天未定”为上联,命属对,何乔远即以“有麟有凤国将兴”答之。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进士,选授刑部云南司主事,擢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升仪制司郎中。其时,神宗欲封皇长子为王,何乔远上疏力争。同官陈泰来等因言事被谪,何乔远又抗疏救之。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军队进攻朝鲜,陷其王京。次年,提督李如松率兵援朝,先胜后败,形势紧急。兵部尚书石星懦弱无能,反为日本请封贡,使日本侵略气焰更炽。朝鲜使臣金晬进京泣诉:李……[详细]
张读 [] (1066~?)
  张读,字圣行。宋治平三年(1066),生于晋江-,后移居安溪县永安里埔□乡(现城厢员宅村)。童年入泮,后进太学。绍圣四年(1097)32岁,以太学上舍生参加考试,登进士第,为安溪建县后的第一个进士。张读初任福州教授,后调任河南颍昌府法曹参军,深得知府范纯礼的赏识与器重,声誉日隆。不久,选调入朝编修《国朝会典》。他记挂着家中年逾90的老父,为便于养亲,申请调动,遂改任泉州通判。未几,调诸王府任直讲。但仍以奉养老父为由,再次申请,改知兴化军。靖康元年(1126),国家动荡不安,士兵骄恣。一天,士兵闹哄哄的齐集庭下,要求额外补贴。张读沉着应付,严词训斥,指出利……[详细]
  庄安世(?~?),字号不详,福建晋江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丁未科武举会试第一人。万历三十五年八月,神宗命大理寺卿郑继之知武举。九月,命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林尧俞、史继偕(万历二十年文举殿试第二人)任武举考试官。庄安世正史无传。查《晋江县志》、《福建通志》,也只记有:庄安世,万历丙午科乡试武举人,前所舍人。该榜福建一乡中举28人。万历丁未科武举会试第一名,民生。庄安世与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同为晋江人。俞大猷为嘉靖十四年(1535)武会试第五名,为大明帝国江山的完整立下过汗马功劳,与另一个抗倭名将戚继光齐名。值得注意的是,庄安世没有……[详细]
  释木庵(1611~1684年)释木庵,俗姓吴,名性瑫,晋江人。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二月初三日生。幼失父母,由祖母苏氏抚养。13岁入泉州开元寺礼佛拜塔,遂萌出尘之志。16岁入开元寺拜印明和尚为师。19岁经印明师剃度,成为正式僧人,法名木庵。崇祯三年(1630年),木庵上碧芝岩就樵云大师受十戒,并阅读藏经。翌年拜谒修雅法师,听讲《弥陀疏钞》、《法华》、《金刚》等经。崇祯五年,印明圆寂,木庵回开元寺本房任事,与寺僧丰俭同乐。崇祯八年,为本寺监院。同年,受具足戒。崇祯九年,木庵为参禅求法,不畏乱世路途艰险,前往浙江诸山参拜名僧。两年间先后参谒过接待寺雪关……[详细]
  庄奇显19岁便乡试中举,考取第九名。26岁夺得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成为其家乡六位考取鼎甲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第二年,他奉慈圣太后遗诏往河间诸路宣读。三年任满,恰逢父亲去世,他便辞官回乡守丧。到家后,他走遍大小山麓,为父亲求一方理想的墓地而不得,以至身体大损。万历四十八年(1620),守丧期满回朝。天启二年(1622)正月,升为南京国子监司业,不久即因病去世。临死前,庄奇显写了一首绝命词:“非求生,求见0一日;非憾死,憾虚父母此生。求者空求,憾者永憾。不忠不孝,谁结吾局。”读之人人流泪。重病期间,恰闻征辽事败。庄奇显抚床扼腕恨自己不能“马革为殉……[详细]
  黄汝良(1554~1646年)黄汝良,字名起,号毅庵,因喜读《易》,改号易庵。晋江安平(今安海)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生。出身官宦世家,祖父黄伯善,嘉靖十九年举人,浙江衢州府同知,权摄知府事,有政声;父黄宪清,嘉靖四十三年举人,广东廉州司马,以廉洁勤政见称。汝良从小知书好学。万历十三年(1585年)乡试中举,次年会试第二名、廷诚二甲第十六名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万历二十年,汝良奉旨册封赵王。藩王倨慢无礼,要在王府外安顿使节。汝良力争,指出“天子无客礼”,坚持要入殿中行礼。册封礼毕,随即回京,所有馈赠礼物,一概谢绝不受。汝良自万历二十年起,历任南……[详细]
  林宗臣(?~?),字景何,泉州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人。南宋孝宗赵詄乾道八年(1172)壬辰科武举第一人。该科共录取武进士33人.据《八闽通志》记载:林宗臣夺得武状元后,曾担任过襄阳帅府权宜官,不久即升迁为詃门宣赞舍人。朝廷轮对时,林宗臣进言,指出泉、漳、汀三州存在的弊政,他言辞愤激,饱含着深深的忧虑,直指朝中奸臣,得到了宋代名臣朱熹的称赞。出知钦州后,林宗臣又对宋朝的边防状况进行详细考查,几经论证,写成条陈上奏给朝廷,为宋朝廷加强边备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林宗臣最后病逝于任所。需要说明的是,宋代同时期有两个叫林宗臣的人,且均在《八闽通志》中,二……[详细]
欧阳詹 [] 唐朝诗人 (756800)
  欧阳詹(756~800年),字行周,唐天宝十五年(756年)生于晋江县潘湖村(今属晋江市池店镇),后迁居南安县高盖山(今诗山),又迁居泉州城内。欧阳詹少年时聪颖好学,逢人求问。稍为长大,和逸士罗山甫一同隐居在潘湖切磋学问,又向晋江县灵源山道士蔡明浚学-之术。后来和莆田县的林蕴、林藻在泉州城北清源山、南安县丰州莲花峰、高盖山白云书室、莆田县广化寺灵岩精舍等处读书,数年间学业大进。欧阳詹文思敏捷,见解独到,操笔属词“言秀而多思,多言人所未言”。建中元年至贞元二年(780~786年),文才显扬,名声振耀。建中初,大历宰相常衮任福建观察使,与欧阳詹交谈,大为惊异……[详细]

全部晋江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