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福建 > 漳州 > 龙海名人

龙海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周匡物,字几本。唐龙溪县人。曾在天城山之麓读书。“天城”,后改名“名第”,郡人称匡物为“名第先生”。少时家贫力学,徒步上京赴考,途经钱塘江,因乏渡船费,久滞不前,遂于公馆题诗云:“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郡牧见之,乃罪津吏。自是舟子不敢收取举选人渡船钱。周匡物未第时,已驰名闽诗坛。元和十一年(816年)中进士第四名,是自唐垂拱二年(686年)漳州建州后第一个进士。御试时作《学殖赋》及《莺出谷诗》,传诵一时。及第后,任雍州司户。元和十四年(819年)武宁节度使国公李塑荐为五行军参事,在任两年,后又任广东高州刺史。有……[详细]
  陈淳(1159~1223),字安卿。宋龙溪县游仙乡龙州里(今步文乡蓬洲社)人,居北溪,世称北溪先生。为人恬静,略有口吃,不善交游,初专攻科举,后受林宗臣劝导,崇奉朱熹理学。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知漳州,陈淳以《自警诗》拜见,两人一见如故,交谈极欢。朱熹晓之以德义透彻了解并身体力行的“上达”之理。从此,陈淳常与朱熹论理终日,有时竟至深夜。朱熹常称赞陈淳善于提问和钻研精神。多次对人夸耀说:”我此次到漳州来,乐为吾道得一安卿。”陈淳对朱熹非常尊崇,认为朱熹品德高尚,学问博大精深,超越群哲,为此,他终身捍卫师门,坚斥异说,不遗余力。陈淳遵从师教,身体力行,孝……[详细]
  孙叔谨(生卒年未详),字信之。宋龙溪县人。是当时倡言“攘外必先安内”的朝议大夫孙昭先之子。孙叔谨自幼刻志问学,长成后以父功补官,初任广东揭阳县尉。揭阳税重民苦,叔谨力言于知州减税以便民。次年,转任大理寺评事,持法公正,朝中称美。他在轮对时说:当前旱灾、蝗灾严重,作物歉收,盗贼蜂起。朝廷对地方长官,应责成其办好赈恤实政;对守土军人,应责令其着实防御盗寇。嘉定十年(1217年),孙叔谨登进士第,受任莆田知县,公务剖决明允,属下员吏不敢扰民,治绩为诸县第一,升任泉州通判。适因父丧守制,期满,升大理寺丞。理宗即位后召对时,孙叔谨希望理宗“修明君德,振举治纲”,不……[详细]
  颜师鲁(1119~1193),字几圣,宋龙溪县青礁人,世居漳州西桥。绍兴十二年(1142年)中进士,初任番禺主簿,继任莆田、福清知县。因卓著政绩,内调国子监丞,嗣外放任江东提举、浙西常平。在浙西时,当地农民终年辛勤耕种,所获辄为豪强掠夺,交不上租赋,地方官吏即以“盗种”罪名对农民枉法惩办。师鲁提议应核实农民租赋数额,使农民劳有所得,才能积极生产。高宗认可其奏,遂颁布政策法令于天下。当时役法大敝,每次征役,百姓纳款代役,往往倾家荡产。师鲁莅任,即订正收入簿籍,核定服役顺序,放宽期限,减免代输,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浙西每年盐税收入百余万钱,而官府久欠盐主本钱……[详细]
林语堂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18951976)
  • 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祖籍龙溪县。生长在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里。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深造。毕业后,任北京清华大学英文教员。1919年。林语堂由校方资助出国留学。赴美前和鼓浪屿人廖翠凤结婚,即相偕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1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国耶拿大学专攻文学。半年后,转到莱比锡大学研究语言学。1923年夏获博士学位。是年9月在北京大学英文系任语言学教授,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课。1924年,林语堂参加鲁迅主办的,是该刊的长期撰稿人之一。也常为《晨报副刊》撰稿,开始提倡“幽默”,还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写散文、……[详细]
周起元 [] 东林七君子 (15711626)
  周起元(1571年-1626年)明代官员,东林七君子之一。字仲先,号绵贞,福建海澄(今漳州龙海)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御史任上,上疏力斥诋毁东林故,谪为广西参议。天启三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十府,指控织造太监李实贪恣不法,又为苏州同知杨姜辨冤,遭魏忠贤恨,被诬为乾没帑金十万两,逮入狱中,拷掠至死。有《周忠愍奏疏》。生平简介周起元生于隆庆五年(1571年),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乡试第一,翌年中进士。授江西浮梁(今景德镇市)知县。值豪强阴谋吞书院,起元执法,坚决抵制,终于保住书院。历知浮梁、南昌,以廉惠著称。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周起元选授御史……[详细]
  丁知几(生卒年未详),字潜仲。宋龙溪县人,唐丁儒后裔。庆元五年(1199年),丁知几以特奏名授广东潮阳县主簿,任内有政绩。后因母丧归里。自此不再从仕。在此之前,曾经致力于家乡水利建设,倡修一条由官方主办、规模较大的人工港道,后人称为“官港”。丁知几家乡龙溪县二十八、二十九都一带村庄,唐代以前原是海滩地带,旧称海壖。自唐中叶漳州迁治龙溪以后,九龙江下游靠海地段逐渐围垦海滩,建村辟地。至宋,由江东南行里许,上自文甲、官埭,下至石美,都是海滨盐卤地,不仅难以辟田种植,并且常受大潮咸水淹浸,“数载不毛”。知几与兄知微(字显伯,是个“著书授徒”的学者)计划开浚沟浍……[详细]
  杨衢云(1861~1901),原名合吉,又名飞鸿,字肇春,号衢云,海澄县人。祖父杨福康,清廪生,曾任广东肇庆府新兴县代理知县,后弃官出国,寓居马来西亚槟榔屿。父杨清河,先后在福建、香港当过巡理厅辅政司通事(译员)和书院教员。杨衢云幼从父读,1874年入香港一家英国海军船厂学习机械,因失慎而断去右手中间三指;于是转学英文,考试常名列前茅。1880年毕业后,任香港圣约瑟书院教员,后改就香港招商局船务书记长,1884年转任英商新沙洋行副经理。1887年,杨衢云结识了香港域多利书院(后改称皇仁书院)学生谢缵泰,并引为知已,结盟兄弟。1890年杨与谢缵泰联络爱国青……[详细]
甘辉 [] (?~1658)
  甘辉(?~1658),清海澄县东园村下房人。父母早丧,家贫如洗。为人重义气,好抱不平,遭族长破孩,浪迹于漳州、石码、海澄之间。清顺治三年(1646年),郑成功在南澳起兵反清,四出招募,甘辉遂列籍于郑成功军中。以骁勇善战,受到主帅的重用。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郑军攻同安,甘辉出阵,即斩清军守备王廷于马下。守将祁光秋、廉郎及县令张效龄漏夜潜逃。拂晓,居民开城门迎郑军。七月,甘辉平定诏安五都林日灼的煽乱。顺治七年(1650年)正月,甘辉任亲丁镇。六月郑成功率舟师攻叛将苏利,遇逆风,战不克,反失漳浦、诏安,回师驻潮阳。此时原清军降将黄亮采乘机偷袭郑军行营。……[详细]
  王遇(1142~1211),字子合,一字子正,宋龙溪县人。世居郡东之东湖,学者称他为“东湖先生”。其父王羽议,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进士,官朝请郎,衢州通判,有文名。王遇20岁为太学上舍生,博士吕祖谦很器重他,任以学职。乾道八年(1172年),王遇登进士甲科,授监江府教授,遭父丧守制,服除,调处州教授;又遭母丧守制,服除,改蕲州教授。闲居时不远千里受学于吕祖谦,张栻和朱熹之门。他治学注重精思力行,不喜浮华词藻。在蕲州执教时,常与诸生宣讲《论》、《盂》、《经》、《史》,直至深夜。权臣韩侂胄想提拔他,叫他登门请见。王遇置之不理。后调整怀安县丞,嗣升长乐知……[详细]
  “开台王”颜思齐(1589年——1625年),字振泉,漳州海澄县人。生性豪爽,仗义疏财,身材魁梧,并精熟武艺。台湾开发史上,颜思齐最早率众纵横台湾海峡,招徕泉漳移民,对台湾进行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拓垦,因而被尊为“开台王”、“第一位开拓台湾的先锋”。《台湾通史》为台湾历史名人列传,“以思齐为首”。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思齐遭宦家欺辱,怒杀其仆,逃亡日本,以裁缝为业,兼营中日间海上贸易,(其实就是海盗)。数年后积蓄渐富。其间,思齐经常到长崎贸易的泉州晋江船主杨天生结下深交,结识了一批流寓日本,从事海外冒险的闽南志士。由于他广结豪杰,遐迩闻名,日本平户当……[详细]
黄位 [] (?~1858)
  黄位原名威,绰号“牛皮位”,清末同安县锦宅村(今属龙海县角美镇)人。以宰牛鞣皮为业,做贩运牛皮出口生意,为人刚烈、豪爽,好打不平,锄恶济弱,在穷苦百姓中威信很高。黄得美(?~1858),又名德美,原籍龙溪县石美社,祖辈迁居同安锦宅,后又移居同安石兜(今属龙海)。其父黄光岩出身贫苦,早年离家到南洋做工,后经商致富,多次归国在家乡购置田产。黄得美继承其父在国内外的业产,好交友,不分贫富均以礼相待。乐善好施,常赈灾救贫,深得乡里好评,人称“黄大哥”,与黄位交往甚密。黄位、黄得美在家乡及南洋各地目睹清政府统治的黑暗和-污吏的腐败无能,常在一起抒发其不满情绪。他们……[详细]
蔡玉卿 [] 知名书法家 (16121694)
  蔡玉卿,名润石,字玉卿,龙海人,南明隆武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夫人,著名书法家。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蔡玉卿出生于鹤峰(今蔡坂村)一个隐士家庭。她幼时恬静寡言,喜爱读书,10岁能属文,15岁嫁黄道周为继室。蔡玉卿来到黄家,不但“事姑以孝闻”,且能刻苦攻读,临池泼墨,就是随黄道周上京途中,也坚持天天临摹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字帖。几经磨砺,字、画、诗均有造就,但其作品多不行世,而行世的也以“闺中名不宜传外”为由,署黄道周名字。崇祯三年(1630年),黄道周因连上三疏营救钱龙锡而被贬官三级。乞休获准,将要离京时,蔡玉卿关切地对丈夫说:“所当言者,尽于此乎?”黄……[详细]
  潘荣(1419~1496),字尊用,明龙溪县十二三都潘田社(今颜厝乡官田社)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成进士。明制,选进士的能文工书者为翰林院庶吉士,经三年考试,留院的按二三甲分授编修、检讨,不留院的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潘荣依制奉命到广东劳军,回京后,受任吏科给事中,负责抄发章疏,稽查违误。当时朝廷以群臣言事多违忤皇上旨意,令礼部凡遇建言要加审察,如果存心报复,就要治罪。景泰四年(1453年)九月,潘荣以朝廷此令容易阻塞言路,使朝臣丧气,不敢言事。遂上疏力谏,要求广开言路,明令御史台要知无不言,缄默者有罪,并敕阁部勿得搜求语言疵病,亏伤国……[详细]
  黄彦臣,字叔灿,宋龙溪人,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任南宁主簿,宿州录参,长汀、南安知县,转调泉、广二州通判,后任莆、汀、剑、建知州,官至朝散大夫,累赠少师。彦臣官宦期间,体察民情,处事审慎而不苟且。元佑初年通判泉州时,郡获盗贼,盗被酷刑招供,郡守深信不疑,准备按法斩首,但彦臣以未经详细查察,-未明,妄加治罪,将铸成冤案为由,报请太守暂缓行刑。随后经侦骑四出搜查,终获真大盗。任职汀州时,有0盐贩被捕将判死刑。彦臣以为“立法虽严,行法不可不恕”,于是叫人把盐放置郡庭不问,久之盐化为卤,因此数量锐减不足百斛,私贩从而得免死罪。知剑、建二州,时百姓“苦于丁……[详细]
  邱笃信(1820~1895),字正忠,号勤植,海澄县人。其始祖原姓曾,元末由晋江迁居同安,后过继海澄县邱家,此后即以邱为姓。邱菽园(1871~1941),又名德馨、炜萱,笃信之子,新加坡著名诗人和爱国志士。1839年邱笃信到新加坡谋生。初在驳船码头做苦力、杂工。笃信刻苦耐劳,节衣缩食,立志经商。1850年,在驳船码头开设恒春号经营米粮。由于精心经营,不到20年,成为米业大王。到1870年已是新加坡的百万富翁。其时,他与人联合创办同济医社,救死扶伤,很受人民爱戴。1871年新加坡铁路有限公司成立,笃信积极参与,成为主要股东之一。此外,他还广置不动产,大力发……[详细]
  林釬(1568~1636),字实甫,号鹤胎,明龙溪县洞口社(今步文乡蓝田村洞口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殿试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天启间,任国子监司业,后升祭酒。国子监有铜鼎、铜缸,是贮水防火的器皿,权阉魏忠贤要把它铸成铜钱使用,遭林釬坚决反对而止。国子监监生陆万龄,是阉党党徒,要在太学边建魏忠贤的生祠。以忠贤配祀孔子,以忠贤父配祀启圣公。林釬愤恨地说:如果把魏忠贤与孔子并列。“他日皇上入学释奠,君拜于下,臣偃于上,能安乎?”当陆万龄一伙将集资建祠的簿册及启事送到林釬面前,迫他倡导捐献时,林釬马上挥笔涂抹一通,将簿册及启事猛掷地上。当晚,他……[详细]
  陈真晟(1410~1474),字晦德,改字剩夫,又自号漳南布衣,明理学家。镇海卫初建时,曾调莆泉二郡之人戌守,其父陈安隶戌籍,遂居于此。明永乐八年(1410年)真晟出生于镇海卫城(今隆教乡镇海村)。早年入武安山读书,受教于进士唐泰。17岁到福州应乡试,因有司防察过严,褫衣搜身,真晟耻于受辱,毅然弃考而出。遂回归镇海,笃志于理学研究。曾对人说:“《大学诚意章》为铁门关,最难过,而‘主一’二字乃其玉钥匙也”。又说:“人于此学若真知之,则行在其中矣。”这是“知为行之始”的主张。天顺三年(1459年),他仿效宋理学家程颐的做法,步行进京,谐阙上 书,献所撰《程朱……[详细]
  江源嫂,生年不详,未知其名,是海澄县(今龙海县)珠浦村江源的妻子。江源父母早丧,家贫如洗,为人慷慨豪爽。江源嫂的父亲在海澄卖艺为生,既同情他的遭遇,更喜爱他的为人,因而收江源为徒弟,并把女儿许配给他。江源嫂伴随江源走遍龙溪、海澄、漳浦各地,协助江源到处设馆收徒授艺。同安黄得美也拜江源夫妇为师。清道光年间,全国反清浪潮高涨,闽南已有反清的天地会秘密组织。道光三十年(1850年),江源夫妇收徒达数千人,于是联络同安天地会会首陈庆真,于厦门筹组小刀会。不久,陈庆真遭清朝泉、永、兴兵备道张熙宁杀害。江源夫妇决定以海澄徒弟为基础,积极组织小刀会。江源嫂在家乡联系徒……[详细]

全部龙海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