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823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823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03-15

1、胡雪岩 晚清红顶商人(18231885)
  • 胡雪岩
  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别名胡光墉、红顶商人,晚清徽商、从二品-。作为晚清著名商人,胡雪岩曾协助创办福州船政局、上海采运局,开创胡庆馀堂雪记药号等。胡雪岩经商讲究“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然而红极一时的胡雪岩最终以破产告终,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入度过余生。从历史大背景看,胡雪岩的衰败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他的衰败也……[详细]
2、李鸿章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8231901)
  •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号少荃、仪叟,别名李中堂、章桐,晚清重臣,曾任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封爵一等肃毅侯。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被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李鸿章在职期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最终却不得不以外交代表身份签署《越南条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李鸿……[详细]
3、杨秀清 太平天国东王(18231856)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杨嗣龙,祖籍广东嘉应州的客家人,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以耕山烧炭为业。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参与发动金田起义,同年12月被天王洪秀全封为东王,称九千岁,是太平天国重要领袖之一。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已经集教权、政权和军权于一身,是太平天国实质上的首领。1856年9月,杨秀清在天京事变中被杀害,家……[详细]
4、李秀成 (18231864)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李秀成全家也都加入了拜上帝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列强对清政府的态度由打击转到拉拢,最后帮助清政府,共同进攻太平天国。李秀成就在这时,领导太平军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个人生平从圣兵到忠王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这年二月,太平天国在广西武宣东乡建立……[详细]
5、谭继洵 (18231901)
  • 谭继洵
  谭继洵(1823—1901)晚清官员。字子实,号敬甫,又号剑芙,湖南浏阳县(今浏阳市)人。道光二十九年举人,咸丰十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因其子谭嗣同参与戊戌变法受株连罢官,后卒于浏阳。谭继洵,道光三年(1823)生,二十九年中举人,咸丰十年(1860)成进士。同治十三年(1874)官户部员外郎。次年转户部郎中。旋监督坐粮厅,驻通州,主办验收漕粮、催督转运等事务。光绪三年(18……[详细]
6、朱景昭 晚清“庐州三怪”(18231878)
  朱景昭(1823年—1878年前后),字默存,以字行,人多称其朱默存,合肥东乡(今安徽省肥东县)人,道光年间的优贡生,故居曾在安徽省肥东县磨店乡的朱衣郢。曾授候选直隶州州同。其著作有《无梦轩遗书九种》、《劫余小记》、《论文蒭说》、《朱景昭批评西厢记》等传世。与王尚辰、徐子苓并称晚清“庐州三怪”。朱景昭,生道光癸未年(1823)六月十八日寅时,字默存,号朴菴,安徽合肥人,晚清“庐州三怪”之一。清封承……[详细]
7、韦昌辉 太平天国北王(18231856)
  韦昌辉(1823年-1856年),汉族客家人,原名志正,又名正。太平天国前期领导人之一,祖籍广东南海县。明末清初,其先祖迁广西,定居桂平金田村。他家资富有,少曾读书,知文义,有才华,遇事能见机应变。 道光二十八年(1848)入拜上帝会,不久成为中坚,与洪秀全、冯云山结为兄弟,称天父第五子。金田起义后任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官封北王,称六千岁,地位次于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详细]
8、倪文蔚 (18231890)
  倪文蔚(1823~1890),字茂甫,号豹岑,望江县雷池乡人。幼时家贫,常以野菜充饥。入塾后,塾师爱他聪明好学,免他的学俸,并常常留他吃饭。咸丰元年(1851 年)中举,第二年又中第十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咸丰三年任刑部主事,参加曾国藩军幕。咸丰十一年从河南巡抚严树森襄办营务,以军功加“郎中”衔,赏戴花翎。同治十年(1871 年)补授江苏司郎中,次年授湖北荆州知府。在荆州任期,主持兴修“万城大……[详细]
9、杜文秀 (18231872)
  杜文秀(1823~1872)中国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回族穆斯林起义领袖。杜文秀道光十九年(1839)考中秀才。通晓伊斯兰经典。杜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代表回民赴北京控告,无结果。咸丰六年(1856)临安(今建水县)恶霸侵占回民银矿,焚劫回民村寨,云南巡抚密令各地“聚团杀回”,激起各地回民的反抗。 杜在蒙化(今巍山)起兵,攻占大理,提出“兴汉”“锄满”“除奸”联合当地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民众参与……[详细]
10、黄华宽 (18231905)
  黄华宽(1823~1905),派啟惠,字祥发,号春圃,永宁坪田人。十二岁习武,逾三年,套路初成。铜鼓营千总见其招势灵活,有问必答,甚为喜爱,曰:“此儿了得,若再加造就,必成大器”。于是常领华宽入营,倾其所学,悉心传授。华宽勤学苦练,武艺日精。华宽年轻时,体形健硕,性情豪迈,加入地方团练,为扫地勇。清道光三十年(1850)赴京赶考,得中武科进士。清咸丰三年(1853),调处江南军务,随湘-战赣、皖、……[详细]
11、虚谷 清末海派四大家(18231896)
  虚谷(1823-1896年),安徽新安(今歙县)人,俗姓朱,名怀仁。曾任清廷将官,因不愿奉命攻打太平天国而出家为僧,“意有感触,遂披辎人山”,但他不茹素,不礼佛,惟以书画自娱。后来在上海他还曾暗地帮助太平天国。虚谷出家后携笔带砚,云游四方,足迹遍涉大江南北的江、浙、皖三省,尤多往来于上海、苏州、扬州一带,以卖画为生,正如其诗云:“闲中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虚谷性情孤僻,非相处情深者不能得其……[详细]
12、张裕钊 “曾门四弟子”之一,晚清官员、散文家、书法家(18231894)
  张裕钊(1823~1894),晚清官员、散文家、书法家,其书法独辟蹊径,融北碑南贴于一炉,创造了影响晚清书坛百年之久的“张体”,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清代书法家。字廉卿,号濂亭,湖北武昌鄂州市梁子湖畔东沟镇龙塘张村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举,考授内阁中书。后入曾国藩幕府,为“曾门四弟子”之一,被曾国藩推许为可期有成者。生平淡于仕宦,自言“于人世都无所嗜好,独自幼酷喜文事”,曾主讲江……[详细]
13、李续宜 (18231863)
  李续宜(1823-1863) 清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清湘乡县人。字希庵,一字克让。续宾弟。生于道光三年(1823)。少时与李续宾同就学于罗泽南门下。咸丰二年(1852),随罗泽商在湘乡办团练。咸丰三年,太平军围攻江西省城南昌,李续宜随罗泽南赴援。此后,一直隶李续宾部,转战江西、湖北。时湖北巡抚胡林翼以其“功多为续宾所掩”,疏陈清廷,得进授知府衔。七年春,独领一军计1700人攻九江,旋自江西瑞州……[详细]
14、吴凤笙 (18231879)
  吴凤笙(1823~1879)号纯治,字蟹谷,铜鼓东门口人。其少怀大志,决意效仿卫青、马援、霍去病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因而精读兵法,苦练武术,待机从戎报国。太平军兴,吴凤笙响应朝廷号令,招募乡勇,组建刚毅团练,协助清军征战修河流域,屡操胜券,清廷授其府经略衔,并将刚毅团练编入绿旗正营,调往河南项城,反击太平军苗沛霖部。绿旗正营与刚锐、毅继等营协同作战,苗部顽强抵抗,久攻不下。凤笙即挑选500名精壮,……[详细]
15、白纶生 (18231893)
  白纶生(1823~1893),原名京,字纶生,号进贤,海珠区新滘镇龙潭村人。少时家境清贫,15岁起在广州堂舅父开设的洋行当杂工。他诚实聪明,勤奋好学,数年间已对洋行的业务颇为熟悉。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的一天,纶生留守洋行,一英商因急于供应货物给南洋客户,即付白银1万两马上要货。纶生一时不敢作主,但英商百般苦求,纶生便按照堂舅父所用格式与英商签订合同。堂舅父回来知道后大为不满,将他开除出店。纶……[详细]
16、张国梁 (18231890)
  张国梁(1823-1890)晚清将领。初名嘉祥(一作家祥),字殿臣。广东高要(今肇庆)人。曾在广西贵县参加天地会起事,活动于横州(今横县)、灵山、钦州、宾州(今宾阳东北)等地。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受清军招抚,为把总。1851年(清咸丰元年),随提督向荣自广西尾追太平军直至江苏,以作战勇猛受向荣倚重。1853年,清军建江南大营于南京孝陵卫一带,张国梁为大营主要战将,常与太平军作战,屡立战功……[详细]
17、裴荫森 (18231895)
   裴荫森(1823~1895),字樾岑。阜宁人,后定居淮安河下。晚清船政大臣。幼年家贫,父裴大保务农,兼摆米摊为生。裴荫森天资颖悟,勤奋好学,得益林陶塾师欣赏,让他免费入学。咸丰五年(1855年),入京应试落第后,穷困潦倒,“日仅啖一炊饼”。桃源县尹耕云为京官,延请他督教儿子,见他“坚忍耐苦”,不同寻常人,结为朋友。咸丰八年,裴荫森中举人。咸丰十年参加礼部试,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而未及发榜。同治二……[详细]
18、朱学勤 (18231875)
  朱学勤(1823—1875),字修伯,清仁和(今杭州余杭区)塘栖镇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改户部主事,入军机处,历任鸿胪寺少卿、大理寺卿。一生好学,过目不忘,博通古典,在清廷综核机务17年,所领军机班与同治一朝军事相始终。曾国藩以“学足论古,才足干时”称之。与丁宝桢、邵懿辰等撰文,对农民起义力主镇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军侵犯天津,受诏赴通州。咸丰十年(1860)九月十八日……[详细]
19、丁日昌 南粤先贤(18231882)
  丁日昌(1823年—1882年),字禹生,又作雨生,号持静。广东丰顺人。20岁中秀才。初任江西万安、庐陵知县。1861年为曾国藩幕僚,1862年5月被派往广东督办厘务和火器,1864年夏任苏淞太兵备道,次年秋调任两淮盐运使。1867年春升为江苏布政使。1868年任江苏巡抚,1875年9月任福州船政大臣,次年署理福建巡抚。1882年2月27日,逝世于广东丰顺家中。清朝洋务运动主要名人,军事家,政治家……[详细]
20、任熊 (18231858)
  任熊:清代晚期著名画家,浙江萧山人,生于1823年,卒于1858年。任熊字谓长,号湘浦。他幼时家贫,跟塾师学画人像,寓居苏州、上海以卖画为生。后流浪到宁波,得遇名师姚燮,在其家“大梅山馆”学画,深得宋人笔法。任熊是绘画全才,山水、名人等无一不能,画法宗陈洪绶,线条如银勾铁画,风格清新活泼。他居姚燮家时,曾为诗配画作《姚大梅诗意图》一百二十帧。兴酣落笔,两月余始成,为生平杰作之一。名人花鸟、山水均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