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870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870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03-15

1、熊希龄 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教育家、实业家(18701937)
  熊希龄(1870-1937) 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教育家、实业家。 湖南省凤凰县人,1870年出生于凤凰县一个官宦家庭。幼年入私塾。14岁中秀才。人称湘西神童。20岁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7年,湖南维新运动兴起。他以在籍翰林协助湘抚陈宝箴推行新政,任湖南时务学堂总理,延聘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他参与办理和兴办湘省近代航运。他创办了南学会、《湘报》;成立了“延年会”、“妇女……[详细]
2、高凤谦 著名教育家和出版家(18701936)
  • 高凤谦
  高凤谦(1870—1936),福建长乐人,著名教育家和出版家。他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和翻译家郑振铎的岳父,曾任渐江大学堂总教习、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等职。他对翻译事业犹为关注,曾为一些译著作序,阐述他对翻译的看法。1897年5月12日,他在《时务报》上发表译学论文《翻译泰西有用书籍议》,很为译学界看重,《集成报》等刊物均做了转载。论文针对译界0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切中的解决方案。此时的中国……[详细]
3、列宁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18701924)
  • 列宁
  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详细]
4、曾汝璟 (18701908)
  曾汝璟(1870~1908),壮族。字慕宋。新靖镇人民街人,书香门第,邑中望族,与兄汝琦同是恩贡生,父绍熙是前清附生。曾汝璟在县中道南书院执教,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考人桂林体用学堂,与马君武同学,时山长(校长)唐景崧常请康有为来校讲学,宣传变法维新,故他的思想受到影响,. 倾向维新派。在日本留学时马君武、邓家彦介绍,谒见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对革命策划多所贡献。曾氏对代数、三角、几何乃至微分积……[详细]
5、陈宧 (18701939)
  陈宧(1870-1939),湖北安陆人。1895年秋,入湖北武备学堂。1912年助黎元洪、袁世凯杀张振武、方维。1913年,通过政治拉拢、军事策反、经济收买等手段,帮助袁世凯镇压了各地的二次革命。1915年任四川将军。1916年和蔡锷护国军停战,宣布四川“独立”,反对袁世凯称帝。名人生平陈宧(1870-1939),湖北安陆城关人,世家子弟,7岁投奔舅父并入读于武汉自强学院。因小事忤逆得罪舅父,10……[详细]
6、黄景棠 (18701915)
  黄景棠(1870~1915年前后),字诏平,广东新宁(今台山市)人,是近代有民主思想、有远见的爱国企业家。他父亲黄福,是位侨商,故他的青少年时期在新加坡、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度过。民间流传着一段关于黄景棠的传说:当时统治马来亚的殖民主义者,经常挑起排华活动。大概黄景棠十四五岁时,殖民警察又追捕华人,景棠也被追捕。他慌不择路,走进小巷避入一户人家的园中。这家只有两位老人,老人见他是一位少年,便把他留……[详细]
7、冯开竣 (18701952)
  冯开竣(1870-1952):字哲夫,南漳县板桥镇果木冲人。1878年入私塾,1890年求学于南漳学宫,1893年赴襄阳东乡八条里从李熙园先生读书,1903年毕业回国,任省城(武昌)幼稚园附设女子保育科堂长。冯不畏-,校门挂牌,严禁纨绔子弟入校。清政府一武官妻,不听门卫劝姐,仗势驱军闯入校园,被推出门外。1904年8月,调冯开浚到江苏办学,同年12月又被调入湖南蒙养院任监督,冯将院舍修缮一新。19……[详细]
8、吴发凤 (18701946)
   吴发凤(1870~1946) 清末民初知名的老旦,也是琼剧史上最著名的剧作家。原名家悦,字名介,公坡镇水北圩丹山村人。 吴发凤小时天资聪敏,学业优异,很得塾师器重,但因早年丧父,只读五、六年书就辍学,给邻居当挑货郎,后被货商弃于万州,沦为乞丐,为琼剧班主吴开吉所收留。17岁回家,借债做糖果小贩,因亏本而转入“发字”科班为班主做杂工,借以学艺,由此起名“发凤”。一年后因生活所迫,离开“发字……[详细]
9、吴德施 (18701945)
  吴德施(1870—1945年),美国人。1870年生于美国伊利诺州的裴利县,父亲经营的一所农埸里。1891年他二十一岁毕业于哈佛大学,得文学士学位,然后入剑桥圣公会神学院毕业并在该校工作,于1896年离美来华传教,1925年得哈佛大学神学博士学位。1896年11月自美来华,抵达湖北武昌。当时,美国圣公会在中国的传教区除粤港外,主要就是长江中下游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中心点在上海。吴德施来……[详细]
10、孙允荣 (18701900)
  孙允荣(1870~1900),惠民镇大孙家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于惠城十字街东租三间小屋做木匠活,也做灯笼出售。晚上在鼓楼街拳场学武,练就一身好功夫。 1900年六月,孙允荣去庆云黑牛王庄挂号入义和团,回村后竖起了“山东省武定府惠民县城西大孙家大师兄孙允荣” 的义旗, 口号是“扶清灭洋”,成为义和团中“乾字团”的一支生力军。入团不久,即杀不法天主教徒,在城乡造成很大影响。他还与济阳中……[详细]
11、张松樵 (18701960)
  张松樵,汉阳县(今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人。生于1870年(清同治九年),在家排行0。张松樵3岁丧父,母亲带着他们兄妹4人在柏泉一带乞讨度日。由于灾祸连年,孤儿寡母常常终日奔波一无所得,只能摘取湖淌的菰蒲野菜充饥。到了寒冬腊月,饥寒更是逼人。为了谋生,母子们流浪乞讨来到汉口,栖身芦蓆棚、贫民窟,靠捡柴禾、拾破烂、糊鞋衬、做针线活卖工挣钱和善堂施舍度日,长期在饥饿线上挣扎。直到10岁时,张松樵才到仁善……[详细]
12、毛贻昌 毛泽东的父亲(18701920)
  毛贻昌,毛泽东的父亲,生于1870年10月15日(清同治九年庚午岁九月廿一),卒于1920年1月23日(民国九年己未岁十二月初三),字顺生,号良弼,湖南湘潭人。毛家祖上原籍江西,明朝开国时,始祖毛太华随军远征南澜沧(今云南省澜沧拉祜自治县内),在当地娶妻生子。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毛太华年老移居湖南湘乡县。十年后,他的两个儿子又迁到邻近的湘潭县韶山冲。这里位于湘潭、宁乡、湘乡三县的交界处,……[详细]
13、李光炯 (18701941)
  李光炯(1870~1941),名德膏,字光炯,以字行,晚年自号晦庐。桐城黄羹乡李兰庄(今属枞阳县)人。李幼承家学,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中举。其时闻同乡吴挚甫(汝纶)主讲保定莲池书院,李毅然弃科举业,随吴受教,深得吴之器重。光绪二十八年,随吴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即协助吴创办桐城中学。光绪二十九年,任湖南高等学堂历史教习,结识数学教习卢光浩(仲农,无为人),在长沙共同创办安徽旅湘公学,聘请……[详细]
14、沈叔逵 (18701947)
  沈叔逵(1870~1947) 名庆鸿,别字心工,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幼时从母读书。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秀才后,先受聘为家塾教师,后应聘为上海约翰书院(圣约翰大学前身)中文教员。同时,从牧师学习英语。光绪二十三年春,考入南洋公学师范院。秋,公学开办外院(相当于高等小学),兼任教员,并参与编写教科书《蒙学课本》、《笔算教科书》、《物算教科书》和《本国初中地理教科书》,是为中国……[详细]
15、范文虎 (18701936)
  范文虎(1870—1936)名赓治,字文甫。清末出生于鄞县城西。父亲范邦周,曾经商颇有家资,然对医道极为喜好,偶尔也为乡邻免费问诊、处方,甚得一方邻里的好评。范文虎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且天资聪明好学,悟性很高,十来岁即能赋诗作文。二十岁时应试赴考为县学附贡生,文章抨击时弊,不为当局者所容,被取消附贡生资格。入仕之途遇到沉重打击,就心灰意懒,无意仕途而另辟蹊径。不能吊死在一颗树上,天地间难道容不……[详细]
16、黄贤士 (18701940)
  黄贤士贤士字尚卿,号宜生居士,光泽县城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为清末光泽最后一科的拔贡。他擅长文章,立志终身从事砚田笔耕,以教书育人为乐事,而无意于仕途和为子孙后代置备田园家舍。他常对人说:“农田有歉有丰,砚田无旱无涝;农田有沧桑之变,砚田终身不移。”自民国6年(1917)以来,他历任洪济高等小学、福民高等小学及师训讲习班的教师。民国15年他与光泽西区人高文修在县城吴家祠堂合资创办一所私立……[详细]
17、李厚基 皖系军阀名人(18701942)
  李厚基(1870年—1942年),字培之,徐州丰县梁寨镇大王楼村(旧属铜山县)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初为直隶总督署卫队管带,后历任北洋军第二镇管带、标统,第四镇第七协协统。辛亥革命时,参加进攻武汉。民国建立,改称第四师第七旅旅长。1913年进兵上海镇压“二次革命”,任吴淞要塞司令。同年带兵入闽,历任福建镇守使、护军使。1916年投靠皖系,任福建督军兼省长,参加督军团活动。1918年段祺瑞发动对南方……[详细]
18、萧龙友 中国科学院院士(18701960)
  萧龙友,肖龙友(1870.2.13-1960.10.20),医学家。四川三台人。1897年考中清朝丁酉科拔贡。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名誉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1892年川中霍乱流行,与陈蕴生医师用中草药救治,控制了疫情的蔓延重视辩证论治,主张四诊合参,治愈了一些疑难病症1934年,与孔伯华共同创办了北京国医学院,培养了数百名中医人才,对我国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详细]
19、袁金铠 (18701947)
  • 袁金铠
  袁金铠 (1870-1947),字洁珊,一字兆佣。辽宁省辽阳县人。其远祖于清初投旗,隶盛京礼部正黄旗。年二十补县学生员。肄业沈阳萃升书院。1907年投于盛京将军赵尔巽之门,以知县用。宣统元年膺选奉天咨议局议员。1911年5月.赵尔巽继锡良任东三省总督,他任总督公署参事。辛亥革命发,鼓动赵尔巽保驾。后为张作霖的谋士,助张作霖杀张榕,攫取东三省实权。曾任奉天省议员、约法会议议员、后任参政院参政等职。1……[详细]
20、方克猷 (18701907)
  方克猷(1870—1907),字子壮,号凤池,清於潜(今属临安)方元人。生而奇慧,品性端凝,7岁束发受经,过目成诵。12岁应童子试,以第一名入泮。当时县宰出联:“方元鼓打到更楼太阳来哉”;克猷应声而对:“藻溪鱼跳过横塘化龙去矣”,均为於潜地名,对得工整绝妙。光绪十一年(1885)选拔贡,七试皆冠其曹。十六年赐进士出身,任刑部主事。二十二年考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父丧丁忧三年。二十六年服满,仍任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