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03-15

1、戴安澜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19041942)
  • 戴安澜
  戴安澜(1904~1942年),又名戴炳阳,原名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无为练溪乡旗杆戴村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名将。黄埔系骨干将领。国内抗战1925年,戴安澜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 19……[详细]
2、左权 共和国36位军事家(19051942)
  • 左权
  左 权(1905-1942)红一军团参谋长,八路军副参谋长,军事家。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5年3月出生于醴陵县新阳乡一个贫苦农家。中毕业后投身国民革命。1924年春,进入广州元帅府军政部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同年11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六队,是黄埔军校第一期优秀毕业生。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军校教导团,先后参加过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和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战斗。……[详细]
3、赵尚志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名人(19081942)
  • 赵尚志
  赵尚志,1908年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县-沟。父亲赵子服是清末秀才,以教私塾为业。1919年春,赵尚志随家迁居哈尔滨。幼年的赵尚志当过佣人、学徒、信差,坎坷的经历把他磨练成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少年。赵尚志青年时代就献身于革命。1925年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同年,年仅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地在哈尔滨的各学校做革命宣传工作,组织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因此,被学校开除。在中共哈尔滨地下党组织……[详细]
4、萧红 民国四大才女(19111942)
  • 萧红
  萧红(1911.6-1942.1)萧红,女,原名张乃莹,宣统三年五月初五(1911年6月1日)生于呼兰府城一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其祖父张维祯原为封建地主,但不善经营,家境大不如前。其父张廷举系齐齐哈尔省立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奖励师范科举人,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其母姜玉兰,为呼兰著名私塾先生姜文选之女,自幼随父读书。萧红幼年时,得到祖父张维祯的溺爱,受到良好的文学启蒙教育。1919年8岁时,生母姜玉兰病故……[详细]
5、陈独秀 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18791942)
  • 陈独秀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详细]
6、卢仲农 (18771942)
  卢仲农(1877—1942年),名光浩,安徽无为县人。其父卢乐三,为人正直,学识渊博,清光绪年间曾被授予县“孝廉方正”,后出任县首届劝学所所长。母朱氏,出身书香门第,读书识理,后为芜湖二女中创始人之一。兄光模,字伯荪,早年东渡日本,在明治大学攻读法律,归国后,一直在芜湖从事革命和教育工作。卢仲农原配夫人陈氏,生一女名琦,不久病逝,后续桐城潘赞化之姊为妻。在卢仲农的支持下,潘创办了无为最早的女子小学……[详细]
7、林育英 (18971942)
  林育英(1897.2.25-1942.3.6),汉族,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林家大塆村人,字祚培,化名张浩、李福生、仲丹、陈子贞等。1922年2月,林育英在武昌由恽代英、林育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优秀工人党员和著名工人运动领袖之一,中共黄石地区党组织主要创始人,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与其堂弟林育南和林彪(林育蓉)并称为“林氏三兄弟”。早年活动清光绪二十三年(1……[详细]
8、曾纪芬 曾国藩么女,世称崇德老人(18521942)
  曾纪芬(1852-1942) 女,号崇德老人,祖籍湖南衡阳,出生于湘乡县荷塘(今双峰县荷叶镇)。曾国藩季女。后嫁入衡山名门聂家,其夫聂缉椝(1855~1911)以帮办滇捐局起家,至上海制造局总办,官迁至浙江巡抚。她一生由侯门千金小姐,而巡抚夫人,而工商巨擘太夫人,起居八座,子孙绵继,寿登耄耋,既贵且贤。幼承家学,工书,善诗文,所作楷书,雍穆浑厚,人争宝之。早年生活曾纪芬(Zeng Jifen)(据……[详细]
9、许亨植 (19091942)
  许亨植(1909~1942)许亨植,原名许克,别名李熙山、李三龙。朝鲜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共宾县特别支部委员会委员、书记,中共北满省委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抗联第三路军总参谋长。1942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亨植生于1909年。他出生的第2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民族被推到了灾难深渊。亨植祖籍庆尚北道善山郡,曾祖父系贵族,随着民族的危难和国势的衰微,家境逐渐没落,到祖父一辈就以种……[详细]
10、吴勤 (18951942)
  吴勤(1895-1942),原名吴勤本。原籍东莞,1895年l1月27日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县第四区南浦村(今属佛山市石湾区环市镇)一个贫农家庭。他祖辈因受地主恶霸压迫,在东莞家乡无法立足而迁到南浦村。吴勤一家人辛勤劳作却终日不得温饱。吴勤十一岁那年,父亲病逝。仅读了四年私塾的吴勤只得辍学,到佛山市区去帮人家清理粪便,与母亲共同挑起抚养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的重担。劳动之余,他嗜习拳术,练得一身好武……[详细]
11、苏连存 (19131942)
  苏连存(1913—1942)化名于禾、洪立天,丰润县苏庄人。1913年2月29日,出生在苏庄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里。苏庄村坐落在丰润东北部的腰带山北麓、还乡河南岸,依山傍水,是个美丽僻静的山庄,苏连存的家世世代代靠种那贫瘠的山地繁衍生息。苏连存行二,上有个姐姐,下有个妹妹,幼年丧父,母亲拉扯着三个孩子和祖父、伯父一起度日。在那暗无天日的旧中国,军阀连年混战,苛捐杂税名目繁多,人民群从处于水深火……[详细]
12、李叔同 (18801942)
  • 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又名岸、广侯,字叔同,号漱筒,别号息霜、晚晴老人等,祖籍平湖,生于天津。祖父李锐始徙居天津,经营盐业与银钱业。父李世珍,清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吏部主事。叔同早慧,七八岁学千家诗、唐诗,并习石鼓文、篆书等。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变法失败,叔同因受“康党”之嫌,奉母携眷,避祸上海。不久加入袁希濂、许幻园等创立的城南文社,所作诗文词赋,为……[详细]
13、张训金 (18671942)
   张训金,乐业县逻沙乡逻沙街上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小学文化程度。青少年时代,曾到百色镇,在一些店铺当小伙计,给大店铺当厨师,学习技艺。结婚成家后,即回逻沙故乡自己开店铺做老板。一般每个月去贵州省一次,购来铁钉、颜料、笔墨纸张、食盐等日用品到乐业、逻沙、凌云等圩场贩卖,尔后又从凌云、乐业等地购贵州境内缺少的日用品到贵州贩卖。做生意多在逻沙圩自己的店铺,他把自己的店铺命名为“盛聚”,并挂……[详细]
14、赵好学 革命烈士(19191942)
  赵好学,又名赵志敏。生于1919年6月12日。大荔县埝桥乡黄家营村人。也许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吧,赵好学从小就同自己的名字一样聪敏好学。十四岁那年,便考入蒲城尧山中学。1936年,由于他积极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的组织与活动,被勒令离开学校。这年后季,赵好学又投考了同州师范学校继续学习。1937年冬,他父亲因欠债难还,为躲账投奔他乡,家中只留下年迈的祖父和身体孱弱的母亲,生活十分窘迫,再无力供他上学。彼时……[详细]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详细]
16、林伯熙 (19091942)
   林伯熙(1909~1942) 字鹤琴,1909年生于重兴镇柏茂村。父亲林濂英是个进步绅士,是重兴一带有名的富户。小时在家乡小学读书。1926年考进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初中毕业后,到南京高级中学就读,1932年考进中山大学外文系。1936年毕业返琼,在重兴圩开办私人图书馆,经营进步书刊。 抗日战争爆发后,主动配合当地共产党,做抗日救亡运动的宣传教育工作。1938年春,在中共琼东县振中区……[详细]
17、程继先 (18781942)
  程继仙(1878~1942),京剧演员。原名继先,又名春德,字振庭,原籍安徽潜山,生于北京。是京剧开基创业大师程长庚之孙,鼓师程章圃之子。他唱念厚重有力,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优长于演武小生和穷生戏。继王楞仙之后,他是小生中不可多得的美材。程继先幼入“小荣椿”科班,习文武小生,与杨小楼同科。文戏是陆小芬亲授,武戏则是杨隆寿、茹莱卿亲授。在科班坐科时,他的演技就为内外行称赞,出科后,为清廷德公爷赏识,曾……[详细]
18、朱世勤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19041942)
  朱世勤(1904.6.3~1942.5.4),字俭堂。山东单县朱菜园村人,幼年家贫,入伙绿林武装,并被推为头领,后被招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部抗日,参加庆云、东光、商河、滨县战役,多处负伤。1937年12月10日在滨县与日本侵略军的交战中,毙伤日军百余人。1938年10月升任国民党第五战区第七路军第一旅旅长,在曹县、城武等地抗击日军。1938年支援台儿庄会战,配合第三集团军会攻济宁。是年12月在……[详细]
19、吴兆麟 (18821942)
  吴兆麟(1882—1942),字畏三,湖北鄂城葛店岳陂人。十六岁投武昌新军工程营当兵,先后考入工程营随营学堂、工程专门学校学习。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翌年再考入参谋学堂,毕业后任第八镇工程营左队队官。辛亥武昌起义之夜,正当值楚望-械库,起义士兵推为临时总指挥,即部署指挥起义部队进攻湖广督署,占领武昌。湖北军政府成立,在参谋部部长,第一协统领,参加阳夏保卫战。南北议和时,出任……[详细]
20、疏冠中 (19051942)
  疏冠中(1905——1942),一作贯忠,谱名仁安;参加革命后化名苏拓夫、苏野村、王冠卿等;因身高有一米七八,人称疏大个子。今项铺镇石溪村人。出身贫苦,父亲疏国义在石溪街租居,以做豆腐为业。冠中少时,读过数年私塾。青年时,常到附近的浮山学校图书馆看书。在进步书刊的影响下,于民国15年(1926年)秋,和一些进步青年到达武汉,进了中共中央“农-动讲习所”,接受马列主义教育。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