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广东 > 韶关 > 翁源名人

翁源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邵谒 唐(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广东韶州翁源人。 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初前后在世。少为县厅吏。有客仓猝至,令怒其不搘床迎待,逐去之。谒遂截髻挂县门上,发愤读书。隐居离县十余里之某湖,环室皆水。平居如里中未冠儿,鬅髺野服。遂工于诗。累应举,年三十,犹未得第。咸通七年,(公元866年)至京师,为国子生。时温庭筠为主试,颇悯寒苦,乃榜谒诗30首,广为誉扬。释褐后赴官,不知所终。谒著有诗集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晚唐时期,邵谒在翁源县衙任小吏。一日,有客至,县令指使其铺床接待,邵谒不应,县令怒而斥之,邵谒不服,奋然拔刀……[详细]
   李韶石,又名李林,翁城五一村人。九岁能写古今各体文章,十四岁中秀才,就读于官办学堂。康熙三十二年举“孝廉”,丁丑年参加京城会试,获取“会元”(第一名),殿试取得二甲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四十四年,在澹宁宫御试,主考官奉旨宣布:“文章做好誊写端正的即可呈缴”,李林首先交卷,荣获“钦定第一”,特命他编修三朝国史及《大清一统志》。康熙帝圣驾南巡,命随行诸学士即时即景赋诗献艺,李林荣获“赋献第一”,因而名声大振。供职翰林院期间,鸿文巨著多出其手。 李林为人正直,极力杜绝送礼行贿,严拒私情托请办事。他常说:“文人立身之本,最重要的就是德行。”故他在……[详细]
  陈璘(1532~1607),生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正月廿七日。字朝爵,号龙崖,翁源县龙田铺人(周陂龙田村)。璘少怀大志,身材魁梧,膂力过人,结交多贤豪,相与谈剑术,讲韬略,尽得其秘。在国家民族内忧外患之际,璘决心从军报国。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潮州、连江等地区数万人起事,粤中大震,总督下令熟兵法者爵万户。此时璘献策军门,总督大为赏识,即署把总军衔,命璘领兵前往平息,升为指挥佥事。平息英德起事,升为广东守备。万历初年(1573),高要、揭阳及山人钟月泉等起事,璘奉命领兵讨平,升为都指挥佥事,佥书广东都司。平息高要朱良宝,封为肈庆游击将军,后任高……[详细]
梅鼎臣 [] (998~?)
  梅鼎臣(998~),翁源江镇铺(今新江镇)人,汉台侯梅鋗之子。宋天圣二年(1024),梅与曲江县余靖同中进士。出任于宋仁宗庆历年间(1042~1048),官至殿中丞、殿中省。梅鼎臣为官刚直廉明,为各官钦敬,宋帝嘉许。他认为没有直言规劝的臣民,则不能真正拥戴皇帝理正朝刚;不坚持正直的言论,则不能成为好部属。他大力提倡修正不良的举止(行为),整治堕落现象。稍有机会,必乘隙进言,以刚正、直言、敢谏闻名于当世。其子梅佐,继承其父的高风亮节。宋天圣五年(1027)考取进士。父子双进士传为佳话,为世人钦羡。梅佐官任藤州知府(今广西藤县)。其时藤州辖苍梧、彝戎、杂揉等……[详细]
吴广 [] (?~1601)
  吴广(?~1601),原名世秀,翁源九龙水大吴屋村人(今官渡镇坪田村),是与陈璘同一时期的能征善战之将领。广青年时,以一个耿直武夫从军报国,在历次重大战役中屡建奇功,曾任福建南路参将,后因事罢官而归。不久,岑溪瑶民起事,总督陈大可传文吴广随同总兵童元镇前往平息,官复原职。万历二十五年(1597),广被授任副总兵,归属刘綎统率,率兵援朝抗倭。广率领水军攻占行长,进驻顺天大城,与陈璘水军相为犄角,大败来犯倭寇。援朝抗倭回朝后,万历二十八年(1600),吴广升任总兵官,奉命征讨播州(今贵州遵义)苗民义军。广率领一军直插合江,副将曹希彬率领一军进取永宁,由广统一……[详细]
  李林(1655~1735),字培生,一字韶石,翁源县翁城镇人。李资质聪颖过人,少怀大志,勤奋好学,过目能诵,谙熟音律,九岁就能学古今各体文章。十四岁就读于官办学堂。读书期间,他非常注重气节,并养成了勤俭朴素的良好习惯。学使为其高尚、正直品行所感,一再上报于朝廷礼部。康熙三十二年(1693),乃举孝廉。康熙三十六年(1697),李参加京城会试,获取会元(第一名),授任翰林院庶吉士,肄习国书散馆授检讨,教习阿山,谢、陈常奏李为天下奇才,温纶嘉奖,赐《御制诗集》及《古文渊鉴》各一部。康熙四十四年(1705),在澹宁宫御试,主考官奉旨宣布“文章做好誊写端正的即可……[详细]
  陈子巽(1862~1932),名步谦,绰号陈跳,翁源南浦沙坪村人。巽少倜傥不群,赋性刚直,胆略过人,勇于负责,廉介自守。虽为文精警,但因写字手颤,字体欠工,屡试不第,三十岁才中秀才,在家乡私塾任教。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连平某武官与州官不睦,率部叛乱,焚毁衙署,大肆劫掠。余党乔装潜入县境,伺机作乱。其时,子巽并未担任公职,但他觉察叛匪行踪后,亲率子弟把入境匪徒擒拿,归案法办。此举受两广总督岑春煊嘉奖,赏他五品望衔。其时,军伐混战,政纲不修,政府无暇顾及地方治安,曲江、英德、始兴、连平、新丰及江西虞南等边邻贼匪经常骚扰县境,打家劫舍,掳人勒赎,民无宁……[详细]
  林卧龙(1922~1988),原名林助樊,广东翁源县岩庄崩岗村人。林从小爱读书,善思索,十二岁就能吟诗作对,并十分敬佩历史上劫富济贫及除暴安良的草莽英雄。1936年秋,卧龙就读于本村私塾,塾师是孙中山的追随者,卧龙曾跟着他到各乡镇宣传反封建、要民主的新思潮,參与拆庙宇、破迷信等活动。此时,在县立中学读书的堂兄经常从学校带回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给他阅读,并向他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使他受到先进思想的熏陶,信仰马列主义。1940年秋,卧龙到县立中学就读时,即投身于与反动势力作斗争的-,积极参加扫除文盲、出抗战墙报、组织读书会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抗日救亡活动。194……[详细]
  涂锡鹏(1921-1986),原名锡朋,化名徐乃光、余风,生于广东翁源县六里镇华东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秋,涂锡鹏考入翁源第一中学。在学期间,与何俊才、林名勋等同学一起,参加了由中共地下党组织发起的“读书会”,开始学习马列主义,接受党的教育,并组织学生经常到街镇、农村,以演戏、教歌等形式宣传抗日救亡。1939年2月,涂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受党组织派遣,先后到清远、佛冈、英德从事地下活动。1943年秋,涂锡鹏得到党组织的支持,到翁源第一中学读高中,被同学们推举为学生会主席。锡鹏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动员学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组织同学们声讨并赶走了在……[详细]
   郭福平,1947年生于翁源县六里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庭成份偏高,属“可教子女”,有人推荐他到公社文化站工作,亦被有关领导否决。时代局限,命途多舛。 是金子总会闪光。郭福平许多作品在报刊上发表,得到社会认同。县电影院请他去编写幻灯宣传稿。高校恢复招生那年,以优异成绩被韶关师专中文系录取。在校期间,他创作了《柑熟时节》、《转正》、《闪光的钥匙》、《新书记》等作品,其中《柑熟时节》获广东省业余文艺创作一等奖,《转正》获二等奖。毕业后,被慧眼识才的文化部门领导直接分配到市创作室当创作员。由于作品硕果累累,被提拔为市文化局副局长,兼任市艺校校长。由省作……[详细]
  杨德盛(1854-1931),自幼习武学医。一天,利龙街福源店老板带其到坳头杨屋找工做,行至半山腰,见一大群妇女在排队挑水,泉水很细,一块约四五百斤重的大石板封住了大半个泉眼,杨蹲下马步,运足力气搬开石板,众人惊叹不已。老板认定杨是武林高手,遂领其到官渡坪田乡杨屋村教习武艺。 民国初年,翁源县立中学聘请杨为国术教员。一天,驻校的县联团团总陈子巽对他开玩笑说:“你力大无比,能移动纪念堂旁边那对千斤石柱否?”杨坦然说:“能。”说罢,运足丹田气,用臀部撞向左右柱,左右柱移位了,有惊无险。片刻,又将一对石柱撞回原位。在场师生瞠目结舌,陈团总大加赞赏。 ……[详细]
  邱天民(生卒年月不详),字独醒,铁场铺人(今铁龙乡),邑庠生。邱博学多才,尤擅长书画,性倜傥潇洒,游长字时得金数百,尽买书归贮。一日,田寮失火,书画焚尽,独醒仅仰天大笑而已。邱因屋居深山,常看生虎形状,得其神,创忙归家,就壁画之,犬见之惊退,向吠不已。世传独醒画虎常于静夜背灯伏地而作虎跳跃状,后取影图之,形如活虎。又传独醒画魁星笔笔神通,俱注斗上,入夜眼光闪烁,久之目可通神。诸凡翎毛、怪石、枯木、野仙名人,独醒皆善。其弟半醒有兄风。……[详细]
  梁展如(1901~1949),曲江县乌石塘面村人,中国共产党员,曾就读于韶州师范学校。1925年8月,梁在省农民协会特派员刘胜侣的帮助下,开始在塘面村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同年11月,梁被选为区农民协会常委,他带领农民自卫军会同国民革命军剿灭了当地顽匪成玉山。不久,调任广东省农民协会北江特派员,兼北江农民协会办事处主任。期间,梁曾率农民自卫军攻克仁化县城,打开监狱,营救出受难的群众。次年冬,反动头目田松春、梁绍仁等勾结绥靖公署王应瑜,以一团之兵力包围塘面村,展如指挥农民自卫军用土炮轰毙敌排长等十余人冲出重围。敌人未抓到展如,便将其父亲梁东锦活活烧死,……[详细]
  官家骥(1908~1949.12,),外号“官家牛”,广东始兴隘子人,出身官僚世家。自幼生性横霸,乡邻称他为“阿牛”。官在曲江县立中学毕业后,进入国民党陆军第四军军官队。结业后在国民党军队第七军区余汉谋部服役,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司令部上校參谋等职。民国34年(1945)任始兴县长。下台后,在南雄、始兴、曲江和翁源等地贩卖鸦片及军火,几年之内便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民国37年1月,出任翁源县县长。貌似书生的官在翁源任职期间,大力推行-反人民的政策,多次带兵“进剿”县境的黄洞、李洞、黄竹坪等游击队驻地。1948年“进剿”蓝李乡李洞村时,杀害了谢其监、谢世洪……[详细]
  邓楚白(1916-2006)原名邓锡珩,曾用名邓家恺。广东南海县官窑乡大坑村。读中学时思想活跃,参加-;1935年考取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1936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东京支部领导的东京“文化救国座谈会”组织,就任哲学部指导,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毅然中断学业回国。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率领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120分队到翁源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建立和发展翁源党组织。11月,中共翁源县特别支部成立,任中共翁源县特别支部书记。1939年2月,任中共翁源县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长。8月,成立中共翁源……[详细]
  林舒兰(1902~1989),女,生于翁源县岩庄乡鲁溪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舒兰刚懂事就干起了拾柴、煮饭、照料弟妹的家务,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1920年,年仅17岁的舒兰遵从父母之命,许配给本乡农民叶经济为妻。几年后,生下儿子叶玉芬。1938年丈夫病故,舒兰母子相依为命,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1947年春,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舒兰毅然把独生子叶玉芬送到了游击队。1948年6月的一天,玉芬随游击队小分队出山征粮,不幸被捕,壮烈牺牲。儿子牺牲后,舒兰孤身一人,艰苦度日,但她始终坚信共产党一定能把新中国建立起来,从而树立了“活下去,盼解放,要报仇”的坚定……[详细]
  涂夫(1914~1993),原名寿宁,男,汉族,生于广东省翁源县六里镇大涂屋村一个书香之家,广东有名的书画家。1923年涂在翁源县立中学毕业后,曾到广州私立中国美术院学习,后做过文书、司书、职员、教师及电影院绘画宣传员等。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时,涂在翁城县立第一小学任教,便和当地爱国青年组成“翁源救亡歌咏团”和出版油印小报,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8年,他辞去教职投身革命,参加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在总队部宣传部工作,不久进入广东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先后任东江纵队《前进报》社副社长和北江支队独立大队政委等职。1946年东江纵队北撤山东,涂先……[详细]
  王国华(1912—1959),翁源县坝仔镇茶园乡人(今蓝河村)人,九三学社成员。王在县立中学毕业后,于1935年考入上海宪兵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南京宪兵部,历任班长、排长等职,1939年退役返乡,其时正值国共联合抗日时期。他回乡后,积极参与参加抗日救国组织,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教群众和学生唱《义勇军进行曲》、《枪口对外》等抗战歌曲。后因不满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的政策而意气消沉,闲居在家。不久,又以服务桑梓这宗旨,发动当地群众,创办乡村小学。1948年初,翁源坝仔镇茶园乡乡长兼自卫队长包绍羲,邀请王出任该乡自卫队大队副大队长。王接邀请信后心里极为矛盾。当嘛,……[详细]
  何俊才(1918-2009) 翁源新江小镇水口村人。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任中共翁源中学支部书记;1940年7月调离翁源到清县工作,任北江挺进第二纵队中共特派员,“挺二”支部干事会书记。1941年,历任中共清(远)三(水)花(县)边区工委书记及中共清远县委书记。1945年8月,何俊才率领西北抗日同盟军大队北上迎接“二王”部队。11月,根据粤北指挥部的命令,率领60多人返回翁源开展武装活动。东纵北撤期间,何俊才在太坪等地进行秘密整训,为武装斗争大发展培养了一批骨干。1946年10月,根据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公开恢复武装斗争,在翁源成立翁源人……[详细]

全部翁源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