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广东 > 梅州 > 兴宁历史名人介绍3

兴宁历史名人介绍3

更新时间:2023-03-15

  何南凤(1588—1651年),字道见,又名熄三、知非、跛者道人等,后取号牧原。兴宁石马马下村八丘坪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是佛教“横山堂”流派创始人,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何南凤历游齐、鲁、吴、越等地名山寺庙,曾住持平远文殊、龙川石岭、兴宁曹源和祥云等寺;晚年住持江西豫章普济寺。他博采各家,创立了“横山堂”学说,即亦佛亦儒、亦僧亦俗的新流派,以“劝人行善”为主要教义。因适应了当时客家……[详细]
  王杞薰(1774—1832年),字如柳,号楚堂,兴宁坭陂汤湖上村人,清嘉庆六年武进士,钦点三等蓝翎御前待卫。嘉庆十年,王杞薰外授为安徽府芜采营中军守备,后升游击,嘉庆十八年因疾辞官还乡。据传因其身材魁梧,声音洪亮,还当过宫殿传胪,贴近皇帝,深得嘉庆帝的信赖和赏识。其父曾被浩封为武德骑尉,敕授儒林郎,朝廷还把封典移封给其祖父母。 王杞薰武艺超群,擅长大刀,所使用的大刀长3.5米,重188斤(司码斤,……[详细]
  胡曦 (1844—1907年),字晓岑,号壶园,兴宁兴城镇大巷里人,诗人、考据家、书法家。 胡曦出身寒微,天资颖异,6岁能诗,清同治十二年拔贡。几次乡试落第后,在家专心著述。一生诗作很多,有《湛此心斋诗集》12卷,《湛此心斋诗话》2卷。采用方言、谚语入诗,是其一大特色。他吸收民歌精髓,成为新派诗中的一员,《莺海花》一书,格调与山歌相仿,黄遵宪十分赞赏。后人称其诗“乃公度新派诗之先河”,与黄遵宪、丘……[详细]
  张学龄 (1889—1911年),兴宁永和大成乡人,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一。张少年聪敏,志趣不凡。年稍长,从师习经史,博览群书,文笔纵横。时清末政治腐败,风气萎靡。他目击伤心,暗下决心,以改革为己任。一日,他感慨叹道:“大丈夫当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乎!”其时,族人张则通在梅县松口创办体育会,设分会于永和大成小学,以学习兵操、鼓吹革命为目的。学龄也在该校读书,不久加入同盟会。清宣统三年(1911……[详细]
  饶宝书 (1858—1912年),字经衡,号简香,兴宁兴城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列三甲第一名,授户部主事。光绪二十二年,考选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光绪二十五年,任京师大学算学教习。光绪二十七年,调任外交部主事。当时按“辛丑条约”所定,清朝要向列强赔偿巨款。饶严密核算偿金和利息等项,为国节省白银数千万两。又与沙俄使节交涉茶箱一案,为国追回俄币49万卢布。因功于光绪二十九年补授外务部榷……[详细]
  李任重 (1881—1913年),字君博,兴宁宁中佛岭李和美屋人,早年师从饶宝书求学。后入汕头岭东同文学堂,刻苦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取得优异成绩。兴宁蚕业学堂创办时聘李为教习。为教学和研究之需,李设计出一种有反光镜的新式显微镜,由兴宁大光社的工匠按其设计方案制造。宣统二年(1910年),南洋劝业会向全国各地征集新产品举办博览会,李设计并督造的显微镜、天体望远镜和双筒望远镜等,在博览会上展出后,被认为……[详细]
  罗蔼其,字翙云 (1868—1942年),兴宁径南星耀村人,客家方言大师。早年入县学,清光绪癸卯科(1903年)举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县设立学务公所,罗首任总董。翌年,因学制初更,师资缺乏,与王蔚奇、萧惠长等创办兴宁简易师范科(后改办为县立中学)。后入京,授内阁中书。……[详细]
  罗斧月 (1857—1942年),字献修,兴宁龙田蓼塘人。17岁考取秀才,后被选入广州广雅书院学习,专攻“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得到两广总督张之洞的赏识,被视为入室弟子。早年在龙田等地设馆授徒,王蔚奇、何晓柳、罗幼山、陈少岳、罗则桓、陈鸿初等是其得意门生。其后,历任廉州味经书院山长、兴宁师范简易科监督、兴宁官立公学堂监督、广东咨议局议员。宣统二年(1910年)参加举贡考试,录为七……[详细]
  罗翼群(1889—1967年),字逸尘,兴宁龙田鸳塘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罗翼群从兴民学堂考入两广测绘学堂,1907年加入同盟会。参与策划黄岗起义和惠州起义。后任广东都督府军事委员、中华革命军第七路军副司令、粤军总部及省长公署参议、东征军总指挥部总参议等。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罗协助廖仲恺发展工农运动及筹办黄埔军校,赴港协同发动省港大-。1935年,被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翌年任广东省政府委员……[详细]
  罗香林 (1906—1978年),字元一,号乙堂,兴宁宁新水楼村人,华侨史专家、著名历史学家、客家研究开拓者,为梅州八贤之一。1931年开始从事粤北客家民族考察,著有《客家研究导论》。1932年,任中山大学校长室秘书兼广东通志馆纂修、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山图书馆馆长兼中山大学教授,1945年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省立文理学院(现华南师大)院长。1949年6月移居香港,任教于香港文化专科学校、广大书院……[详细]
  李善邦 (1902—1980年),兴宁叶塘田心乡人,中国现代地震学的奠基人,中国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重要开创者。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物理系,1930年,在北京西山建立了近现代中国第一个地震台——鹫峰地震台。1941年,勘探发现四川攀枝花大型钛铁矿。1943年,在重庆设计研制了中国近现代第一台地震仪——霓式水平向地震仪。1950年代,开发研制成功多种型号的地震仪,主持编绘中国第一套……[详细]
  陈坦(1911—1989年),兴宁永和大成人,原铁路运输高级法院院长、新中国铁路政治工作领导人之一。少年时陈坦就读于兴民中学,任学生会主席。1927年加入共青团,任黄大冈村支书、永和团区委书记、兴宁中心区团委书记,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赴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同年12月被捕,1937年出狱。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任乌鲁木齐新兵营支书。1940年在中央组织部工作,1942年任解放日报社党总支……[详细]
  张中(1907—1990年),原名张佛湘,兴宁永和大成人,新中国档案事业的主要领导人。1927年张中在嘉应中学加入共青团,翌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永和区委书记。1929年赴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三次被捕。1937年出狱赴陕甘宁革0据地,任陕西省委秘书长、中共西北局秘书处副处长、咸阳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等职。解放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办公厅主任,1955年任国家档案局常务副局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详细]
  袁文殊(1910—1993年),原名文枢,兴宁大坪人。笔名舒非,戏剧电影评论家,新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1927年考取兴民中学,参加革命宣传活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宣传部长。1930年考取广州戏剧研究所学习戏剧文学,次年发表处女作《领带》(独幕剧)。1932年参加广州文化界大同盟,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3年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负责人。1934年任中国左翼剧联执行委员,10月被捕;1936年……[详细]
  伍晋南(1909—1999年),家名畹香,原名伍文清,兴宁新圩大山下人,八路军军事将领。1926年就读兴民中学。1927年参加兴宁农军任交通联络员,1928年入党,任梅县白沙党支书、梅南区委书记、城区区委书记、五华县自卫大队政委。1931年到江西独立三师任青年科长,红三军团师政治部组织科长、军工工作部长。参加长征后任红二十八军组织科长、政治部主任,一二0师七一六团政治部主任,四纵政治部主任,陕甘宁……[详细]
  陈斐琴(1911—2003年),兴宁石马郑塘人,原海军政治部文化部长。陈斐琴于1926年加入共青团,1927年参加梅县-并加入工农革命军。1929年入读上海艺术大学,1932年留学日本参与左联刊物《东流》。1937年到延安,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晋南前方政工干事,晋冀鲁豫军区、中原野战军和二野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参加了土地革命、百团大战、淮海战役,长期从事宣传文……[详细]
邓逸凡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19122004)
  邓逸凡(1912—2004年),原名福坤,学名国雄,兴宁水口小峰村人。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高级将领。 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和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一纵一支队文书、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调查统计科科长等,参加过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陕北直罗镇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一一五师组织科长兼巡视团团长、八路军五纵政治部副主任、华中总指挥部后方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等……[详细]
  刘焕彬,1942年出生,兴宁坭陂镇人。2001年4月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及圣彼德堡工程院外籍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任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广东省造纸学会理事长,中国造纸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政协常委等职。发表论文150多篇,著作3本,专利12项,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2项, 己产业化成果4项。2……[详细]
  张如心 (1908—1976年),原名恕安,兴宁叶塘中社村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著名的马克思理论家、教育家。1934年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大学、中央研究院和中央党校等单位工作,是“红校”、“红大”、“抗大”创办人之一。1942年间,曾任毛泽东的读书秘书,是最早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理论工作者。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教务长、《北方文化》副主编……[详细]
  朱振汉(1932~1948),兴宁县宁中区古塘乡人。出身贫苦,在小学和初中读书期间,就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民国36年(1947)初,朱在广东省工业学校读书时,因反对学校破孩进步学生、无理扣压学生伙食费而发动学生-,结果被学校当局开除学籍,从此便失学在家。次年春,朱离家投奔游击队,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引导下到达连平县连和游击区。接着,参加青干班学习,接受政治和军事训练,结业后分配到珠江队任文化教员,随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