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陕西 > 渭南 > 临渭区名人

临渭区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张仁愿 [] 唐朝宰相、名将 (?~714)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后,张仁愿被召回,授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但不久又被任命为朔方军大总管,防御突厥,并沿黄河北岸修筑三座受降城,向北拓地三百余里。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拜相,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左卫大将军,封韩国公,又加镇军大将军。开元二年(714年),张仁愿去世,追赠太子少傅。早期事迹 张仁愿原名仁亶,因与唐睿宗李旦名字的发音相似,故改名仁愿。 张仁愿年轻时文武……[详细]
白行简 [] 唐朝诗人 (776826)
  白行简(约776~826) 中国唐代文学家。字知退。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人,白居易之弟。元和二年(807)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著有文集10卷,文辞简易,有其兄风格。其辞赋尤称精密,文士皆师法之。白行简以传奇著称。代表作《李娃传》。又名《汧国夫人传》。写荥阳大族郑生热恋长安娼女李娃,屡经波折,几经丧生,终获美好结局(见《太平广记》)。《李娃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对李娃、郑生的描写,能恰如其分,名人形象较有个性;对某些具体场景的描绘也颇为细致逼真,表现了唐代传奇创作中写实手法……[详细]
   王尚德(1891~1946),又名王璋峰,化名汪琴声,1891年9月1日生于陕西省渭南县(今临渭区)程家乡姚李堡。1918年秋,他怀着追求新知识、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满腔热忱,奔赴辛亥革命发祥地——武昌,考入武昌中华大学。当时,恽代英在武昌学生界建立起以“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为宗旨的互助社,定时开会,讨论社会问题,探索革命真理。王尚德被互助社的活动所吸引,加入了恽代英等创办的进步团体互助社。1920年春,王尚德参加了恽代英、林育南创办的进步青年社团——利群书社,接触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阶级争斗》等马克思主义书刊,结识了萧楚女、李求实、……[详细]
张宗逊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19081998)
  张宗逊(1908—1998)渭南县赤水镇堰头村(今临渭区向阳办)人,1927年4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1924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2月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他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斗洗礼。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舍生忘死,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军事训练和军队院校管理建树颇多,被公认为军事教育家。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是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荣……[详细]
  唐玄宗王皇后,王皇后(7世纪?-725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皇后,其先祖为梁朝冀州刺史王神念,父王仁皎,兄王守一。当玄宗还在临淄王时期时,聘娶王氏为妃。在讨伐韦后时,王氏在幕后协助临淄王,终于完成大业。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二十日,立为皇后。 由于皇后无子,又因后来“符厌事件”的发生(武惠妃陷害她)。 唐玄宗将她废为庶人,在被废的三个月后,王皇后便过世了,玄宗诏令以一品礼将她葬于无相寺。后宫的人们对她相当思慕,玄宗自己也对此事感到相当后悔。 唐代宗李豫即位后恢复王氏皇后名号,并废除武惠妃的封号。……[详细]
王守一 [] (?~725)
  驸马王守一 (?-725),唐玄宗王皇后胞兄,唐玄宗之妹靖阳公主驸马。玄宗即位后,王皇后遭武惠妃陷害被废,亦牵连到王守一,后被赐死。王守一 ,王仁皎子,玄宗王庶人兄也。守一与后双生。守一与玄宗有旧,及上登极,以清阳公主妻之。从讨萧至忠、岑羲等有功,自尚乘奉御迁殿中少监,特封晋国公,累转太子少保。父卒,袭爵祁国公。十一年,坐与庶人潜通左道,左迁柳州司马,行至蓝田驿,赐死。守一性贪鄙,积财巨万,及籍没其家,财帛不可胜计。……[详细]
  王仁皎,玄宗王庶人父也。景龙中,官至长上果毅。玄宗即位,以后父,历将作大匠、太仆卿,迁开府仪同三司,封祁国公。仁皎不预朝政,但厚自奉养,积子女财货而已。开元七年卒,赠太尉,官供葬事。柩车既发,上于望春亭遥望之,令张说为其碑文,玄宗亲书石焉。……[详细]
  李茂堂(1906~1953)原名李自靖,又名李自清、李子静,化名杜清。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因家贫,幼年时只念了几年私塾。1921年经亲友介绍到西安电报传习所学习,毕业后在陕西省电报局当报务员。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当选为陕西省总工会常务委员。同年6月参加西安人民慰劳宣传团赴河南慰劳北伐军将士。1927年7月,冯玉祥在豫陕地区进行“清党”,西安人民慰劳宣传团被解散。李和慰劳团团长兼中共党团书记黎琴南由郑州到武汉,向中共中央汇报并请求分配工作,被留在全国总工会。同年秋,李被中共组织派回西安,历任中共陕西省电报局支部书记、中共西安市东……[详细]
  杨晓初(1894~1977)原名东升,字振铎。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1918年秋考入北京大学。在五四反帝-中,积极参加反对北京政府-行径的斗争。1921年至1922年,同陕籍进步青年李子洲、刘天章、杨钟健等创办了以反对封建军阀、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的《共进》半月刊及共进社。1923年7月从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受聘于陕西三原渭北中学、三原中学、渭阳中学。任教期间支持-,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刊。1925年年初,与北大同学刘天章取得联系,赴河南在陇海铁路职工中开展革命活动。3月,经刘天章、马文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受刘天章委托,赴北京向李……[详细]
   高双成(1888~1945)字立卿。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清宣统二年(1910)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陕北镇守使井岳秀部连长、卫队营营长、骑兵团团长。1925年升任旅长,驻肤施(今延安),一面扩军,一面整顿。1926年春率部入关中,协同友军击败刘镇华的麻振武(老九)部,收编数百人。1927年初,任国民军联军第九路军第二师师长。5月,国民军联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东出潼关参加北伐,高所在的第九路军编入左路军仍回陕北。是年秋奉井岳秀之命围攻共产党领导的清涧起义部队。1932年,高部被国民政府改编为第八十六师(师长井岳秀)第二五六旅,高任旅……[详细]
  苏士杰(1903~1936)又名醒民、继善。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幼时先后就读于家乡初小、县立象峰高小和华县咸林中学。在咸林中学受进步教师魏野畴、王复生影响,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社会活动。1924年夏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3日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编入第四期政治大队第二队。同年10月毕业,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先后任干事、宣传科科长等职,随北伐军参加了南昌、南京等战役,转战湘、鄂、赣、皖、苏等地。特别是在南昌战役中,他三天三夜不下火线,坚持阵地宣传,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在江西奉新……[详细]
  张性初(1902~1971)原名张炳仁,化名醒初、秉人,笔名冰人、兵刃、每雨。陕西渭南(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人。1920年考入华县私立咸林中学,受魏野畴、王复生影响努力阅读革命书刊。1922年随魏野畴转入西安成德中学。1924年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先后任团西安第一支部书记、第二支部干事。与此同时,张在魏野畴的指导下,发起成立团的外围组织--青年文学社(不久改为青年生活社),主编《青年文学》(不久改为《青年生活》)刊物,宣传反帝、反封建,倡导改革教育、改造社会。1925年参与领导驱逐直系军阀、陕西督军吴新田的运动,还协助魏野畴创办《西安评论》,参与、……[详细]
  武止戈(1902~1933)又名武熹祖,化名胡之康。生于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后迁居西安。1920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开始接触新文化、新思想,并参加-。1921年12月,同屈武、邹均等十多名陕籍同学组织了南开学校陕西同乡会,创办了《贡献》月刊,积极宣传社会主义。他在该刊发表了不少文章,在《为什么要讲社会主义》一文中,赞颂俄国十月革命,认为社会主义已“成为世界的问题”,其趋势将“弥漫全世界”。1922年6月,武于南开中学毕业,到北京一面复习功课,准备考大学,一面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活动,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这时,他结识了陕西旅京学生领袖刘天章、魏……[详细]
  姜炳泰(1913-1980),渭南市临渭区吝店人。其祖母李氏,乃清代戏剧作家李芳桂后裔。其父姜龙田喜爱碗碗腔,能弹善唱。1927年在原渭南下吉小学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负责该校团的工作。l931年任大荔第一模范范团支部书记。1932年任共青团西安市委宣传部部长。1938年任下吉小学校长,同年加入“青救会。1942年奔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当教员。l944年进延安大学学习。1945年回到关中师范任教,传播和宣传党的革命思想。1948年任关中分区文协副主席,lO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49年又调三原分区文工团任协理员、省文工团协理员。1950年调西安任文……[详细]
  李维屏(1900~1945)又名维平,化名党益民。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1921年小学毕业后考入华县私立咸林中学。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生魏野畴当时执教于咸林中学,向学生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李在魏的教育下,走上了革命道路。1925年初任青年团华县支部书记,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6年3月18日,参加了在天安门举行的抗议日、美、英等八国“最后通牒”大会和会后的-,到段祺瑞临时执政府-,被反动-刺伤,在店员、工人帮助下脱险。不久,被中共组织派往广州第六届农讲所学习。同年9月结业回陕,先后到三原、富平、渭南从事农-……[详细]
  赵守一(1917.2.16——1988.6.13)乳名汉阳,学名守义,1917年2月生,渭南县渭文乡(今临渭区田市镇)楼赵村人。1935年5月,投奔陕甘边根据地,在苏维埃政府工作,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大学步兵学校教员、中共陇东特委宣传干事、延安《解放日报》、西北局宣传处处长等职。建国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陕西省委书记和第二书记、陕西省政协主席、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安徽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劳动人事部部长和党组书记等职。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全国代表会议(198……[详细]
  申祥麟(生卒不详),乳名狗儿。渭南市临渭区河西崖底村人。清乾隆时着名秦腔演员,为“三绝”(绝技、绝唱、绝色)之一。申出生于农民家庭,因家贫,父亲送他到戏班学艺。他生相妍媚,性情聪颖挚诚,扮演的旦角深受观众欢迎,后到武汉投身汉阳名伶金禅儿门下,充当佣人,悉心模仿女性举止、动作和生活状态,对金的一颦一笑、一举一止,暗中详察,细心琢磨,受益匪浅。后在武汉演出,誉满武汉三镇,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旦角演员。申在武汉4年期间,虽有盛名,但引起江湖艺人的嫉恨,加之思念莎他便决意回陕,加入长安着名秦腔班社“双才班。他与长安又一着名班社“江东班”的樊小惠、姚锁儿,三人名震艺……[详细]
  王德元(1908-1978),艺名猛开花。渭南市临渭区孝义人。出身农民家庭,自幼随着名艺人王谋儿学艺,因记性好,过目不忘,青年时期就能演唱24本戏,出师后誉满同、朝,荣获“猛开花”之称。他为人耿直,性情爽朗,一生从艺,精益求精,生、旦、净、丑均能演唱,扮演小旦尤为出色。最拿手的戏是《打仗》、《芦花絮》、《哭通厅》、《花换布》、《拾玉镯》等。……[详细]
  王谋儿(1878-1971),同州梆子名艺人,陕西省政协委员,渭南市临渭区交斜新寨人。祖居大荔洛河九龙村。因幼年丧母,9岁就投奔澄城县白友辉“金盛班”学艺,拜“一字黑”为师。后又经大荔杨师傅、澄城冯喜芳等师赐教,加之本人精心钻研技艺,集名师之长,进步很快。唱、念、做、打四功俱全,并以扮演须生见长。光绪二十年(1894)与着名艺人李桂亭等人同赴燕京(北京),受某亲王的支持演御戏数年。他以娴熟的技艺誉满京师,继白长命之后亦誉为“盖陕西,1911年以后,回陕继续从艺数十年。王谋儿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演员,能够适应多种角色。无论是《临潼山》中翻扑跌打的李渊,还是《辕……[详细]

全部临渭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