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福建 > 福州 > 仓山区历史名人介绍3

仓山区历史名人介绍3

更新时间:2023-03-15

  林玭(1434~1506年)林玭,字廷珍,号云室,侯官县洪塘瓦埕村(今福州郊区建新镇瓦埕村)人,明宣德九年(1434年)生。景泰四年(1453年),林玭以乡荐赴京会试,不第。天顺元年(1457年)第二次会试,又不第,入太学。天顺七年,会闱火灾,移试,八月揭榜,林玭,居第三,为《易经》经魁。天顺八年三月殿试,赐同进士出身,观政户部。是年秋,以亲老归养,家居17年,在妙峰寺设学传教《易经》。南京、浙江……[详细]
  林元美(1401~1469年)林元美,名谬,别号守庵,闽县林浦乡(今福州郊区城门镇林浦村)人,明建文三年(1401年)生。元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因内外艰,至宣德年间才授上犹(今江西上饶县)知县。元美治县一是减免赋税;二是创办学堂,并亲自讲学;三是收抚盗寇,恩威并济。于是社会平定,人民安居乐业。正统年间(1436~1449年),元美升海宁(今浙江杭州市)知州。原州衙武弁经常横行霸道,为……[详细]
  吴复(1389~1470年)吴复,字克礼,号春江,闽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吴厝村)人,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生。永乐年间(1403~1424年),吴复由藩司知印授太平府半济仓大使,擢海盐县(今浙江杭州市)主薄,不久改吴县(今江苏吴县)主簿。宣德九年(1434年)升吴县知县,妥善处置“百僧同狱”案,免了一场“刀火”之灾,因此大获民声,不久转知柏乡县(今河北省柏乡县),再升工部主事。景泰初(……[详细]
  郑塾(1385~1436年)郑塾,字学幼,闽县光德里(今福州郊区盖山镇高湖村)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生,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授礼部主客司主事,后历任工部屯田司承直郎、兵部武选司承德郎等官。郑塾“明敏刚断”,他曾同少保户部尚书黄东莱巡督漕运,黄东莱十分赞赏他的才能和品格。郑塾亲老友善,他的启蒙老师刘九畴逝世时,家徒四壁,郑塾主动经纪后事,并负责奉养其家属,使他们的衣食“久而不废”。……[详细]
  严烜(1373~1450年)严烜,字熙叔,怀安县阳岐乡(今福州郊区盖山镇上岐村)人,明洪武六年(1373年)生。永乐初年,严炬因楷书娟秀,被举荐到京纂修《永乐大典》,按例授八品官阶。永乐十三年(1415年)成进士,简授言官,以后授监察御史,赴任山东、京畿、四川、河南等地。严烜刚直不阿,又爱民如子,为言官时,直指奸佞;为监察御史时,上疏奏请减免租税,发放粮食,赈济灾民,因此政声显著。严烜晚年任浙江按……[详细]
  郑湜,字溥之,闽县城门乡(今福州郊区城门镇城山村)人,其父郑昺,字学明,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知南恩州(今广东阳江县),后任京西路转运使判官。宋乾道二年(1166年)郑湜成进士,绍熙元年(1190年),以中书舍人罗点推荐,任秘书郎,兼代吏部郎官,曾蒙台对,提出“事亲”(孝顺太上皇)、“齐家”(不准后妃干政)、“教子”(任用正人教导皇子)等3事。皇帝不准,留中不复。吴县周南与郑湜友善,曾……[详细]
  刘彝(1029~1091年)刘彝,字执中,怀安县刘宅乡(今福州郊区建新镇刘宅村)人,宋天圣七年(1029年)生,系刘奕同胞兄弟。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刘彝小时从学胡瑗,尤长于治水,因此受命为都水监丞。当时久雨不晴,汴河水涨,众议要开长城口,以减水患。但刘彝独持己见,只开杨桥水门,水即退去。为此大功受奖,升都官员外郎,又外放为两浙转运判官,改知处州。处州风俗崇尚巫鬼。刘彝著《正俗方》训导百姓,……[详细]
刘奕 [] (9991051)
  刘奕(999~1051年)刘奕,字蒙伯,怀安县刘宅乡(今福州郊区建新镇刘宅村)人,宋咸平二年(999年)生。其父刘若虚为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刘奕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授惠州(今广东惠阳县)推官,但因病没有到任,后调南康军(今江西省星子县)判官,移知洪州武宁(今江西浔阳)县事,后改为大理寺丞,累迁屯田员外郎,知荥阳县(今河南省郑州),庆历间为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详细]
师备 [] (835908)
  师备(835~908年)师备,俗姓谢,排行第三,称“谢三郎”,闽县南温泉乡(今福州郊区城门镇谢坑村)人,唐大和九年(835年)生。师备少时捕鱼为生,唐咸通七年(866年),年30,忽生出家念头,及投芙蓉寺(在今福州郊区红寮乡)落发,同义存禅师齐名,称“法门两兄弟”。以后两人一起游侯官象骨峰(今闽侯雪峰山),建“雪峰崇圣禅院”。闽王王审知曾拜师备为师,并经常请他到内府演论佛法。他的要旨是:“空相”,……[详细]
  陈景培(1928~1965)陈景培,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国17年(1928)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他青年时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民国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景培随军南下福州,随后转业到地方工作,曾任福州市-刑事公安队破案组长、保卫科副科长等职务。他领导的侦破小组,曾获得破案红旗小组的光荣称号。1957年7月,景培调到福州八一钢厂,历任科长、副厂长,1961年……[详细]
  陈文相(1925~1948)陈文相,化名老吕,郑容基,民国14年(1925)生于仓前山菜园山一个商人家庭。父亲开一家茶行,但因不善经营,家境日益衰败。文相小时读过几年私塾,后在双江台补习学校学习英文。民国26年入英华中学读书,他学习勤奋,成绩很好,尤其英文水平高,升入高中后便能阅读英文书籍。在同班进步同学简印泉、孙道华等人影响下,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并加入进步同学组织的读书会,阅读大量革命书刊,接受……[详细]
  傅孙焕(1924~1948)傅孙焕,别名马一峰,化名德文,民国13年(1924)11月生于仓前山菜园山的一个贫民家中。自幼过继给叔叔傅存霖为子,由存霖抚养。民国26年,孙焕考入英华中学,翌年,学校迁往顺昌洋口镇。尽管学习生活环境艰难,孙焕仍刻苦学习,成绩优秀。民国30年,福州被日军侵占,英华中学师生的生活更加困难,孙焕耳闻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国民党当局的腐败,对-现实日益不满,他参加同班进步同学……[详细]
  杨申生(1919~1948)杨申生,化名王伯钧,育昭,闽侯县(今福州市)人。民国8年(1919)生于上海,不久随父迁回福州。父杨砥中曾任海军陆战军旅长,因海军内部不和,于民国14年被刺杀。申生5岁开始在家中接受启蒙教育,11岁时考进格致小学五年级。民国23年小学毕业,随母迁居仓前山麦顶义庄里,入英华中学就读。民国27年夏,申生随英华中学内迁顺昌洋口镇。日军侵略,国土沦丧,激起他的爱国热情。他积极参……[详细]
  王岳(1915~1985)王岳,又名王钟五,民国4年(1915)8月生于仓山下渡的一个职员家庭。父王蔼卢,早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福建省建设厅、财政厅秘书。母潘居修,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王岳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从小热爱祖国。民国16年入福州英华书院就读,后转学职业学校和福州三一中学。民国22年9月,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民国26年夏毕业,获得理学士学位,继而留校攻读研究……[详细]
  何祖焕(1912~1963)何祖焕,又名何光耀,民国元年(1912)生于闽侯县(今福州市)。父何幼锷在福州一家医院当会计,有三子一女,祖焕排行第二。祖焕7岁入学,先后就读于福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福州三一中学。民国21年中学毕业,留在三一中学任教。翌年考入福州协和大学化学系,两年后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民国33年毕业后,在上海仁济医院任外科医师。在著名外科专家兰锡纯、骨科专家叶衍庆指导下,祖焕医……[详细]
  郑维新(1911~1932)郑维新,清宣统三年(1911)生于仓山岭后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维新6岁丧父,依靠母亲在培元小学教书来维持生活。他在中学读书时即于课余时间先后在培元小学、三山中学兼课,以弥补家用。他先在三山中学读书,后转到英华中学就读。在学校中,他追求进步,经常阅读革命书籍,民国18年(1929)加入反帝大同盟,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此后,他积极投入进步的……[详细]
  陈国清(1908~1980)陈国清,福建侯官(今闽侯县)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于荆溪乡光明村。父陈秀琛在香港经商。国清幼时在乡中念私塾。民国11年(1922)陈秀琛在福州仓前山岭后望耕里盖楼房,全家迁到仓山定居,他也于同年进福州英华书院就读。民国17年从英华书院毕业,翌年考进燕京大学医学预科,民国22年毕业后考进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民国27年他以第一名成绩毕业,获博士学位。毕业后,他留校……[详细]
  金云铭(1904~1987)金云铭,号宁斋,清光绪三十年(1904)生于仓前山对湖。14岁进鹤龄英华书院,民国13年(1924)高中毕业后,考入福建协和大学社会系,并在学校图书馆协助管理图书借阅。其时,协大没有统一的图书分类法可遵循。他深入研究美国杜威的十进分类法,结合我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和历代图书简单分类法,编成《中国图书分类法》一书,于民国17年6月初版,后经多次修改、补充,类目……[详细]
  何培訚(1903~1971)何培訚,藤山(今仓山区)人,清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1903年)生。父天国经营茶业。培訚8岁入私塾,10岁转入益闻小学就读。13岁时父亲去世,因家贫辍学到花炮店当学徒。18岁以后他先后跟随黄联钊、刘友敬作茶叶经纪人。培訚从民国13年(1924)起试制茶叶销售。3年后在仓前山埔顶设立何同泰茶厂,生产茶叶运往天津销售。他精于选茶,善于用花,对各种茶叶分别窨于重花和轻花,均能恰……[详细]
  林英藩(1901~1974)林英藩,字见楼,人称森元英,又称英英,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于福州郊后坂乡中医世家,祖辈五代行医。英藩自幼严承家训,6岁起即在父严督下学习经史,13岁起从父学医。英藩自幼聪颖,学习勤奋,较好地掌握祖传的医术。19岁时父亲去世,翌年,英潘开始独自行医,他出手不凡,第一诊以一剂真武汤治好商人李依白阳虚感寒,神昏谵语症;第二诊以景岳金水六君煎加沉香平陆永乐老人气喘病;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