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安徽 > 六安 > 霍邱县名人

霍邱县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蒋光慈 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先驱者 (19011931)
  • 蒋光慈
  蒋光慈(1901~1931),原名光赤,又名侠僧,霍邱县白塔畈人,无产阶级文学的先驱者,革命作家、诗人。蒋光慈出身贫苦,从小养成了嫉恶如仇、磊落光明的品格。同时,自学成才、爱好诗文的父亲,又培养了他对文学的爱好。在12 岁时,他就能较熟练的吟诗作赋。13 岁时,蒋光慈考入河南固始县县立志成小学读书,在校时得到教师詹谷堂(革命烈士)的引导帮助,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思想基础。民国5 年(1916 年)蒋光慈小学毕业考入固始中学,进校不久,因激于义愤打了歧视穷苦学生的校长刘春节而被开除出校,后经在芜湖省立第五中学读书并担任校学生自治会会长的同乡好友李宗邺……[详细]
丁奉 [三国]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271)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将领。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东吴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除掉了东吴的权臣孙綝,被拜为大将军,后为右大司马、左军师,建衡三年(271年)去世。丁奉一生征战,与北方政权从曹操时代打到司马炎时代,侍奉了孙权到孙皓四位吴国君主,见证了三国的盛衰兴亡。早年经历丁奉年轻时就因骁勇作了一员小将,先后从属于甘宁、陆逊、潘璋等人的麾下。丁奉多次参加战斗,经常勇冠全军,每次都斩将夺旗,也因为奋勇当先常在……[详细]
陶勇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19111967)
  陶勇(1911~1967),原名张道庸,清宣统三年(1911 年)出生在霍邱县叶家集一个贫农家庭里。从小给地主放牛,后来当了几年窑工。民国16 年(1927 年)参加农民协会。民国18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9 年春与廖杰吾等20 多人组建地方革命武装—— 叶集模范连,不久改编为霍邱二区游击队,他先后担任班长、中队长。后调到二区保卫局工作。民国20 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中共鄂豫皖边区分局保卫队队长,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连长,第十师二十八团营长、副团长、团长,红四军第二十七师八十一团团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陶勇先后任……[详细]
杨国夫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19051982)
  杨国夫(1905~1982),霍邱洪集人。民国16 年(1927 年)冬,在姚李庙黄油坊帮工时参加农会,次年1 月加入共青团,任大别山秘密交通员。民国19 年参加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率领一支由18 人组成的红军小分队活动于鄂东北、豫东南。参加了长征。历任连长、营长,直罗镇战斗后,提升为陕北红四军十二团团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支队长、清河军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第七师师长。民国27 年1 月,与马千里去山东清河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在临淄县4个旅兵力的包围。入冬后,日军“扫荡”频繁,斗争十分艰苦,杨国夫将“不要沿……[详细]
  韦素园(1902~1932),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六月十八日出生在霍邱县叶家集北大街一个小商家庭,其父韦美堂。韦素园兄弟5 人,排行老三,大哥韦崇华(凤章)、二哥韦崇义(少堂)、韦素园原名韦崇文(乳名文魁)、四弟韦崇武(丛芜)、五弟韦崇斌,还有1 个妹妹韦崇贤。韦素园自幼聪明,8 岁入私塾,11 岁与四弟韦丛芜进霍邱县立小学读书,民国3 年(1914 年)转入叶家集明强小学高级班读书,同班有台静农、李霁野等。在同学中,他不像“一般孩子似的爱嬉笑,总是沉默的时候居多,穿着黑色的背心,身体微微的弯曲,在别人谈笑时,他总爱咬着指甲,-在一角向上凝视。然……[详细]
汪家道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161992)
  汪家道(1916~1992)霍邱众兴乡人。民国19 年(1930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青团,民国3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3 年随红二十五军参加长征。曾任红十五军团骑兵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七旅十九团团长,冀鲁豫军区十一纵队三十一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四十九师师长。1949 年后,历任解放军第五兵团副军长,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中共黑龙江省委-。当选为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候补委员、沈阳军区顾问等职。1955 年授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汪……[详细]
  王青士(1907~1931),原名王之绾,化名王青士、汪秋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生在霍邱城关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父亲王人鹏,字友梅。民国初年曾任秋浦(今东至县)、亳县、来安等县知事。王青士自幼爱好绘画,就读于城内高等小学堂,民国8 年高小毕业。次年春,年仅13 岁的王青士带领弟弟王冶秋离家到北京求学,他把弟弟安排到北京西山中学读书,自己在北京美术研究会旁听,学习绘画和摄影,开始参加进步活动。民国12 年,王青士考入北京东总布胡同的一所俄文法政学校读书。不久,通过同学瞿云白,结识了在这里任教的-(瞿云白的哥哥),在秋白的教育和影响下,王青士的觉悟不……[详细]
李发应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李发应(1915~)霍邱砖洪人。民国19 年(1930 年)参加红军。民国22 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连长、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第九团代团长、塞北军分区第九团团长、第一野战军三师政治部副主任兼青海省公安处处长。建国后,历任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政委、第八航空学校校长、空军第一军副军长、昆明军区空军指挥部副主任、政委、空军第五军政委、南京军区顾问。1961 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当选为中共第十次、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李发应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11月4日在南京市逝世,……[详细]
  李霁野(1904~)霍邱县叶集人。民国8 年(1919 年)秋,考入阜阳安徽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在该校,由于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和《共产党宣言》等书籍的熏陶,初步接触了革命思想。民国10 年秋,因受到学校顽固势力的压制和排挤而退学离校。此后,转学安庆未成,即与韦丛芜共同为《评议报》办了一个《微光周刊》,后来又在《皖报》上办了几期《微光副刊》。在《微光周刊》和《微光副刊》上,李霁野发表了一些反对封建礼教的评论和日本式的短诗。民国12 年春,李霁野去北京进修半年英文,后入崇实中学。民国13 年暑假翻译了俄国作家安特列夫的《往星中》。鲁迅为此译著写了提要,……[详细]
王奎先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王奎先(1916~)霍邱孙岗人。民国19 年参加红军,民国22 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四团连指导员、第七十师独立团营教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抗大第一分校干部训练队队长、胶东支队营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十五团副团长、代团长、山东军区第五旅十三团副团长、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参谋处处长、北海军分区独立一团团长、中共北海地委常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安东市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中共安东市委常委、松江军区哈南支队支队长、哈南军分区司令员、中共哈南地委常委、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独立第三旅旅长、哈尔滨市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详细]
陈宜贵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141997)
  陈宜贵(1914—1997),又名冯少堂,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73师219团班长、红30军88师264团连指导员、团部书记、师政治部秘书长,红9军政治部保卫局局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冀中军区3团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政委、第3军分区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4纵11旅政委、第十九兵团64军191师政委。参加了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宁夏战役等战斗。宁夏战役时,陈宜贵率第……[详细]
陈鹤桥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陈鹤桥(1914~)霍邱曹庙人。民国21 年(1932 年)参加红军。民国23 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军团文印科科长、抗大秘书处副处长、晋冀鲁豫军区、第二野战军、西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政委、昆明军区副政委、第二炮兵政委、-委员、中共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陈鹤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2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详细]
徐体山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41968)
  徐体山(1914~1968)霍邱姚李人。中共党员。民国20 年(1931 年)参加红军,任红二十五军保卫队队长、连长。抗战时,历任八路军副营长、旅教导队队长、新四军团长。解放战争时,历任山东野战军副旅长、华东野战军师长。建国后,历任军参谋长、副军长、代军长、闽北司令部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详细]
张希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21986)
  张希才(1912~1986)霍邱大桥人。民国18 年(1929 年)加入共青团,任霍邱县少先队指导员。民国20 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二十五军部指导员、营政委、后勤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直属队党总支书记、营教导员、旅供给部政委、政治部部长、冀鲁豫军区三军分区政委、中共冀南七地委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南军区参谋长、晋察冀野战军十四纵四十二旅政委、华北军区师政委。建国后,历任华北军区师政委、炮兵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防空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炮兵副政委、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顾问。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上海……[详细]
  李华封(1916~1985),生于霍邱众兴集一个小商家庭。民国19 年(1930 年)2 月参加了儿童团。同年参加少共,先后到河湾乡、杜家圩子、窦家楼等地任少共支部书记。红军取得苏家埠大捷后,李华封参加了红二十五军,不久调县政治保卫局工作,由少共转为中-员。是年,红二十五军北上攻正阳关,霍邱县随之解放。政治保卫局一部迁到城内办公,他任主审科员。当时红二十五军军部驻扎霍邱城内,军部下辖部队只有一个教导团。是年7 月,国民党军徐庭瑶部进攻霍邱城,李华封参加了霍邱城保卫战。城陷,被捕,判刑10 年,关押在南京中央军人监狱(陆军监狱)。在狱中受尽折磨,不屈不挠,……[详细]
  • 张敬尧
  张敬尧(1880~1933),字勋臣,幼年绰号黑虎,出生于霍邱临水桑郢子一个贫苦家庭。父张锦轩以教书为业,母常氏,生子4 人,张敬尧居长,其弟张敬舜、张敬禹、张敬汤,人称二、三、四大人。张敬尧幼无所依,寄居族父张德行家。幼年当过粮坊学徒,后流落山东,因犯杀人罪潜逃京津地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入袁世凯的北洋新军随营学堂,结业后任排长,又到保定军官学校受训。宣统三年(1911 年),任第三镇十一协二十二标标统。辛亥革命爆发,张敬尧率一营为先遣队开往武昌进行-,以“杀敌骁勇”提升为团长。“二次革命”时,他率部从湖北进攻江西,又擢升旅长兼南昌卫戍区……[详细]
  王冶秋(1907~1987),原名之纮,字冶秋,曾用名野秋、高山,笔名有汪洋、野囚、老外、外山等,出生于霍邱城关一个官僚地主家庭。民国10 年(1921 年),在县城高小读书时,因参加“闹-”,被记大过一次。高小毕业后曾到南京美术专科学校附中、成城中学读书。民国12 年随哥哥王青士到北京考入志城中学,并结识韦素园、瞿云白(-之弟),参加李大钊领导下的国民党左派,加入反帝大同盟。民国14 年在北京西山学校上学时加入共青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6 年秋受到侦缉队追捕乃还乡。民国17 年初,王冶秋参与中共霍邱县委的筹建工作,当选为团县委书记。不久,他和戴……[详细]
  李杰,是明朝寿州霍丘人(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生于1331年,卒于1369年,享年38岁。元末随朱元璋起义,南征北战。在任广武卫指挥北征中,死于阵前,归葬于此。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纳李杰的女儿为淑妃,摄六官事。李杰既是开国功臣,又是国丈,被追封为镇国将军。李杰墓石刻现存神道碑一,石羊、石虎,石马与马夫、武将各二。神道碑高2.9米,龟趺长2.5米。 李杰有一女五子,长女为明太祖朱元璋妃。据史学家们的研究,大明王朝建立以前,朱元璋长期在外征战,身边只有淑妃李氏相伴。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因病不治而崩,年五十一岁,九月庚午葬于孝陵,朱元璋……[详细]
  郑赞丞(1877~1914),名培育,字芳荪,霍邱城关人。他自幼好学,在霍邱书院读书时常独到东门外王家祠堂攻读,孜孜不倦。一次,在月考作文中诘难挟击清廷,有“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之句,因此而获罪。县衙欲拿办,幸友人报信,才逃到安庆,就读于安徽大学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安徽留日学生-、潘赞化在安庆藏书楼召开演说会,抨击清政府与帝俄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郑赞丞在会上悲愤陈词。后来与-、潘赞化、柏文蔚等,在安庆组织青年励志学社。次年,帝俄在中国东北的驻兵违约不撤,励志学社组织社员进行军事操练,效仿东京留日学生抗俄义勇队,以效命疆场。两江……[详细]

全部霍邱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