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湖南 > 常德名人

常德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髡残 [] 清代画坛四僧 (1612~?)
  髡残(1612—1673)俗姓刘,字介丘,号石溪,又号白秃、石道人、电住道人、残道者等,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二十岁出家为僧,住金陵牛首祖堂山幽楼寺。擅画山水,初学谢时臣,后学元四家及董其昌,尤推重北宋巨然。与石涛合称“二石”,张庚《国朝画征录》称其山水“奥境奇辟,面邈幽深,引人入胜。笔墨高古,设色清湛,诚元人之胜概”。作画喜用干笔皴擦,随意点染,墨气沉着。所作《溪山幽居图》,用笔精练,极清幽之致。作品尚有《苍山结茅图》、《秋山红树图》、《苍翠凌天图》、《层岩叠壑图》、《茂林秋树图卷》、《水墨山水》等。髡残自幼就爱好绘画,年轻弃举子业,20岁削发为僧,云……[详细]
车胤 [] (333401)
  • 车胤
  车胤(约333-约401),字武子,晋南平人。曾祖车浚,为三国吴会稽太守,以郡饥求赈,为孙皓以欲树私恩罪所杀。父名育,是南平太守王胡之的主簿。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车胤“囊萤台”遗址在公安县斗湖堤镇曾埠头乡,现在原遗址附近建起了公安县车胤高级中学、弘扬车胤精神。 少年车胤囊萤夜读图车胤 ,东晋中枢侍郎。东晋澧阳(今澧县)人。字武子,曾祖浚,三国吴时任会稽太守。胤幼时,家贫不常得油,夏季用练囊盛萤火虫取光读书。以“囊萤”的勤奋努力,后遂博学知名。 穆帝永和元年(345),桓温领荆……[详细]
翦伯赞 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著名的历史学家 (18981968)
  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县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 翦伯赞先生早年参加过“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翦伯赞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长,以及中央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翦伯赞是马列主义新史学“五名家”(郭沫若、……[详细]
李群玉 [] 唐朝诗人 (813860)
  李群玉(约813~约860) 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性情淡泊,一度应进士举,不第,即弃去。裴休为湖南观察使时,对他很器重,并加延致。大中八年(854)游长安,上表献诗300篇。其时裴休为宰相,荐授宏文馆校书郎。不久,弃官回乡。李群玉早岁即有诗名,好吹笙,擅草书。和杜牧、段成式等均有往来,与方干酬唱最密。《进诗表》中自云:以居住沅、湘,宗师屈、宋,枫江兰浦,荡思摇情。可见其情趣。诗中多咏湘中风物名胜,七律《黄陵庙》最为著称,五古《湘西寺霁夜》写景如画,亦属佳作。其他如七律《九子坡闻鹧鸪》之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格磔声,七古《人日梅花病中……[详细]
钟相 [] (?~1130)
  钟相(?~1130),南宋鼎州武陵(今常德市)人。为-南宋朝廷对金军屈辱求和、对百姓残酷掠夺的腐朽统治,他利用摩尼教(明教)提倡“分财互助”等教义,秘密宣传组织农民起义。提出“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的宣传口号,自号“天大圣”。建炎四年(1130),钟相在家乡武陵县天子岗树起起义大旗,定国号为楚,改年号“天载”,自为楚王。洞庭湖周围郡州县农民纷纷起义响应,不到一月,起义军占领湘阴、华容等19个县,义军规模迅速发展到40万之众。南宋朝廷十分惊慌,急命孔彦舟为“捉杀使”,联合当地地主武装镇压起义军,四月,突袭天子岗,钟相及其3个儿子……[详细]
  蒋翊武(1885-1913)武昌起义湖北革命军临时总指挥,民主革命先驱。 湖南澧县人,1885年生于澧县城关镇。少时在本地私塾读书。1902年入澧州高等小学堂。1903年入常德西路师范学堂。他生性独立,不落俗套,拒不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斥道:“奴隶功名,要它何用?”他从王船山学说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思考救国救民、兴“吊民伐罪之师”的道路。1904年因帮助宋教仁在常德响应黄兴长沙起义而被开除学籍。1906年在上海加入同盟会,参与创办《竞业旬报》,倡导反清革命。从革命活动屡战屡败中认识到:“欲实行革命,当以联络军队为要着”。1909年,与刘复基一起到武……[详细]
宋教仁 中华民国政治家 (18821913)
  • 宋教仁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 ,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882年4月5日出生于挑源县上坊村湘冲一户有不愿与清王朝合作传统的书香之家。童年爱好武术,就读乡塾,天资聪颖。少年时代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闻甲午战争失败、台湾等地割让日本,痛哭流涕赋诗:“要当慷慨煮黄海,手挽倭头入汉关”,立誓长大“文不借笔,武不借刀”。17岁入漳江书院读书,受进步……[详细]
丁玲 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 (19041986)
  • 丁玲
  丁玲(1904.10.12-—1986.3.4),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国共产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保安,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丁玲的到来,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过无法取代的贡献。代表著作有处女作《梦珂》,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等。名人生平民国七年(1918年),丁玲就读于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民国八年(1919年),丁玲转入长沙周南……[详细]
  段弘古(765—814),山南东道澧州安乡(今属湖南)人。唐代诗人。排行第九,秀才。读纵横家书,不事产业,年五十而不就禄,尝干谒御史大夫何士干、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李景俭、吕温及右拾遗张宿。吕温去世、李景俭贬谪后,段弘古南下拜见刘禹锡、柳宗元。刘、柳将其推荐给永州刺史崔能。后段弘古南下拜访容官经略使窦群,途经桂州时,刺史未曾礼遇,因此致病,一病而终。崔能赠以特赙,予以丧具道里费用,使得段弘古归葬澧州。代表作品有《奉陪吕使君楼上夜看花》、《秋怀》、《孤竹》 。段弘古拜见柳宗元时,曾出示吕温墨迹,柳宗元睹物思人,遂作《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段弘古丧过……[详细]
车浚 [] (?~276)
  车浚( ? -276) 三国时吴国太守。三国时南平(今安乡县)人。吴名将陆逊守荆州,闻浚名,屡相延请,浚均不往。及后相会,逊因谓浚说:“早钦风采,何为龙蟠凤峙,不肯降顾耶?”浚答道:“诚知公侯敦公旦之博纳,尼父之善诱,然蜥蜴不能假重云以升举,鷃雀不能从激风以飞扬,是以无因。”举座闻之皆叹其谈吐不凡,因相顾谓曰:“武陵蛮夷郡,乃有此奇人!”后累迁会稽太守,史称:“公清有政绩”。吴末帝天玺元年(276),会稽郡遭大旱,而孙皓贪婪暴虐,征收算缗,浚拒不出本郡缗钱,且上表为民请求赈贷。孙皓以浚“欲树私恩”,遂遣人枭其首。曾孙胤,另有传。 ……[详细]
  陈洪谟(1474~1555年),字宗禹,别号高吾。明湖广武陵(今属湖南省常德市)东村人。父陈良,人称西谷先生,洪谟幼受其学。弘治九年(1496年)陈洪谟登进士第。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南京户部员外郎、郎中,漳州知府,江西参政,贵州按察使,云南按察使,山东司政使,江西左布政使、都御史,兵部左侍郎等职。陈洪谟任漳州知府期间,政绩显著,受人称赞怀念。正德五年(1510年),陈洪谟赴任漳州知府,留心地方吏治,用心考察民情,旬日之间,便依法惩办蠹民猾吏两名。巨盗林广周,在海上啸聚数千人,为害漳州各属县,洪谟一到,就设策予以平定。人们大为叹服。正德六年(1511年)……[详细]
  陈辉,原名吴盛晖,1920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县双桥坪乡牟家桥村。1927年春,正当常德的农-动蓬勃发展时,陈辉进小学读书。1932年秋考入省立常德中学初中部。1935年冬,北平爆发的一二九学生-,大大激发了陈辉的爱国热忱。他善诗能文,开始向报刊投寄文章。第二年春,他撰写题为《向前》的文章说:作为青年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应该唤起人们挺胸向前,救亡图存。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当局的注意,说是“文辞激进,煽动民心”。陈辉还用笔名“成辉”,发表了一些新体诗,其中一首写道:天昏昏,地暗暗,夜沉沉,路漫漫,黎民行路难。何时把光明撒向人间?1938年1月,中共湖南省……[详细]
   杨嗣昌 (1588-1641) 明尚书,东阁大学士。明武陵(今常德)人。字文弱。杨鹤子。明万历十六年(1588)生。三十八年进士,历任杭州府教授、户部郎、兵备副使。崇祯五年(1632)夏,擢右佥都御史。七年,升迁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和山西军务。时值中原饥馑,民不聊生。嗣昌奏请开金、银、铜、锡诸矿,以苏民困。又先后六次陈说边境事宜,深得崇祯帝赏识。八年冬,因父丧去官。八年,荥阳大会后,李自成军与各支义军协同作战,向明军发起功势。九年秋,嗣昌居丧未满,即被任命为兵部尚书,负责督师进剿义军,制定“四正”、“六隅”、“十面之网”之策;即以陕……[详细]
  帅孟奇(1897—1998)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纪委常委,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湖南省汉寿县人,女,1897年1月3日出生于汉寿县东乡陈家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进私塾馆读书,后就读于乡办小学和长沙周南女校,因家境贫寒中断学业。1913年到常德女子工业传习所学习织布,入平民工厂当工人。1915年回乡帮助家里织布种地。五四运动期间,在丈夫许之桢的影响下,阅读《湘江评论》、《新青年》等进步刊物。1921年到汉寿县新办的一所女子小学任教,结识了许多思想进步的教师。1922年筹建汉寿县女界联合会,创办民益女子职业学校。1926年6月,由詹乐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林伯渠 [] 延安五老 (18861960)
  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1960年5月29日),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湖南省常德安福(今临澧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曾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重要革命活动,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 林伯渠同志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并称“延安五老”。1960年林伯渠先生去世。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2013年4月2日林伯渠同志骨灰回归故里。1886年出生于湖南安福(今临澧县)……[详细]
  杨 幺 南宋农民起义领袖。宋鼎州龙阳(今汉寿)人。本名太。生年不详。南宋初,钟相起事,幺为首领之一。钟相死后,他与夏诚、黄佐、周伦、杨钦等率其中馀部,利用河湖港汊,设立营寨,坚持战斗。朝廷诏李纲为荆湖南路宣抚使、程昌寓为鼎澧路镇抚使,会兵进讨,俱不能胜。高宗绍兴三年(1133)夏,杨幺被推为总首领,自称“大圣大王“,并立钟相次子义为太子。其势力范围起岳州,西迄鼎澧,北达公安,南至潭州界内。其军春夏耕耘,秋冬攻战,水陆两栖。在所辖区,“无税赋差科,无官司法令”,“田蚕丝兴旺”。绍兴四年(1134)八月,的岳飞为潭州制置使。五年三月,诏张浚视师谭州。是时,……[详细]
胡瑛 辛亥革命元勋 (18861933)
  胡瑛(1886—1933)字经武。原籍浙江绍兴,寄居湖南桃源。山东军政府都督。早年留学日本, 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外交部长。1912年1月20日由南京临时政府任命为山东军政府都督,两个月后辞职。后被袁世凯收买,参与组织“筹安会”,为“筹安会六君子”之一。袁复辟帝制失败后,避居湖南桃源乡中。1917年被推为护法军湘西招抚使。1918年任靖国军第三军军长。1928年为阎锡山驻南京代表。1933年在南京病逝。胡瑛原名祖懋,字敬吾,后改名瑛,字经武,号宗琬。其父以知县候补湖南,遂迁居桃源,胡瑛幼年时,父兄先后去世,家境贫寒,靠母亲雷氏女红洗衣为生……[详细]
郑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91983)
  郑国,1919年生,磨市镇商溪河人。少年随母乞讨流离,定居白洋湖。1935年参加游击队,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湘西游击队副队长。同年8月,游击队编入红军,任红二军四师十二团营特派干事,参加长征。1937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0。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二后方医院四所政治指导员,技术-兼组织干事,-供给部队特派员、秘书,新四军第四师供给部财会供给队队长、供给部协理员、被服厂政委,后方留守处政委,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教导团政治委员,华东军需学校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详细]
  刘复基(1884—1911)武昌起义参议长,辛亥革命烈士。湖南省常德府武陵县(今常德市武陵区)人,1884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幼时在本地入塾学,进高小,到师范学堂就读。1904年,由宋教仁介绍加入华兴会。长沙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遭受-和追捕,东渡日本避难。1905年11月,由宋教仁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初回国,在上海介绍蒋翊武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回长沙创办“中外各报代派所”,运销《民报》,扩大同盟会在湘、鄂地区的影响。1909年春至汉口,任《商务报》会计兼发行员。不久,又加入湖北新军中的秘密革命组织群治学社,主持群治学社的机关报。此报具有鲜明的反……[详细]

全部常德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