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广东 > 中山历史名人介绍17

中山历史名人介绍17

更新时间:2023-03-15

  余森郎(1888—1942) 沙溪下泽村人。出身小商人家庭,16岁辍学,在祖父遗下的酒米肉店做杂工。清光绪三十年(1904),孙中山酝酿革命时期,追阅每期的《热血》、《黄魂》等革命刊物,并以“森郎”、“森”或“三郎”署名撰文投稿。1907年赴美国费城谋生。1909年,孙中山先生抵美,号召侨胞出钱出力襄助革命,其积极响应,跟随孙中山在美洲各埠奔走呼号,为孙中山随从秘书。又随孙中山到日本、南洋群岛及港……[详细]
  阮汉三(1888—1952)又名官冬,字叠英,清光绪十四年(1888)11月19日,出生于沙溪圣狮村。少年时随父亲阮锡南到秘鲁、墨西哥、檀香山等地谋生。1904年,孙中山到檀香山宣传革命,多次聆听孙中山演说,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加3月29日广州黄花岗起义,起义失败后到香港,再转赴安南(今越南)继续奔走革命。曾远赴美洲各埠向华侨宣传反清,筹集起义经费。袁世凯攫取革命胜利果实后……[详细]
  卢根(1888—1968) 香山县人,入英国籍。从小在香港读书接受教育,曾在律师楼工作,后转为经营制冰而致富。民国8年(1919)投身电影事业,与一犹太人合资在香港开设新比照电影院,是中国开设电影院第一人。1922年,创办香港第一间代理影片的明达公司,不仅代理中国内地和外国的电影在香港排期上映,还代理影片在中国内地发行。出版过电影杂志《幔影》。香港和内地多个大城市的知名电影院,几乎都属于其个人名下……[详细]
  萧祖强(1889—1952) 别号健行,大涌南文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隆都高等小学堂(前身为龙山书院)肄业,老师为胡汉民。1908年入读广东陆军小学堂,1910年就读南京陆军中学。时与三藩市华侨余森郎(沙溪下泽村人)常互通书信,讨论革命,得余介绍认识朱卓文,与之文字交往,并约为三藩市《少年中国报》撰稿。1911年陆军中学毕业,7月编入保定伍生总队。武昌起义后,由朱卓文、余森郎介绍,在上海霞……[详细]
  张惠长(1889—1980) 字锦威,张家边大环村人。幼年随父侨居美国。民国3年(1914)孙中山派林森赴美国招募华侨子弟学习航空,其获选,到美国纽约寇蒂斯航空学校入学,学习飞行技术。1917年毕业回国抵广州,任大元帅府侍从副官。次年任航空处副处长。后奉命赴闽,组建援闽粤军飞机队。1920年与杨仙逸驾机参加讨伐盘踞在广州的桂系军阀。1922年任航空局副局长、代局长、北伐军飞机队队长。1927年任广……[详细]
  杨锡宗(1889—?) 南蓢翠亨村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12月出生于香港。国内知名建筑设计师。广州岭南中学毕业,考入北京清华学堂(今清华大学)。因母病南归而弃学。后考入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5年后毕业,于1918年回国,被聘为广州市工程科技士,再由陈炯明聘往漳州任总工程师。承担第一项重大工程是广州市“第一公园”(后改名中央公园,今为人民公园)的设计。1912年主持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的整体设计……[详细]
  林幼泉(1890—1964) 南蓢榄边西江里村人。自幼习医,练功习武。30年代初在榄边开设汇昌杂货店,兼营侨汇。为人正直,乐善好施,行医济世,深受群众及侨胞侨眷信任与爱戴。曾发动海外华侨集资兴办西江里小学和西江里阅书报社。“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日热潮影响,向全乡群众倡议,把乡小学和乡阅书报社办成青年救亡宣传活动场所。鼓励支持青年积极参加中山“抗先”演出抗日话剧,成立歌咏……[详细]
  黄官贺(1890—1973)大涌青岗村人。爱国侨领。15岁在大涌缸瓦铺当店员,16岁往香港,在真光公司属下商店当店员,20岁赴秘鲁谋生。22岁加入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同盟会,大力资助孙中山革命。在秘鲁期间曾任介休中华会馆主席,抗日救国分会常委、抗日总会执委,中山会馆委员、隆镇隆善社主席等职。抗日期间,放下生意,交由兄弟管理,全力投入支持祖国抗日,发动侨胞、侨团组织捐款支援抗日。民国8年(1919)首次……[详细]
  袁带(1878—1966) 号瑞庭,又名砺山,小榄永宁人。幼年家贫,曾以卖白粥为生,后当佣工。民国13年(1924)任香山县“剿匪”队长,1929年任中山县护沙统领、小榄护沙局长,1933年任第一集团军总部咨议,1938年11月任中、顺两县敌后别动队司令,1938年任第四战区挺进第三纵队司令,少将军衔。1940年任第七战区第三纵队司令,1941年10月至1943年12月以游击队司令身份兼中山县县长……[详细]
  程天斗(1879—1936) 南蓢田边村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赴檀香山半工半读,后入读芝加哥大学,1910年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回国,在香港筹组贸兴洋行。1912年后历任广东都督府工务司司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为解决财政困难,向军政府建议筹组广东省银行,获孙中山、廖仲恺接纳,被委任为行长。在任行长期间,曾发行与广东毫银等价使用的钞票称为省票,民间称之为“天斗纸”,从而解决军政府的财政困……[详细]
  林君复(1879—1942) 大涌安堂村人。早年在广州格致书院读书,继入读日本宏文书院和早稻田大学,得识孙中山,并追随革命。曾在日本华侨中筹得一批款项,并将家产变卖,交给黄兴、朱执信等作为革命活动经费。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奉孙中山命,到澳门创办仁声剧社,以此进行革命活动,演出《血泪》等剧目,揭露清廷祸国殃民的罪行。1910年秋,奉孙中山命,与香山人郑彼岸在澳门南湾41号组建中国同盟会南方统……[详细]
  周崧(1879—1961) 字毓秀,沙溪龙头环村人。父周简廉,在乡设馆授徒。其自幼随父就读,并立大志,誓言“若我得考,当振兴教育”。清光绪十五年(1889),随四叔前往美国当佣工,后经商,创办中兴公司,经营有方,遂成巨富,成为旅美华侨中知名的企业家,曾任旧金山美洲同盟会评议员,国民党驻美国总支部委员。抗日战争时期,捐巨资支援抗日,还发动华侨救国义捐,被聘为国民参政会第二届参政员和侨务委员等。192……[详细]
  郑彼岸(1879—1975) 又名岸父,号伯瑜,张家边濠头村人。少年已有神童之誉,参加童试中案首(秀才第一名),后赴日本留学,相遇孙中山并接受革命思想,加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时开始信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林君复等奉孙中山命,负责策划香山起义。1908年9月在县城创办《香山旬报》,是香山最早的期刊。该报宣传孙中山革命方略和救国主张,直刺腐败清廷。1910年、1911年曾两次参加刘思复秘密……[详细]
  郑贯公(1880—1906)名道,字贯一,笔名自立、仍旧。香山县人。初就读乡塾,16岁因家贫辍学,东渡日本。依其族人在太古洋行横滨支店服役。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特许免费入读梁启超创办的东京高等大同学校。1900年冬,受聘为康有为任主编的《清议报》,易名贯公。后与梁启超、秦力山等一起,以示脱离康有为保皇党,出版《开智录》半月刊,以自由平等独立学说鼓吹革命。1901年春,经孙中山介绍,任香港《……[详细]
  刘锡基(生卒年月不详) 香山县石岐籍,澳大利亚华侨。原是马应彪创办先施公司时的主要支持者之一,才智过人,很快升为上海先施分司第二任司理(第一任是香山籍澳大利亚侨商黄焕南)。20年代,先施、永安公司在南京路崛起后,便执上海百货业的牛耳。民国12年(1923)先施公司内部发生利益冲突,原因是上海先施只是分行,总公司在香港,按总公司的会计制度,港沪两行是综合计算的,然而实际情况是,沪行效益高而港行效益低……[详细]
  黄冷观(1883—1938) 原名显成,字君达,别字仲弢,号冷观,香山县长洲后山村人,为清末最后一科秀才。知名报业家和小说家。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父亲屺香是粤林大儒,以经史、词章之学而著称。清末,其在香山县参与《香山旬报》笔政。辛亥革命后一年,该报改为《香山纯报》,担任兼发行人。其时袁世凯窃国,谋将称帝,该报撰文声讨帝制,抨击袁世凯--,为粤督龙济光所忌,下令查禁,该报改名《岐江日报》,其仍持正不……[详细]
  魏邦平(1883—1935) 字丽堂,出生于古镇海洲乡麒麟坊。13岁随父凯臣赴日本神户,入读同文学校。后结识出走日本的革命志士,接触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不顾父兄反对,潜登火车,毅然投入振武学堂。学习年余,成绩优异,为当时中国驻日领事所悉,获官费入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清宣统元年(1909)毕业回国后,获清廷赐予马兵科举人,充任广东督练公所编译员,后又任广东讲武堂教官。辛亥革命随蒋柏器、胡汉民参……[详细]
  吴子垣(1883—1944) 又名紫垣、少薇,字绵芳,号松庐、刚父,笔名微子、抗公,沙溪龙聚环村人。清光绪九年(1883)9月16日出生。1908年与吴尚鹰等组织击揖社和中国少年体育会。1909年在澳门参与组织革命机关,到各乡演说及筹募款项,参与香山起义。后在上海参加南社进步社团活动,宣传革命。民国元年(1912)回乡任香山同盟持正团总干事,兼任隆都本乡齐民自治社社长。同年4月入私立广东法政专科学……[详细]
  郑锦(1883—1959) 又名瑞锦,字褧裳,三乡雍陌村人,国内知名艺术教育家、画家。其父名玉池,善于绘画,以山水为胜。自幼随父学画,后赴日本入读西京美术学校,专攻名人画,民国元年(1912)毕业。1913年,画作《娉婷》入选日本文部美术展览,是入选日本级别最高的美术展览的首位中国画家作品。研究日本美术发展史,发现日本画与中国画渊源较深,可以融汇于一炉,遂欣然回国。1915年相继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详细]
  刘汉华(1883—1964) 原名刘清华,沙溪龙头环村人,自幼在檀香山中国报馆做散工,后参加三藩市少年学社,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孙中山先生到三藩市时,少年学社社员均加入中国同盟会。其追随孙中山革命,孙中山每次演说都得到其照顾与保卫,因此得器重,两人成为莫逆之交。有一次孙中山与其闲谈时认为其名字叫清华,有为清朝涂脂抹粉之嫌,建议其改名为刘汉华。从此刘清华改名刘汉华。1909年,其与邝佐治(香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