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福建 > 南平历史名人介绍6

南平历史名人介绍6

更新时间:2023-03-15

  黄贤士贤士字尚卿,号宜生居士,光泽县城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为清末光泽最后一科的拔贡。他擅长文章,立志终身从事砚田笔耕,以教书育人为乐事,而无意于仕途和为子孙后代置备田园家舍。他常对人说:“农田有歉有丰,砚田无旱无涝;农田有沧桑之变,砚田终身不移。”自民国6年(1917)以来,他历任洪济高等小学、福民高等小学及师训讲习班的教师。民国15年他与光泽西区人高文修在县城吴家祠堂合资创办一所私立……[详细]
  李诰字君彰,县乌洲人,李铎的长子。出生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诰从小聪明,7岁能诗,有《咏马》、《咏梅》、《咏菊》、《咏莲》和《读书吟》等诗作,为县人所传诵。年长与弟诏和详同肄业于仙花书院,勤学苦读,夜以继日。夜读思睡,夏夜则以宵灯粹掌,冬夜则置足于冷竹筒上,甚或投足于冷水中,以驱除睡意。因闻庐山书多,欲往一读未读之书,途经南昌,谒见太守吴,并将平日所作文章,请吴指点,以示自己的才学。吴读……[详细]
  李铎字振文,县乌洲人,李巽兄建中的长子。生于北宋开宝八年(975)。年长,好读书,以文章道德知名于世。曾筑别墅于县西的徐源,日夕读书其间。一日回家探望,乡人问他有何收获?他说:“他无所有,只得‘监书’十担。”后他家遭火灾,他急忙回家问的第一件事是:“书病乎?”家人答以书在无恙,他说:“书在吾子孙不穷足矣!他何求?”他这种以书为财富传给子孙后代的思想,为他的子孙树立一个读书穷理的良好家风。左司谏陈瓘……[详细]
  李巽字仲权,号席帽居士,县乌洲人。生于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他兄弟3人,长名建中,巽居第二,李贾是他的三弟。巽成年后,独自结庐于县镇岭坊席帽山前,潜心学习。当时光泽士子大都不敢参加科举考试。巽博学能文,立志要中试,以求学以致用。初试不遇,有人嘲笑他说:“李秀才席帽何日离身?”但他并不因此气馁,仍勤学不倦,终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在全县历代士子中第一个考中进士。为回敬人们对他的嘲弄和鼓励乡……[详细]
  杨荣堂(1913~1943)又名胡敦恒、胡敦万,外屯乡胡屯东山村人。出身于世代贫穷的农民家庭。其父胡让兴长年以租种“轮照田”勉强维持全家生计。杨荣堂十六、七岁时,病魔相继夺去了他的双亲,从此,他与长兄胡陈瑞相依为命。1937年初,杨荣堂的长兄因不满当地保长0而聚众抗租,锒铛入狱,被以“土匪”的罪名加害于镇前。1938年春杨荣堂投奔建松政游击队,遂易姓更名为杨荣堂,以示自己的堂堂正正。当时,建松政特……[详细]
  杨则益(1903~1940),又名杨运山,东平凤池人。出身在一个收入微薄的私塾先生家庭。1920年,他的父亲病逝。大哥又被土匪杀害。激起他对当时人吃人的社会制度深恶痛绝,他说:“黄河尚有澄清日,穷人岂无出头时。”1928年,他参加了共产党员杨则仕创立的“读书会”,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在群众中传播革命道理。他常常利用劳动之余和晚上,深入各村各户,借“讲故事”为名,秘密召集群众座谈会。由于他有很强……[详细]
  杨培葵,(1903~1943),字则勇,别号植亭,东平凤池人。他原学医于福州柴井医院,1931年毕业后应共产党人杨则仕的邀请,弃医从教,回政和当教员,先在城关东和小学,后到东平小学任教。他一面以教书作掩护从事地下工作,一面为革命培养人才。杨则仕常对他说“吾二人系三同,同族兄弟,同校同学,同为革命同志”。杨培葵回政和后首倡演“文明戏”,首次演出时还自编自演了一段批判“男尊女卑”旧观念的独角戏,以“文……[详细]
  杨润葵(1902~1985),字惠生,东平凤池村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专门部商科,一生从教40年,大部在建瓯一中任教。他在教学上突出特点之一是备课认真,主张“备课务求其详,讲课务求其精”,教学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如“官话不够、土话来凑”,“探求真理是需要长期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只有这样才能一旦豁然贯通,达到有如女人难产后那样的境地,绝不是轻松耍猴似的把把戏”等等,诙谐而形象,能迅即驱散学生心中的迷雾。……[详细]
  叶彩菊(1900~1988),东平车盘村人,为陈贵芳的母亲。在革命战争年代投身人民革命事业,多次被捕入狱,坚贞不屈,被誉为革命老妈妈。叶彩菊出生在一个隐居山野的穷书生家庭,自幼生活艰苦,勤劳能干,意志坚强,爱憎分明。1928年后,东平一带为建松政苏区的中心,农-动风起云涌,叶彩菊一家都投入土地革命运动,成了红色堡垒户。在你死我活的革命斗争中,叶彩菊三次身陷囹圄,在狱中和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19……[详细]
  陈机水兄弟四人,出生于东平高山村,后定居凤池村,他和三个弟弟以及儿子陈贵芳相继走上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一家15口人,为了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先后在战斗中牺牲、被敌人枪杀和被捕遇害的达13人,到1949年解放时仅留下儿子陈贵芳和妻子叶彩菊。陈机水(1895~1940),兄弟中排行第一,以耕山务农为业,兼事砍柴和为地主帮工等。1928年秋,积极参加共产党员杨则仕领导的农会活动,并成为政和县第一次农民……[详细]
  秦光前(1893~1987),城关人,民主人士。历任民国政府县长和县人民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县政协常委等职。秦光前在民国时期曾任将乐、长汀、清流等县长和科长等职。1949年政和解放前夕,众多乡绅纷纷外逃,他却在福州一解放就携妻带儿从福州返回政和,他说:“我虽三任县长四任秘书,从政半生,但两袖清风并无劣迹,我为人正直,对乡梓无丝毫之害,有寸尺之劳,解放军乃仁义之师,共产党是民众之党,我问心无愧,……[详细]
  杨起葵(1891~1969)字芗亭,东平凤池村人。出生于儒学家庭,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系,毕生从教,桃李芬芳。他不但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对发展教育事业有独到的见解。1933年他在《建瓯杂志》上发表《略谈我国今后教育方针》一文,提出三条意见:一是发展乡村教育,对农村儿童授以文化、卫生、交通知识,进而普及农事中的良种、土壤、肥料、防治病虫害等科技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农林业。二是发展职业教育,指出当今世……[详细]
  宋捷登(生卒无考)字用吉,号云峰,清代东平里人。为人勤奋好学,乐善好施。分家后没几年,诸兄弟产尽破落,他把诸兄弟重新聚合为一家,和睦相处。他常对人说:“昔范文正公作秀才时,便以天下为己任,吾岂不能以一家一户为己任耶?”政和山多田少,遇到歉收年份,米价昂贵,他设立义仓,储谷三千石,夏放冬敛,谷价以平。又在乡里倡设义学,置田八百亩,以赡生徒。并倡议广捐宾兴经费,用以资助赴省考试而缺路费的人。自己还捐资……[详细]
  罗攀桂(生卒无考),字枝一,号屏山,清乾隆六十年(1795)中进士,出任江西崇仁知县。该县有一个富翁,因未婚女婿家道中落至贫,以千金重赂罗攀桂,想让知县为其解除婚约。罗表面接受,到公堂上,却诉责富翁说:“汝欲改婚者,为婿贫故耳,今余赠以千金,可不贫矣。汝厌贫弃理,罚千金以益之。”于是当场举行婚礼,派鼓乐队送这对新婚夫妇回家,公众叹服。……[详细]
  陈桓(约1181~1152年),号盘溪,今杨源乡坂头村人。明正德六年(1511)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庐州知府、九江兵备副使。居官清廉,归家后田产仅足糊口,布衣疏食,但对政和人民的疾苦颇为关心,上《民情书》为政和人民陈情免派驿传夫银。《民情书》说:“政和民寡,田少,收薄,土瘠,差繁。比之建阳等县百姓苦乐大有不同。……故告摊分,则富县既贫,安有贫县翻富之理。此犹壮夫欲均负于么麽衰病之人,在已……[详细]
  吴栋(生卒无考),字廷用,县城恺悌坊人,出生富家,处己甚俭。明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被选任户科给事中,因办事勤谨,得到太子朱高炽的赏识。朱高炽即位时,史部按资历升他为云南佥事,朱高炽特升他为刑部右侍郎。在奉命往江西清理军伍时,吉安府有位老大娘只有一个儿子,被里正以卫所士兵的名义占用服役,老大娘贫困不能生存而上告。当地有关权力机关不能分辨是非,冤情被压制得无处控告。吴认真勘察这个卫所,发现是以……[详细]
  黄童(生卒无考),字仕稚,县城人。由太学生擢入仕途,明永乐初(1405年前后)起拜监察御史。在奉命巡察考核南京苏浙一带吏治时,有一个大湖泊被盗贼占为窠穴,抢劫商船的事件不断发生。为了摸清情况,他打扮成商贩,借运送粮食的民船,进行侦察。他用计对前去行窃的强盗身上洒上石灰水,结果第二天被抓回来的这伙衣服上有灰迹的强盗都是巡检司的弓手。为了杜绝后患,他在湖泊筑起石堤为水门,按时启闭,使这个湖泊抢劫商船事……[详细]
  吴球(生卒无考)字元璞,县城人,为吴栋先祖。宋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巡到福建路,当时适逢省试,高宗允许福建路士人就本路帅司举行类试。吴球以本路第六名中榜。廷对时,他第一句话就说:“陛下任相非人,太学生陈东以直谏见诛,臣恐异日有赵高者,指鹿为马,终无敢发其奸者矣”。又说:“陛下有畏避小心而无规恢远略。”大胆直言,受世人称道。先被降授下州助教,没多久复赐进士出身,任泰州教授等职。……[详细]
  江京华,又名学军,1966年生于顺昌县高阳乡紫竹村一个农民家庭。8岁进高阳小学学习,从小立志要当人民解放军战士,自号“学军”。1983年,京华的父亲因病成为半残废,大弟弟又患顽症,长期住院治疗,家庭经济困难,他只好辍学到大干乡建筑队做工赚钱,帮贴家庭生活。1984年12月,京华响应国家征集义务兵的号召,回乡说服父母服从国家需要,克服家庭暂时困难,得到家人的支持,应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32406部队当……[详细]
  柴扬意,顺昌县双溪镇人,1944年生于一个搬运工人家庭,7岁入小学,13岁进顺昌县第一中学学习。扬意初中毕业后,到顺昌县交通局车船修理厂当学徒。1960年,他调到县搬运公司当搬运工。他不分酷暑寒冬,勤劳肯干,1973年调任生产调度员。搬运公司的生产调度,担负着县内外160多家货物中转装卸任务,年装卸量达30万吨,任务十分繁重,但他勇于承担。更可贵的是保持着搬运工人本色,经常挤时间参加搬运货物。每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