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河南 > 濮阳历史名人介绍10

濮阳历史名人介绍10

更新时间:2023-03-15

  祖化石(1914年~1942年) 又名祖建功,濮县马庙村(今属范县)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里。193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省兖州乡村师范学校。祖化石入学不久,便和濮县同学孔子凌、王亚朴等一起参加了乡师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外围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1935年6月,当乡师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动爱国抗日救亡运动时,祖化石和孔子凌、王亚朴积极投身运动。由于要求抗日,祖化石等30多名闹-的积极分子被除名。193……[详细]
   李非平(1913年~2003年) 原名赵桂岭,字湘源,曾用名冯克强。南乐县近德固乡东吉七村人。考入县立第一高级小学读书时,受共产党人刘大风教育和培养,加入县学生联合会,参与抵制英、日货和爱国反帝运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教员相继-离校,李非平辍学,于1928年秋考入大名第十一中学,后因家庭经济不济而休学。1929年冬,李非平随其长兄赵桂山(即赵一峰)入天津河北工学院化工试验厂当学徒工。1931年……[详细]
   吕清海(1913年~1988年) 台前县孙口乡西白岭村人。早年精读经书史籍,儒学功底深厚。后教书3年,因患眼疾,不能执教,恨不知医,为解同疾人之困,矢志从师学医。吕受眼科医师数年指导,苦学善思,遵师而不拘成规,博采众长而力拓创新,吸取中西医术精华,独辟奇术,济世救人,遂成一方眼科名医。 吕清海从医50年,以济人危困为宗旨,使无数眼疾患者重见光明。凡上门求医者,吕大夫无不细心诊治,百问不烦……[详细]
  汪洋(1913年~1942年) 原名之正,字心斋,号洪波。寿张县顾庄村(今属台前县夹河乡)人。6岁入本村私塾读书,12岁转入郑三里高小。1931年考入山东省立济南乡村师范,成绩优异,课余悉心阅读鲁迅、李大钊、高尔基等人的著作,始受革命思想熏陶,成为济南乡师-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汪洋曾组织带领学生-团到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汪洋休学回东阿县立高小执教,不久领导全县240……[详细]
  赵秉谦(1912年~1984年) 原名赵辑盈,南乐县近德固乡赵家庄人。1932年在学校参加读书会,1933年在河北省立大名师范读书时参加反帝大同盟。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秉谦返乡参加抗日活动,于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河北抗日民军四支队,任排长、指导员等职。1938年5月,赴太行山晋南干校学习,于10月转入地方工作,任冀南行署第二督察专员公署财政科长。1939年1月后,历任河北……[详细]
  王鹤峰(1911年~1999年) 原名王全白,曾用名王子知、王德光。濮阳县梁庄乡王枣林村人。1927年考入曹州(今菏泽)山东省立第六中学补习班。1928年考入濮阳县立中学。 1929年,王鹤峰转学到开封私立嵩阳中学。1930年春,经共产党员符中真(傅元亮)介绍参加青年反帝同盟(共产党领导的青年群众组织),参加革命活动,散发传单,参加--等。1930年夏,考入河南省立第一高中,后来参加反对国……[详细]
  孙汉章(1911年~1999年) 南乐县梁村乡孙村人。小学毕业后考入河北省立第十一中学。 1929年,经刘同方介绍,孙汉章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参加并组织了反对校长薛起昌压制民主、无故开除进步学生的-斗争。由于计划不周,加之泄密,-斗争失败。孙汉章被开除学籍后,又考入大名七师。期间,七师爆发了挽留谢台臣校长(中共党员)驱逐校长郭鸣鹤的斗争。孙汉章与白映秋被推选为濮阳、东明、长垣三县代……[详细]
   刘同方(1911年~1943年) 又名刘炘,化名杨化南。南乐县北五花营村人。1929年8月,考入大名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曾参加中共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和读书会。在中共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刘同方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冬,刘同方担任七师党支部书记,组织学生-,在学生中发展积极分子入党,扩大党员队伍。 1933年2月,刘同方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开除学籍,离开七师到中共直南特委担任青年团书记,并参……[详细]
  王鸿猷(1911年一1942年) 字嘉漠。清丰县高堡乡前王家村人。戏曲作家。15岁考入清丰古城初中。1933年考进大名河北省第七师范学校,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因发动-,反对学校当局,被开除。 1938年,王鸿猷到清丰县抗日根据地民军政治部任宣传科长。6月,抗战话剧团创立,王鸿猷任团长。剧团以戏曲、歌舞、曲艺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抗日。1939年2月,该话剧团与濮阳冀鲁豫救国总会宣传队合……[详细]
  段君毅(1910年~2004年) 曾用名段士达、段尚卿,化名董均雨、董君毅。范县白衣阁村人。其父段子敬为当地名流、贤达,重视教育,支持革命。1929年前,段君毅在濮县高小、聊城中学读书,1930年到北平(今北京市)文治中学和宏达中学补习,1932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一面读书,一面在学联等组织进行革命活动,参加了一二·九学生-。1936年3月,段君毅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中国大学支部书记、中共北……[详细]
郭奇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01972)
  郭奇(1910年~1972年) 又名郭成金、郭成星,范县白衣阁郭庄村人。曾就读于濮县高小、聊城初中、济南高中。17岁入北平大学法商学院读书,1928年参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团,研究中国革命、中国红军和苏维埃以及中国左翼文化运动。之后参加社会科学研究班,不久参加了反帝大同盟。郭奇在大学放假回家时,就到学校去讲马克思列宁主义,办夜校,开讲习班。1937年7月,郭奇等人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得知从北……[详细]
  郭良才(1909年~1991年) 南乐县梁村乡前翟村人。生于普通农家,两岁丧母,由祖母抚养成人。叔父郭子明,见郭良才读书心切,便带在身边供其读书。靠叔父帮助,郭良才得以读完乡师,到袁庄小学任教。1932年调南乐县教育局,历任帮办事务员、教育委员、督学等职。 1937年10月,郭良才参加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四支队。后,郭良才被中共组织派往南乐县城西做群众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城西区……[详细]
  高惠民(1908年~1985年) 清丰县大流乡大岳庄村人。1937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读大学时,积极参加一二·九-。七七事变后,返乡执教,编写抗日课本,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 1940年2月,高惠民参加革命工作。在革命战争年代,高惠民先后担任冀鲁豫行署实业处农林科长、冀鲁豫边区农场技术室主任、北方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农学系主任等职,为发展边区农业生产、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做出重要贡献。……[详细]
  赵明甫(1908年~1973年) 濮阳县柳屯镇赵寨村人,出身一个殷实家庭。1927年考入大名直隶省立第十一中学,参加读书会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明甫在北平大学就读,参加学生-,被推为学生代表,赴南京向国民政府-,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毕业后,他在濮阳县师范任教。曾任濮阳县教育科督学,因其思想进步,为人正派,在学生和教员中颇有威信。 1937年七七事变后,赵明甫倡导抗日,积极支持……[详细]
  王世荣(1908年~1965年) 市区胜利东路办事处西辛庙村人,中共党员。出身贫苦家庭。抗日战争中,王世荣曾任村自卫队长,组织村-防,保家卫国。解放战争中,他是有名的支前模范。 土地革命的胜利,使贫苦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农民由于刚翻身,家底都很薄,王世荣等农民也置买不起全套的生产工具,更有部分农户缺乏劳动力,给生产带来极大不便。1950年春,王世荣发动王新法、王天启、王秋乱、李留成、李留仲……[详细]
  刘峰(1908年~1964年) 南乐县佛善村人。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一面苦读诗书,一面耕种田地。 1927年春天,刘峰遇同村族人刘大风(安明,中共地下党员)谈起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活做的共产主义生活,心情非常激动,随即表示要参加中国共产党。刘大风说:旧政府知道了是要杀头的,你怕不怕?刘峰坚决地说:不怕。10月,刘峰经刘大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刘峰热心党的工作,先后发展潘斌、刘介……[详细]
  赵一峰(1907年~1987年) 名桂山,南乐县东吉七村人。1922年考入大名中学,1924年转入天津中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于1926年考入北洋大学,次年在校加入国民党。暑假返乡,其家无力供给返校资费,赵一峰遂到长垣县谋生。1928年暑假后,赵一峰返津,转河北省立工学院勤工俭学,不久声明退出国民党。1932年,赵一峰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不久即晋升为副教授。 1934年,赵一峰受中央国民政府……[详细]
  马功臣(1907年~1942年) 名世勋,濮县马路口村(今属范县)人。自幼勤奋好学,1930年考入濮县师范。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反帝大同盟、读书会等抗日群众组织和-,阅读马克思列宁著作和鲁迅等左翼作家作品,追求进步。1933年,他经中共地下党员管守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夏,马功臣于乡师毕业,回濮县任小学教师,继续从事党的秘密活动。同年,他和张成一、王鹏程等人,联合……[详细]
  刘大风(1906年~1986年) 原名刘介风,又名安明。南乐县近德固乡佛善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6岁进私塾,14岁入官庄私立高小读书。1923年考入大名七师。求学期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时为濮阳八才子之一。受校长谢台臣等影响,逐步对《语丝》、《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及鲁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发生兴趣。后与同学共同刊物《曙光》,宣传新文化。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刘大风参加领导大名七师……[详细]
张西三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061976)
  张西三(1906年~1976年) 名汉杰,以字行世。南乐县西梁村人。1924年考入大名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即大名七师)。1926年,张西三因祖父患重病,家业无人操持,-辍学返乡。一面操持家业,一面兴办教育。先后担任村学董、学区区联学董(管辖11个村的小学),号召群众送子女入学。校舍不足,他带人将庙中神像拆除,庙堂改为课堂。张西三创办醒南第五女校,任校长;又创民众夜校,帮助成年人学习。193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