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浙江省 > 湖州 > 德清名人

德清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姚思廉 [] 唐朝十八大学士 (557637)
  姚思廉(557—637),名简,字思廉。察子。陈亡,父察北迁,遂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少从父受《汉书》,在陈为会稽王主簿。入隋,初为汉王府参军,后为代王杨侑侍读。大业十三年(617),唐高祖攻入隋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官吏四散,惟思廉仍侍杨侑左右。唐兵将入殿,厉声说:“唐公举义兵,匡帝室,卿等毋得无礼!”其言行为人钦佩,有“忠烈之士、仁者有勇”之誉:入唐,授秦王府文学、太子洗马。贞观(627—649)初,改著作郎、弘文馆学士。奉诏与魏徵共撰《梁书》、《陈书》,以家传之稿为基础,博采谢灵、顾野王之说,终于完成父业。因功加通直散骑常侍,赐爵丰城县男。卒赠……[详细]
方从哲 [] 明朝首辅 (?~1628)
  方从哲(?-1628),字中涵。浙江德清(今属浙江省湖州市)人。明末首辅大臣。隶籍锦衣卫,家京师。其远祖名方觉亮,籍贯浙江湖州府德清县。明永乐时任锦衣卫指挥使。成祖迁都北京,他随驾从南京迁来,后家大兴方家庄。至于再往前追溯,则已失考。方从哲在万历末期曾独相七年,对当时的政局有过重大影响,也曾遭到当时的东林党人和后来受他们影响的一些人士的批判。应当说,他是明末历史上一个重要名人。方从哲,字中涵,其先德清人。隶籍锦衣卫,家京师。从哲登万历十一年进士,授庶吉士,屡迁国子祭酒。请告家居,久不出,时颇称其恬雅。大学士叶向高请用为礼部右侍郎,不报。中旨起吏部左侍郎。……[详细]
吴潜 [] 宋朝宰相,宋朝词人 (11951262)
  吴潜(1195?~1262) 南宋词人。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号履斋,德清新市人。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淳□十一年(1251)参知政事,授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围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复职调集诸军击退元兵。他痛感南宋国势衰微,认为推原祸根,良由近年□臣□士设为虚议,迷国误军所致,极力抨击丁大全、高铸、萧泰来、沈炎等佞臣,反遭-落职,贬谪建昌军。后徙潮州,责授化州团练使、循州安置。吴潜是南宋词坛的重要词人。词风激昂凄劲,题材广泛,主要是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也常吐露个人理想受压抑的悲愤。报国无门空自怨……[详细]
吴渊 [] 宋朝词人 (11901257)
  吴渊(1190—1257年),字道父,号退庵,吴柔胜第三子,宁国人。南宋政治家、军事家、词人。从小就端重力学,精研兵法,胸怀大志。宁宗嘉定七年(1214),吴渊进士及第,丞相史弥远与他竟日长谈,称他为“国器也”。吴渊初任建德县薄,为官清正廉明,“江东九郡之冤,讼于诸使者,皆乞送渊”。他在很多州县任职,都颇有政绩。后任提点浙西刑狱时,因镇压衢州、严州起义有功,入为朝官,迁任枢密副都承旨兼右司兼检正。正值朝廷准备进兵中原,拟采取“据关守河”的策略,吴渊竭力反对,丞相郑清之很不高兴地放弃了。不久边关事态发展果然如吴渊所料,郑清之写信向吴渊道歉并致谢。吴渊又任工……[详细]
孟郊 [] 唐朝诗人 (751814)
  • 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武康(今德清武康镇清河桥)人。生于昆山(今属江苏),少时居嵩山读书。及长,在湖州参加诗僧皎然组织的诗会,刻意吟咏。性狷介,与韩愈交谊颇深。唐贞元七年(791)秋,在湖州举乡贡。十二年始中进士。时作《登科后》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贞元十六年(800),赴洛阳参加铨选,出任江苏溧阳县尉。任职期间,寄情山水,公务多废。县令派假尉代职,分其半俸。二十年辞官,奉母寓居常州。元和元年(806),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九年三月,郑余庆荐其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八月十九日赴任……[详细]
  蔡启僔幼年时,就谦逊而胸怀大志。他的父亲蔡奕琛是明代万历丙辰科进士,官至吏部侍郎。蔡启僔从小就随父在京师受业,他“手不离简编,口不绝吟哦,其攻苦异常。”他作为官宦子弟从不奢侈、不讲究吃穿。他身着素布衣衫,但在贵胄公子中依然丰姿绰约、鹤立鸡群。求学时,他执意进取,毫不气馁。他的父亲职守典司诸进士宴,他得以观宴赐进士的盛况;将入宴的登第者正襟端坐于大堂的愿望,暗暗记在他的心间。立下鸿鹄志,夺得状元冠。蔡启僔得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登第后未几时,与同科榜眼孙在丰,探花徐乾学被召于弘德殿,赋诗称旨,即授日讲官兼起居注官。一考中状元,即授日讲起居注官兼起居注官,……[详细]
  沈庆之(386年-465年),字弘先,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南朝宋名将。沈庆之早年曾抵抗孙恩起义,此后一直在家种地,三十岁后方才得到征虏将军赵伦之的赏识,担任宁远中兵参军。沈庆之作战勇猛,善于谋略,两次参加北伐,先后平定缘沔诸蛮、郧山蛮、犬羊蛮、西阳五水蛮等蛮族,讨平刘劭、鲁爽、刘诞等人的反叛,历任建威将军、征虏将军、领军将军、镇北大将军、车骑大将军,封始兴郡公。前废帝时期,沈庆之为顾命大臣之一,官至侍中、太尉。因屡次直言进谏,触怒了前废帝,被赐死,时年八十岁,谥号忠武。明帝继位后,赠司空,改谥曰襄。早期事迹399年(东晋隆安三年),天师道孙恩率众……[详细]
沈恪 [] (510583)
  沈恪(510—583),字子恭,武康(今德清)人。性深沉,有才干。南朝梁新喻侯萧映为郡将时,被召为主簿。萧映迁广州,沈恪随行,授中兵参军,常领兵平息叛乱。时,同郡人陈霸先在交州(今越南河内东北)、广州一带,沈恪与之甚相知。萧映卒后,沈恪回乡,陈霸先遣妻、子随其同行。不久,沈恪被补为东宫直后、员外散骑侍郎。梁太清二年(548),东魏降将侯景作乱,围建康(今江苏南京)。沈恪率军参战,因功封东兴县侯,迁员外散骑常侍。次年,城陷,沈恪回乡闲居。大宝二年(551),萧绎讨伐侯景,沈恪起兵响应。平乱后,除都军副,寻任郡司马。绍泰元年(555),陈霸先讨伐王僧辩,派沈……[详细]
  康熙九年庚戌科状元蔡启僔是蔡升元的叔叔,蔡启僔和蔡升元的先祖世居洛阳,不少在朝为官,宋朝,先祖为秘书郎,后来从圣驾南渡,开始以德清为家乡。康熙二十一年,蔡升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历任中允、少詹事、詹事等职。康熙二十四年,蔡升元任会试同考官,日讲起居注官。由于与皇帝接近,颇受康熙帝宠信。康熙二十八年,迁中允。康熙二十九年,蔡升元迁左中允。不久,以终养二老而归乡里。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南巡,蔡升元在嘉兴迎驾,奉旨登舟奏对。深得康熙帝喜爱,次日下旨,以蔡升元讲筵甚久、家计甚贫而赐银葬亲,诏令事竣来京。康熙四十三年,蔡升元被提拔为内阁学士。正月,以候补詹事府……[详细]
  人称“一邑甲科之盛”的德清,因出了状元蔡升元,再就是丙辰科的榜眼胡会恩而成为甲科盛地。胡会恩是当地大儒胡渭的从子。胡会恩年少跟从叔父胡渭学习,深得学问精奥。他是明朝胡友信之后裔。胡会恩进士及第后,授翰林院编修。康熙二十五年三月,为《一统志》纂修官。一年后,胡会恩以右中允充日讲起居注官、大理寺少卿。康熙三十七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康熙三十九年七月,经人举荐,胡会恩擢兵部督捕右理事官。他提出:跟随犯人逃的连坐,犯人是独子的留养例;又提出设置女监。不久,胡会恩晋升兵部右侍郎。康熙四十一年四月,改左侍郎。康熙四十三年四月,胡会恩迁任礼部右侍郎管左侍郎事。……[详细]
姚璹 [] 唐朝宰相 (632705)
  姚璹(632~705年),字令璋,唐武则天朝大臣,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南朝陈灭亡,他的曾祖父姚察自江南迁居关中,他的祖父姚思廉是太宗时期的史学家。他少年勤学,永徽年间以明经登第,补太子宫门郎,迁秘书郎。他学识出众。善于文辞,升为中书舍人,封吴兴县男。武则天临朝称制,擢姚璹为夏官侍郎。徐敬业在扬州发动反武则天的军事叛乱,姚璹的堂弟姚敬节参与其事,他因受株连,被贬为桂州长史。武则天称帝后,竭力宣扬武氏执政是上顺天意,下应祥瑞,为自己加上了“圣母神皇”的封号。姚受贬,想重新取得武则天的信任,因搜集带有“武”字的山川和草木名称,编纂在一起,上奏武则天,谎称这……[详细]
  姚僧垣(499—583),字法卫,吴兴武康(今德清县武康镇)人。24岁始学医,梁武帝召入宫考试,应对自如,任左常侍。历任骠骑庐陵王府田曹参军,大医正,加文德主帅直阁将军等职。梁武帝病,欲服大黄,阻谏不听,终无救。后梁元帝病,众太医均力主用平药,惟僧垣主张“非用大黄,必无差理”,服后愈,赐钱百万。从此医声大振。北周天和元年(566),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将军。六年,迁遂伯中大夫。建德三年(574),文宣太后患病,医、巫各执一词,决持不下。武帝请姚僧垣诉以实情,僧垣坦言太后已无多日,不久果然去世。武帝授以骠骑大将军、开封府仪同三司。四年,武帝亲率兵马东……[详细]
沈约 [南北朝] 竟陵八友 (441513)
  沈约(441—513),字休文,武康县余不乡(今德清县城关镇)人。13岁时,父璞被杀,家境贫困,立志苦读,昼夜不息。博通群书,且擅诗文。南朝宋末,官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至尚书度支郎。齐初,任步兵校尉管书记。常和范云、萧琛、任昉、王融、萧衍、谢胱、陆倕切磋诗文,号称“竟陵八友”。隆昌元年(494),任吏部郎,出为宁朔将军、东阳(今金华)太守。曾登金华婺江北岸玄畅楼,赋诗八首,时称绝唱,后玄畅楼因此更名八咏楼。齐明帝即位,进号辅国将军,征为五兵尚书,迁国子祭酒。中兴二年(502),萧衍任相国,进爵梁王。与范云共劝萧衍称帝,及衍即位,官尚书右仆射,封建昌侯。后……[详细]
  沈君理(约525- 573),字仲伦,南朝陈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美风仪,博涉经史,有识鉴。父沈巡。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梁元帝征为少府卿。荆州陷,萧詧署金紫光禄大夫。女沈婺华为陈宣帝皇太子妃。赐沈君理爵望蔡县侯。太建十四年(582),陈宣帝死,陈后主陈叔宝即位,立沈婺华为皇后。祖上祖父:沈僧畟,任梁朝左民尚书。父亲:沈巡,一直和高祖陈霸先相友好,梁朝太清年中任东阳太守。侯景被平定后,元帝征召他为少府卿。荆州失陷,在萧察的官署任金紫光禄大夫。 起家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他有优美的风度仪表,广泛地涉猎经典史籍,有卓越的见识。以出任湘东王法曹参军……[详细]
  沈瑀(451—509),武康(今德清)人。其叔父沈昶为建平王景寿谋反事被牵连入狱,因沈瑀陈情说理,始免罪,由是知名。初任州从事,奉朝请,得竟陵(今湖北钟祥)王子良引为府参军,任扬州部传从事。时,人多轻之。建康(今南京)令沈徽孚仗势欺人,沈瑀绳之以法,众官始畏服。子良卒,任刺史,因治理湖熟县(今江苏江宁县东南)方山埭道路、筑赤山塘有功,深得齐明帝赏识。齐永泰元年(498),任建德令。其间十分重视植树造林,规定境内百姓每人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栗等,女子减半。几年后,境内绿树成荫。梁武帝即位,沈瑀从暨阳(今江苏江阴长寿镇南)令擢兼尚书右丞。继而又任尚书驾部……[详细]
  沈文阿(503—563),字国卫,武康(今德清)人。性刚强,力过人,且精于章句,博通经学。曾采先儒各家异同,自编《义疏》,写《三礼》、《三传》。察孝廉,任南朝梁临川王侍郎,累迁兼国子助教、五经博士。侯景举兵反叛,梁简文帝遣沈文阿招兵援京。京师陷落,文阿与张嵊共保吴兴(今湖州)。兵败,文阿逃入山野之中,登树自缢以拒景,见有人来救,又从树上堕地自杀,致左臂折断。侯景之乱平定,任原乡(今安吉县孝丰北)令,监江阴郡。梁绍泰元年(555),沈文阿入为国子博士,据父遗稿制定朝仪。不久,领步兵校尉,兼掌仪礼。陈武帝登位,文阿弃官还乡。武帝派使者诛杀。使者将文阿披枷戴锁……[详细]
  沈林子(?—422),字敬士,武康(今德清)人。沈田子之弟。少有德行。一次,与众行于道,见路有遗物,众相抢拾,惟林子直去不顾。后投刘裕(即宋武帝)。21岁时,被封为资中县(今四川资中县)五等侯。东晋义熙五年(409),参加讨伐鲜卑之战,参镇军军事,率军东西出击,皆大胜而归。后参中军军事,转参太尉军事。时郭亮之占据武陵(今湖北长阳、五峰一带)欲谋反,挥师讨伐,留守江陵。义熙十二年,以太尉参军复参征西军事,统管三府中兵,又加建武将军职,率军为前锋,屡战屡捷。刘裕以绥略有方,频频赐信褒奖,为西中郎中兵参军、新兴(今江苏云台山以南、云中山以东地区)太守。母亡,还……[详细]
  沈众(503—558),字仲师,武康(今德清)人。自幼好学,有文才。初任南朝梁卫南平王法曹参军。为梁武帝千字诗作注解,被召见。又奉命作《竹赋》,深得武帝赏识,迁为限内记室参军。后历任镇南湘东王记室参军、庐陵王咨议参军、太子中舍人等职。梁太清二年(548),东魏降将侯景作乱,围攻建康(今南京)。沈众奉命,回乡召募丁壮5000余众增援。武帝在城内遥授沈众为太子右卫。侯景破城后,武帝死,改投梁元帝,任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等职。敬帝时,为御史中丞、侍中、中书令。陈永定二年(558),陈霸先授为起部尚书,监管太极殿。沈众生性节俭,上朝或穿布袍草鞋,或躬腰捉帽。在……[详细]
  沈婺华,生卒年不详,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仪同三司、望蔡贞宪侯沈君理之女,陈后主陈叔宝的皇后。太建三年(571年),嫁给当时还是皇太子的陈叔宝,成为太子妃。太建十四年(582年),陈叔宝即位,立沈婺华为皇后。祯明三年(589年),隋朝攻灭陈朝,沈婺华和陈叔宝一起到长安。隋朝灭亡后,沈婺华从广陵回到故乡,后在毗陵天净寺出家为尼,法号观音。唐贞观初年去世。母死悲痛沈婺华是仪同三司、望蔡贞宪侯沈君理之女,她的母亲会稽穆公主陈氏是陈武帝陈霸先的女儿。会稽穆公主早逝,当时沈婺华年龄幼小,母亲的去世使她悲痛欲绝,日见消瘦。服丧期满后,每到一年的祭日,仍独自坐在那……[详细]

全部德清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