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河南 > 开封 > 尉氏名人

尉氏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蔡琰蔡文姬 []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171~?)
  • 蔡琰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 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记》的唱词,说的是蔡怕偕中状元后,不认发妻赵五娘,别娶丞相之女,可说是厚诬古人。东汉时根本没有状元,也没有别娶丞相之女这回事。对此南宋陆游曾感叹系之他说:“身后是非谁管得,隔村听唱蔡中郎。” 蔡邕不可能中状元,但他的才学在当时得到举世公认却是事实。汉灵帝时、他校书东观,以经籍多有谬误,于是为之订正并书写镌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学门外,当时的后生学子都就此石经校正经书,每日观览摩写的不绝于途。这些石碑在-中,在洛阳大火中受到损坏,经过一千八百多年,洛阳郊区的农民在犁田……[详细]
阮籍 [三国] 竹林七贤 (210263)
  阮籍(210-263),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小陈乡阮庄村人,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为竹林七贤之首,与稽康齐名。阮籍七岁丧父,家道清贫。其家居道北,而诸阮居道南,素称南阮富,北阮贫。阮籍学习不知疲倦,吃穿不慕富贵,常以孔子的徒弟颜回,闵子穹、子贡为师表,不畏贫困,刻苦求知,博览群书,终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其诗专长五言,自然壮丽,有《咏怀》八十二首,表现嗟生忧时,苦闷彷徨,对现实多所讽刺,独具风格,后人称为正始之音。又工散文,《大人先生传》很有名,著有《阮步兵集》。阮籍在哲学上,认为: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达庄论》);又说……[详细]
刘仁轨 [] 唐朝宰相 (601685)
  刘仁轨(603-685),字正则,今本县张市刘向人。少时家贫,处隋末乱世,不能安居乐业。但仁轨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通文史。武德初,河南道安抚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之改定数言,任瑰惊异,遂上 书推荐为息州参军,不久转陈仓尉。仁轨上任后,闻部人折冲都尉鲁宁,依仗权势,豪纵犯法,历任地方官都不能制止。仁轨劝其不再犯,而他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至此,陈仓一带百姓始得安宁,称仁轨刚强之尉。此事州司禀报太宗,太宗怒说: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即诏仁轨进京问话。仁轨说: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仁轨刚正,遂提拨为咸阳丞。贞观十四年(640年)秋,正值农民大忙季……[详细]
蔡邕 [] 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132192)
  • 蔡邕
  蔡邕(yōng)(133-192)字伯喈,尉氏蔡庄人。东汉著名文学家,杰出的书法家。少博学,师事于太傅胡广。蔡邕年轻时以读经为主兼授徒、写作。为了专心致志地做学问,曾辞过陈留郡的辟请、还拒绝了朝庭的徵用。他的《述行》、《释诲》两赋,叙述了这次拒徵的经过,抒发了不满现实的愤懑心情;表达了覃思典籍,蕴椟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的志趣;并广引历代做官的腾沉荣辱史事,意在戒励自己潜心治学,不要做官。他对当时读书人的社会活动也很少参与,二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学问,终于成为有名的儒士。治学成果丰硕,还教出了阮瑀、路粹等有成就的学生;被萧统选进《文选》的《郭有道林宗碑》……[详细]
阮咸 [三国] 竹林七贤
  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 。阮咸是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他所用的琵琶与后来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琶不同,唐时以他的名字为他所弹的乐器命名为“阮咸”,宋时简称“阮”。以人名来给乐器命名,在中外音乐史上仅他一个。阮咸不仅擅长演奏,也精于作曲,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据说就是他所作,李季兰在同名诗中有“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的诗句。1950年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持阮弹奏的阮咸画像,神情专注。据《琴史》记载:阮咸的儿子……[详细]
  阮孝绪(479~536)南朝齐、梁学者、目录学家。字士宗,南朝梁陈留尉氏(河南尉氏)人。生于齐高祖建元元年,卒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年五十八。于普通四年(523)开始动笔,又得到刘杳的无私援助,普通末(约526)成《七录》12卷。体例仿《七略》、《七志》而自定新法。分为内外两篇。内篇有经典录、纪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该目分类体系,自序称他勘酌王(俭)、刘(歆),其实,还吸取了荀勖、李充之长。《隋书·经籍志》称“其分部题目,颇有次序”,同时也批评说:“剖析词义,浅薄不经”、“大体虽准向、歆,而远不逮也”。隋许善心仿此目之体例,作有《七林》。该目早佚,但……[详细]
  尉缭,大梁尉氏人,战国时政治家、军事家。生魏惠王时,魏人鬼谷子之高弟,善理阴阳,深达兵法,与弟子隐于夷山。西汉刘向称缭为商君学。因受惠王聘,陈兵法二十四篇。晚年入秦游说。《列国志传》载;秦王一日与李斯议事,夸韩非之才,惜其已死。李斯乃进曰:臣举一人,姓尉名缭,大梁人也,深通兵法,其才胜韩非十倍。秦王曰:其人安在?李斯曰:今在咸阳,然其人自负甚高,不可以臣礼屈之。秦王乃宾礼召之。尉缭见秦王,长揖不拜。秦王答礼,置之上座,呼为先生。尉缭因进说曰:夫列国之于强秦,比犹郡县也,散则易尽,合则难改。夫三晋合而智伯亡,五国合而齐滑走,大王不可不虑。秦王曰:欲使散而不……[详细]
  靳於中(1561-1644),字尔时,号习鲁,小陈乡靳老村人。生于书香之家,父靳冈、母娄氏,冠弟五人,於中居长。他聪明勤奋,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考中进士,以户曹主政的身份,到浙江监理税务。他为官清廉,办事干练,政绩赫然。他带兵到辽东布置边防时,曾自己捐出薪俸修了60多里的边防工事,在巩固边防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以后又升迁为山西州牧,不到一年又升为柏台,巡抚保定一带。他还迁任过南京左司徒,最后官至南京工部尚书。南京原是开国君主明太祖朱元璋建都的地方,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就把南京定为留都,名义上还保留一些和北京相同的中央机构,但都是徒有虚……[详细]
氏叔琮 [] (?~904)
  氏叔琮(?-904年),河南尉氏人,五代时期后梁开国名将,壮勇沉毅,胆力过人,参与唐末晋阳之战,累官保大军节度使、检校司徒。天佑元年(904年),进洛阳为右龙虎统军,守卫洛阳。是年八月,受朱温指使弑杀唐昭宗,册立唐哀宗。事后,朱温以氏叔琮“军政不理”为由,贬为白州司户,不久赐死。乾化二年,诏许归葬。……[详细]
阮瑀 [] 建安七子 (165212)
  阮瑀(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详细]
  王天佑,南曹乡朱坡村人,清末尉氏县农民起义领袖。王天佑家境贫寒,为生计给本村地主王明家当长工。他为人耿直,好打抱不平。咸丰四年(1854年),河南遭灾,官吏横征暴敛,在捻军影响下,农民抗粮抗差斗争四起。清王朝下令各地成立联庄会,对农民造反以事防范。广大农民借联庄会这个官办群众组织的名义掀起了对官吏的斗争。是时,王明乘灾荒严重之机,向佃户加紧催租逼债,天佑挺身而出代表佃户当面斥责王明。王明怀恨在心,总想借机处治王天佑,恰在这时村里组织联庄会。大家推选王明当头目,王明心有余悸,就推让给王天佑牵头,忘想事败嫁祸于人。天佑毫不推辞地做了联庄会的会首。联合河西王兴……[详细]
  石文卓(1908~1930),乳名小祥,字子立,号石头,河南省尉氏县张市乡石坛村人。出生于富裕家庭。他幼年就读私塾,耿直勇敢,乐于助人。1924年考入开封东岳艺术师范学校。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同师生一道,参加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同年秋,入南京农业中学求学。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长江两岸为之震动,他深受影响,遂终止学业,返回家乡,秘密参加由中共党员萧人鹄、王黎声亲临尉氏主持成立的国民党尉氏县临时党部的活动。1927年3月16日,他作为尉氏县农民代表,出席在武昌雄楚楼中央农讲所召开的河南省武装农民代表大会,聆听毛泽东、李立三所作的积……[详细]
  黄樵松(1902~1948.11),号怡墅,河南省尉氏县蔡庄乡后黄村人。家境贫寒,靠父做小本生意和当长工维持生计。樵松幼年读私塾,上小学,后入省立淮阳第四中学读书,未毕业就去冯玉祥办的西北军学兵团当学兵,曾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抗日战争初期任二十七师步兵旅长,不久晋升该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三十军副军长。后任该军中将军长,一生战绩显赫,曾获7枚勋章。黄樵松是一位有正义感,有民族气节的抗日将领,七七事变后,他写了救国寸肠断,先烈血成河,莫忘山河碎,岂能享安乐的诗句。1937年9月娘子关战役中,黄樵松率部在下盘石车站奋勇拚杀,击毁敌机一架,毙敌数千,……[详细]
  陈尧宾(1898--1958),原名陈玉堂,大营乡玉陈村人,出生于地主家庭。幼年读私塾,后入小学、中学,1923年考入中州大学(现河南大学)。就读期间,被河南学生会派回尉氏搞募捐,由陶化美、吴连铭介绍加入国民党。1927年休学,考入冯玉祥创办的党政训练班,亲受邓飞黄的党务工作训练。结业后,受省党部之委同曹焕章、王祥太三人来尉氏首创尉氏县党部,发展党员一百三十多人,陈任监查委员。1928年任常务委员兼财务局副局长。任职期间,举办了党务工作训练班,创刊了新尉周报,进行宣传国民党,诬蔑共产党的宣传。当时中共地下党工作者陈子杰在尉氏师小合校任校长,组织了勤务工会……[详细]
  曹志生(1910一1950),原名曹国明,绰号曹十一,邢庄村人,生于破落地主家庭。父曹文清,清末武秀才,在本村开过药铺,因医术不高,倒闭务农,今讹西邻,明诈东舍,村人送号二赖。有五子,曹志生行三,除小五外,其他均先后当了土匪。曹志生青年时期卖过凉粉,豆腐,在西北军当过三年兵,因过不惯部队生活跑回家。1933年,因不务正业吃官司,受了酷刑、出狱后投河东匪首陈老大,陈视其年轻劝他回家,并吓唬说:你没听到这一行伙常说的一套话吧,吃不愁、穿不愁,活人背个死人头。曹说:死算啥,我是从死里过来的,就是跳油锅,闯火海也不怕。入伙后,他对陈老大很会献媚,陈患病,曹给请医……[详细]
  神秀(666~706),本姓李,母张氏,今尉氏县沙门村人,佛教禅宗北宗创始人。少览经史,博综多闻,奋志出家为僧,剃染受法。后遇蕲州双峰东山寺五祖弘忍,以坐禅为务。乃叹伏说:此真吾师也。遂拜弘忍为师,决心以吃苦砥励自己的操守气节,砍柴担水自役而求其道。秀从忍为师,忍默识之,深加器重。对人说:吾度人多矣,至于悬解圆照,无先汝者。忍选择法嗣时,秀作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表示他对佛教的理解。未得到弘忍的赞许。当时秀的同学慧能也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原来无一物,何处着尘埃。表示不同意秀的理解。弘忍于上元二年(675年)卒,……[详细]
  蔡佑,字承先,西魏、北周名将,他的父亲蔡袭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和西魏关陇地区的官员,蔡佑并不是代北武川人,也不是西魏权臣宇文泰的亲族,但却以他的勇猛忠诚,得到了宇文泰的信任,成为宇文泰手下的一员得力干将,蔡佑年少时就有大志,他经常和好朋友李穆(后为宇文泰亲信,北周上柱国,并州总管)互相勉励说;“大丈夫当建立功名,以取富贵,怎么能长期处于贫贱的境地呢!”说完,两人抚掌大笑。宇文泰入关陇行原州事时,将蔡佑招为己用,后来宇文泰任夏州(统万城)刺史时,蔡佑已是其帐下都督. 关西大都督贺拔岳(宇文泰的老上级)被侯莫陈悦所害后,贺拔岳的众将在平凉推举宇文泰作为新领袖,派……[详细]
  周廷云(1912~1945),又名周中枢,字文初,河南省尉氏县城关镇西大街人。出生于贫家,父为木匠,全家以木业为生计。周廷云自幼好学上进,是老师喜欢同学羡慕的高才生。他在尉氏县立师范就读时,受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石文卓、陈子杰的帮助,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反封建、反剥削、反压迫,闹-的斗争。5月,尉氏地下党准备搞农民武装-,青年团员要青锋在联系印刷文件、标语、传单时被捕,他设法到狱中探望传递消息,共谋出狱良策。他冒着生命危险到县村政处把保存的文件转移出来销毁,使敌人找不到证据,要青锋得以保外就医脱险。尉氏九九农民武装-失败后,主要领导人石……[详细]
  陈子杰(1904~1931),原名贞实,字蔚贞,河南省尉氏县大营乡玉陈村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地主家庭。幼读私塾,后考入尉氏县立高等小学堂学习。1925年,他在开封河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时,接受革命思想熏陶。五卅惨案爆发后,为了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革命斗争,他和师生一起上街-。同年秋,考入黄埔军校,为第四期学员,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他在西部战场国民革命军某部任团副。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疯狂地-共产党人。陈子杰在给家信中说:参加革命三年多来,几乎天天打仗,打洋人,打军阀,斗地主,发动群众扩大革命力量,穷人的劲头可大了。跟……[详细]

全部尉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