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河南 > 开封 > 兰考名人

兰考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王廷相 [] 前七子 (14741544)
  王廷相(1474~1544) 明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衡,号浚川。兰封(今河南兰考)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初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改兵科给事中。以言事贬判亳州,不久改高淳知县。又召为监察御史,巡按陕西。因得罪镇守中官被诬下狱,贬谪赣榆县丞。后历任宁国知县、松江府同知、四川佥事、山东提学副使、右布政使、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加兵部尚书,官至正二品。嘉靖二十年(1541),因处理郭勋事不力,革职为民。王廷相推崇李梦阳,认为秦汉以来,掩蔽前贤,牢笼百代,独空同一人,为复古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的五、七言古诗,尚能面对现实。如《西山行》揭露宦官横行不法……[详细]
丁儒 [] (647710)
  丁儒(647~710),字学道,又字维贤。先祖淄州济阳(今属河南省兰考县)人,后移光州固始县(今河南固始县)。少年举进士不第,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随诸卫将军曾溥镇守龙溪,入赘曾府。其妻三娘。总章二年(669年),泉潮之间“蛮獠啸乱”,曾溥年老告退,朝廷遂派归德将军陈政率府兵3600名入龙溪屯守,引用丁懦,擢为军咨祭酒,凡事倾心与谋。唐军远戌炎方,疲病交加,而敌军啸聚山林,出没无常,使唐军穷于应付,困守在柳营江畔,双方隔江对峙,相持不下。自六朝以来,戌军和土著的战守情况,往往如此。丁儒令士兵编扎竹筏,运到北溪上游香洲缓流处搭成浮梁,暗渡军士过江,疾……[详细]
张从正 [] 金元时期四大名医 (11561228)
  张从正(1156-1228)字子和,号戴人,金睢州考城张老庄(今兰考小宋集北四里北沙岗)人。性豪放,善诗文,广交博识,平易近人。张从正生于兵荒马乱,朝不保夕的岁月,不少医者不加分析滥用温补之法,以为补法才能使患者得到康复。张氏洞察时弊独树一帜,认为治病必先祛邪,“邪去则正安”,人的疾病主要是邪气侵入所致,“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所以他治病“重在驱邪”,驱邪的方法,总结为“攻”。因此,他被后世推崇为攻邪派的宗师,攻邪派又称“攻下派”。攻的方法可概括为:汗、吐、下三法,三法的临床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句话。 “凡在表者皆可……[详细]
  约公元95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五代时建州人,其先宋州考城人,文蔚族子,避乱家建阳。(《文献通考》作建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汉隐帝乾祐末前后在世。游卢山,师陈贶为诗,居二十年。南唐后主南迁,见其题白鹿寺诗,曰:“此人大是富贵家。”。一说乃中主李璟见其题白鹿寺之“吟登萧寺旃檀阁,醉倚王家玳瑁筵”一句而称善久之(见《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及《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时刘洞、夏宝松就传诗法。为益傲肆,自谓可俯拾青紫。乃诣金陵求举,累试不第。怏怏不得志,欲束书亡越,为同谋者告发,因伏罪(直斋书录解题作“为王氏所诛,当汉乾佑中。”此从《唐才子传》)。一说会福州乱,有……[详细]
江总 [] (519594)
  江总(519~594),南朝陈诗人。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他出身高门,早年即以文学才能被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侯景之乱后,他避难会稽,又转到广州,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江总是陈代-宰相,后宫“狎客”,宫体艳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在历史上声名不佳。但随着国家兴亡和个人际遇的变化,他的诗也渐渐洗去浮艳之色,而时有悲凉之……[详细]
  江湛,字徽渊,济阳考城人,南北朝汉族士子。生于晋安帝义熙四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年四十六岁。爱好文学,喜弹棋,鼓琴,兼明算术,初为著作佐郎。元嘉中,仕至吏部尚书。江湛因皇帝受命具诏草废太子,太子怒而弑湛,湛据窗受害,意色不挠。湛家极贫,不营财利,无兼衣余食。尝被召,遇汗衣,称疾经日,衣成然后赴。孝建初,追谥忠简。湛著有文集四卷,《隋书经籍志注》行于世。《宋书·江湛传》江湛,字徽渊,济阳考城人,湘州刺史夷子也。居丧以孝闻。爱好文义,喜弹棋鼓琴,兼明算术。初为著作佐郎,迁彭城王义康司徒行参军,南谯王义宣左军功曹。复为义康司徒主簿,太子中舍人。司空檀道济为……[详细]
  王阑西(1912.1~1996.5),原名王之坎,曾用名兰溪,出生于河南省兰考县城北街。少聪慧好学,1920年就读于明新小学,1927年考入河南省立第一中学,接受进步思想。1930年考入上海吴淞中国公学部预科,9月参加革命,从事-,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等进步组织。1932年,经同学周正宇介绍,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次年东渡日本,1935年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其间,经中共上海特支领导,进行进步文化与左翼文学活动,参加由中国留学生组成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同林焕平、林基路、陈辛人等人办《东流》文艺杂志,并组织新兴自然科……[详细]
  王伯当(?-618),外号勇三郎,隋末瓦岗军将领,初于济阳(今河南,兰考县东北)率众起义,曾推荐李密与翟让。瓦岗寨的神射手,隋唐演义排名17,曾一箭射死隋唐第九条好汉魏文通。对李密忠心耿耿,一直陪伴其左右,最后和李密一起被唐军射死于断密涧。王伯当是隋唐时期起义军瓦岗寨中的一员大将,是瓦岗寨领袖李密的学生,随李密一起投奔瓦岗寨。名人生平王伯当是隋唐时期起义军瓦岗寨中的一员大将,是瓦岗寨领袖李密的学生,随李密一起 投奔瓦岗寨。大业十三年二月,王伯当等人在洛口推举李密为魏公。公元618年(大业十四年),王世充兵变。李密与王世充在偃师(今河南偃师东)决战,命王伯……[详细]
  王梦兰(1886~1911),原名梦伦,字华亭,河南省考城(今兰考县)马目村人。兄弟7人,排行第二。少时聪颖过人,博闻强记,后就学于开封。暨长,尤慕朱家、郭解的侠义行为,急公好义,乐于助人。他性格端庄,耿直豪放,每与人议论,见解高超,往往有所独创。有人说到清嘉定、扬州屠城事,先是泪涔涔下,继之愤然发誓:此是可忍,孰不可忍?每读《民报》,更喜形于色:有方法,有导师,今后光复旧物,惟恃我们努力啊!宣统三年(1911)和南阳刘莪青等在考城县创立仁义会,他对胞弟梦祥说:男儿须知报国,生死何足考虑?弟遂参加。后又动员舅父崔某加入了该会。不久,集众近五千人,暗设堂于……[详细]
  傅铜(1888~1970),字佩青,河南省兰封县城关东大街(现兰考县城关镇东街)人。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13岁中秀才,其后在开封中学堂读书。1905年官费赴日本留学,先后毕业于东京巢鸭宏文学院、早稻田大学及东京帝国大学哲学伦理学系,并入东京帝大研究科。1913年回国,后又入英国牛津大学及伯明翰大学深造,获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1918年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去英国邀请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请傅铜回国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罗素在华讲学时,由傅铜陪伴并担任翻译。1924年出任国立西北大学校长,1926年任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教授、教务长。1929年任……[详细]
  张绍儒(1907~1970.12),河南省兰考县张君墓镇人。他性情豪放,为人正直。1938年日军侵占豫东,他出于民族正义感,组织地方武装抗击日军。不久,被兰封县县长傅贞甫委任为兰封县抗日副司令,居张公安砦一带。随后和考城抗日民主县政府徐锡鹏取得联系,队伍不断壮大,多次打击日军,引起驻民权县日军的恐慌,多次对绍儒围剿。根据考城抗日民主县政府指示,绍儒假降日军,被任命为兰封三区联保主任、自卫团三团团长。1940年1月,八路军鲁西南军分区徐茂礼率一个团到兰封三区,约张绍儒在大黄庄会谈,商讨建立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任命绍儒为抗日陇海支队长,并交绍儒扒铁路、割电线、……[详细]
  张子和(1156~1228年),名从飞,号戴人,字子和,睢州考城(现兰考县)人。自幼刻苦好学,熟读《内经》、《难经》等医学经典,悉心实践。他精通内、外、妇、幼各科,在金宣宗兴定(1217~1221年)年间,被诏为御用太医。他与刘宋真、李东垣、宋丹溪齐名,被后人誉为金元四大家。张子和一生著:述很多,如《儒门事亲》一书为其代表作。他是金代最著名的太医。……[详细]
  李村人(1898.9~1979.4),字世静,河南省兰考县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考城县第一高等小学堂读书。4年毕业后,继读私塾,博览群书,从而奠定了传统文化深厚的功底。1918年任教于考城高等小学。1929年,应聘于抗日英雄吉鸿昌所创办的扶沟中山小学校,先后任教师、校长。1930年10月,李村人与吉鸿昌、吉鸿昌之父及中山小学校长(此时校长为郝子固,后为李村人)、教师的一张合影,今存于其女李竹泉处(河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后任扶沟吕潭中学校长。1935年,李村人在考城第二完小任教。1938年6月,日军侵占考城,他不满军国主义的奴化教育,居家潜心研……[详细]
  王保山(1911.2~1974.9),河南省兰考县三义寨人。自幼家贫,随父乞讨度日。12岁由叔父王世平介绍到开封马豫兴鸡鸭店学徒,从师张玉林。马豫兴是回族食品店,以烹制鸡鸭为主,兼营牛羊和鱼类制品。其传统风味,别具特色,在开封颇有名气。王保山少年学徒,悉心求技,从而全面掌握烹制技艺,17岁时开始独立操作,独当一面。老师张玉林很喜欢他勤勉有志,晚年张离店养老后,马豫兴遂由王保山鼎力支撑。1938年6月,日军占领开封,社会-,马豫兴生意萧条。王保山离店以卖茶水、拾柴为生,后又被抓进宪兵队服了两年苦役,倍受艰辛。1944年,王保山回到马豫兴重操旧业。以其娴熟独……[详细]
  刘岘(1915.7~1990.9),原名王之兑,字慎思,笔名泽长、丁普、柳涯等,河南省兰考县城关镇人。当代著名木刻艺术家。刘岘因受古典小说中绣像的影响,开始自学木刻,1932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组织未名木刻社。曾当面求教于鲁迅,受到器重。鲁迅对其作品一一给以评述,并相继给他写过17封信,两次为刘岘的《无名木刻集》写序,为《怒吼吧,中国之图》的前言、后记作重要修改。1934年,他东渡日本入东京帝国美术学院深造,聆教于日本著名版画家平冢运一,并借鉴西洋画技,使自己的木刻艺术日臻完美。1933~1936年,他先后出版《孔乙己画集》、《阿Q正传画集》、《木刻……[详细]
  李绪三(1911.5~1976.8),原名孔令视,别名孔思明,河南省兰考县小宋乡小宋村(原考城县三区小宋集)人。1921年就学私塾,1931年考入开封东岳中学,1934年毕业回乡。193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在冀鲁豫三省接壤的考城边区进行抗日活动。1939年1月间,李绪三被抽调到冀南特委驻地青庄培训,由唐克威、李光禄二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敌占区借拜把子之名,发展地下党员。张贴八路军《挺进报》和布告,宣传中共抗日政策。经冀鲁豫党政领导批准,发起并成立考城边区青年救国会,李绪三任副主任,接着,以民兵为基础,组建革命武装--考城县救国会第五支队。1939年……[详细]
  李心昂(1890~1914.1),字慨卿,号毅任,别号泪海(意为悲泣国家之危亡),河南省考城堌阳镇李场村人。好读书,学业成绩常名列第一。常对腐败时政揭发批判,措词激烈,毫不留情。辛亥革命前后,李心昂就读于河南高等巡警学堂,每看到列强相继逼迫清廷订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痛心疾首,深为国家命运担忧。此时,恰逢张钟端奉孙中山之命,到河南密谋举行起义。心昂于1909年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豫东起义组织仁义会的总指挥。1911年9月间与张钟端,刘莪青等人到考城(今堌阳附近地区),即派人四处联络各地仁义会首领,筹划起义事宜。农历十一月三日,考城仁义会会众数千人,赴开封……[详细]
  陈先义 (1951~)河南兰考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78年后历任济南军区某师宣传干事,解放军后勤学院教员、秘书,《解放军报》文艺部副刊、副主任、主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集《战神之恋》,长篇报告文学《统帅部参谋的追怀》、《横槊东海》、《1978·历史在这里转折》,文艺随笔集《未入楼台》,评论集《仰望崇高》等。文艺评论集《走出象牙之塔》获解放军文学艺术创作新作品一等奖。……[详细]
  张铁军(1938.8~),河南省兰考县人。1958年开封市第一师范毕业。1964年入山东艺专进修。1966年开封师范学院本科(函授)毕业。同年入山东省年画创作组,创作组画《四笔阎王帐》16幅(合),进京展出后由中国美术馆收藏。1973年创作连环画《一件邮包》、《黄河铁堤》两套连环画,1975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79年调开封地区文联《中岳文艺》部任美术。创作组画《启母石的传说》4幅,获省二等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连环画《龙凤镯》、《楚庄王与范妃》,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1980年倡导成立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社,任副社长。1987年任市文联《东京文……[详细]

全部兰考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