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公元1803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803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03-15

1、夏燮 (18031875)
  夏燮(1803~1875),字谦甫,别号谢山居士,晚年又号江上蹇叟,当涂人,夏銮的少子。清道光三年(1823)举人。道光中叶,夏燮-陈述实行洋务的好处,被荐署安仁知县,不久又到鄱阳任职,在战乱初定的年代恪尽职守,很快使民众恢复生机。浙江巡抚黄宗汉,湘军魁首曾国藩经常邀请他商议军机大事,讨论战乱平定后将要实行的政策,并首倡各省设忠义局,曾国藩视他为左右手。不久,曾国藩奉旨回江西执行长江通商法令,在九……[详细]
2、蒋元溥 (1803~?)
  蒋元溥(1803~?),字誉侯,湖北天门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癸巳科汪鸣相榜进士第三人。蒋元溥出身名门,他的父亲蒋立镛是嘉庆十六年状元。道光八年,蒋元溥参加乡试中举,经礼部试、殿试,钦赐探花后,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十四年,蒋元溥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充任国史馆协修。道光十五年,充任文渊阁校理。道光十六年,蒋元溥充任教习庶合士。道光十七年,他在国史馆任纂修。道光二十年,蒋元溥任国史馆总纂官,再……[详细]
3、黄宗汉 (18031864)
  黄宗汉(1803~1864年),字寿臣(一说字季云,号寿臣),泉州登贤铺(今镇抚巷)人,清嘉庆八年(1803年)生,7岁丧父后由嫡长兄黄宗澄(嘉庆二十四年举人)教养成长。道光十四年(1834年),正式中举,第二年联捷中进士,初选庶吉士,散馆改兵部主事,充任军机章京,历任员外郎、郎中,升御史、给事中。道光二十五年,出任广东督粮道,调雷琼道,历山东、浙江按察使。黄宗汉担任御史时,多所弹劾。云贵总督桂良……[详细]
4、吴元猷 (18031871)
  吴元猷(1803~1871),字敬圃,琼山大林乡道群村人。清代名将。孩提时失去双亲,被同村的地主收养,当童养工。几年后,因不堪地主-而出走,在村里打短工度日。十一二岁时长得魁梧壮实,十五六岁便能自立。婚后有妻子料理家务,便腾出时间习武、无师自通,练就一身武艺。村中青年推其带头办起武馆,请来师傅传授武艺。仅两年功夫,练得身轻如燕,敏捷如猿,挥刀如闪电,猛如风卷。后在海口一位饭店女老板洪名芳的帮助下投……[详细]
5、郑敦谨 (18031885)
  郑敦谨(1803-1885)字小山,湖南长沙人,清朝大臣。道光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刑部主事。再迁郎中,出为山东登州知府,擢河南南汝光道。咸丰元年,泌阳土匪乔建德踞角子山,敦谨与南阳镇总兵图塔布督兵捕获之,被议叙,署布政使。二年,授广东布政使,仍留署任。个人介绍粤匪入湖北,命赴信阳,会南阳镇总兵柏山扼要设防。三年,命河南巡抚陆应谷统兵驻南阳,会城及信阳有事,许敦谨专摺驰奏。钦差大臣琦善督师援……[详细]
6、张熊 (18031886)
  张熊(1803—1886),又名张熊祥,字寿甫,亦作寿父,号子祥,晚号祥翁,别号鸳湖外史,鸳湖老人,鸳湖老者,鸳鸯湖外史,西厢客。别署清河伯子,髯参军。室名银藤花馆。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张熊年青时代就移居上海,参加各种美术活动。他 喜爱收藏金石书画,一生收藏了一万多件古董珍玩,名扬艺林,被称为“沪上寓公之冠”。张熊最擅长画花卉,纵逸似周之冕,古媚似王武。尤其善于画大幅的牡丹,屏山巨幛,以寻丈计……[详细]
7、饶廷选 (18031862)
  饶廷选(1803~1862年)字枚臣,闽县人,家住城内水部。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以千总随军东渡台湾镇压张炳起义,以功赏戴蓝翎。道光十四年(1834年),迁守备。翌年,再渡去台湾平定沈知起义,赏换花翎,署各营游击。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驻同安马巷,擢都司;后升漳州游击。咸丰二年(1852年)署中营。翌年三月,小刀会包围漳州,廷选出兵击溃,升漳州镇总兵。咸丰四年(1854年),调贵州安……[详细]
8、钟人杰 清代农民起义领袖(18031842)
  钟人杰(1803-1842)清代农民起义领袖。又名钟九。崇阳人。秀才。以教书为业。为人耿直,不畏-,曾支持窑民反对官绅禁止群众挖煤,受官府斥责。道光十九年,官府浮收粮米,-纳粮农民,遂与陈宝铭率群众围攻粮房。次年,崇阳衙役抓捕抗粮农户,他聚众痛打衙役,平粮房,并将减收赋税章程刊立石碑于县衙大堂。旋遭通缉。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十日,与陈宝铭等会合全县四十八保农民三千多人,攻入县城,开仓济贫,破狱纵囚,……[详细]
9、邹汉璜 (18031851)
  邹汉璜(1803年—1851年),字二序,号仲辰,又号罗谷。清湖南新化永固罗洪村(今隆回县罗洪乡)人。清医学家,诗人。邹文苏次子,邹汉勋二哥。学通经史百家及天文舆地医术,尤精医学。著有《明季湖湘乱离志》、《宝庆大政记》等19种著作共174卷。邹汉璜,幼年起便开始随父亲读经史,随母亲学地理。少聪敏,喜读古书野史,善古文,工诗词,精医术。咸丰元年卒,年四十八岁。著述颇多,尤医著更甚。下为子目:《素灵杂……[详细]
10、朱琦 (18031861)
  朱琦(1803~1861) 朱凤森之子。字濂甫,号伯韩,桂林市人。清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十五年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历官编修、给事中、御史。性刚毅,屡上 书论政,以直言敢谏著称于世。道光二十六年辞归桂林。后主持桂山书院 (孝廉书院) ,任山长。咸丰二年(1852)乡居办团练,对抗太平军,以守城有“功”擢道员、浙江候补。咸丰六年,再次以道员候选至京。十一年太平军攻杭州,以道员守城,后因省城陷……[详细]
  达·拉布吉(1803~1856)蒙古族,苏尼特左旗人。达·拉布吉幼年丧母,5岁时父亲图利特怕在内蒙古的内乱中丧失独生子,把唯一的家当——帐篷搭在马背上,前往蒙古,途中马被狼吃掉,父亲-把他送进庙里。后来,他被指定为第五世诺颜呼图克图-。达·拉布吉全名为丹津拉布吉,他用这个名字写了很多诗歌,其中蒙文的170多首,藏文的180多首,他的作品中,教诲诗占多数,也有流传整个蒙古地区的歌曲,如《永恒的爱》、……[详细]
12、林昌彝 (18031876)
  林昌彝(1803~1876年)字惠常、芗谿。号石求石己子、茶叟、五虎山人等。侯官县人,家住南后街。师从经学家陈寿祺,饱览其藏书。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举;后8次上京会试,皆落第。在归途中遍游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发为诗歌,皆豪气如云。鸦片战争爆发,写成《平夷十六策》及《破逆法》4卷。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英人租据乌石山积翠寺,昌彝绘《射鹰驱狼图》,名所居之楼为“射鹰楼”。咸丰三年(1853年)……[详细]
13、何名科 (18031851)
  何名科(1803~1851年)安莪镇安莪村人。信宜天地会首领,清道光三十年领导安莪起义,威震两广边境。咸丰元年九月二十七日,被清军俘虏杀害。……[详细]
14、黎奉元 (18031867)
  黎奉元(1803~1867 年), 又名风缘, 绰号“甩绳马骝”。佛山人。自小酷爱粤曲, 长大后结交粤剧界艺人, 钻研粤剧写作技巧。他编写的戏, 内容较清晰, 以力求“三戒” 为宗旨(三戒———戒诲淫、戒诲盗、戒封建迷信)。在剧本形式上, 改变过去提纲式的写法, 每一场戏都分别撰写成锣鼓谱、曲牌、曲词、道白、动作程式等较为完整的剧本的基本形式, 为后来粤剧剧本的编写起到奠基的作用。所写剧本, 富于……[详细]
15、吕贤基 (18031853)
  吕贤基(1803—1853)清安徽旌德人,字羲音,号鹤田。道光进士。历任编修、监察御史等职。咸丰元年(1851),为工部左侍郎。次年,兼署刑部左侍郎。以太平天国声势日张,清朝统治动摇,疏请下诏求言。三年春,赴安徽督办团练,以抗拒太平军。后太平军克舒城,他投水而死。……[详细]
16、牛千古 (18031854)
  牛千古(1803—1854)字奇观。定陶县黄店镇牛楼村人。清代书法家。其家世代为书香兼武功门第。自幼苦读经传史集,知识丰富,却无心于仕途,独爱书法艺术。勤学苦练,吸收欧、颜、柳诸体之长,独创一体。其字刚劲有力,富有立体感。“鸟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是他的代表作。后因家境败落,便漫游卖字为生。1852年(咸丰二年)参加太平军。据传起义大旗上的“太平天国”四字即其所书。……[详细]
17、李承霖 (18031885)
  李承霖(1803~1885),字雨人,号果亭。清嘉庆八年(1803年)出生。镇江人。清状元。道光四年(1824年)进学,道光二十年殿试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十三年任广西学政,纪律严明,事必躬亲。考试时亲临监场,扭转当地“枪手”入场、公然作弊的风气。虽患目疾还坚持阅卷,晚年几近失明。任满回京后,入值上 书房,教皇五子奕读书。咸丰初,母死后回镇江守制。晚年家居,从事地方“善举”。生平诗文多散失,……[详细]
18、喻增高 (18031840)
  喻增高(1803—1840),字清一,上栗县福田镇清溪村人。喻增高生而聪颖,悟性极高。17岁参加县试入邑庠(秀才),19岁参加省试取为廪生,岁科试获一甲第三名,丙戌(1826)朝考第二名,被录任教谕。丁亥年(1827)借补丰城训导。道光十五年(1835)钦取进士。以后任翰林院编修及国史馆协修。其主要著作有《大道不器论》、《州县官有勤恤民隐者责成督抚严查参疏》、《澹香斋》等。道光二十年(1840)病……[详细]
19、林朝聘 (18031841)
  林朝聘(1803~1841年),字世珍,号以时,又号时庵,福建古田杉洋村人。生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父林承昌,嘉庆十三年任台(湾)澎(湖)挂印总兵。朝聘青年时颇具才略,道光十五年(1835年)援例考选从九品,分发浙江衢州府司狱。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月,林则徐于广东虎门销毁外国鸦片。八月,英国政府公然决定出兵侵略。道光二十年五月底,大队英舰先侵广东,后炮击厦门,均未得逞。六月七日,英军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