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江西 > 抚州 > 南丰名人

南丰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曾巩 [] 唐宋八大家,南丰七曾 (10191083)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元丰五年(1082年),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名人生平年幼聪慧曾巩……[详细]
曾肇 [] 南丰七曾 (10471107)
  曾肇(1047-1107),字子开,号曲阜先生。宋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人。曾易占之子。曾巩异母弟。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北宋政治家、诗人。历任吏、户、刑、礼四部侍郎。 自幼聪慧好学,师承其兄曾巩。重儒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章法。容貌端庄,为人忠厚仁义。为官40年,历英、神、哲、徽四朝,在朝任过礼、吏、户、刑四部侍郎和中书舍人,对朝中事敢直抒胸臆;在14个州、府任地方官时,多有政绩,为人称颂。曾肇治平四年(1067)中进士,初为黄岩县主簿、郑州教授,后调崇文阁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监直讲、太常寺同知。到崇文院后对秦……[详细]
曾致尧 [] 北宋散文家、诗人 (9471012)
  曾致尧(947-1012),字正臣,江西南丰人,北宋散文家、诗人。官至尚书户部郎中。是曾巩、曾布之祖父。 其祖本是山东人,为孔门弟子曾参之后裔。其八世祖曾略为抚州节度使,子孙散居临川、南城。其曾祖曾洪立,本为南城籍,唐乾符二年(875)为南丰县令,始家居南丰,卒后葬南丰,是为南丰曾氏祖。南丰曾氏为耕读世家。自巩之祖父致尧于太平兴国八年(983)举进士起,77年间曾家出了进士19位。进士中,致尧辈7人,其子易占辈6人,其孙巩辈6人。此外,巩之妹婿王安国、王补之、王彦深等一批人亦皆进士。披阅《建昌府志》、《南丰县志》及诸曾著作如巩之《元丰类稿》,我们不能不被……[详细]
赵长卿 [] 宋朝词人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 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唐圭璋的《两宋词人时代先后考》把赵长卿排在北宋末期的词人中,生卒年均不可知。但在《惜香乐府》第三卷末尾有一段附录,记张孝祥死后临乩事。考张孝祥卒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那时赵长卿还在世作词,可知他是南宋初期人。有学者对赵长……[详细]
曾易占 [] 曾巩之父 (9891047)
  曾易占(989-1047)字不疑。江西南丰人。曾致尧第五子。曾巩之父。累官太常博士,赠光禄卿。 天圣二年(1024)进士。历太子中允、太常博士。知如皋、玉山、信州三县,刚正不阿,政绩裴然。由于他儿子曾布得以富贵,荫补太庙斋郎,封鲁国公。景祐四年(1037),后因遭人诬陷,坐法失官,配广南衙前编管,此后家居十二年乃卒。据时人记载,曾乃受诬而被除名,但他并不戚戚于怀,反能通达自放,从容著述,时人颇称道于此。曾易占家庭生活很不幸。妻周氏生子晔后,早逝;续弦吴氏(即王安石妻柘冈吴氏之祖父吴敏之妹),生巩、牟、宰与一女,仅11年即病逝;再娶朱氏,生布、肇与八女。朱……[详细]
曾布 [] 宋朝宰相,南丰七曾 (10361107)
  曾布(1036~1107),字子宣,宋南丰人,曾巩异母弟,曾任右相。曾布13岁时丧父,从学于兄曾巩。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初任宣州司户参军、怀仁县令。熙宁二年(1069)到开封,开封知府韩维聘为开封府检校库监库。后经韩维和王安石推荐,上 书言政,深得神宗赏识,命为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加集贤校理,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公事。与吕惠卿共同参与制订青苗、助役、保甲、农田之法,成为王安石的重要助手之一。熙宁三年(1070),河北安抚使韩琦上 书极力反对青苗法。曾布据理力争,驳斥了反对派的种种不实说法,使该法继续推行。王安石说:“新法初行,议论纷纷,唯独惠……[详细]
刘埙 [] 宋朝词人 (12401319)
  刘埙(壎xūn 1240-1319)字起潜,号水云村。学者称水村先生。江西南丰人。南丰著名文人隐士刘镗之侄。宋末元初学者、诗人、评论家。刘埙是元初江西颇有名气的儒生。生于宋理宗嘉熙四年。读书于麻姑山,刻苦肄习。研经究史,网罗百氏,文思如涌泉,宋季与同里谌祐自求各以诗文鸣。年三十七而宋亡,越十八年,入元后年五十五为“盱郡学正”。年七十受朝命为延平路儒学教授。1311年七十二岁为南剑州学官。既满,诸生复留授业者,三年乃归。卒于元仁宗延祐六年,年八十。刘埙与陈苑、赵偕等是元代陆学的代表名人和主要传人。“尊陆九渊为正传,而援引朱子以合之。”在他所处的时代,朱学大……[详细]
曾纡 [] 宋朝词人,南丰七曾 (10731135)
  曾纡(1073-1135)字公衮,晚号空青先生。江西临川南丰人。北宋丞相曾布第四子。曾布第四子,曾巩之侄。北宋末南宋初散文家、诗人、书法家。初以恩荫补为承务郎。宋哲宗绍圣年间中博学鸿词科。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曾布为二后山园陵使,辟为从事。崇宁二年(1103),入元佑党籍,连坐党籍被贬到永州零陵(《宋会要辑稿》职官八六之七)。后遇赦,调监南京、河南税,改签书宁-(治今安徽宣城县)节度判官。历通判镇江府,知楚州、秀州,提举京畿常平,江南东路转运副使,迁直显谟阁。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再任江南东路转运副使,移两浙路。绍兴二年(1132),知抚……[详细]
  陈宗礼(1203 ~1270),字立之,号千峰,宋南丰人,官至参知政事。幼时家境贫寒,身居陋室仍刻苦勤学。袁甫为江东提点刑狱时,陈宗礼前往拜师问学。20岁后,虽屡试不第,毫不气馁,益发愤读书。淳祐四年(1244),42岁得中进士,钦点第三名,是为探花,于所居地南丰安仁里(今胜利路魁星巷)建魁星坊。陈宗礼初任邵武军判官,入为国子正,升太学博士、国子监丞,转秘书省著作佐郎,兼考功郎官、国史实录院校勘、景献府教授,升著作郎。宝祐六年(1258),丁大全为丞相,把持朝政,网罗党羽,推陈宗礼为尚书郎兼丞相掾。陈宗礼为人耿直,对丁大全阴擅威福,破孩忠良,以致贤士藏匿……[详细]
  危亦林(1277-1347)元代骨伤科医学家。字达斋。南丰(属江西)人。累世业医。曾任南丰医学教授。至正 3年(1337年)撰成《世医得救方》,20卷。依当时医学13科分类,多选载前代医学文献及家传验方,在骨伤科证治方面载述尤详、书中翔实和突出地记述了关于-药物的使用,有世界上较早的关于全身-的记载。对于骨折、脱臼、跌打损伤、箭伤等整复治疗也有精辟的论述,特别是首创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椎骨折更是珍贵。此书代表宋、元时期骨伤科的发展水平,显示当时外科医学的巨大进步。医学成就在行医和任州医官时,继承和发展危氏本家四代医学经验,积五世医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分成……[详细]
谢文洊 [] 明清之际理学家 (16151681)
  谢文洊(1615~1681),字秋水,号约斋,南丰人,明清之际理学家。谢文洊少年时,在舅父家得朱熹晚年论著,爱不释手,细读精研,对他后来治学影响甚大。21岁时,其父谢天锡在广昌县香山筑学,命谢文洊与兄弟在彼处读书,研习应举学业。崇祯十二年(1639),他应乡举未中,遂厌薄举业,渐生出世之念。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他毅然尽弃举业,入香山学禅。先后研读了陆九渊、王守仁、王畿等人的著作,一心向儒,与友常常讲论王守仁心学。后在新城(今黎川)神童峰大兴讲会,与辩论中受程、朱理学影响,乃专心研习其学,在南丰县城西建程山学舍,设“尊洛堂”,与李萼林、邵睿明等讲学其中。……[详细]
曾协 [] 宋朝词人,南丰七曾 (?~1173)
  曾协(?-1173)字同季,号云庄。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南宋诗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孙。曾巩之侄孙。善诗文。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作品由其子曾炎辑集为《云庄集》20卷,但久已不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发现其部分作品,编得《云庄集》5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所附傅伯寿序)。另有《云庄词》1卷,《全宋词》收其作品14首,《江西诗征》收其诗16首。其中《芭花》一首,清新小巧,为咏物之佳作,流传甚广。事见《(同治)南丰县志》、《南宋文范作者考(上)》、《四库全书》、《全宋词》、《江西诗征》。曾协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详细]
曾怘 [] (?~1129)
  曾怘(?~1129),字仲常,宋代江西南丰人,曾巩之孙,曾任司农丞。建炎二年(1128)迁温州通判,道经越州(今浙江绍兴),奉命监三江寨。次年,金军统帅琵八率兵攻陷越州,勒令满城文武官员于次日清晨前来帅府参拜,如有届时不到或避而不见者诛杀无赦。第二天,惟独曾怘傲然不往,遭受金兵逮捕,被-着押往帅府见琵八。面对威胁利诱,曾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高声痛斥敌酋背信弃义,卑鄙无耻。金国将士个个目瞪口呆,惊讶万分。琵八恼羞成怒,命令左右将他牵出府外,连同家属共四十口,一齐杀害于越州城南门外。过后,越州群众含泪挖了一个大坑,把这些尸体偷偷掩埋。……[详细]
李湖 [] 清朝大臣
  李湖(约1739年前后在世),字又川,一字又徐,号恕斋。世居南丰县城北,其父李凤诏始迁居南昌湖中。乾隆已未(1739)进士,选任山东武城知县,调郯城,迁宁海知州。乾隆东巡时召之应对,擢泰安府知府,调直隶大名府,复调保定府。宣化县民进京状告其县令贪暴不良,总督委派李湖负责调查。李湖审讯属实,请求劾黜该县令,总督开始不允。李湖据理力争,良久,依然无效。他长揖而出,愤然而言:“可以离开了!”催促家丁整理行装,准备挂冠回乡。总督权衡再三,终于答应了李湖的请求。这位总督便是名震朝野的桐城人方观承。因此,方总督更加看重李湖,推荐其任分巡通永道,徙清河道,由按察使迁江……[详细]
  谭尚忠(1722~1796),字因夏,一字古愚,号荟亭,清代江西南丰人。其曾祖乐善好施,后家道中落,三代单传而生尚忠。中乾隆辛未(1751)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转监察御史。外放为兴泉永道摄厦门同知,因为洋行陋规案的牵连被罢官。谭尚忠在户部任职时,曾经主持过宝泉局工作。高宗(乾隆)后来了解到宝泉局时,得知谭尚忠秉公无私的情形,于是,又起用他为刑部员外郎。过后又外放为高廉道,升任河南按察使,多次平反冤假错案。调广东,后来,因为奔父丧回南丰时,有百余人跪在驿道左侧,哭泣着给他送行,说:“自从你来到广东以后,我们即使面临饥寒也绝不会再起盗心了。”居……[详细]
罗动天 [] (?~1268)
  罗动天(?~1268),南丰人,南宋咸淳年间农民起义领袖。其家境贫寒,依靠向地主租田耕种维持生计,受尽豪坤富户残酷剥削。宋绍定年间(1228-1233),南丰县东庄八耆首次出现“关社”组织,时聚时散,巧妙地与官府及富绅进行斗争,农民-时有发生,咸淳四年(1268)夏,暴雨成灾,南丰、南城、新城(今黎川)、广昌洪水泛滥,田地被浸泡冲毁,耕牛、房屋等被卷走。灾后,富户囤粮不卖,灾民饥寒交迫。无奈之下,南丰45都峡村农民罗动天、詹花五聚集佃户和饥民百余人,打开地主谌家仓库分粮,割取其田中稻谷,抄没其家产,并于八月八日乘县城官府不备,率众攻入县城,焚县衙,杀官吏……[详细]
  赵醒侬(1899~1926.9)赵醒侬,原名性和,乳名细禾,曾用名赵干、心农、赵兴隆、邵兴隆等,南丰县城人。江西革命先驱,江西地方党团组织创始人。因家境贫寒,小学未毕业-离乡背井,到常德、长沙、汉口等地做临时性帮伙及学徒糊口,以后流落到上海。“五·四”运动爆发后,赵醒侬与店员伙友积极参加组织活动,经常为《上海伙友》写稿,呼吁伙友们团结起来,改造社会。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当时赵醒侬在江苏省立第二师范附设职业补习学校学习。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1年冬,醒侬受中共中央派遣回南昌,与方志敏一道着手创……[详细]
江含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江含章,男,1917年11月生于南丰县琴台镇。曾任武汉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中国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部长等职,授少将军衔,副兵团级,1983年离休。幼时因生活贫困,15岁即辍学至南昌“源记”纱号学徒,后接受革命思想,1938年赴延安,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曾参加过著名的百团大战、延安保卫战、解放青海战,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屡立战功,荣获三级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各一枚,从一个普通的纱号学徒,逐步成长为共和国的一名将军。……[详细]
  吴嘉善(1818~1885),字子登,清南丰人,算学家。咸丰二年(1852)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授散馆编修。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他深感要抵御外敌入侵,必须知己知彼,乃刻苦地向英、法传教士学习,能读懂英、法原版书籍,博通西洋史地,旁及数理之学,熟悉洋务。在京师任职时,与江苏巡抚、算学家徐有壬经常切磋算学。同治元年(1862),在长沙结识精研数学的丁取忠。次年,客居广州,又与精于天文历算的邹伯奇和精于几何、方程之术的夏鸾翔结识。他们互相进行数理学问的探讨,相得益彰。吴嘉善能演算术割圜八线缀术(即三角函数),并对化学、机械有所研究。继徐有壬死后,续完数学……[详细]

全部南丰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