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辽宁 > 鞍山 > 岫岩名人

岫岩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徐永清,原名傅麟兆,满族,1911年出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岫岩县牌坊乡小干沟上粉坊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徐永清八岁入本村私塾,后就读于岫岩县初级中学、县师范学校。1932年毕业后,在本县小洋河子夹道沟小学当教员。在任教期间目睹日本侵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激起了他满腔仇恨。1932年9月15日,他下定决心,瞒着父母和妻子,毅然离开家乡,奔赴关内,投身革命。从此,改为母姓,化名徐永清。抗战期间,曾在河北省涿县和太行山区参加游击战争,是党的一名优秀干部。1945年10月中旬,徐永清被组织上派往通辽开辟工作,同往的有共产党员黄溯金。走前,领导同志一再嘱咐他:通辽……[详细]
张福泽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张福泽(1936.03.08- )飞机结构寿命与可靠性专家。辽宁岫岩县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任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空军首席专家和空军某部高级工程师。 在飞机寿命和可靠性理论研究中,独自发表疲劳寿命论文92篇和日历寿命论文23篇(合写论文没计)。取得了一批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的重要理论成果,有的被誉为是“里程碑”,有的被誉为“张氏载荷谱”,有的被誉为“张福泽疲劳分散系数理论曲线”、有的被誉为“张氏类比寿命计算模型”。这些理论成果不仅被我国飞机定寿和强度规范引用,而且被美国和一些国际学术刊物全文引用。在我国各系列大机群飞机定寿领域中,首创了“系列……[详细]
白春礼 中国科学院院士
  白春礼,男,满族,1953年9月生,辽宁人。博士,化学家和纳米科技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先后从事过高分子催化剂的结构与物性、有机化合物晶体结构的X-射线衍射、分子力学和导电高聚物的EXAFS等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纳米科技的重要领域——扫描隧道显微学的研究。研制成功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系列。在纳米结构、分子纳米技术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工作。由德国Springer出版公司和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多部中、英文著作。 曾获国际化工协会授予的国际奖章、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详细]
  黄显声(1896—1949),满族,辽宁省岫岩人。在沈阳打响了抗日第一枪,是东北义勇军的缔造者之一。黄显声是东北军高级将领中最先接受党的领导者,并于1936年8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后被国民政府扣押,1949年11月27日被杀害于重庆白公馆监狱 。黄显声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补习班,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五四”运动以后,决心投笔从戎,于1921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三期炮科。次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服务于东北军。他治军严谨,胆识过人,深受张学良信任,一再提升。1928年,他任第一旅(即卫队旅)旅长负责沈阳警卫,保护张的安全。在同亲日派的……[详细]
  范景海,曾用名花姜、郑子恩,清光绪八年(1882年)生于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粗通文墨,后携家逃荒至珠河县侯林乡山区,开荒种田谋生。伪大同2年(1933年)秋,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率珠河反日游击队到侯林乡开展抗日斗争。游击队缴了反动地主和汉奸的枪之后,召开群众大会。当时,由于群众对共产党和游击队缺乏了解,一开始谁也不敢出头露面,后来范景海挺身而出,带领游击队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帮助游击队把群众组织起来。中共珠河县委即把范景海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继派工作队来这里开辟新区。范景海进步很快,不久就参加了抗日救国会,成了铁北区积极活跃的反日“工作”,侯林乡也成了“红……[详细]
  常有均(1911—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又名常有君。1911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洋乡沟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贫。1918年,随父兄流浪到珠河县富国村,1930年,又随兄长搬到乌吉密南沟三股流。1933年秋,三股流地区建立珠河反日游击队,常有均积极参加抗日工作,并担任了吉林珠河县乌吉密南沟丁屯农民委员会主任。他领导群众清算、斗争汉奸走狗,发动群众组织生产,为游击队筹备给养、侦察敌情传送情报。1934年春,日伪军多次对珠河反日游击根据地进行“讨伐”,他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常有均一心要拿起刀枪和鬼子、汉奸拼命,他几次要求加入游击队……[详细]
于蓝 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
  • 于蓝
   于蓝,原名于佩文,女,著名电影艺术家,岫岩县岫岩镇人。1921年生,1931年随全家-北平,后寄居天津姑母家,1938年由天津奔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1939年转入妇女大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入鲁艺实验剧团作正式演员,是中共培养的第一代文艺战士。1949年在故事片《白衣战士》中扮演医疗队长,以后又在《翠岗红旗》、《龙须沟》、《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林家辅子》等影片中担任主角,成功地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妇女形象,是国内6O年代22个电影大明星之一。1961年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女演员奖。1981年,她受命另辟独径,领导筹建……[详细]
  常有君(1911-1938) 1911年,常有君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洋乡沟的农民家庭。1918年随父兄流浪到珠河县富国村,1930年又随兄从富国村搬到乌吉密南沟三股流。1933年秋,常有君的家乡三股流地区,建立了珠河反日游击队,是新开辟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常有君担任丁屯农民委员会主任,他领导群众清算和斗争汉奸走狗,为游击队侦察敌情,筹备给养。1934年春,日伪军多次对珠河反日游击根据地进行讨伐,到处烧杀掠夺。常有君几次要求加入游击队,他哥哥虽一再劝阻,但终不能动摇他抗日信念。1934年秋,他毅然参加了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在第三大队当战士。1935年1月,……[详细]
  白君实(1908―1939),东北铁血军总司令兼第三路军指挥。字承润,又名白穑。出生在辽宁省岫岩县今哨子河乡云贵村一个满族正黄旗的破落地主家庭。幼时在本地小学读书,后考入岫岩南校中学,1929年考入沈阳电工高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家乡,与同学刘壮飞、赵侗、刘鹏飞等人积极投入到抗日活动中。1932年春,参与创立抗日团体“学生团”和“抗日救国会”。随后加入邓铁梅、苗可秀领导的抗日武装———东北民众自卫军。1933年1月,受总参议苗可秀的委派,参与组建抗日武装“别动队”。他任副大队长。主要在岫岩、凤城山区一带活动,重创日伪军。在军队里,他作风简朴……[详细]
  丁耶 (1922~2001)原名黄东藩。笔名典滁、林丁。满族。辽宁岫岩人。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华北联合大学及东北大学教师、讲师,中国作协长春分会创委会主任,吉林省作协专业作家。吉林省第五、六届政协委员,省作协理事。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少年的磨难》、《修鞋》,诗集《翻身集》、《五挂大车跑安东》、《志愿英雄赞》、《白玉的基石》、《石头歌》、《金玉集》、《丁耶诗选》、《外祖父的天下》、《0山的春天》,史诗《鸭绿江上的木帮》,散文随笔集《连外集》、《丁耶幽默随笔》、《丁耶笑……[详细]
  赵侗(1912—1939),原名赵连秀,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19岁入沈阳第二工科学校,后考入东北大学预科物理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与苗可秀等人同去北平组织东北学生军,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春返回东北参加邓铁梅部义勇军。1934年2月出任中国少年铁血军参谋长,1935年7月任铁血军总司令。同年12月,组建民众抗救政府辽南临时政府,出任临时政府总裁。1936年春,在日军的反复讨伐下,铁血军处境艰难,赵侗将部队交部下白承润指挥,只身赴北平,奔走呼吁社会各界支持义勇军抗敌。写了《东北义勇军》一书及《抗战七年的经验和教训》,向国人系统介绍东北……[详细]
  刘柏生 (1939~)笔名屯夫、木白。辽宁岫岩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牡丹江市第一中学,同年下乡务农。后历任牡丹江市郊区广播电台、记者,牡丹江市文联刊物、部主任、副主编、主编及文联副主席,副编审。牡丹江市作协第三、四、五届主席,黑龙江省作协第三、四、五届理事。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新苗》、《痴情女》,电影文学剧本《鸡场的冬天》,电视剧剧本《娇女包棚》,短篇小说《第一次当队长》等34篇,散文《八月常相思》等28篇,评论《拉车与看路》等9篇,诗歌《春晓》等140余首。……[详细]
  安建,曾用名安郁堂。1928年生。辽宁省岫岩县大营子镇台沟村人。1946年7月参加工作,为安东省学生工作团团员、省农村调查团团员,同年10月经北朝鲜撤退到延吉市入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学习。1947年5月任吉林省委秘书处文书、股长。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6月任江西省委办公厅秘书、秘书处副处长。1957年2月任清江县委第二书记。1958年9月任赣中钢铁厂党委书记兼通用机械厂党委书记。1960年为宜春地委委员,1962年6月任江西省委-办公室综合组长、省委办公厅副主任。1966年8月任江西工学院代理党委书记。1968年6月下放安福-农场任由知……[详细]
   张鸿逵(1903—1983),字渐滋,辽宁省岫岩县大房身乡龙门村人,著名铁道建筑专家。1923年由岫岩南校中学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翌年改考唐山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1929年3月以优异成绩被选为留美研究生,入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深造。1932年3月完成学业回国,任京沪铁路轨道工程师。1936年至1944年在湘黔、湘桂、黔桂铁路从事铁路建设工作,历任总段长、副总工程师等职。1946年11月,任东北运输总局工务处长兼沈阳铁路局副局长,负责东北铁路的工务和技术工作,1948年11月被委任为沈阳铁路军事管理局总工程师、东北铁路工程部部长、工程总队长等职。并亲自……[详细]
  曹国仕,满族,1891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兴隆镇二道沟。1926年,曹国仕加入岫岩县警察大队骑兵队,由班长、分队长升至中队长。1932年9月随岫岩县-长兼警察大队长刘景文举旗抗日,成为刘景文领导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五十六路军的一名著名将领。同年冬岫岩县城沦入日军之手,曹国仕奉命将骑兵改为步兵,创建兴隆,偏岭抗日游击根据地,至1933年底,曹国仕所部已由二三百人发展到二千余人。1934年初,日军集中兵力加紧了对曹国仕部的“讨伐”,曹国仕率部先后在北沟、明子峪、二道河子、砬子沟等地与日军激战,屡次重创日军后,转移到北部山区坚持斗争。1935年12月,曹国仕部……[详细]
  戴焕章,原名戴文贵,1915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苏子沟镇汤河岭村。1931年冬,年仅16岁的戴焕章加入邓铁梅的东北民众自卫军,任营部秘书,开始投身抗日救亡斗争。1934年邓铁梅被捕后,戴焕章脱离自卫军,只身北上,寻找抗日队伍。1934年夏天,戴焕章在黑龙江省宝清县定居时,结识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三十二团的联络员,并与之建立了秘密联系。1936年春,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戴焕章正式加入抗联,任第三军三十二团团部副官。根据当时对敌斗争的需要,抗日联军通过关系将戴焕章安置在伪宝清县自卫团里任文书,利用这一身份,在伪军、伪警察中发展抗日积极分子,秘……[详细]
  朱军(1913-1974),原名朱宗勋,后改名朱今男、朱向远,参加革命时化名田量,抗战胜利后改为朱军。辽宁省岫岩县三家子乡山嘴村(今桥上村)人。1930年春,考入凤城县立初级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奴化教育而辍学。1935年9月改名朱今男,考入南京航空学校(第八期)预科,入学后按学校规定,集体加入国民党。1936年预科结业,转入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原黄埔军校)第十二期本科。1937年末从军校毕业,分配到宜昌国民党军九十八师服役。1938年2月,正式脱离国民党,化名田量,与同学一起去陕北根据地。1938年4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8月毕业,……[详细]
  路地 (1928~)原名傅云生。满族。辽宁岫岩人。中共党员。1948年肄业于长春大学。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共东北局城工部地下工作人员、文工团团员,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科员,志愿军后勤一分部司令部参谋,《辽宁文艺》、《文学青年》、《鸭绿江》杂志,《杜鹃》、《满族文学》杂志主编,编审。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绿纱窗》、《淡淡的紫雾》、《鹅黄的柳絮》、《人生拾趣》、《鸭绿江吟》,散文集《木舟柳笛》,诗文集《路地散传》,主编《满族诗人诗选》、《舒群纪念文集》、《丹东作家》丛书(18种)、《现代满族书……[详细]
  李云德 (1929~)笔名李礼。辽宁鞍山人。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校地形测绘专业。1947年参军,历任战士、班长、解放军测绘学校学员、解放军军委测绘局测绘员,鞍钢地质勘探公司技术员、党委秘书,鞍钢党委宣传部干事、科长,鞍山市文化局创作组创作员,鞍山市文联副主席,辽宁省作协理事,鞍山市作协副主席。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196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鹰之歌》、《沸腾的群山》(三集)、《地质春秋》、《特殊案件》、《银锁链传奇》、《人生的路标》,中短篇小说《生活第一课》、《林中火光》、《探宝记》、《追踪》等。《沸腾的群……[详细]

全部岫岩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