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江苏 > 淮安 > 淮安区名人

淮安区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周恩来 共和国36位军事家 (18981976)
  • 周恩来
  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1976)。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2年和赵世炎(后来是党的前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后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详细]
梁红玉 [] 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
  • 梁红玉
  梁红玉,宋代楚州(今淮安)北辰坊人,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父亲行伍出身,后征方腊战败获罪被杀,红玉由此沦为京口营伎。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在京口宴会上认识卓尔不群的名将韩世忠,两人惺惺相惜,随成眷属。北宋灭亡后,金军继续南下,在京口与韩世忠的部队遭遇。梁红玉英姿飒爽,红妆披挂,挥动金山战鼓,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大败金兀术,并围困金兵于黄天荡达四十八天之久,由此名震华夏,威扬夷狄。后来韩世忠、岳飞、刘俊三路北伐,梁红玉随率一女兵队伍,屡败金人、屡立奇功。而“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也由此而起。纵观中国历史,真正能让须眉折腰的女子,无非花木兰、武则天、……[详细]
吴承恩 [] 明清小说四大家 (15001582)
  • 吴承恩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的作者。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历时7年,在晚年时写就经典著作《西游记》,后贫老以终。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射阳集》、《春秋列传序》等。人……[详细]
关天培 [] 鸦片战争中中国抗英将领 (17811841)
  • 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清朝将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行伍出身。积功提升,曾任苏凇镇总兵,署江南提督。积极协助林则徐查禁鸦片,训练水师,加强海防,屡挫英国侵略军的挑衅。1841年2月,英舰攻虎门,遂率部死守横档、永安、靖远诸炮台,25日,英军从横档登陆。他在靖远炮台奋力抗敌,血透衣襟,仍死守阵地,顽强抵抗。最终因援军未至,被枪弹击中,壮烈殉国。有《筹海初集》。名人生平早期经历关天培(1781.1.8~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关天培出身于一个职位低微行武家庭,1803年(清嘉庆八年)考取武庠……[详细]
赵嘏 [] 唐五代著名诗人 (806853)
  赵嘏,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赵嘏 事记及诗评七则:嘏尝家于浙西,有美姬,嘏甚溺惑。洎计偕,以其母所阻,遂不携去。会中元为鹤林之游,浙帅(不知姓名)窥之,遂为其人奄有。明年,嘏及第,因以一绝……[详细]
枚乘 [] (?~前140)
  枚乘(?~公元前140年),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今属江苏省)人。初为吴王刘濞郎中。见濞欲反,上 书劝阻,未被采纳,遂去吴而至梁,为梁孝王门客。吴楚七国反时,再上 书劝刘濞罢兵,又未被采纳。(汉)景帝召拜为弘农都尉。武帝即位后,以安车蒲轮征人京,死于途中。在哲学上,倾向道家,着重发挥道家重生养生观点,认为王公贵族穷奢极欲是致病的根源,从重生、养生的角度对王公贵族的生活方式作了批判,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根本不值得留恋和效法。他说:“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七发》,载《文选》卷三四)。指出王公贵族养尊处优的生活能够销金铄骨。他说:“今贵人之子……[详细]
卫朴 [] 北宋著名天文历法学家、数学家 (10231077)
   卫朴(?-1077年),宋楚州山阳县(今淮安市)人。北宋天文历算家,《奉元历》的主修者。出生于贫民家庭,但自幼刻苦好学,尤钻研天文数学,立志于历算。年青时,生病无钱医治,以至双目失明。后居北辰镇神祠中,精心推算历法。《春秋》日食36次,历算较精密者不过得二十六七次,惟唐一行和尚算得29次,而卫朴却得35次。庄公十八年一食,今古算者皆不入食法,疑前史误载。自夏仲康五年癸巳岁至宋熙宁六年癸丑,凡3201年,书传所载日食,凡475次,众术考验,虽各有得失,而卫朴所得为多。他能够不用算推古今月、日食,但口诵乘除,所得时辰俱不差。凡术书算数,令人就耳一读,即能谙……[详细]
沈坤 [] 明朝状元 (15071560)
  沈坤:(1507年-1560年),字柏生,号十洲,南直隶淮安府大河卫人(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河下竹巷街梅家巷)祖辈均为军籍,父亲沈炜经商。嘉靖十年中举人,嘉靖二十年中进士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嘉靖年间,任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十三年五月,升为右春坊右谕德,改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十八年母病丧家居时,适倭寇犯淮,沈坤招练乡勇两千人,抗倭有功,民间称“武状元”。嘉靖三十九年,淮安太守范槚和给事中胡应嘉诬陷他“私自团练乡勇,图谋背叛朝廷”,嘉靖帝将沈坤逮捕下狱,死于狱中终年58岁。吴承恩曾为沈坤的父母撰写墓志铭。……[详细]
   吴瑭(1758~1836),字配珩,号鞠通。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河下镇人。清医学家,中医温病学集大成者。19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他感于庸医既不能“确识病情之寒热虚实燥润”,又不能“精察药性”,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于是立志学医。4年后,他的侄儿患了喉疾,请了大夫以后,使用冰硼散吹喉,可病情反而加重了,又请来几位大夫,胡乱治了一番,竟然全身泛发黄疸而死。吴鞠通当时学医未成,深感锥心疾首,遂发奋读书,精究医术,终成温病学的集大成者。他借在京检校《四库全书》之机,阅读大量古今医著,积累丰富的医学知识。他推崇叶天士,但认为叶氏的理论“多南方……[详细]
吉中孚 [] 唐著名诗人 (740798)
  吉中孚(约740-798):淮安人(现淮安区),久居鄱阳,唐著名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年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工诗歌,与卢纶、钱起等齐名。初为道士,后还俗。至长安,谒宰相。有人荐于天子,日与王侯高会,名动京师。未几,进士及第,授万年尉,除校书郎。又登宏辞科,为翰林学士。历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判度支事。中孚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详细]
吴鞠通 [] 清代著名医学家 (17581836)
  吴鞠通(1758--1836),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享年79岁。(见《吴鞠通年岁考》载《江苏中医1964年4期)他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对中医学的贡献,在于对中医立法上的革新和理论上的完善,尤其对于温热性疾病的治疗,他对于理论的发挥和留下的诸多方剂,使得中医的基本治法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生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卒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享年79岁。他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对中医学的贡献,在于对中医立法上的革新和理论上的完善,尤其对于温热性疾病的治疗,他对于理论的发挥和留下的诸多方剂,使得中医的基本治法在外感病……[详细]
邵峰 中国科学院院士
  邵峰,生物化学家。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科研副所长。1972年1月生于江苏省淮安市,籍贯江苏淮安。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2003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学位。 从事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在病原菌毒力机制和抗细菌天然免疫领域取得系列重要原创性发现。鉴定出内毒素、鞭毛、三型分泌系统等多个重要细菌分子的胞内天然免疫受体,阐明了其下游的炎性caspase诱导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为败血症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在病原菌方向,鉴定出多个重要病原菌毒力蛋白的全新酶学活性,……[详细]
   殷自芳(1820~1900),字芷南,又字明经,号霜圃,晚号淮南老人。淮安河下人。晚清水利专家。世代经营盐业,纲盐改票后,家业迅速衰败。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增贡生。同治五年(1866年)六月,淮扬大水,里运河在“清水潭漫决多处,洪涛巨流,横竖数百里,兴、泰城中水深数尺,而禾稼之淹伤,庐舍之漂没,其惨更不忍言”。时他与淮安名士裴荫森、丁显等纷纷撰文提出治淮方略,呈送河堤工局,唯殷自芳《导淮刍议》所提的20余条建议被采纳,并被邀请担任清水潭堵口指挥。后殷一直在河工局、淮扬水利局供职。他十分关心家乡淮安的水利建设。光绪三年(1877年),他建议……[详细]
   秦焕(1813~1891) 字文伯,江苏山阴(今淮安)人。清咸丰十年(1860)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工部宝源局监督、员外郎、郎中等职。光绪五年(1879),授桂林遗缺知县,六年补桂林府。时临桂县因清查粮赋操之过急,引起县民反抗,焕单骑前往劝阻,事态得以平息。八年调任梧州知府,坚决阻止法国人建教堂。十一年复任桂林知府,兼盐法道。中法战争期间,因援助围攻谅山有功加封二品衔。是年,适逢漓江洪水暴涨,桂林一带遭灾,特“奏请蠲免粮赋,并出资收埋骸骨”。次年,桂林一带又发生大饥荒,焕设厂施粥,开仓平粜,并派人到全州、广东购米,拯救灾民数十万。十五年升广西巡抚。在……[详细]
边寿民 [] 清代著名书画家 (16841752)
  边寿民(1684-1752年)清代著名书画家:字颐公,名维祺,号渐僧,自称“苇间居士”。生卒年代至今尚无考证。他的作品最早见于雍正七年(1729)最晚见的是乾隆十五年(1750)。他创作最丰的年代,正是清代的鼎盛时期。关于边寿民的身世,现存资料记载不多。从他的书画中可以看出,他爱慕芦和雁,向往的是寄居苇间,后来索性把自己的住处题名为“苇间书屋”,企求有一个清静的环境,不愿涉足纷争的尘世,这无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无声反抗。由于他的才名,当时许多上层名人都去他的住处拜访他,但他终日躬身于纸墨之中,而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这种精神在当时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而另一……[详细]
  刘丽华 原名邵延珩。女,二级演员。江苏淮安人,1938年出生。1951年进上海荟萃越艺社学戏,工小生。1953年结业入苏州友谊越剧团任演员,1956年转至上海青山越剧团。“文革”后剧团重新组建,于1979年初参加上海卢湾越剧团任主要演员,与张云霞、筱月英、魏梅照、张小巧等长期合作,曾任副团长。早年曾拜徐玉兰为师,80年代初主演了徐派代表作《是我错》、《西园记》,后又主演了《貂蝉》《玉鹅恋》《游龙飞凤》等剧,艺事更臻成熟,为徐派优秀传人。1985年主演了现代戏《生死恋》,以女演员难得的阳刚之气塑造了现代青年男性形象,表演洒脱、唱做俱佳,博得赞扬。1986……[详细]
  陈治平(1898~1949),原名文政,又名惕庐。淮安横沟寺人。先后就读淮安第三高等小学、南京国文专修科、南京蚕桑学校。毕业后到淮安县立乙种农业学校(校址在横沟寺)任教。民国13年(1924年)夏,由杨济沧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冬末,到广州黄埔军校当入伍生。数月后,因病返淮,继续在县立乙种农校工作,并联络青年组织读书会,发展进步力量。民国15年夏,再度赴广州,在黄埔军校入伍生第二团任文书。在军校学习期间,陈治平结识了在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工作的中共党员侯绍裘等。同年11月,在上海由侯绍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陈治平是中共淮盐地下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民国16……[详细]
筱文艳 淮剧表演艺术家 (19222013)
  筱文艳(1922~2013.09.19),女,原名张士勤,江苏淮安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一级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工文武青衣花旦。幼年学艺,家境贫困,历尽坎坷。1937年后在上海登台演出。1939年改入高升大戏院演淮剧。建国后,历任上海人民淮剧团艺委会主任、上海淮剧团团长,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二至四届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1939年新创出旋律婉转、行腔自如的“自由调”,成为淮剧三大声腔之一,并创立“筱派旦腔”。筱文艳对淮剧中的其他基本曲调,如拉调、淮调、靠把调,以及民歌小调的丰富和发展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主要代表作……[详细]
  韩达哉(1867~1934),字达卿,号永璋,又号淮0人。淮安县(今属淮安市)淮城镇人。清廷太医,《医学摘瑜》作者。幼读经书,攻举子业,业余阅读“家藏医籍数十种,读至深夜无倦容”。父淮安名医,初承父教。继又拜淮安名医李厚坤为师。他勤奋好学,加之父亲要求甚严,医学大进。22岁弃儒就医,一边看病,一边研读医书,“自《素问》、《难经》之说,《肘后》、《千金》之方,莫不探幽发微,邃密底蕴,结合朝夕侍诊,耳濡目染,尽得其家传师授之秘”。光绪十八年(1892年)春,韩达哉随父去北京侨居候选,与京城医家陆宣、林鸿年、李梓慕等结识为友。是年夏,北京暑瘟大流行,死者不可胜……[详细]

全部淮安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