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山东 > 莱芜 > 莱城区名人

莱城区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吴伯箫 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 (19061982)
  吴伯箫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是中国0的优秀党员。作为一个文学家,他以风格独特的散文精品赢得了几代读者的喜爱;作为一名教育家,他以满腔心血哺育了难以尽数的人才;作为一个0人,他以兢兢业业的工作与难能可贵的高风亮节,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吴伯箫,原名熙成,字伯箫。曾用笔名有山屋、天荪、叩天,发表有关教育方面的文章,曾署名齐延乐。1906年3月13日(农历二月十九日)出生于今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吴家花园一个富农家庭。 祖父是公正的乡绅,父亲是乡村的小学教师。因此,吴伯箫在上学前就已经受到一点古典文化的熏陶了。正式发蒙是在他七岁的时候,到离家八里地的邻……[详细]
  王毓铨,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秦汉史专家、古钱币学专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分所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硕士和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明史学会名誉会长、太平洋历史学会顾问、明藩王研究会名誉会长、英国剑桥大学学报顾问等职。 wlq.jpg 王毓铨,字伯衡,今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小曹村人,1910年农历二月初六生。1924年莱芜职业学校(三年)毕业后,即考入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5年夏天参加共青团,1927年2月调共青团山东省委工作(保管文件,刻钢板,印发文件和宣传品),1928年4、5月间-军队打人……[详细]
  • 鹿省三
  鹿省三 (1905—1938)原名鹿效曾,化名季方华。莱芜县西牛王泉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 人。中共莱芜县党组织的早期领导人之一。1929年秋,考入济南正谊中学,期间经张子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被选为学生-团主席团,领导了济南学生赴南京的-运动。由于多次组织同学--、闹-,被国民党政府列入“通缉名单”。1933年初,担任中共山东省委巡视员。期间,经常到淄博、益都、寿光等地检查指导工作,并亲自下煤矿与工人一起挖煤,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为了解决党的经费困难,他和父、兄分家,卖掉了自己分得的全部土地,将所得款项用作活动经费。1935年底,与赵……[详细]
  李顺章(1905—1959)莱芜县陶镇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全国劳动模范。出身贫苦, 幼年随父母以乞讨为生, 后为地主扛活。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村党总支书记,领导群众一面生产,一面抗战,并发展党员80人。1945年,组织全村1200余人,组成48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办起粉坊8处、豆腐坊3处、合作社1个、运输组12个,养牛3 7头;成立开荒大队,开垦荒地2000余亩,年终被评为劳动英雄,出席鲁中区劳动模范大会,人民政府奖励黄牛1头。1947年, 带领干部群众500余人修筑瀛汶河堤岸,使13个村庄的3000亩农田免受水害。 1948年……[详细]
  • 吕若侃
  吕若侃(1886—1930)字仲陶。莱芜县吕家芹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直秘密与外地党组织进行联系。为筹集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他卖掉土地60多亩,用毛驴驮着银钱送往曲阜。1926年秋,在中共党员马守愚(马励明)的帮助下,建立莱芜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吕家芹村支部,并任支部书记。1927年8月,先后在雪野、口镇、孝义、林马庄等地相继建立7个党支部,发展党员60多名。 同年9月,任中共莱芜区委书记,并兼任中共泰莱县委组织委员。1930年病逝。……[详细]
  吕剑,原名王延觉,字聘之。1919年生于今莱城区口镇林家庄。193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44年至1945年任昆明《扫荡报》文艺副刊主编。1946年至1947任香港《华商报》副刊主编。1949年《人民文学》部主任、诗歌组长等。主要著作有《诗与斗争》、《诗论集》、《十月北京城》、《散文导报集》、《吕剑诗集》、《一剑集》、《双剑集》、《散文、杂文集》等作品,共二十余部。是一位成绩斐然的诗人、散文家。《大队人马回来了》 诗人吕剑吕剑,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同龄。小学时期他曾辗转听到过“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声,初中阶段才通过文白兼有的国文课本接触了朱自清、冰心……[详细]
  董文隆 (1902—1978)原名董庸,教名裴理伯。莱芜县响水湾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 人。中国天主教知名人士。出生于教会世家,自幼笃信天主教。1926年,毕业于济南洪家楼德育中学。1929年在洪家楼修院毕业后,赴罗马传信部大学神哲学院留学。1934年晋铎。1935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济南懿范女中校长。1938年,在北京司铎书院进修两年。1939年后,历任章丘胡迪村天主教堂神甫、济南将军庙街总堂事务员、济南教区总堂咨议员、东平县梁庄天主教本堂神甫等职。期间,曾任济南教区《光华日报》、《宗徒》杂志。多次以宗教身份掩护过往济南的抗日爱国志士,帮助家……[详细]
  曹春耕 (1917—1978)原名曹春庚,曾用名鲁星。莱芜县三官庙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 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在县立高小上学期间接触进步人士。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莱芜县委地下交通员、党的分区宣传委员。1933年,任三官庙村党支部书记。1934年,协助县委委员王其人在全县70多所学校、60多处农会、 150多个村庄建立了党的联系点。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组织抗日武装,历任八路军连政治指导员、中共鲁中一地委秘书主任、中共新甫县委书记、中共淄博特委组织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安邱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华东局行政处长。1947年后……[详细]
  刘仲莹 (1911—1938)原名刘盛玉, 化名范明生、李济安。莱芜县鹁鸽楼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后迁居口镇。中共山东省工作委员会书记。1929年,考入济南省立高中,结识了在校任教的左翼作家胡也频,经其引荐,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1930年5月,随胡也频到上海,在复旦大学当旁听生;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回莱芜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建立中共莱芜特别支部,任书记。1932年秋,任中共莱芜县委书记。1933年初,中共山东省委遭到破坏,刘仲莹变卖田产作经费,到济南、上海等地寻找上级党组织。1935年10月,中共莱芜县委……[详细]
  郭兰田(1919—1981)莱芜县张家台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全国劳动模范。1938年2月,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历任排长、连长、营助理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莱芜、 淮海、渡江战役,他负伤8次,立功11次。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转业到烟台长岛县粮食局工作,后任隍城粮食管理所所长。27年如一日,扎根海岛,常年累月从事收粮、运粮、储粮、供粮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与职工一起总结地下储粮、科学保粮经验,改造维修粮库,解决了地下储藏成品粮许多技术问题, 连续9年保持粮仓无虫害、无鼠害、无霉变、无事故。带领职工开展增产节约,……[详细]
  亓振海(1954—1977)莱芜县塔子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雷锋式的好战士。在校学习和回乡务农期间,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五好社员”“五好民兵”。1972年, 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73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一心扑在国防工程建设上,学雷锋,做好事。197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任班长。1977年7月4日,在国防工程坑道施工中,坑顶土石突然松动,他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救战友出坑道,而他自己却不幸被塌方吞没。亓振海牺牲后,所在军党委给他追记一等功。1978年5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授予他“雷锋式的好战士”荣誉……[详细]
  聂嘉乐(1905—1933)曾用名再刚、固石。莱芜县西留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出身于基督教传教士家庭。1917年,随父亲到河北省河间县传教。1921年,考入燕京大学农科。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发动同学--,反对北洋政府的-行径。1926年,受中共河北省委派遣到河间县张寺莹村,以传教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1927年,任河间县与献县合组的县委宣传委员。1928年秋,奉命打入国民党肃宁县党部任书记。1930年,调入新成中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数月后,受河间县委派遣,到江苏省泰州县税务部门做地下工作,为河间县党组织筹措钢枪3枝。因生活艰苦和工作……[详细]
  孙启明 (1899—1984)原名孙鸿亮,曾用名聘之。莱芜县柳行沟村(今莱芜市莱城区方下镇) 人。1929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31年,当选为县农民协会干事。1933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莱芜县委委员。1938年1月,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后任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驻莱办事处主任、莱芜县民主政府县政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民政科长、莱芜县参议会参议长、泰山专署参议会驻会委员、泰山专署民政科长。 1945年7月,当选为鲁中行政公署政务委员会委员,出席在延安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48年7月后,历任泰山专署司法科长、秘书主任。新中国建立后,历任鲁……[详细]
  亓庆标(1921—1977)莱芜县五龙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陆军第68军副军长。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5岁失学在地主家打短工。1939年3月,参加八路军,任山东纵队四支队特务大队班长。 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1月后,历任鲁中军区10团排长、连长等职。194 7年12月,任华东野战军8纵24师64团营长。1949年后,任26军76师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期间,参加了著名的莱芜、淮海、渡江战役,带领部队担任主攻任务,屡立战功。1950年11月,赴朝鲜参战,先后率领部队参加二、四、五次战役和西方山战斗。回国后, 任26军16师副师长。不……[详细]
  王光学(1955—1976)莱芜县朱家店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雷锋式的好战士。 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伍前,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人、保护集体财产,五年始终如一照顾一对军属老夫妇和一位烈士的0亲,一直到他们去世。 1976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青岛警备区某部当战士。入伍后,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到连队83天,未睡过一次午觉,没休过一个完整的星期天;写了2万多字的读书笔记;为战友洗衣服、拆被褥、补鞋袜140余件;为连队打猪草500余公斤,生产蔬菜140余公斤。1976年6月30日, 连队驻地遭暴风雨袭击,王光学为保护火炮、弹药,……[详细]
  尚立斋 (1904—1975)原名尚庆建。莱芜县官厂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 人。1928年,考入县教职员训练班。结业后加入中国国民党,历任区长、国民党县党部整理委员。1931年,与中共地下党组织接触。1935年,被叛徒刘伯戈、周茂森指控为共产党员而被捕。 两年后获释出狱。1938年9月,任新泰县政府民政科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中共蒙阴县区委书记、鲁东南特委组织干事、中共莒北县委书记、滨海专署民政科长、地委专署秘书主任、胶南县县长、胶东行政公署党委副书记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国家国际新闻局、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局秘书长、联络专员。1961年3月后,……[详细]
  李建业(1895—1975)艺名“李傻子”。莱芜县田封邱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著名杂技艺人。1903年,被齐河县城一杂技艺人收为门徒。1908年,正式学艺。1913年,出徒后在省内各地及黑龙江、山西、郑州、武汉、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省市流动演出。他性格朴实憨厚,言语幽默诙谐,深受观众喜爱,送号“李傻子”。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留须罢演。1940年,参加莱芜县抗日民主政府政卫队,以卖膏药作掩护,秘密进行抗日活动。1943年,因坏人告密遭日伪军逮捕,后被保释。1959年,他被山东省杂技团录用,把许多传统节目整理后搬上舞台。1960年,参加三门峡和腰斩黄河……[详细]
  时春美(1902—1985)女。莱芜县王家方下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幼年家贫乞讨为生。 1923年,嫁于本村王姓,夫妻开小饭馆为生。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府领导下,组织代耕队,免费为荣军、烈属耕种。1949年冬,她冲破各种阻力,年近半百仍带领两个儿媳上夜校学文化,并带动全村26名青年妇女参加了夜校。1950年,她被选为乡长和中共嘶马河乡党总支书记。先后在全乡组织起46个生产互助组, 修复加固河堤2500米,改善320亩粮田的抗旱防涝条件,在全乡推广浸种、 选种等先进技术,使粮食亩产增加80斤,被评为县劳动模范。195……[详细]
  甄磊(1919—1941)女。原名甄玉桂。莱芜县西关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1935年,县立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在县第一女子高等小学任教。1938年,参加八路军,进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春,分配到中共山东分局妇委会工作,先后任中共泰山特委直属县委妇女部长、山东省第一届妇联执行委员、山东省妇联姊妹剧团政治指导员。1941年3月8日,任姊妹剧团指导员兼团长,带领全团宣传抗日并检查指导妇女工作。她编导的话剧《万仙会》,在群众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年11月7日,在日伪军“扫荡”时,她化装成农村青年妇女,在日伪军刺刀威逼下,从容不迫地以……[详细]

全部莱城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