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广东 > 茂名名人

茂名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杨一清 [] 明朝首辅 (14541530)
  杨一清(1454年-1530年),字应宁,号邃庵,谥文襄,汉族,明朝镇江丹徒(今属江苏省)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杨一清,景泰三年(1452年)诞生于化州州署,化州城人。明景泰年间,一清父杨景任化州同知,杨景致仕后居州城。一清幼聪颖,7岁能文,以奇童蜚声四乡。11岁随父迁居巴陵,14岁乡试中解元,18岁中进士。一清历侍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官至兵部、户部、吏部尚书,武英殿、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左柱国,太子太傅,太子太师,两次入阁预机务,后为首辅,官居一品,位极人臣。杨一清为明朝名臣,多有建树。弘治间督理陕西马政,力矫积弊。禁止不法商人垄断茶马交易……[详细]
冼夫人 [南北朝]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512602)
  冼夫人(522—602年),广东南部俚族人(今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山兜村人),是梁、陈、隋三朝时期岭南部落首领,史称谯国夫人冼夫人是当地少数民族诸部落共同拥护的领袖。她一生致力于民族团结,促使民族交融合作,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她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当时广南各族人民爱戴的领袖。阳江市区东山南麓的花厅村,有冼夫人孙子冯盎墓,墓碑题为:“唐越国公冯盎墓。”阳江城的人称为“将军墓”。此外,阳江市境内还有冯三公庙,都是纪念冯盎将军的。高流河畔的蚕蛾岭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建起的回龙寺,现已为冼夫人纪念馆(上见2005年6月3日《南方日报》)。……[详细]
冯宝 [南北朝] 南朝梁高凉太守 (507558)
  冯宝,字君珍,号元善(一说字柱石,号廷臣),北燕皇族后裔,高凉郡良德县(今广东省高州市)人,约生于梁天监六年丁亥(公元507年)。自曾祖父冯业浮海归宋,到祖父,父亲三代均为朝廷命官。父亲冯融是梁罗州刺史,公自小耳濡目染,受儒家思想熏陶,受孔孟礼教的影响,养成善良君子品行,自小勤奋好学,青年时又被送到京城建康太学读书,交游很广,二十岁左右就考取了功名,被粱朝廷委任为高凉郡太守。公年青得志,风流倜傥,本可以娶汉族名门闺秀为妻,但身为罗州刺史的冯融深知自己是北方南下的汉官,要在俚獠等少数民族占优势的高凉地区站稳脚跟,推行政令,不团结,依靠当地的豪强大姓是行不通……[详细]
  潘茂名(290年—371年),晋永嘉(307—313)末处士,今广东高州人,世居根子浮山下,即今高州之潘村,治《易》明《诗》。一日入山,遇老人对弈,旁睨良久。老者曰:“孺子颇解此耶”?对曰:“入由蛇窦,出似雁行”。老者异之,劝令学道,授以长生夜视之术。从此,潘茂名便在这里“朝汲泉于此山,暮洗术于鉴水,采丹田之芝,煮白石之髓,嚼瑶笋之芽,餐碧奈之蕊,勤洗伐而脱尘凡,取精华而去渣滓”,终于炼成大还丹和小还丹,用此神效丹药,在粤西一带特别是高雷地方救治百姓,扑灭了瘟疫。高州有多处庙宇供奉潘仙,茂名的地名也因之而来。神话故事西晋末,在今高州一带有位道士潘茂名,他……[详细]
冯盎 [] (571646)
  冯盎,字明达,冯宝、冼夫人之孙,冯仆之子,高州良德人。生于陈太建三年(571年),卒于唐贞观二十年( 646年)。少有谋略,英勇善战。隋开皇九年(589年),冼夫人助隋统一了岭南,盎受册封为宋康令。次年,番禺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作反,围广州城。冼夫人派盎进击叛军,与隋援军会合,击败了王仲宣。隋文帝任盎为高州刺史(州治在今江城区城区)。隋仁寿二年(602年),冼夫人病逝。潮(今潮阳县西北)、成(今封开县东南)等五州僚人造反,盎继承祖母遗志,驰至京师请讨叛乱,隋文帝命盎领江南、岭南兵讨伐叛军。乱平,授盎金紫光禄大夫、汉阳(今甘肃礼县西南)太守。隋大业七年(61……[详细]
冯仆 [] (550584)
  冯仆(550~584),字纯贤,号独统,冯宝、冼夫人的儿子。冯仆自小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喜爱。仆幼年是在战乱中长大的,又深受其生母冼夫人言传身教的熏陶,所以仆年纪轻轻便能抚众用兵,智勇双兼。陈永定二年(558),其父冯宝去世。时值陈朝初建,岭南各地酋长互相攻击,掠夺奴隶和地盘,战乱不断。冯仆在协助其母冼夫人怀抚百越各部落,使战乱有所平息后,受其母亲派遣,不顾父孝在身,竟以九岁之幼龄,率各族酋长于此年十二月长途跋涉到丹阳(今南京市)朝贺陈霸先,以示高凉人民归附陈朝的意旨。陈武帝非常高兴,即封冯仆为阳春郡太守,其他酋长也得到羁縻封赏,岭南各州郡遂告宴然。广州刺……[详细]
  冯智戴,字天锡,号辅元,生卒年月不详,唐高州良德人。冯盎之长子,冼夫人、冯宝之曾孙.智戴勇而有谋,能抚循部众,得士死力,酋帅皆乐于服从。青少年时常随父至洛阳,统领本部精锐之师。大业十四年(618),隋炀帝为宇文化及所缢,天下大乱,智戴率部众逃归,但到处都是起义军,所有关隘都已被占领,智戴只好且战且进。及至高凉,与其父会师,俚僚各酋帅共拥智戴父子为首领。统部众5万,岭南安定。唐武德四年(621)年,其父盎,以所辖之地归降唐朝,高祖授盎上柱国、高州总管,拜智戴为春州(今阳春县)刺史。贞观元年(627)十一月,为其父所派,入朝侍帝,帝劳赐加等,授卫尉少卿。七年……[详细]
   李进(生卒年月不详),字子贤,东汉高兴郡(今化州县)人。李进出身农家,少时聪颖,勤奋好学,18岁便被地方官举荐出仕。永和二年(137),被派为武陵太守。党史武陵人民生活极为贫困。李进简选有识之士为官,振兴学校,兴修水利,沟通商路。经过九年治理,武陵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本初元年(146),朝廷鉴于李进功绩卓著,嘉奖粮俸二千石,赐钱二十万,李进全部用以救济贫困黎民,创办公益事业。中平三年(186),李进为交州(今广东、广西、越南一带)刺史。在任时,他深入边陲,探察民情,考选吏员,发现交州有不少人才,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重用,感到要改变交州的落后……[详细]
  何锡祥,1951年出生于广东省高州市根子镇一户农民家庭。由于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生活较困难。他只在乡村小学读了几年书,便辍学回家务农,帮助家计。但他不放松自学文化知识。15岁时,生产队开办工读班,乡亲们见他有一定文化知识,举荐他为教师。他工作认真负责,不但教孩子学文化,而且利用课余、星期天和节假日,领着学生打扫全村环境卫生,帮助五保户、困难户和军烈属拾柴、抬水、洗衣服和理发。乡亲们对何锡祥和他的工读班评价很高,五保户吴福英见人就称赞何锡祥“人小志大”,是个“好后生”,“有出息”。1968年4月,何锡祥应征入伍。他来到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后,在党的教育培养……[详细]
冯魂 [] (560590)
  冯魂。(560年—590年), 冼太夫人的长孙子,冯暄、冯盎之长兄,隋朝封为四品平原郡公。 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派总管韦洸接管岭南,被陈将徐璒拒之岭外。“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陈主,至此,晋王杨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命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冼夫人派孙子冯魂迎韦洸入广州,实现岭南全境和平统一。冯魂封为仪同三司,冼夫人封宋康夫人,以宋康为食邑《隋书·列女列传》。开皇十年(590年),番禺俚帅王仲宣反,各地部落首领纷纷起兵响应。冯魂被害,韦洸战死。 ……[详细]
张彪 深圳市南北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彪,高州市人,深圳市南北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彪,1962年出生于名满全国的水果之乡高州市的一个小乡村里。他家境贫困,儿时就聪明懂事,勤奋劳作,孝敬父母,让父母感到十分欣慰。在学校,他的成绩在全级里名列前茅,一直独占鳌头,深受老师们的好评和同学们的尊重。他从小就有一个愿望,就是考上大学,学到知识和本领,让自己和父母过上幸福生活。经过十年寒窗勤学苦读,张彪考上了广东省财贸管理学院,潜龙终于腾飞。在校里他选修了企业管理专业,因为他认准,中国肯定会走上市场经济之路,到时中国将会缺乏一批出色的企业管理人才,现在学到的知识到将来必定有用武之地。在校期间,每天上课都……[详细]
  凌十八(1819~1852年)名才锦,排行十八,故称凌十八,钱排镇北内塘坳村人,信宜凌十八起义(又称大寮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打响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第一枪。凌十八起义坚持斗争两年多,转战粤桂两省三州六县,震动清廷。咸丰二年六月十二日(1852年7月28日),在罗镜坚持战斗到最后,全军壮烈牺牲。凌十八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东近代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详细]
  林廷式(1792~1875年)原名林模,水口镇大垌官岸村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辛卯科举人,任国史馆眷录,后任湖南益阳县、衡阳县知县,为官清廉,有“林青天”之称,后调任龙阳县知县,升靖州直隶州知州,代理郴州直隶州知州。同治元年,任湖南省壬戌科乡试同考官,后以官绩优异升用知府,加四级。著作有《中庸诠注》、《吏治韦弦》、《怡云山房文集》。……[详细]
  冼夫人孙冯暄,历任隋罗州刺史、唐高州首领隋开皇末年,罗州刺史冯暄讨贼帅李大檀,并平之,传首军门。承制署首领为州县官而还,众皆悦服。唐武德四年冯盎以南越之众归顺唐高祖,冯暄降唐。唐武德六年(623年),钦州总管宁长真进贡合浦大珠,昆明、融州、象州等刺史亦进贡筒布,高祖以“道远劳人,皆不受。”这就充分说明,此时的唐高祖与往日的隋文帝已经大不一样,他对那种名义上的臣服与进贡方物已经不感兴趣。至于那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小皇帝”们,他们已经在本土称王称霸惯了,当然也不甘心轻易地退出这块历史小天地,于是便由思想抵触而爆发武力对抗。那时候,因宁长真的媳妇(即宁璩之妻……[详细]
  林国兴,原名林芳,1924年生于广东省信宜县桄榔东乡(今镇龙区俊耀乡)大塘村。出生后不久,他的母亲患病去世,年迈的叔祖母非常疼爱这个失去母亲的小孙子,便把他接到身边抚养。后来林国兴回到父亲身边。从他懂事起,父亲就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希望他长大后能继承父业,当一名郎中。1937年,林国兴考入信宜中学初中。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不甘做-奴的中国人民以各种方式奋起抗争,全国各地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在抗日救亡思潮的影响下,林国兴从初中起就开始关心国家大事,阅读进步刊物,思想也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爱国主义思想。……[详细]
  李再荣(1849~1895年)字学高,大路街人,学者,著述颇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与梁安甸(举人)主编光绪《重修信宜县志》,该志是信宜民国前编修的最完备的一部志书。著作有《信宜中孝节烈录》、《华山李氏世德录》、《华山李氏剩馥集》、《味道斋文抄》、《求志居文存》、《森玉堂诗草正续》、《玉闺女史诗选》。……[详细]
麦康森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麦康森(1958.10.01-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家。广东省化州市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1995年获爱尔兰国立大学动物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曾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际鲍学会理事和国际鱼类营养学术委员会委员。 一直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教学和研发工作。在探索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工业发展模式,研究并构建重要养殖代表种的基础营养参数公共平台,开创贝类营养研究新领域,技术集成与创新成功开发鱼粉替代技术、微颗粒开口饲料配制技术、环境和食品安全营养调控技术,及成果产业化推广和人才……[详细]
高力士 [] 中国古代十大太监 (684762)
  • 高力士
  高力士(684年—762年),原名冯元一,中国古代唐朝宦官,曾任骠骑大将军,封爵齐国公。高力士年幼入宫,被高延福收为养子,故而改名。高力士曾协助玄宗平定韦后之乱,所以深得唐玄宗信任,他也对唐玄宗忠心耿耿,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宝应元年(762年)三月,得知李隆基已经驾崩,高力士北望号啕痛哭,吐血而死。追赠扬州大都督。名人生平早年经历高力士,潘州人,本姓冯。年幼被阉割,与同类金刚二人,于圣历元年(698年)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进奉入宫。武则天嘉赏其聪慧机敏,年幼仪美,让他在身边供奉。后因小过,被鞭打赶出。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高延福出自武三思家,高力士于是……[详细]
甘子钊 中国科学院院士
  甘子钊(1938.4-) 广东省信宜县人。现代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4年信宜中学高中毕业,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9毕业,同年12月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师从黄昆院士。1963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主任,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固体物理专业博士导师,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实验室主任,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超导技术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国家超导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学科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详细]

全部茂名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