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安徽 > 宣城市名人

宣城市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宗杲(1089——1163),字昙晦,别号妙喜老人,宁国市桥头人,佛教禅宗“看话禅”创始人,人称“定光佛”。弃承仕道,宜从出家宗杲俗姓奚,出生在一个祖上为官,但已“家道日微”的小康家庭。自幼聪敏好学, 12岁就送入乡校学习儒家及诸子百家学说,家庭对他寄于厚望,希望能继承家风,步入仕途。北宋时社会上学佛之风十分浓厚,宗杲的母亲就是一个十分虔诚的佛教信徒,受家庭和社会的习染,宗杲从小就表现出对佛教的特殊爱好和兴趣。距乡校不远有一座颇有影响的寺院惠云禅院,香火鼎盛,宗杲时常去院中聆听慧齐法师讲经说法。一日,宗杲在校与同学抛砚嬉闹,不想失手误伤了先生,先生一怒……[详细]
  • 胡锦涛
  胡锦涛,男,汉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曾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个人履历1959—1964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1964—1965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并任政治辅导员1965—1968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参加科研工作,并任政治辅导员(“0”开始后终止)1968—1969 水电部刘家峡工程局房建队劳动1969—1974 水电部第四工程局八一……[详细]
胡雪岩 [] 晚清红顶商人 (18231885)
  • 胡雪岩
  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别名胡光墉、红顶商人,晚清徽商、从二品-。作为晚清著名商人,胡雪岩曾协助创办福州船政局、上海采运局,开创胡庆馀堂雪记药号等。胡雪岩经商讲究“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然而红极一时的胡雪岩最终以破产告终,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入度过余生。从历史大背景看,胡雪岩的衰败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他的衰败也属必然。生平经历幼时家贫,稍长,由人荐往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后在王有龄的帮助下乃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白手起家从扫地……[详细]
  徐元太(1536-1617),《明史》作“元泰”,字汝贤,号华阳、华阳子、华阳山人、华阳主人等,宣城人。元太在兄弟八人中排行第七,与兄元气(官至南京右通政使)俱有名于明末政坛。家世 徐元太一生受父亲徐衢的影响颇深。徐元太兄弟从小读书耽于游乐,不思进取,成绩很不理想,结果被县学除名。徐衢在浙江做一个典史的小官,因为冒犯了巡按御史,遭到责打。徐衢羞愧难当,辞职归里,又见儿子们不求上进,“每流涕,忽忽不乐。”元太兄弟跪问其故,徐衢将遭辱之事叙述了一番说,“你兄弟二人又都失学在家,功名无望,看来我是后继无人了。”兄弟们深受震动,从此发愤读书,终于双双考中了……[详细]
陈迪 [] (?~1403)
  陈迪(?-1403),字景道,宣城县人。世居麻姑山西村。公元1403年,刚刚打入南京,登上皇帝宝座的明成祖朱棣,在大殿召见了建文帝的礼部尚书陈迪。永乐帝希望他归顺自己,说,“朕乃先帝之子,尔乃先帝旧臣,今大事已定,尔心如何?”迪应之曰:“但受高皇顾命,不知其它。”再问,迪抗声不屈,并指斥朱棣“背祖欺侄,谋权篡位”,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坚决不侍“逆贼”。燕王怒不可遏,遂灭他三族,将他和6个儿子同时剐于东市。陈迪死后,骸骨无人掩埋,他家的仆人侯来保冒死拾其遗骸,偷偷送回宣城,安葬在计家桥圩埂上。当时,来保还从他衣带中发现了他在狱中所作的词意悲壮的绝……[详细]
  中国封建社会的许多地方官,往往不因其位名传后世,而是因其艺因其文或因其道品为史为人传扬。清代的地方官方学成,就因为在夏津任职其间,组织纂修了一部名志—— 《夏津县志》(亦称《夏津县志前编》),而为后世念念不忘。方学成(1723—1795),字武工,号松台,室名有学古斋、松华馆等称,旌德县华坦人。祖君训,父廷翰,均以资望德谔,见称于时。学成习其祖德,自幼课读于“饬经堂”,并饬以立身、行已之道。及长,纵心愤典,博极群书,二举子业,县学廪生,雍正七年(1729)举孝友端方,而尤长于诗、古文。乾隆七年(1742),以县学生员身份和“居家孝友、行已端方、才能办事、……[详细]
  贡师泰(1298—1362),字泰甫,号玩斋,宣城人。他的祖父和父亲贡奎皆为饱学之士,可谓家学渊源。他自幼天资颖慧,喜读经典著作,嗜习古诗词。天历二年(1329),由国子生登进士第,出任安吉路(今浙江湖州境地)太和州判官和徽州路丞;辟-行省掾史,调任绍兴路总管府推官,治行业绩-第一。后入翰林为应奉,预修《后妃功臣列传》。历任翰林侍制、国子司业、监察御史、吏部侍郎,迁兵部侍郎。授两浙都转盐运使,历户部尚书,转漕闽海。至正二十二年(1362)召为秘书郎。师泰在治政业绩和诗作方面,远远超过他父亲贡奎。据元史贡师泰本传称,他在任-行省丞相和两浙转运盐使期间,对辖……[详细]
  胡焱(生卒年不详),祖籍青州濮阳县(今河南濮阳、山东郓城一带),相传为西周胡公满后代。龙川胡氏谱牒资料记载说:“字子琰,仕东晋,拜监察御史,出按广东,官至散骑常侍。大兴元年(318),提兵镇守歙州。民赖以安,敕赐田宅于新安之华阳镇,因家焉,子孙散迁郡邑。”新安、歙州是古徽州的旧称,华阳镇是绩溪建县以前的称谓,为歙之东北隅的泛称,其中心在今绩溪县城东后岸村一带。新安是古徽州在两晋和南朝时的称谓。西晋太康元年(280),晋灭了吴国以后,古徽州才由吴时的新都郡改名为新安郡。新安之名,来自黟县境内的新安山(今属祁门县)。歙州则是古徽州在隋唐时的主要称谓。隋文帝开……[详细]
舒雅 [] (9391009)
  舒雅(约939-1009),字子正,旌德四都(今旌阳镇新桥一带)人。舒雅出生书香门弟,自幼好学不倦,每夜以读完二盏灯油为限,油不尽不寝息。他才思敏捷,作文赋诗,立笔而就。并常常将自己著的诗文读给名家赏析,谛听行家里手的评论。有时也读给老妪们听听,从旁察看老妪们的脸色,是否懂得诗文中的字句含义。舒雅工文善画,以才思自命,与当时著名文人吴淑齐名。南唐保大年间(943──957),唐元宗李璟开科取士,舒雅为了应考进士,特奔赴金陵(南唐京师,今南京市)求师。当时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韩熙载的文章天下知名,舒雅就想拜韩熙载为师。他以词赋献于韩熙载,韩熙载阅览后,……[详细]
  胡舜陟(1083—1143),字汝明,绩溪城东人。北宋元丰六年(1083)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大观三年(1109)中进士,任山阴主薄、调任会州、秀州教谕。后改宣教郎、御史台监察御史。北宋末年,金兵南下,生灵涂炭,胡舜陟屡次-朝廷,力主抗击女真贵族的-掳掠,反对屈辱求和,成为名震一时的抗金派将领。建炎元年(1127),南宋高宗即位,胡舜陟因得罪权贵受排挤,离开京城,出知庐州(今合肥市)。当时淮西一带,兵荒马乱,庐州百姓更是惶恐不安,胡舜陟到任后,修城池,备战具,鼓励生产,安定人心,初步稳定局势。接着,他又招降济南人士刘文舜兵马万余人,加强了防守力量。面对金兵……[详细]
  沈有容(1557—1627),字士弘,又字瀛海,号宁海,宣城洪林人。幼年即从其叔状元沈懋学习诗学文。可是,他少年时便“驰马试剑,好兵略”,对习武兴趣更浓,立志从戎。万历七年(1579)他参加乡试,中武举而补任河北昌平州千总,后因抗击蒙古鞑靼部落有功而升为广宁中卫千总。他在三入澎台收复台湾后,万历四十七年(1619)于定海任上写出他从戎纪实的传记体文章《仗剑录》。这篇力作诠释了他爱国的内涵,除排除个人恩怨和平海盗、识敌情,避免错杀裴光袍等交夷129人外,重笔记叙了三次在抗倭驱荷中同诡谲的倭寇勇敢决斗与拚杀的战斗实况。他第一次入台进行反侵略保卫战是万历三十年……[详细]
  胡仔(1110—1170),字元任,绩溪人。胡舜陟次子,以荫授迪功郎、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官至奉议郎,知常州晋陵县。绍兴六年(1136),父亲在广西任上时,他随父去了广西。被授为广西经略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转文林郎、承直郎,就差广西提刑司干办公事,前后达7年之久。父子俩为官清正,所至皆有政绩。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金兵南侵,南宋统治者苟安江南一隅的时代,胡氏父子具有爱国热忱,积极支持岳飞收复中原的抗金活动。绍兴十二年(1142)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胡舜陟义愤填膺,仗义直言,-高宗,为岳飞辨诬,胡舜陟因此被秦桧借故下狱致死。胡仔既痛奸佞之当道,又悲父……[详细]
  贡奎(1269—1329),字仲章,号云林子。父亲贡士瞻是宋末进士,宋亡后隐居南漪湖畔贡村。贡奎天资聪颖,容仪端重,勤奋好学,十岁就能写诗作文,博通经史。成年后,-行省聘请他为池州齐山书院山长。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贡奎担任太常奉礼郎,兼检讨,他-谈论朝廷政事,很多建议都被采纳。大德九年(1305)迁任翰林国史院编修,至大元年(1308)任翰林文学,后任翰林院待制。泰定三年(1326)任集贤直学士。贡奎在京城写的《居庸关》、《夜坐》、《赋牡丹》等诗篇,“尽洗宋金余习,诗学为之一变”;从此名声大振,并与当朝名士吴澄、虞集、袁桷等结下深厚的友情。大德八……[详细]
胡宗宪 [] 明朝兵部尚书 (15121565)
  • 胡宗宪
  胡宗宪(1512—1565年),汉族。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明朝抗倭名将。万历十七年(1589),御赐归葬故里天马山,谥号襄懋。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任益都(今属山东),余姚(今属浙江省)知县,后来提升为御史巡按宣府,大同,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为人多智略,擅用权术立志为国建功立业。当时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县,严嵩党羽、工部侍郎赵文华奉派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依仗严嵩权势,恣意横行,打击不肯阿附自己的浙直总督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胡宗宪主动与赵文华结交;又通过赵文华结交严嵩父子.赵文华将张经等的王江泾大捷之功归于宗宪,又陷害张经……[详细]
梅询 [] (9641041)
  梅询(964—1041),字昌言,宣城梅氏第三世孙。端拱二年(989)进士,授利丰监判官。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梅询作为进士考官受到召见,谈论天下大事,极合真宗之意,把他视作奇才,升任集贤院,梅询也以真宗为知己。当时契丹屡次侵犯河北,首领李继迁又强攻灵州,边事危急。梅询-献策:将朔方授予吐蕃首领潘罗支,令其从后方牵制,使“蛮夷攻蛮夷”。梅询还主动请缨,说:“苟活灵州而罢西兵,何惜一梅询!”真宗大为赞赏其忠心。梅询后来担任太常丞、三司户部判官,常谈战事,结纳豪杰。夏子乔征讨西夏,梅询作诗相送。真宗即位初时对梅询颇为器重,几次打算让梅询知制诰,被宰相阻……[详细]
胡适 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18911962)
  • 胡适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胡适5岁启蒙,在绩溪老家受过9年私塾教育,打下一定的古文基础。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1904年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后任该报。19……[详细]
  清越(生卒年不详),宣城人。唐代著名僧人。自幼在敬亭山下新兴寺出家,唐武宗灭佛毁寺,会昌四年(844)新兴寺惨遭浩劫。清越栖身开元寺,发愿重建本寺。后来他到处挂单,结交官府名士,名重一时。宣宗大中二年(848),宣歙观察使裴休恭迎希运禅师驻锡开元寺说法。裴休家世代信佛,他在新安任内初遇希运时就以弟子自居。据宋笔记、诗话和佛典记载,宣宗登基前为逃避武宗-,曾师从希运出家,隐匿宣城泾县水西寺。即位后对希运礼敬有加,并下诏准许建寺。清越见时机已到,便会同众僧恳求希运帮助劝说裴休建寺。清越-裴休:“吾闻之新兴寺,大历初有禅师巨伟,南宗之上士也,与北宗昭禅师论大慧……[详细]
梅庚 [] 清初著名画家、诗人 (1640172)
  梅庚(1640—1722),字子长,号雪坪,晚年号听山翁。梅庚的曾祖父是大戏剧家、诗人、藏书家梅鼎祚。他的父亲梅朗中是复社名士,善于书画诗文,在当时被称为“三绝”,可惜36岁就英年早逝。梅朗中著有《书带园集》16卷,又编《赋纪》50卷(所辑为唐以前之赋);他的书画作品大多失传,《国(清)朝画识》、《江南通志》、《静志居诗话》记录了他的事迹。梅庚由母亲抚养成人,他自幼“资禀颖异”,勤奋好学,博通经史,远承高祖梅守德讲学之风,近得曾祖父及父亲诗文书画之韵,同族长辈大画家、诗人梅清和大科学家、诗人梅文鼎非常欣赏他。梅庚在康熙二十年(1681)考中举人,次年进京……[详细]
  元朝诗人、学者汪泽民(1273—1355),字叔志,宋代端明殿学士汪藻的七世孙。其先祖原系徽州婺源人,后寓居宣城,遂为宣城人。汪泽民少小时家中贫困,但勤奋好学,贯通诸经。元仁宗延祐初以《春秋》中乡贡,授职宁国路儒学正。汪泽民兴学教士,和宣城世家旧族交情很好,常和他们一起游山玩水,切磋诗文,还把妹妹嫁给梅氏后人。宣城历代文人雅士辈出,令汪泽民惊叹不已,他与宣城举人张师愚致力收集这些文人的作品和事迹,计划整理汇编成集。延祐五年(1318),汪泽民考中进士,授岳州路、平江路同知。朝廷征收江南包银,奉委办理,引起百姓不满而起事,为此,他被改任南安路推官。潮州路判……[详细]

全部宣城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