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安徽 > 宣城市 > 泾县名人

泾县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赵应时(?~?),字号不详,安徽泾县人。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中武举乡试,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科武举会试第一人。据《明实录》记载,此科武会试考试官是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萧云举和黄辉。当时,兵部根据历年武举情况提出:凡中式武举即武进士。每年分为六次进行选拔任用。每次选定5人,选期定以双月二十五日。其中式第一人如果原来隶属锦衣卫籍,准与在锦衣卫优先推荐任用。如果原来隶属别卫所籍,则准与在外都司佥书推荐任用,以表示与他人不同。此前五名应于十月份之内先后推升守、把、提、备等官;其余每遇双月酌量推用,一年内规定推用30余人,三年之内用尽原中举……[详细]
  王稼祥(1906—1974),原名嘉祥,别名稼穑,泾县厚岸村人。在家乡小学毕业后,先后在南陵县乐育学校和芜湖圣雅阁中学高中部上学。1925年进入上海大学附中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被选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2月,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考入红色教授学院深造。1930年3月,王稼祥返抵上海,被分配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任干事并担任《实话报》、《红旗报》主编。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党内开始形成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王稼祥卷入左倾错误之中。六届四中全会后,王稼祥向往江西中央苏区的斗争,主动请求赴苏区工作。……[详细]
汪遵 [] 唐朝诗人
  汪遵,(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棠在京师,偶送客至灞、浐间,忽遇遵于途,行李索然。询其因何事来京,遵答以来就贡。棠怒斥之曰:“小吏不忖,而欲与棠同研席乎”?甚侮慢之。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名人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名人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详细]
包世臣 [] 清藏书家、书法家 (17751855)
  包世臣(1775~1855),清代学者、文学家、书法家。字慎伯,号倦翁,又自署白门倦游阁外史、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泾县于东汉时曾分置安吴,包氏旧居接近其地,所以学者称安吴先生。自幼家贫,勤苦学习,工词章,有经济大略,喜谈兵。嘉庆十三年(1808)中举,多次考进士不中,以大挑试用为江西新喻县令,年余,又被-免职。此后曾先后为陶澍、裕谦、杨芳等人幕客。他毕生留心于经世之学,并勤于实际考察,对于漕运、水利、盐务、农业、民俗、刑法、军事等,都能提出有价值的见解。东南大吏每遇兵、荒、河、漕、盐诸巨政,经常向他咨询,以此名满江淮。鸦片战争时期,他对帝国主义侵略……[详细]
  胡道静(1913—2003),泾县溪头村人。其父胡怀琛、伯父胡朴安都是辛亥革命时期进步文学团体——南社的成员,并都参加了同盟会革命报纸的工作。胡怀琛与柳亚子交谊甚笃,辛亥革命以后,世事沧桑,然亚子先生终不能忘情于这位“非常忠实的(南社)社员,”胡怀琛精国学、工诗文,他的旧诗为柳亚子所深赏,评之为“味在酸咸外,功能新旧中”。胡朴安精于文字、训诂及校勘之学,著述甚丰,更是学界盛名的国学大师。胡道静有这样的家学渊源,加上自幼好学,勤奋自砺,故成功绝非偶然。胡道静的父亲治学方法有一特点,就是凡读书必作抄录,早年手抄许多书册。胡道静自幼秉承“手抄一遍,胜读十遍”的……[详细]
许棠 [] 唐朝诗人,咸通十哲
  许棠(生卒年不详),字文化,宣州泾县(今安徽泾县)人,约唐懿宗咸通三年前后在世。工诗文,性僻难与人合。以作洞庭诗著名,时号许洞庭。裳久困名场,闻马戴佐大同军幕,招接文士,乃往谒之。戴一见如旧,留连累月,但从事诗酒,未尝问所欲。一日,戴大会宾客,命使以棠家书授之。裳启缄阅读,始知戴巳潜遣一介恤其家矣。咸通十二年,(公元八七一年)始进士及第,调泾县尉。至任时,郑谷赠诗,有“白头新作尉”之句。又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裳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全唐诗》收入许裳的诗共有138首。……[详细]
查全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
  查全性(1925—),泾县人。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查秉钧为清朝翰林,父亲查谦早年留美,主攻物理学,上世纪30年代回国后,先任中央大学教务长,不久受排挤来到武汉大学,解放后任华中科大校长。查全性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57年至1959年在前苏联电化学创始人A. H.弗罗姆院士指导下从事电极过程研究。1959年回国后一直在武汉大学化学系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任化学系主任。查全性近50年来一直从事有关电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通俗地说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发电,或者用电来实现化学反应,具体地说就是研究电池。主要科研方向包括电极/溶液界面上的吸附、电化学催……[详细]
汪应洛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
  • 汪应洛
  汪应洛(1930—),泾县人。1949年进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1952年毕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企业组织与计划专业研究生毕业。1958年,响应中央支援西部的号召,他和交通大学几千名师生员工,离开黄浦江畔,告别故乡亲友,浩浩荡荡地登上西行的专列,来到位于黄河之滨的古城西安,48年来,一直生活在陕西这片黄土地上。历任西安交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管理学院院长、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高等学校管理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汪应洛……[详细]
文兰 中国科学院院士
  文兰(1946—),泾县人。1964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70年毕业。1978年,在廖山涛院士门下攻读硕士学位。1982年,他到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西北大学数学系学习, 1986年获得西北大学博士学位 。1988年他回国,在北大博士后流动站继续从事研究,把微分动力系统确定为研究方向,并把主要精力投向该领域的核心部分。微分动力系统是一门有关系统演化规律的数学学科,其背景与物理、力学、天文等各学科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这一学科自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一些重要课题如结构稳定性、分支、混沌、奇异吸引子等,已经受到各个学科的普遍关注。文兰的研……[详细]
吴作人 泾县三吴 (19081997)
  • 吴作人
  泾县茂林镇人。早年受业于徐悲鸿,先后就读上海艺大、南京艺术学院、南京中央大学、巴黎自由画院、卢伟尔学校巴黎美术学校西蒙教授工作室,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并荣获“桂冠生”称号。学成回国后,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其美术作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并担任中国美协主席,国家文化部艺术委员、全国政协七届常委会常委、民盟中央常委等职。1985年,法国政府授予最高文化艺术勋章。……[详细]
  吴半农(1905-1978),号曲林,原名祖光,泾县茂林人。著名文学家吴组湘胞兄。1919年考入宣城省立第八中学,两年后转读芜湖圣雅各中学。在校时曾组织开展中英文辩论会,出版《狮声》进步刊物,成立进步团体——“协社”。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他以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召开追悼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讲。同年秋,考入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系。1929年毕业,参加陶孟和主持的社会调查所,从事调研工作。1934年夏,他被派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12月取道苏联西伯利亚回到南京,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和国民政府秘书,1944年任太平洋学会美……[详细]
朱永濬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朱永(濬)(1929.12.15- )核化学化工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原籍安徽省泾县。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长期从事核燃料萃取化学及工艺和高放射性废液分离化学的研究。60年代研究成功-溶剂萃取法核燃料后处理化学工艺并顺利用于生产,满足了国防需要;80年代以来,成功地研究开发了由高放射性废液去除锕系元素的三烷基(混合)氧膦TRPO萃取法,正在研究用于我国后处理高放废液的非(化处理;研究3价f区元素镅和稀土的分离,发现了高选择性萃取剂二硫代二烷基膦酸 。多次获得国家及部级奖励,“从高放废液中去除锕系元素的中国TRPO流程……[详细]
  李紫翔(1902~1979),原名延瑞,曾化名董志诚,泾县南容乡人。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小学毕业后,父母亡故,因颖悟好学,得族人资助,于民国9 年(1920 年)秋考入安徽省第四师范学校。受“五四”运动影响,投入择师运动,驱走封建-的举人校长。在教师恽代英、萧楚女的影响下,与同学吴化之等再次带头反对武举人任校长,因而被捕入狱。民国11 年春出狱后去安源路矿子弟学校任教,后任校长。同年秋经吴化之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由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调中共安源地委工作。民国14 年秋,受党组织派遣,与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李维汉一起去北京向党中央请示工作,会见了……[详细]
  胡朴安(1878~1947),学名韫玉,字仲民。泾县溪头村人。青年时孜孜好学,涉猎广传。既读儒学经史,又习中西算术。七次应试,六次被黜,最后一次院试,首场例考杂学,胡朴安报考算术,入场得题“算论”一篇,因恨主试人之昏,敷衍成章,交卷出场。正场考试“经义策论”,又草草成篇,纳卷出场,竟然获取。光绪三十年(1904 年)离乡去当涂黄池镇,在同乡翟晏如家为家塾教师,常往芜湖购报刊新书,如《民约论》、《自由原理》、《天演论》,以及鼓吹革命文章,读后颇受启迪,思想得到进步,自誓不再应试,并与翟晏如共商“领垦”计划,以此为名,以垦为备,积粮招兵,蓄积力量,响应革命。……[详细]
翟光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翟光明(1926—),泾县翟村人。1950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历任玉门油矿采油厂总地质师,石油工业部地质勘探司总地质师、司长、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咨询中心勘探部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0年翟光明参加新中国第一批在大西北开展的石油地质调查,后来参加和制定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以及辽河油田和四川等地区整体勘探部署和组织实施,相继发现一批新油田和扩大已有油气田的地质储量。他提出的关于油气藏形成诸变量的时空配置和组合的理论,在指导勘探发……[详细]
  胡怀琛(1886~1938),原名有怀,字季仁,后改寄尘。胡朴安之弟,泾县溪头村人。少聪颖,7 岁能诗,10 岁应童子试,不愿作经书试题,于试纸上赋诗云:“如此沦才亦可怜,高头讲章写连篇;才如太白也遭谪,拂袖归来抱膝眠。”狂放不羁,交卷出场。20 岁再试,因不避清帝讳,被黜。从此深恶科举,不作八股文与试帖诗。后去上海入育才中学(即南洋中学)就读。毕业后以卖文自给,终日笔耕,日写千言,勤奋好学。宣统二年(1910 年)受聘于《神州日报》担任,在新思潮影响下毅然剪辫,并以文字竭力鼓吹革命。翌年(1911 年)与兄胡朴安一起加入南社,旋与柳亚子结成金兰之契。辛……[详细]
吴组缃 泾县三吴 (19081994)
  吴组缃(1908一1994),原名祖襄,泾县茂林人。从小就读于私塾和他父亲创办的育英小学。1921年离开家乡,先后回茂林同沈菽园女士结婚,在养正、福群小学任教员。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1933年升入清华研究院,专攻中国文学,毕业后去南京工作。1935年应聘担任冯玉祥的国文教员,兼做秘书工作达13年之久。他自己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充满深情地赞扬冯玉祥尊师重教:“冯玉祥爱国、主张抗日,拥护共产党,很了不起。他是《三国演义》的信徒,学刘备三顾茅庐,尊重知识分子。他看过我的作品,请我去当国文教员。我二十多岁,他五十多岁,我每次去上课,他都到大门口迎接。坐下来讲课,……[详细]
  吴茂荪(1911-1984),泾县茂林人。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教育行政系,曾任南京中央军校教官。1933年参加王昆仑主持的进步组织“南京读书会”,与主张抗日救国的进步人士开展团结抗日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吴茂荪任第七战区政治委员会秘书,率领一部分平津-学生组成工作队,在安徽歙县川军驻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同时参加中苏文化协会的筹备工作,任资料组组长。1941年“皖南事变”后,遵照周恩来同志的指示,王昆仑、王炳南等在重庆组织成立“中国民主同盟会”(即“小民革”),吴茂荪是发起人之一。1945年,他当选为正式成立的“-同志联合会”中央委员。1947年,……[详细]
  吴则虞(1913~1977),泾县茂林人。资质聪颖,幼受家学,4 岁习字,6 岁习诗。父母逝世后,寄养于叔父家刻苦读书。21 岁去无锡向名师陈石遗、杨秩夫求教,备受赏识。经陈石遗介绍,去苏州谒见国学大师章太炎,因对答如流,被章太炎收为入室弟子,并加入章氏“国学讲习会”,专攻文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在学术思想和和治学方法上受章太炎影响很深,毕生从事教育事业。青年时曾与吴组缃等在泾县茂林养正小学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南岳师范学院、重庆女子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建国后任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兼图书馆系教授,讲授中国古典文学史、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详细]

全部泾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