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四川 > 达州名人

达州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范绍增(1894~1977),名舜典,号海廷,绰号“范哈儿”,“大老造”。大竹县清河镇人。自幼不喜读书,常到茶馆听“说书”,对江湖豪侠劫富济贫心向往之。13岁入袍哥,终日在外游荡。 清宣统三年(1911),保路同志军兴。大竹、渠县一带袍哥首领,同盟会员张作霖聚众而起。范绍增随之摇旗呐喊,随机应变,受到张赏识,收为袍哥小兄弟,并介绍加入同盟会。民国2年(1913),张作霖参加“癸丑反袁”失败,-率部上山,在渠、竹、达边境一带抢劫财物,购买0,扩充实力,范则为张当总管事。民国6年,范绍增随张参加反袁护国战争。张在邻水一带活动时,张被亲袁川军袭杀。范率部……[详细]
  江国霖(1811-1859),字雨农,号晓帆,大竹童家镇盐井沟人。父大溶,清庠生,曾在八角庙、盐溪老屋作塾师,生母邓氏,亦略知书。夫妇晚年得子,国霖又系单传,故极为钟爱。 国霖幼时随父学习,英敏强记,出语惊人。三岁读《三字经》、《唐诗三百首》,四岁学写文章,十五岁竟以优异成绩录入县学为诸生(秀才),十六岁补博士弟子。知府孙东厒(益廷)颇为赞赏,推荐到绥定(今达州市)府学深造,奖给助学补贴。国霖学习勤奋,鸡窗攻读,风雨无间。曾题联自勉;“奋起精神,读落满天星斗;养成羽翼,冲破万里云烟”。道光十一年(1831),国霖乡试中举。十八年,取为进士,殿试一甲……[详细]
王平 [三国]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248)
  王平,字子均,巴蜀宕渠(今四川渠县)人。生年不详,卒年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王平初随曹操,后降刘备,任牙门将、裨将军。建兴六年(公元228年)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杀马谡等人,加封王平为参军、讨寇将军,封为亭侯。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平定魏延作乱之后,任后典军、安汉将军,兼任汉中太守,封安汉侯。延熙元年(公元238年)改任前护军,管理蒋琬大将军大司马府事物。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被任命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总领汉中。于次(公元244年)年帅三万汉中蜀军兴兵据势大败魏军十数万伐蜀大军。为事实上诸葛亮第一军事接班人。名人生平早期经历王平是巴西宕渠……[详细]
   李绍伊,字一斋,又名传训(1856~1912),出生于大竹观音镇傅家沟。幼年入塾,弱冠成秀才。后就学于绥定(今达州市)汉章书院,深受山长刘士治影响,对清朝腐败政治极为不满。曾对人日:“天下将大乱,英雄崛起草泽,吾辈生逢此时,应有所作为”。遂弃举子业,约同几位朋友向僧圆寂学习刀、枪、剑、戟及行阵步列之术——圆寂乃白莲教一首领,事败后隐入佛门。 时袍哥势盛。大竹龙头大爷毛氏弟兄,恣意扩充实力,侵掠乡民,李绍伊愤愤不平,于光绪二十年(1894)在大寨坪另行组织孝义会。十余年中,聚徒千余人,惩强扶弱。同盟会员张懋隆曾冒险潜往大寨坪,面会李绍伊,讲明时局,……[详细]
   原名彭桂梁,曾用名彭陶、彭平等。1914年 7月生,大竹县二郎乡人。1927年考入大竹县立高等小学。1929年考入大竹中学,读新十二班。读高小和初中期间,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当是时,县立高等小学和大竹中学都有较为浓厚的革命氛围,各有一批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进步教师。在高等小学,早年在外地受过革命洗礼的进步教师文传隆热情宣传反封建思想;在大竹中学,共产党员教师张为铸不仅在学生中宣传共产主义,而且积极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在文传隆、张为铸前后相继的影响、教育和引导下,青少年时代的彭友今立下了救国救民之志,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投身于当时各种革命活动中,参加反日-,……[详细]
唐甄 [] 清初蜀中三杰 (16301704)
  唐甄(1630~1704),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唐甄塑像亭。四川省达州(今通川区蒲家镇)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清顺治十四年 (1675)中举人。曾在山西长子担任过10个月的知县,因与上司意见不合被革职。后曾经商,因赔本乃流寓江南,靠讲学卖文维持生活。著作主要有《潜书》。唐甄是清代初期重要的社会启蒙思想家。他的一生“困于远游,厄于人事” 历史地位(《潜书·潜存》),虽生活贫困潦倒,仍然专心究治天下之法,志在彰扬圣人之道。他的社会政治启蒙思想,集中反映在他历30年而成的《潜书》中。是书原为《衡书》13篇,“衡”表示“志在权……[详细]
  原名蔡德才,又名蔡直、蔡少光、刘道光,号志道,1907年3月出生在大竹县永兴场蔡家祠堂(今永胜乡清溪村)。1918 年举家迁到梁山猫儿寨上(今梁平县虎城乡)。 蔡奎先后在蔡家祠堂、柑子坪小学堂读书;迁往猫儿寨后,又进入虎城两等小学继续学习。蔡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先生器重他,学生羡慕他,虎城石氏子弟更是有求于他。石氏纨绔子弟不屑于苦读,往往拿出几个钱来,请蔡奎代为应试,蔡奎因而不愁学费无着。石姓子弟中石子安、石轻尘、石怀宝等虽然出身富户,但颇有正义感,竟与蔡奎成为莫逆之交。他们联络其他同学集款资助,供蔡奎念完了高小,又助他进梁山师范继续深造。 ……[详细]
  徐德原名徐世辅,字天齐,1904年生,大竹县杨通乡人。1922年入大竹县中学堂,读第五班。 1923年秋,徐德到了成都,因生活无着,不得不混迹于军旅,在军阀唐廷牧师作排长。此时,徐德有幸和车耀先相识。两人过从甚密,交情日笃。经车耀先指点,徐德于1925年秋赴广州,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读第四期。 在黄埔军校,徐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满怀热情地宣传马列主义,扩大共产主义的阵地,还经常给母校大竹中学写信,不断邮回《新社会观》、《共产党宣言》、《向导》等。徐德给校友的信,大大鼓舞了母校同学的革命热情。 1926年5月,在广东的国民政府开始北伐……[详细]
张必禄 [] “励勇巴图鲁”、太子太保云南提督 (17771850)
  张必禄(1777—1850),字培斋,号寿轩,四川万源中坪乡大中坪村(道光二年,即1822年前,属于巴州太平乡)人。清嘉庆元年(1796),以乡勇入巴州营随川北镇总兵朱射斗剿白莲教徐天德、王三槐两部。嘉庆二年(1797)二月,攻克东乡县(今宣汉)。四月,攻克金峨寺,捣毁白莲教徒营寨。随即,率部进攻王家寨,连续攻克茨姑梁等白莲教防御隘口,擒获斩杀众多白莲教教徒。因杀敌有功,授六品顶戴。随后,破白莲教方山坪营寨,剿冉文俦、罗其清于巴州。嘉庆四年(1799),率兵攻克麻坝寨,活捉冉文俦。又剿万县康家坪、石峨山白莲教包正洪部,斩杀白莲教徒上千人。再追击包正洪部于……[详细]
  赖春山,又名赖远荣,号笑如,字子野,大竹镇隔滩溪人,出生于1836年三月。其父名赖万升。赖春山为赖万升长子。赖春山五岁时,其父就聘请赋闲在家的进士庞之举到家教孩子们读书。赖春山勤学好问,学业有成。咸丰六年(1856),22岁的赖春山参加童子试,首次应考即中,名列第一。庞之举非常喜爱他,称赞他为难得的人才。赖春山提笔为文,豪放奔驰,不落俗套;诗词歌赋,极力效仿李白、陆游的文风;且生平喜欢格拿擒斗,扬眉示剑;风流倜傥,生性耿直。咸丰十一年(1861),赖春山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中举后的赖春山在省城逗留期间与学院大人对弈,二人-三局,赖春山以三比○取胜,赢得了……[详细]
  李淑芳字艺圃,四川渠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授吏部主事。再迁郎中。三十三年,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巡视中城,尚书福隆安家奴蓝大恃势纵恣,挟无赖酗酒,横行市肆间。漱芳捕治,论奏,高宗深嘉之,命戍蓝大,以福隆安下吏议。寻擢工科给事中。三十九年,寿张民王伦为乱。漱芳疏陈*民聚众滋事,为饥寒所迫;又言近畿亦有流民扶老携幼,迁徙逃亡,有司监卢沟桥,阻不使北行。给事中范宜宾亦以为言,请增设粥厂。上命侍郎高朴、袁守侗率宜宾、漱芳往卢沟桥及近畿诸城镇省视,初无流民。伦乱定,俘其徒槛致京师廷鞫,命漱芳旁视,无言为饥寒迫者。问岁事,对秋收尚及半。上责漱芳妄言,代*民解说,心术不……[详细]
   1922年12月生,大竹县张家乡人。少时性情豪爽,仗义执言,以胆气和直率赢得了同伴的尊重。 1942年春,陈尧楷离家赴渝,就学于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1945年上半年,根据南方局青年组的安排,陈尧楷和徐永培、徐相应一道回到大竹山后,开始武装斗争的各项准备工作。 1946年秋,陈尧楷回到张家场,邀约部分青年农民和知识分子,决定开展武装斗争。他自己卖田买枪,还动员他的堂弟、侄 儿、同伴购买武器。到1947年初,陈尧楷他们已拥有步枪20多条。他借用山地农民办“山王会”的形式组织农民,稍得闲暇,便相邀上山,练习枪法,熟悉地形,讲解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详细]
向守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 向守志
  向守志共和国老将军的情怀——访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来源:大地 2007年第十六期作者:张德;陈松鹤]名人简介:向守志,四川宣汉县人,1917年11月出生,1933年参加少年先锋队,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参加了川陕苏区“六路围攻”作战和长征。建国后,历任师长、军参谋长、军长、炮兵技术学院院长、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11大代表,12届中央委员,13届中顾委委员。 中共16大列席代表。七……[详细]
  字仲义,号曼陀,杨通乡人,1904年3月生。 父代益,母冷氏,颇有文化教养。徐代益办起私塾,请来塾师。徐永弟被关进书房。枯燥的四书五经远远不能满足徐永弟旺盛的求知欲。他捧起了侠义小说。书中那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形象吸引着他,他爱不释手,常常废寝忘食。看到那些为非作歹的人,徐永弟竟急得号啕大哭,发誓道:等我长大有了力气,一定要铲除人间不平事! 随着年岁的增长,徐永弟开始严肃地思考人生。父辈念叨的苏秦悬梁刺股,他由敬佩而渐趋于鄙视。在无边庵读高小时,作了一篇题为《狂也疯也悬梁刺股》的文章,对这位士大夫阶级引为典范的读书迷进行了辛辣的……[详细]
张爱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19102003)
  • 张爱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原名张端绪。1910年1月9日生于四川达县罗江口镇张家沟。1925年在达县中学读书时积极参加-和农民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四川、上海从事秘密工作,曾任中共支部书记、县委委员。同年12月赴江苏如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第14军历任排长、政治指导员、营长、大队政治委员。1930年冬起任共青团闽西特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央局秘书长,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曾团中央机关报《青年实话》,主编少先队中央总队部机关刊物《少年先……[详细]
王定烈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戎马倥偬王定烈将军文/耿建勇 本刊记者 肖劲风-空军机关西区营院里,树木繁茂,绿草茵茵。一位86岁银须白发的老人漫步在林荫花丛间。他就是空军原副司令员老将军王定烈。革命的“红小鬼”王定烈的家乡宣汉县位于四川东部,背依绵亘千里的大巴山,浩浩长江从这里滚滚东去。在距宣汉县城西北90余里的山垭口,有个得胜场,方圆十几里,几百户人家都姓王,是明朝末年“湖广填四川”时由湖北孝感移居此地王姓人家的后裔,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民国七年阴历十月二十日,王定烈出生在得胜场下王家屋。王定烈的父亲王乐道,属于“永万道大”的“道”字辈。中等身材,粗壮结实,是个典型的农民,靠力气辛……[详细]
程怀山 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获得者 (19182007)
  大巴山深处的沙滩乡钟家湾有一个农家子弟,他叫程怀山,1918年生,原名程崇林。他家后的新寨子山林木苍翠,屋前的白沙河碧水长流。这里虽然风光秀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贫苦农民却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程怀山有一个哥哥和四个姐妹,靠租几亩薄田瘦地耕种,除交完地租和苛捐杂税,一年多半靠野菜野粮充饥,一家人在饥寒交迫中熬煎着。程怀山很小就和哥哥姐姐一起帮父母在地里劳作,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交了地租后,家里仍然无粮度日,靠帮长工、打短工度日。他父亲叫程尊浩,是巴山中一个标准的爱劳动又极其俭朴的农民。他对子女教育非常严格,除了说教,在他气极时,还用烟杆敲打、……[详细]
马升 [] “冠勇巴图鲁”总兵 (1827~?)
  马升,生于1827年,字级三,四川太平县官渡玛瑙溪(今万源市官渡镇玛瑙溪村)人。马升“由太平营兵丁从征粤匪,转战两湖大江南北、陕、甘各地,积功至记名提督、山西太原镇总兵、大同镇总兵”(民国《万源县志》),官阶振威将军。马升幼年时,家贫,在家放牛,砍柴卖。少年时,沉毅有志略,好技击。十五六岁时,力气过人,为家庭生计,开始当背0。花钱买了大刀、弓箭,练武强身。二十岁时,箭法超人。其母要送他入学习“八股”求“功名”,亲戚都愿资助他深造,但马升说:“男儿志在四方,今天下方乱习文不如从武,我将手握大刀长枪纵横九州,怎能效仿书生寻章摘句?”马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并……[详细]
  徐永孝(1901-1988)字仁甫,晚年自称乾惕翁,大竹县杨通乡人。幼年承受家教,6岁识字,继读《三字经》及《三字幼仪》。初入杨通乡公立小学,后入东南乡高级小学。他期期考试,常列前三名,颇得乡人称誉。民国初年,乡无治安,土匪为患,举家迁至黄城寨上。入私塾读《四书》、《孝经》、《诗经》、《礼记》及古文辞。由此,奠下旧学基础。 1919年春,考入县立中学第二班,读华阳徐子林《修身课本》,得到启迪:研究学术应不偏不倚,知识的隐形力量可以改造社会,可以留传千古,遂立志向学。复阅陈沣《东垫读书记》,知国学研究应着重于经、史、名物、考据、训诂等汉学及宋代理学,……[详细]

全部达州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