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湖北 > 潜江名人

潜江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曹禺 中国现代戏剧大师 (19101996)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潜江。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中国著名的戏剧教育学家,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大师,其苦闷的灵魂于1996年12月13日凌晨3时55分得到涅槃,不朽业绩将永垂青史。少年苦闷露才华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在天津小白楼的一个胡同里,其92岁的祖母给他取名家宝。其父万德尊(1873~1928),字宗石,前妻(燕氏)为其生一女万家瑛,一子万家修,字少石,故给曹禺取字小石。另还请一阴阳先生给他取乳名添甲,取天干之第一位,独占鳌头,前程似锦之意。曹禺先祖是一个名叫万邦的武官,祖居江西南昌府……[详细]
  刘肇国(1603~1659),字敏功,号阮仙,是潜江“蜜湖刘”第十代传人。康熙《潜江县志》(以下简称《县志》)记载,刘肇国是明末、清初两朝的翰林学士。《县志》卷十三•选举志记载:刘肇国“历任国史院掌院学士、祀乡贤”。掌院学士,那可是朝廷了不起的重臣,官级正四品(从后文中皇上对刘肇国的母亲赠诰命“恭人”,推断应当是正四品),相当于现在厅局级的-。刘肇国的祖居在今杨市办事处刘岭村,即古地名崔家垸。现在通往潜江市食品产业园有一条道路,名曰“翰林路”,就是依刘肇国官职命名的。望族后裔为了弄清刘肇国的家世,我从杨市“蜜湖刘”的第二十二代孙、市人防办主任……[详细]
  甲戌科考时,朝中派别之争激烈,政见之争直接影响了录取名次。殿试时,进士李清臣发策问黜元祐之政,苏辙言其力诋时政,忤怒哲宗,贬苏辙出知汝州。及进士对策,初考官将倾向于司马光等人政见的考生置于前列,复考时礼部侍郎杨畏正相反,将肯定王安石变法的考生置于前列。毕渐遂被擢为第一。毕渐少年聪慧,力学不辍。中状元后,授签书山南东道节度判官,历任太常寺少卿,后为膳部员外郎,出知荆南府事。毕渐以文学致身,刚介自立,在激烈的党争中,不依附任何一派,当时人们都以他为榜样,乡郡也以他为荣耀。《宋诗纪事》有其《赠林子山》诗。诗云:“儿童闻说子山名,将谓先生是古人。海上偶经仙洞府,……[详细]
  潜江自古崇文重教,人才辈出。据史记载,仅明清两代,考取举人者近七百人,中进士者就有六十三人(这仅指1879年光绪五年《潜江县志》所载之前数)。然而有点遗憾的是,潜江自宋乾德三年(965)建县,到1368年元朝终结,两个朝代四百多年历史,潜江本土入仕而有文字记载的仅两人。一位是宋朝的状元毕渐,再一位就是本文要写的元代翰林学士林士渊。这要么是地方志的遗漏,或者说在这两个朝代里潜江根本没修志,也许其他史料有所记载,却因年久而失传。因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知县刘焕在纂修《潜江县志》(以下简称《县志》)时,只提及最早的《县志》是明“成化壬戌年”(此处错误,明……[详细]
  康熙《潜江县志》(以下简称《县志》)卷十二,有一章“知县宦迹传”,其中对本文要写的“敖钺(yuè)传记”,文字十分简练,全文如下:“敖钺,字秉之,高安人(今江西高安县)。嘉靖初,以举人除。果敢任事,甫莅潜治,大水为灾,钺疏于朝,得免民租之半;又疏开新河,以杀邑治水,号曰恩江。邑有强横者力为芟(shān,铲除杂草)夷,民甚快之,至今感恩祀名宦”。结合《潜江旧闻录》(以下简称《旧闻》)、《大清一统志》等其他史志资料,敖钺勤政爱民、果敢任事之高大形象跃然纸上。为救民乞减税粮明嘉靖元年(1522)农历八月初三敖钺莅任潜江知县,此前他曾任直隶安庆府宿松县(今安徽宿……[详细]
  清末民初著名的史学家、方志学家甘鹏云先生,系统地研究了明清两朝五百多年来潜江的名宦乡贤和文人雅士后,列出了张幼宁、刘阮仙、朱悔人、莫与先四人为潜江“四大文学家”。唯愿笔者的简要记述之中,大家能了解文学家莫与先之一二。弃官养母莫与先(1615~1697),字大岸,别号顾洄,清,潜江(今总口张家湖分场)人。他是前述“儒行之宗”莫汝嘉孙子;是莫汝嘉第三子莫若智的独生子;是前破产为恩师建祠的莫若玉侄子;也是清康熙年间通政大夫莫之翰之叔。莫与先之父莫若智虽然只是一庠生,没能求得什么功名,但在潜江历史上是很有名气的一位名人。康熙《潜江县志》卷十六•名人志……[详细]
朱载震 [] (?~1707)
  朱载震是中国商务印书馆出版(1922)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的“历史名人”之一。辞典原文如下:“朱载震(?~1707),清潜江人,字悔人。知石泉县。有循声。著《东浦集》”。简短的二十一个字,像一幅简笔名人速写,将朱载震的外貌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了。拜名师学诗文康熙《潜江县志》(卷十三•选举志上,以下简称《县志》)对朱载震是这样记载的:“朱载震,补国子监正黄旗教习,考授知县。贡士朱士尊子,刑部郎朱宗望曾孙,翰林朱士冲、常州推官朱士达侄”。这告知我们他出生于名门望族。从光绪《潜江县志•名人志》(以下简称《光绪县志》)能知道他的大致人生轨……[详细]
  李之皞(hào)(1549~1610),明,潜江(泰丰办事处莫市村一带)人,字克醇,号莘尧。明清两朝李氏家族文墨深远,宗门赫奕,科甲鹊起,居官受封者绵延不绝,是与潜江当时的黄汉垸的明万历年间常州知府欧阳东风的欧阳氏、崔家垸(今杨市办事处刘岭村)明万历年间的右通使刘道隆的密湖刘氏是齐名的三大名门望族之一。少有的名门望族据康熙《潜江县志·名人列传》(以下简称《县志》)记载,李之皞的曾祖父李銮是明政德年间家贫而立志读书取仕佼佼者。他为了寻找一僻静之处读书,居然想到了将离他家不远荒废了多年的马伏波将军祠进行清扫整修作为读书处,一方面以示对先贤的敬仰祀俸,另一方面……[详细]
  (一)初进忠,潜江(今高场一带)人。明朝洪武年间任沙县(今福建沙县)县令。192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简称《大辞典》)在第三百零五页是这样记载的:“初进忠,明潜江人。少持刚正。里人多就之折是非。洪武中以怀材抱德举……”康熙《潜江县志》(名人列传,以下简称《县志》)的记载与其相同。史志对初进忠的记载虽然很是简要,但认真琢磨,我们还是品味出了这位著名清官的人生轨迹和宦迹。从笔者收集到的初智强所主编的《初氏通谱》得知,初进忠之父初信之,于明洪武年初(1368)由山东博兴(今山东博兴县)迁徙于潜江高场一带。初信之属崇文尚德之人,他既重视子孙的文……[详细]
  官场有一句俗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事实上这句俗语只是老百姓对-的一种期盼,从古至今真正诚心为民做主,尤其是提着乌纱帽为民请命的-真是凤毛麟角。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体奉行的就是上级选官、任官,或官选官,不是老百姓选官,因而-绝大多数都只会唯命是从、唯上为大,对百姓之疾苦和诉求一般都只是听之任之,敷衍了事,很少潜心竭力去办理,而明万历年末潜江就来了一位为民请命而不怕丢官的知县王念祖。从康熙《潜江县志》(以下简称《县志》)、《潜江旧闻录》(以下简称《旧闻》)和《湖广通志》(以下简称《通志》)等史志中得知,王念祖,字孝先,武进(今江苏常州市武进……[详细]
  柴恪(1560~1621),字子舒,号慎庵,明,潜江人。他从小聪颖过人,十岁能识文断句,有神童之美称。自古英雄多磨难,康熙《潜江县志》(卷十五·名人志,以下简称《县志》)记载,他十一岁时成为孤儿,靠外公抚养并供其读书。十七岁以诸生身份入县儒学就读,后以选贡生入京城国子监读书。万历七年(1579),他回湖广参加乡试而中举。中举后又是十年寒窗苦读,终于在万历十七年(1589)如愿以偿高中进士。知无锡政绩斐然柴恪在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后,即被授无锡(县署在今江苏无锡市,当时属常州辖)县令。甘鹏云先生所著《潜江旧闻录》(以下简称《旧闻》)一书中有《柴恪无锡政迹》《柴……[详细]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南京)登上皇位,国号明,年号洪武,史称洪武元年。大明王朝建国初,即不分民族、身份等,诏征天下贤才充实朝廷和地方文武百官。明朝潜江首任知县史纯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来潜主政的。史纯一是何方人士,以举人、还是进士身份授潜江知县,旧志上没有记载,只“称其有才干”。因为明朝开国初-奇缺,加之战乱多年,并没有依科举取仕,只要有才能者,不拘一格均可选拔任职。如辅佐朱元璋开创帝业的刘伯温,开国宰相胡惟庸,开国大将军徐达等都没有科举身份。明洪武三年才正式开设科考,史纯一入史志时没科考功名记载是十分正常的。史纯一莅临潜江后,看到这二十多年来各……[详细]
  朱孔昭(1556~1645),字晦之,晚年号默石子,明,潜江(今竹根滩镇泗河村)人,享年八十九岁。他一生虽没考取功名,但通古博今,深谙兵法,对道术、易学亦有研究,是古时潜江最著名的隐逸之士。康熙《潜江县志》(以下简称《县志》)卷十七是名人志,本卷主要是为潜江历史上杰出的“忠节、孝友、隐逸、义行”者立传。“隐逸传”只写了三位名人,第一位就是“默石子”(朱孔昭);第二位是“东岸居人”(王启远);第三位是“塞翁”(刘泌如)。先祖不凡朱孔昭第八世祖名叫朱亮祖,是安徽六安人,因其勇悍善战,先是元朝授“义兵元帅”,后降于明洪武帝朱元璋并与其一同打天下,他是创建大明王……[详细]
  郭之藩,字介卿,号培冈,明,潜江(今泰丰办事处)人。其父郭嵓(yán,岩的古体字)是朝嘉靖年间朝廷的推官。(一)郭之藩在明隆庆四年(1570)作为选贡生入国子监就读,学业期满已到了明万历元年(1573),授武进县(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主簿。明朝时期县级机构设知县一员(正七品),县丞一员(正八品),主簿一员(正九品),典史一员(从九品)。主簿是知县的辅佐官,也是最低级的-,主要协助知县掌管水利、农桑及粮马等事。甘鹏云先生所著《潜江旧闻录》(以下简称《旧闻》)一书中,有一篇《郭主簿之藩政迹》的短文,此文开头是这样的:(武进)县设主簿司水利,旧矣。能称其职者不……[详细]
  隗邦衡,字月潭,明,潜江(今周矶办事处黄场村)人。其父隗滋,祖居今黄场村(旧时称隗家台)。隗家是当地比较殷实的农耕世家。据康熙《潜江县志》(以下简称《县志》)所载,隗滋没任何功名可载,后因子贵父荣,死后诰赠“奉直大夫工部屯田清吏司员外郎”(这是隗邦衡任济南知府之前的职务)。隗邦衡承载着隗氏家族世世代代的重托发奋苦读,终于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乡试中举。接着他又是坚守寒窗七载,终于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高中进士,荣登皇榜。拾券还人《县志》中没有隗邦衡的传记,这让潜江清末最后一名进士、著名的方志学家甘鹏云先生十分不解,他在编著《潜江旧闻录》(以下简……[详细]
  《中国人名大辞典》对初杲(gǎo)是这样记载的:明,潜江人,字启昭。正德进士,嘉靖初授御史。议大礼,引经抗疏,忤旨廷杖几毙。后劾都御史席书,憸(xiān,奸佞、奸邪之人)邪侧目。寻转河南佥事。擢云南参政。乞休。这段记述好像一幅名人简笔画,从中只能看出初杲的大致轮廓和官宦轨迹,要还原这位有血有肉的历史名人的本来面目,让他丰满起来,还必须结合时代背景及中国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去探究。初杲,今潜江高场一带人。他是我前面已写到的明洪武年间卒于任,死后其遗产仅够买一具簿棺材下葬,妻儿老小无盘缠回潜江的福建沙县知县初进忠的曾孙。他的父亲名初珍,是明成化年间乡试的解元……[详细]
  郭之干,字宗卿,号恭冈,明,潜江人(今泰丰办事处),是郭之藩之弟。康熙《潜江县志》(卷十五?名人志,以下简称《县志》)对其记载只有简短的六十余字,“万历癸酉(即万历元年,1573年)举人”。“初任卢氏,多惠政,祀名宦。擢刑部郎,出守庆远(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府。入觐,请告居乡”。居乡后“急赈贷,设立义学义田。年六十三卒,祀乡贤”。这份传记只能算作郭之干人生之速写,好在甘鹏云先生所著《潜江旧闻录》,(以下简称《旧闻》)对其有比较系统的记述。《旧闻》所记载郭之干的宦迹来源于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之下的郭正域所著《黄离草》一书。郭正域是今武汉江夏人,与……[详细]
  张承宇(1590~1639),字幼宁,号启尔,明,潜江(今园林办事处城南居委会)人。我多方查找史料,才弄清他曾在明万历年间任过户部司理(即户部办公厅的八品官,相当于今财政部科员),这个司理可能也是走的“荐辟”(即推荐和征召)之路。因为张承宇的舅舅刘道隆(今潜江杨市刘岭人,前面有其传记)时任通政使司的右通政(相当于今国务院办公厅副主任)。其父亲张夔没有什么功名记载。少负异才康熙《潜江县志》卷十六•名人列传(以下简称《县志》)记载:张承宇“孕十四月而生,六岁失怙(hù,父亲)。颖异过人,笃好经史,负爽朗潇洒之才。下笔辄千言,弱冠藉藉儒林”。这段简……[详细]
  张师载(1513~1573),字巨卿,号少渠,明,潜江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举人,翌年京师春闱高中进士。官累至右佥都御史(相当于今监察部副部长)、浙江巡抚。授知县政绩斐然《大清一统志·名宦》载:“张师载,字巨卿,嘉靖进士。擢南京给事中,时严嵩柄国,师载抗疏劾其党,出为莱州知府。嵩令人伺其隙,竟不可得”。真正能入国家史册的名宦是很少的。据康熙《潜江县志》(以下简称《县志》)记载,潜江明清两朝(至康熙三十二年,即1693年)止,朝廷确认的潜江名宦才十一人,张师载就是其中之一。其谋事、主政、为人等各方面的确有其过人之处。嘉靖二十六年(1547),张师载中……[详细]

全部潜江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