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麦姓名人堂 - 姓麦的名人介绍(2)

麦姓名人堂 - 姓麦的名人介绍(2)

更新时间:2023-03-15

21、麦汉兴 (19152000)
  麦汉兴 (1915—2000),笔名墨斗,广州番禺人,世居河南(海珠区),1945年毕业于广州大学文学系。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麦公敏是广东画坛名宿,故自幼秉承家学,与丹青结下不解之缘。早年师承名画家李寿庵,又常与李野屋等岭南派画人接触交往,耳濡目染间,得岭南“二居”技法之真传。国画作品《壮志凌霄》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解放初期,与胡根天、方人定、黄鼎苹、关山月、黎雄才、麦汉永、彭素文等人合力创作1……[详细]
22、麦赞基 (19461988)
  麦赞基(1946~1988),汉族,广东省三水县人,解放后随姐移居金秀。1963年,麦赞基在金秀县中学毕业后,先后在县林场、县民族贸易管理局、县土产公司、县水泥厂工作。1970年,调到县纸厂,先后担任技术员、副厂长,厂长等职。1984年担任厂长后,麦赞基坚持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大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坚持企业改革,制订厂长职责奖罚条例,自觉接受党组织和职工监督;还积……[详细]
23、麦永坚 (19251988)
  麦永坚(1925~1988年),原名麦观浦,化名鲁明,南海县西樵羔州村人。在香港华南中学读书期间,受进步教师的启蒙教育,民国27年(1938年)7月参加由中共组织的太古船坞工人组织“致基社”,以及香港赈济会,并任读书组的领导。民国30年(1941年)经屈乃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由中共组织派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先后任政治服务员、排长、副指导员。民国34年(1945年)12月重返香港,……[详细]
24、麦华三 (19071986)
  麦华三(1907~1986)麦华三,号万简楼,广东番禺人。民国18年(1929)毕业于广州大学文学院,并留校任教,开始了数十年的书法治学、教育生涯。30年代,先后在广州宏英、中大、广大附中任教。民国32年任广州大学讲师,三年后任副教授。他从27岁开始,致力于书法艺术的系统探求和编著。先后出版的著作有《六朝碑记》、《岭南书法丛谭》、《书法家故事》、《古今书法汇通》、《历代书法讲座》等。其中《古今书法……[详细]
25、麦蕴瑜 (18971995)
  麦蕴瑜(1897—1995) 小榄大涌边人。中国水利专家。清宣统元年 (1909)广州沙石三界庙丛桂小学毕业,后入读德国人开办的半公费教会广州中德中学。中学毕业时成绩名列前茅,考入同济大学攻读土木水利工程。民国9年 (1920)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代课一年。大学时成绩超群,1922年被推荐到德国汉诺威工科大学,勤工俭学攻读水利工程,1925年毕业,留在德国土都加城蓄能水电站任实习工程师,首次受邀参加……[详细]
26、麦孟华 (18751915)
  麦孟华(1875~1915)麦孟华,字孺博,号蜕庵、佩弦生,广东顺德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入读广州学海堂。光绪十七年冬,入广州长兴学舍从学于康有为。光绪十九年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春,与康有为、梁启超进京会试,时清廷将签订《马关条约》,麦遵康有为之嘱,与梁启超一起鼓动在京各省举人上折拒和,被称为“公车上 书”。同年六月,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麦、梁同任、撰述。八月。加入维新团体“强学会”。光……[详细]
27、麦廷章 [] (?~1841)
  麦廷章(?-1841) 清朝军官。广东鹤山(今广东省鹤山县,位佛山市西南)人。行伍出身,历任把总、千总、守备、都司等职。1839年(宣宗道光十九年)署提标左营游击。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时,乃奉令率水师驻九龙山巡防。英领事义律强求递书辩论,他曲为开导,英军竟启衅,遂迎头回击,与敌以重创。1841年初,随关天培扼守靖远炮台。2月英军从横挡炮台登陆,他率兵奋勇抵抗。因琦善闻警不发援兵,弹尽力竭而遇难。 ……[详细]
28、麦挥 []
  麦挥字时化,小榄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癸卯科武举人,三十八年己未科武进士。授肇庆军门赞画官;以剿贼有功,按叙晋镇抚(总兵官的助手)。以母年老,无人侍奉,辞官归里,居大榄冈下,过平淡生活。著有《周易讲意》。……[详细]
29、麦笃信 (19251987)
  麦笃信(1925—1987)感恩县感城镇(今属东方县)感城村人。1933年,就读于感恩县第一高小学校。1939年初,日军侵琼,房屋被毁,家庭破产,被迫辍学。1942年,进入日本海军八所港气象观测所做工,期间,目睹日军杀害劳工的悲惨情景,愤然跑到黑眉岭解放区参加民兵自卫队。1943年,感三区自卫队配合黎族民兵攻打板桥日军和国民党军据点时,他带领一个班到板桥村外阻击来援敌军,击毙了司机和数名日军,出色……[详细]
30、麦碧娴
  麦碧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三届羊城十大杰出女性,九三学社社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持参与完成了2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和面上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中科院创新项目等科研项目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四)。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及研究工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详细]
31、麦逢秋 (18971985)
  麦逢秋(1897~1985),别号月楼,乳名承润,海南省儋县排浦镇罗城村人,后迁到排浦墟定居。1917年儋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毕业。1920年7月,广东省立第一中学(今广州市广雅中学)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荣获广东省政府批准半公费赴法国留学。1925年秋,因政府停止资助而-休学回国,在家协助父亲经营小本生意,筹措学费。1926年再赴法国留学,经过3年的艰苦学习,考上了里昂南锡大学法学系。1932年毕业获……[详细]
32、麦文贵 []
  麦文贵麦文贵,保昌人,字少武,号雪轩,麦铁杖之后。笃志力学,博极书史。元至元间,以博学荐起为湖广行省检校。后拜中奉大夫,集贤学士,与修辽金宋三史。……[详细]
33、麦炳荣 (19151986)
  麦炳荣(1915~1986),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南湾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幼年就学于本村兴办的番禺县第十八小学。毕业后,往广州寻找工作,得其亲友推荐,拜粤剧名伶“自由神”为师,加入“八和会馆”(粤剧组织)学艺。麦炳荣随师学艺几年,由于勤奋刻苦且聪颖过人,很快便学会了舞台上的各项功夫,同时掌握了一些难度较大的基本功,后请其宗兄“东方朔”(即麦啸虹)引荐,到香港加入了觉先声粤剧团,边演边学,以求深造。……[详细]
34、麦鼎勋 (19001945)
  麦鼎勋(1900-1945),南雄城牛筋街人。字富年,又名麦友德、麦秋,曾用名赵超,是辛亥革命烈士麦彝宪之子。1921年麦彝宪被害后,鼎勋随母回南雄读书。1914年,又随母往马来西亚投亲,数年后回国,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再赴南洋,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从事新闻工作。1927年回国,被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广州政治分会主席李济深所赏识,任命为宣传室主任,后调任仁化县县长,又调抗日劲旅十九路军任中……[详细]
35、麦克 革命烈士(19291950)
  麦克(1929~1950),原名麦国璋,容县容城镇东光乡城根村人。麦克学生时代在容县高巾读书,解放后考入梧州行政干校,1950年分派到平南县工作。麦克于1950年6月担任大洲乡长, 他一到大洲就进行访贫问苦,向农民宣传党的政策,发动农民缴交公粮, 很快打开局面。半年间征集公粮3万多公斤,并运送大安;接着组织民兵,加强农会,开展退租退押,对地主阶级进行坚决的斗争。其时,平南南河局势还未安定。匪首杨琼……[详细]
36、麦光焕
  麦光焕,男,大学本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眼肌屈光科主任。现任中华眼科学会全国斜视弱视防治学组常委,广东省视光学学会常务理事、斜视弱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编委。从事眼科工作三十多年,主要研究儿童斜视、弱视及双眼视觉功能的康复,在儿童弱视和斜视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取得显著成绩。严格控制手术指征和仔细准确的检查,具有独到的手术设……[详细]
37、麦信坚 (18631948)
  麦信坚(1863~1948),字佐之,广州市黄埔区南基村人。早年,麦信坚入香港师范书院、北洋医学堂等校学习。1888年,任北洋医局医官。在北京期间,麦信坚医愈了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顽疾,深得李鸿章的赏识,将其推荐给朝廷为慈禧太后治病,仅一个月,便治好了慈禧太后的病。慈禧太后十分高兴,要重酬麦信坚。这时,麦信坚的故居在黄埔区南基村落成,麦信坚请求慈禧太后赏赐一块上好的石匾,请李鸿章题写“初泰麦公祠”(麦……[详细]
38、麦辛
  麦辛 (1932~)笔名辛冶。广东南海人。1948年考入柳州高中。1949年后历任39军文工团创作员,《志愿军战士》见习助理,《解放军战士》助理,《解放军报》、组长,《中国城乡开发报》副总,《中流》杂志副主编,《天人古今》主编。高级。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第四届理事,北京市杂文学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详细]
39、麦凤歧 []
  麦凤歧(生卒年不详),更楼镇版村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贡生,任四库馆抄录员,议叙任陕西布政司理问,后历任陕西同官县、山阳县知县、五郎府通判,在陕西当官15年,在14个州县当过官。任职期间去世。……[详细]
40、麦长天 (18421933)
  麦长天(1842年~1933年),原名清扬,长天乃其道号,芦苞麦街人。少丧父母,孤苦伶仃。稍长,流浪广州、佛山两地,后受雇于厂、店做杂工。妻早逝,无儿女,不复娶。好游名观古刹,潜心修道,参悟玄机。30岁,奉释、道、儒三教合一之学说,供奉三教神像。他将亲侄过继为子,并携之四处云游,宣扬教义,足迹远及东南亚各地,入道者众,缘募甚丰。民国元年(1912年)回国,选择清远飞来峡中一个青山叠翠,风景优美的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