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安徽 > 铜陵 > 枞阳历史名人介绍3

枞阳历史名人介绍3

更新时间:2023-03-15

  朱锦铭(1891——1933),字景明,今钱桥镇黄家冲人。他幼读私塾,后访名师练习拳技,武艺超群。民国13年(1924年),经周新民介绍在“法专”当工友。当时“法专”中共地下支部负责人,见锦铭为人忠厚,机智勇敢,工作勤奋,乃派其到传达室工作,兼任秘密交通。民国15年10月,经周新民、柯庆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锦铭负责散发传单,张贴标语,传送党内-和信札等工作,还担任周、柯二人的保卫工作。同年夏……[详细]
  胡翊儒(1880——1933),字聘三,今藕山镇人。翊儒自幼聪敏,19岁中秀才。后来眼看八国联军入侵,愤慨万端,遂弃文习武,入安庆武备学堂,成绩优异,毕业后分配在安庆驻军混成协任职。辛亥革命后,孙毓筠、柏文蔚先后任安徽都督。时在贵池、青阳、铜陵的黎宗岳不服,翊儒奉命指挥胡万泰师往剿,黎军崩溃,安徽政局才告统一。翊儒后又考入陆军大学深造,和李济深、陈调元同班,与李济深交谊至厚。毕业后,一度任保定军官……[详细]
  张舜卿(1904——1934),又名少正,化名镇中,今会宫镇学堂石庄人。舜卿出生于农民家庭,幼时,与弟孟卿同入私塾读书,天资聪敏,得到师友的称赞;其写作才气纵横,当地长老都为之惊奇。由于他生长于农村,深知农民疾苦。民国11年(1922年)开始,舜卿在家乡任塾师,接触到《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思想激进,常与孟卿习武术,以备将来应用。民国16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一批共产党人转入农村秘密……[详细]
  徐澹如(1855一1934),名淦,今项铺镇石溪村人。幼孤贫,赖母纺织为生,得入学苦读。因屡试不中,遂往北京投入“宫廷会典馆”,纂修《会典全书》。由于勤奋供职15年,得膺荐举,以正五品直隶知州随带加二级,历任琼山、乳源、文昌、安定、饶严等县知县。饶平民风强悍,好聚众械斗,时有死伤,甚至经月不息者。澹如在任时,甚为忧虑,作短歌以劝化之(歌词载饶平县志);词意恳切,民受感化,械斗之风遂止。 澹如任乳源……[详细]
  钱通(1886——1938),字绍武,今汤沟镇人。他19岁时因家贫而辍学,投身入伍。曾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二旅战士、敢死队队长;后入孙中山在海外创办的南洋武备学堂,加入了兴中会。回国后,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历任国民革命军司令部参谋、旅长、师长等职。 民国2年(1913年),张勋奉袁世凯的命令反击“讨袁军”,钱通时任南京卫戍司令兼第八师师长,坚守南京城,激战48天,由于弹尽粮竭,遂告失败。张勋入据南京,……[详细]
  史伟(1915——1941),字俊宽,今会宫镇晓春村人。史伟幼时在家读私塾,12岁时进浮山中学,后在芜湖、南京等地上学,民国24年毕业于安庆保罗中学。史伟少年时就敬慕岳飞、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等人。后来最爱读鲁迅的小说和文章,以及一些进步的刊物,因而接受了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逐步走上抗日爱国的道路。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军得寸进尺,向华北内地入侵。时史伟在南京的安徽中学读书时,就在校内墙报上写了很……[详细]
  黄彬(1912——1942),原名桂元,又名静寰,今横埠镇黄山村人。民国18年(1929年),黄彬(当时号桂元)从小学进入浮山中学,次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其时,兄黄镇在浮山中学任教,积极领导组织-,揭露学校当局与国民党政府狼狈为奸,-克扣教育经费、盘剥学生生活费等丑恶行径。黄彬在哥哥的影响与指导下,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向封建卫道士猛烈开火。虽然多次遭到封建势力的围攻和反动-的恫吓,而……[详细]
  疏冠中(1905——1942),一作贯忠,谱名仁安;参加革命后化名苏拓夫、苏野村、王冠卿等;因身高有一米七八,人称疏大个子。今项铺镇石溪村人。出身贫苦,父亲疏国义在石溪街租居,以做豆腐为业。冠中少时,读过数年私塾。青年时,常到附近的浮山学校图书馆看书。在进步书刊的影响下,于民国15年(1926年)秋,和一些进步青年到达武汉,进了中共中央“农-动讲习所”,接受马列主义教育。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详细]
  史迁(1902——1943),原名谦,字益吾,今OU山镇人。史迁早失父母,由兄嫂抚养。自幼爱读书,在小学时,即能作文章。少长,怀有大志,认为中国社会必须彻底改革,将来建设工业最为重要。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安徽省立芜湖甲种工业学校。次年春,与王步文、童长荣、余大化、房斌等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铁道专门学校。民国1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他与王步文等同留日学生中的“西巢鸭派”(即……[详细]
  章子佩(1889——1944),字琢璜,今横埠镇许庄人。子佩幼从父学,后入桐城中学学习,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后考入安徽省高等学堂,以优异成绩毕业。 子佩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汤家沟、黄家山、海声庵设馆教学,传授新文化,引导学生探索救国救民之道。革命烈士黄桂元、陈雪吾,都是他的学生。民国15年(1926年)初,在大革命的形势鼓舞下,子佩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未成。后经北伐军总政治部章伯钧的介绍,参加……[详细]
  丁翰东(1880——1945),字剑东,今横埠镇丁家黄庄人。翰东曾师事陈澹然,与胡聘三同年中秀才,后进入桐城学堂和安徽武备学堂,复入北京陆军大学深造,参加了同盟会。他与李济深、胡聘三、魏曙东为同窗好友,并与李济深宿上下床位,交契深厚。民国初年,翰东任安徽军政司筹划科长,旋任察哈尔都统署参谋,参加平定蒙匪、边匪等军事行动,以功升边防营长。民国11年(1922年),翰东调任安徽陆军第四混成旅一团三营营……[详细]
  张皖光(1882——1945),字孝生,号啸松,晚号镜湖翁,今会宫镇人。皖光一生勤于教书育人,先在桐城马其昶、张家骝、方守敦家中当塾师,后回乡里开门授徒,前后30余年,从学者不下千余人。他对学生要求很严,善于讲解,因此经过他的熏陶,都循序渐进,所学也能融会贯通。他曾任浮山中学教师,得到进步学生的爱戴,称之为“老先生”。皖光博览群书,置书数千卷,对于乡邦文献,热心保存,并手抄《文献通考》等数百卷。他……[详细]
  陈石奇(1911——1947),又名永奇,今义津镇方家新屋人。石奇9岁进私塾读书。民国17年(1928年)9月,在浮山中学加入共青团组织。是年冬,石奇出席王步文在浮山召开的农运工作会议。会后,和王靖疆同学积极组织演出《农民泪》,揭露地主阶级剥削、压迫农民的罪行,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启发农民觉悟,以配合农运工作的开展。 石奇在浮山中学期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发动学生揭露学校当局克扣学生伙食等12条……[详细]
  杨大猷(1874——1948年),今义津镇礼让村人,大猷少时家境贫寒,未曾读书,靠推独轮车、挑货郎担过日子。后来积蓄了一笔资金,购买一条6吨位的木帆船,率长子从事水上运输。由于夫妻省吃俭用,治家有方,家口虽众(5儿4女),尚有盈余。儿子长成,他即从事瓷器生意。由于大猷善经营,生意愈做愈大,后来由“行商”转为“坐商”,向城市发展,向海外推销,终成为瓷器大商。 民国10年(1921年),大猷在广州维新……[详细]
  吴辟疆(1879——1950),名闿生,又名启孙,号北江,今会宫镇老桥村人,后移居北京。 辟疆诸生出身,候补知县。24岁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民国初,任-秘书,教育部代部长。袁世凯阴谋称帝,辟疆事先告退。此后,专从事教育,以育英才为己任。吉林名士成多禄恢复沈阳萃升书院,聘辟疆讲学。未久,书院停办,辟疆回北京,教授文学。 辟疆继承其父汝纶之学,主张精神与物质平衡发展,才能成为有用之学。辟疆持论宏通,评价……[详细]
  唐达兴(1926——1949),又名达勤,今OU山镇新开沟人。达兴系船民出身,为人豪爽。民国38年(1949年)3月底,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开始,他第一个报名参加支前战斗。 4月21日傍晚,渡江开始,从下枞阳到戚矶头主攻对江乌沙夹的江面上,唐达兴担任首航尖刀船任务。达兴系舵工,认为自己身强力壮,把掌舵让给体弱的船工,自己划头桨,向占领目标飞快地驶去。船舱口用4床湿透水的棉被做排障,28名解放军指战员……[详细]
  许辑堂(1897一1951),字熙瑞,晚号漱石主人,今枞阳镇五谷井庄人。辑堂9岁入私塾,能作联语,师奇之。13岁抄录《戴南山集》全卷,小楷端秀。16岁考入安徽高等师范学堂,成绩卓异,被选为留日学生,因家贫未能东渡。及长,从邑中名士吴闿生、马其昶、李德膏游,得闻桐城文派绪论。并与范文澜、高步瀛等为契友。民国政府教育总长许士英慕辑堂名,请教其子;迨其组阁,欲聘辑堂出仕,辑堂莞尔谢之。此后,两人交谊益深……[详细]
  吴述伯(1882——1952),名光祖,今雨坛乡雁形地庄人。述伯毕业于桐城中学和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后到杭州攻读浙江蚕学馆农科,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他创办安徽旅昌公学于江西景德镇,后赴贵州农业学校任教。宣统三年(1911年)回家乡,任白鹤峰学堂堂长。此后,历任安徽第二甲种农业学校校长、安庆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教师、东北大学语文教授。抗日战争爆发,举家南迁,先后在广西柳州……[详细]
  吴赓尧(1903——1952),名希唐,今周潭镇人。赓尧少时随父学医,因家遭火灾,迫于生计,往横埠河街“黄达生堂”药铺学习中药剂。3年期满,随伯父习医,刻苦钻研,对《内经》、《伤寒论》、《金匮》以及金元四大学派,无不熟悉、精通,遂于吴桥街开设吴春堂药铺,时称名医。 赓尧对《伤寒论》的义理辨证,尤为精辟。他认为:“所谓‘伤寒论’者,不能单从字面思义,其内涵甚广,包括一些热性病和非热性病。”“伤寒有五……[详细]
  钱新民(1923——1953),乳名大头,字吉庆,今汤沟镇人。新民出生于劳动人民家庭,17岁进浮山中学读书,在浮山中学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走上街头,深入农村演讲、演出、张贴标语,以宣传抗日。 民国30年(1941年)春,浮山中学因膳食问题爆发-。国民党反动派借“奸党闹校”,无理开除新民等一批学生。新民深刻地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本质,他想:“家乡沦陷,国难当头,似这样读书下去,将有何用?”于是,决心投笔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