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河北 > 保定 > 望都名人

望都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刘昉 [] (?~586)
  刘昉(?~586)博陵望都人。父刘孟良,仕北魏为大司农卿,从魏孝武帝入关,被宇文泰任命为东梁州(治今陕西安康西北)刺史。刘昉性轻狡,有谋术。北周武帝时,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周宣帝即位,以技佞见幸,出入宫掖,宠冠一时。授大都督,迁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并见亲信。周宣帝病重,召刘昉与颜之仪嘱托后事。周宣帝口哑不能说话。刘昉见周静帝年幼,不能担负治国重任,又见皇后父杨坚有重名于天下,遂与郑译谋划,引杨坚辅政。杨坚固让,刘昉说:“公若为,当速为之;如不为,昉自为也。”杨坚遂从。杨坚为大丞相,执掌朝政,以刘昉为司马。刘昉又用计使周宣帝弟汉王宇文赞离开宫廷归还府……[详细]
  马洛新(约1776~1849)望都许家庄人。许颖仙(1773~1851)名许蓬。望都许家庄人,晚清举人。马洛新原为一丝弦艺人,酷爱戏曲,刻意研练。初演老生,唱、念、坐、打无一不佳,继而又广开戏路,生、旦、净、末、丑亦无所不通,成为所在戏班倚重的台柱子。在一次演出中因戏台坍塌摔伤致残,被班主辞退回家。约在清嘉庆十四年(1809)冬,马洛新在许家庄成立小戏班,春节前后演出,以娱乡民。三年后,一些演员功成艺就,不辞而别,外出搭班演戏,小戏班难以为继。为羁留演员,马洛新进行剧种改革,向一吴姓肃宁人学肃宁地方小调,由此受到启发,并以此为基础,将丝弦、老调、梆子三种……[详细]
  张舜元(生卒不详)字伯才。望都人。明嘉靖八年(1529)中进士,任吴县知县。吴县为富庶之乡,赋税甲天下,县内豪右为把持敛收赋税的肥缺,每任县令刚到任,就以重金贿赂。张舜元到任后,即拒贿金,改革收取织造户税金的方法,公开价格,减少中间环节。对土地税则无论贫富,按额征收。对横行乡里的豪右严惩不贷,县内出现了豪右敛迹、平民乐业的局面,因政绩擢升为吏部稽勋主事。离县时民众遮道挽留,立生祠祭祀。后因遭谗,左迁为凤阳府判,到任伊始即迅速审结一人失其妇、株连无数且久拖不决的积案,被时人誉为“张青天”。再上调为户部主事,旋转户部员外郎。当时权臣严嵩的爪牙仗势截留国赋,张……[详细]
  崔健吾(1913~1941)女。原名崔秀梅。望都建安村人。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1933年考入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文学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天津沦陷,崔健吾回到家乡从事抗日救亡活动。9月与胞弟一起参加了冀中党组织领导的满(城)望(都)特区救国动员委员会,负责筹建妇女组织。走乡串村,组织妇女识字班,学文化、教唱歌,动员青年妇女放足、剪发,反抗封建婚姻,做军鞋支援抗日将士。到年底,贾村一带8个村全部成立了妇救会组织。1938年初,崔健吾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正式担任了特区妇救会主任。除做妇女工作外,还担任特区办的《民运》小报主编。《民运》经常报道前线战况,……[详细]
  吴学增(1917~1994)望都三堤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十几岁起即给地主当长工,后逃荒到东北当装卸工人。1939年返回家乡,加入村游击队,开展抗日斗争,积极参加挖洞、破坏交通、运送公粮、抬担架等工作。1941年被任命为村武委会副主任,翌年当选为副村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被任命为村支部书记。1947年10月,中共望都县委、县政府机关迁至三堤村,并把该村作为土地改革试点,由于土改中“左”的倾向,吴学增等村干部被当作“石头”搬掉。吴学增运用自己的影响,说服贫农团成员,避免了对富农动刑和损害中农利益等事件的发生。1948年春,望都县组织民工担架团……[详细]
  王夫如 (1923~)原名鲁煤。河北望都人。中共党员。1945年参加东北民主政治协会。1947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历任华北联大、中央戏剧学院、文化部艺术局、中国剧协创作员,《戏剧报》、《剧本》月刊,中国剧协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戏剧出版社编审。中国剧协会员,中国戏曲电视编导协会理事。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扑火者》、《白色花》(合集),话剧剧本《红旗歌》(执笔)、《里外工会》、《淮河上》、《乡村少年》等,电视剧剧本《大营救》(合作)、《东北魂》(合作),短篇小说《双红旗》等,散文《他光明地升天去了》等20余篇,文学、戏……[详细]
  钱毅文(1915~1942)原名钱金玺。望都邱庄村人。1927年本村小学毕业后考入城内高级小学,三年后进入县师范学习,期间阅读革命书籍,参加-。1931年毕业后回本村任小学教师,向学生们讲革命故事,教唱爱国歌曲,到贫苦农民中宣传反帝、反封建及翻身革命的道理。1934年到北平(今北京)谋生,曾在北平图书馆工作,之后给作家沈从文当秘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平沦陷,钱毅文返回家乡投身于抗日斗争。1938年初到满望特区工作,由特区书记胡振常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任路东区中心支部书记兼农会主任。1939年11月调任县农会副主任。这一年望都县发生罕见的……[详细]
  王建功(1936~1998)曾用名王庆德。望都崔庄村人。曾在村中小学和连颐村高小读书。1950年随父到大同市上学。1958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学院。后任浑源县二中教师,县教育局视导组负责人,中共雁北地委组织部、宣传部干事,地委秘书。1969年至1975年,在雁北地区革命委员会和地委研究室工作。1975年至1981年任中共怀仁县委副书记、书记,中共朔县县委书记。1981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1983年先后任中共阳泉市委书记、太原市委书记、山西省委副书记等职。1987年起,历任山东省泰安市市长、市委书记、山东省副省长。1994年12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并曾……[详细]
  谷万川(1905~1970)望都谷家村人。出生于清末秀才家庭,读完私塾后考入城内第一高小。192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在童年时代听来的“故事”有了新的认识,他整理出35篇童话,成《大黑狼的故事》一书。由周作人作序,1929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成为一时名作。1926年,谷万川未等毕业便南下武汉考入中央军政学校(即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六期学生,同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大革命失败后于1929年春回到北平(今北京),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期间创作了大量关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散文、童话,如《平安的晚钟》、《最后的野操》、《白鹭洲……[详细]
  葛松林(1885~1944)字月波,人称老月。望都西阳邱村人。幼年丧父,曾入读私塾,稍长到药铺当学徒。成年后务农兼作兽医,间或给人治病,在当地小有名气。育有二子二女,皆就学,平时教育以气节为重,鼓励他们接受革命思想,参加-。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葛松林目睹日本侵略军的残暴行径,深以国破家亡为忧。他毅然要求儿子们离家,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见儿子犹豫不走,便拿起棍子把他们赶出家门。兄弟俩西走山西,被国民党军队挡了回来,后来听说唐县来了八路军,二人又到唐县,在八路军负责人和望都工作团负责人的指示下回乡组织抗日团体和抗日武装。长子葛来斌组织了一支游击队,……[详细]
  冰痕 (?-1977),女。原名李文敏。河北省望都县人。三十年代女作家。1928年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因个性如冰,被同学赠日冰痕,此后发表文章则用作笔名。毕业后即来东北工作,时任沈阳第一中学教师。因酷爱文学,常给《哈尔滨公报》“公田”副刊写稿,经常发表的作品多为诗歌、散文、小说等。她的长诗《诉苦》在“公田”上发表后,引起强烈的反响,这篇长诗是以她本人的生活遭遇,控拆黑暗旧中国的罪恶,发出渴望平等、光明和自由的呐喊。1930年10月,《诉苦》被道外中国印刷局印成单行本发行。书的封面由楚可君先生设计,冰痕的好友、《哈尔滨公报》公田副刊崔铁肩为该书写了后记。她……[详细]
  胡厚宣(1911~1995)望都大王庄村人。1928年毕业于保定培德中学。1934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两次参加殷墟发掘工作。抗日战争时期,随机关流离于长沙、桂林、成都。1940年到成都齐鲁大学任国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中国文学系主任、历史社会学系主任。1947年转入上海复旦大学任历史系教授、中国古代史教学研究室主任。1956年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关怀下调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任研究员、研究所学术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先秦史研究室主任、甲骨文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致力于甲骨学和殷商史的研究……[详细]
  田涛 (1915~2002)原名田德裕,笔名津秋。河北望都人。1937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北京大学中文系旁听生。1937年参加抗战工作。历任郑州《大刚报》副刊、主编,第五战区文化团体抗日宣传员,上海法学院万县分院文学教授,中南文联出版部副部长,《长江文艺》副主编,河北省作协副主席、名誉主席,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武汉市第三、四、五届人大代表,河北省第三、四届政协委员、第五、六届政协常委。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沃土》、《潮》、《焰》,中篇小说《子午线》、《-图》、《灾难》,短篇小说集《荒》、《西……[详细]
  李建庆 (1927~2004)笔名燕丁、周礼。河北望都人。中共党员。1945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戏剧音乐系。1939年投奔抗日战场,任西北战地服务团、联大文工团团员,1948年专事戏剧创作,历任华大三部、中央戏剧学院、艺术局、剧协创作室研究员,中国歌剧舞剧院编剧。晋察冀文艺研究会常务秘书长,《西战团团史》副总。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歌剧剧本《一场虚惊》、《刘志丹》、《阿凤》、《削峰曲》等。歌词《红领巾》、《做一个好社员》获文化部三等奖,《青春的翅膀》获天津艺术节奖。……[详细]
  李佩先(1922~1963)望都许庄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8月任中共望都县一区区委副书记、书记。1942年7月任中共望都县、定唐县二、四区区委书记。1945年4月任中共定唐县委委员、组织部部长。1945年8月任中共定北县、望都县委组织部部长。1946年9月任三地委组织部干部干事、秘书。1946年12月任中共定县县委组织部委员。1947年7月任三地委组织部秘书。1948年4月任中共满城县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1949年2月任中共定兴县委书记。1952年8月任中共涿县县委书记,同年10月任中共保定地委委员。1953年……[详细]
  葛启(1913~2003)原名葛善举,字启秀。望都西阳邱村人。1929年考入河北省立正定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即接受进步思想,1930年12月因参加学潮驱赶反动校长受到破孩,1936年8月毕业后在望都县第一高小任教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葛启投身抗日。1938年1月任望都县路西区自卫会主任,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望都县政府教育科长、秘书,1939年6月任完县(今顺平)政府敌工科长、教育科长、秘书,1940年10月任完县公安局局长,1942年1月任阜平县公安局局长,1942年5月任雁北专署公安督察员。1943年5月任平北专署公安科长、社会部……[详细]
  曹幼民(1912~2001)原名曹荫春。望都黄家村人。1928年考入保定河北大学附属中学,参加了-。在当局宣布取消河大附中和文法科时,参加了护校活动,带头参加了到北京、天津的-活动。1931年考入北平(今北京)平民中学,担任学生自治会主席,同时参加北方左联和反帝大同盟,后被校方开除。1932年回到家乡,经人推荐到望都县国民党党部任录士(文书),以此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不久又到城东第三高小(栗家村)任代课教师,借学校教室办农民夜校,宣传革命,不久经定县中心县委委员张麟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4月,中共望都县委成立,曹幼民任组织委员,成为望都县党……[详细]
张兰梅 革命烈士 (19301983)
  张兰梅(1930~1983)女。望都小辛庄村人。幼失父母,七八岁时开始操持家务,17岁嫁到周庄村,夫家同样一贫如洗。战争年代,她经常帮助做交通员的丈夫传送文件,为干部站岗放哨、做军鞋、送军粮支援前线。新中国成立后她全家第一个加入本村互助组。1955年村里办高级社没有办公的地方,她主动让出自家的三间房,一占就是两年,分文不取。1983年10月24日,看女儿回家的张兰梅走到京广铁路赵庄路口附近,突然看到一列北上的火车飞驰而来,距拉胶轮小车走到铁路口的4个孩子仅有100来米,孩子们被尖叫的火车笛声吓呆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张兰梅见此情景把手中的东西一扔,大喊—……[详细]
  贾健夫(1913~1941)又名贾子音,乳名茂尔。望都固现村人。8岁入村中小学读书,12岁考入望都城内高小,15岁进县简易师范学习,开始接触革命思想。翌年毕业后,在二十里铺村小学教书,年底回本村任教,课余办起了农民夜校,教农民读书识字,向农民宣传进步思想。1938年初,结识来望都开辟抗日工作的刘元士,并由刘元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秋任望都县路东区区长,为迅速开辟工作,不分昼夜深入贫苦农民中,发动群众除奸反霸,镇压了作恶多端的日伪特务、土豪劣绅,很快打开了局面。1939年5月,贾健夫任四区区长,8月改任县政府民政科科长。在推行边区制定的统一累进税工作中……[详细]

全部望都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