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河北 > 保定 > 雄县名人

雄县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03-15

  • 孙连仲
  孙连仲(1893~1990)原名孙席儒,字仿鲁。雄县龙湾村人。幼年入私塾,后入保定中学,家道殷实,但他既不喜读书,也不好务农。1913年不顾家人反对,弃耕从军,在冯玉祥部当兵。由于他有胆有识,受到冯玉祥赏识,官职升迁很快。由司务长逐级升至师长。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所属部队全部参加国民革命军。孙连仲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东路第二军司令官,奉命率第十二师参加援陕战役,在孙良诚、刘汝明等人的协同下,打败围攻西安的镇嵩军,解了西安之围。1927年,冯玉祥所属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接受武汉国民政府领导。孙连仲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并任蒋、冯“北伐军……[详细]
  焦德裕(1220~1288)字宽父。雄州(治今雄县)人。其远祖焦赞,曾随宋丞相富弼镇守瓦桥关(在今雄县),落籍雄州。其父焦用。字世用,金末由束鹿(今河北辛集)令升千户,守雄州北门。成吉思汗与皇子托雷率蒙古兵围雄州城,州人开南门投降,蒙古兵涌入,他仍奋力厮杀,被蒙古兵抓获。成吉思汗视其勇壮,不杀。后官复原职,死后被追赠中书左丞,谥“正毅”,加封恒山郡公。焦德裕通《左氏春秋》,少年即勇壮善射,从舅父于军中。金将武仙杀真定(今河北正定)守将史天倪,后败走。余党赵贵、王显、齐福等据守武仙旧有堡寨,屡屡侵扰。蒙古太宗窝阔台欲选廷臣才高善辩者前往招降,杨惟中荐焦德裕……[详细]
王清弼 [] (?~1799)
  王清弼(?~1799)雄县人。清乾隆四十年(1775)中武进士,补陕西汉凤营守备,积功升陕甘固原提标左营游击。嘉庆元年(1796),湖北宜都、枝江、当阳、襄阳一带白莲教徒起义。郧县教徒王金礼、徐良带领起义军占据泥河口孤山村,谋攻白河、洵阳,进军郧西。王清弼奉命督兵攻孤山村外围寨堡,乘风雨大作之夜偷袭成功,歼擒白莲教徒400余人。后进攻孤山,先切断水道,以轻兵诱起义军出战,乘防守空虚时,派兵从后偷袭,爬山越墙攻寨,击败起义军,俘王金礼等46人,升甘肃平罗营参将。嘉庆二年(1797)二月,随四川总督宜绵出老君洞(今四川宜宾西),攻袭曾家山起义军营地。三月,又……[详细]
  张晋龄,1918年出生在河北省雄县西楼乡南辛立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只勉强读了两年小学,就不得不辍学,挑起生活的重担。他不但做农活,还挑担串乡做小买卖。在走街串乡时候,接触到了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在党的关怀下,他读了一些进步书刊,渐渐地对革命有了了解。1938年,在日军铁蹄践踏下的华北人民不堪忍受,到处燃起抗日救国的烽火时,张晋龄在共产党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当村长后,为掩护我党我军的干部,配合区小队活动,组织带领民兵破坏敌伪的交通要道、割电线、围炮楼,以种种形式打击日军和汉奸走狗。残酷斗争的考验,使张晋龄迅速成长起来……[详细]
王毓淮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81990)
  王毓淮(1918~1990)雄县西留官营村人。1935年参加“一二·九”-。1936年2月参加革命。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山西省太行民军第四团班长、排长、连长,山西高平县武装科长、副县长兼独立营营长,山西青年抗敌第三纵队九团营长。1940年8月调任太行分区九团参谋长。1943年1月任分区司令部情报处副处长,1945年4月任太行二区参谋长。参加了百团大战、洪子口、白庄、马牧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第六纵队司令部作战处长,鄂豫四分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十二军副参谋长。1946年8月,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根据地,……[详细]
刘佩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71990)
  刘佩荣同志是河北省雄县人,生于1917年。他从少年时期起即投身革命活动,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新城县工委书记、县委书记、冀中六支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120师三支队八团政委、西北野战军一军一师副政委、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等职。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1956年他从朝鲜回国后,担任-第五研究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为我国战略、战术导弹工业的发展和人造卫星的上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加快我国电子工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刘佩荣同志在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忠于党、忠于人民,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他廉洁奉……[详细]
王砚泉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72016)
  王砚泉,河北省雄县人,1917年出生。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指导员、教导员、科长、参谋处长。解放战争,他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11旅参谋处长、参谋长、二野14军40师副师长。1961年任14军政委,1970年任昆明军区副政委。1961年晋升少将。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勋章。名人逝世澎湃新闻记者从王砚泉将军亲友处获悉,原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王砚泉将军于2016年10月27日晚间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详细]
  刘观(生卒不详)字荣觐。雄县人。明洪武十八年(1385)中进士,授太谷县丞,被推荐升任监察御史。三十年(1397)迁署左佥都御史。后因坐事下狱,不久被释放,出任嘉兴知府。永乐元年(1403),擢云南按察使,还没去上任,就又拜户部右侍郎。二年(1404)调左副都御史。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欲迁都,在北平营造宫室,刘观奉命往浙江采购木材,刘观回朝后,向皇帝秉报采伐木材的艰辛。恰在此时山西大旱,第二年冬天,皇帝命刘观到江南传圣旨,遣散采木材的军民。六年(1408),刘观升礼部尚书。八年(1410),西北地区凉州卫羌族千户虎保、永昌卫千户亦令真巴等叛乱。刘……[详细]
  袁宗儒(生卒不详)字醇夫。雄县西槐村人。明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被授为御史。曾巡按浙江,当时浙江一带重男轻女现象严重,常有女婴被溺死,也有人家在嫁女时过度陪嫁。他到任后,经过了解民情,由官府发布通告,严禁溺妇婴和过度陪嫁的陋习,并令官员严查与疏导,逐步扭转了当地的不良风气。巡按河南时,正遇黄河水灾,他组织当地官府和民众抵御水灾,节用民力,慎用钱粮,使百姓顺利度过灾荒。正德十二年(1517)冬,武宗游幸大同,不理朝政,袁宗儒率同僚竭力劝谏,但武宗置之不理。到第二年夏天,孝贞纯皇后将葬,武宗才回京。袁宗儒等又力请罢皇店,遣边兵,又劝谏武宗巡边,言词极恳……[详细]
侯观 [] (?~1522)
  侯观(?~1522)字士宾。雄县人。侯瓒的儿子。明成化十四年(1478)中进士,第二年授为河南登封县令,他勤政爱民,抚恤孤寡,革除多年弊政。有一恶霸横行乡里,作恶多端,无人敢惹,人们把他比作“恶虎”。侯观经过明察暗访,获得证据,将其绳之以法,为百姓除了一大害。十八年(1482)登封大旱,又闹瘟疫,侯观登上中岳嵩山,为民祈雨消灾,甘愿以身赎罪,换取甘霖。不久天降大雨,旱情解除,瘟疫也消除,庄稼获得丰收。二十年(1484)又是大旱,百姓流离,饿殍枕籍道路,侯观打开粮仓赈济灾民,使百姓得以活命,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推荐到朝廷。朝廷打算升他为御史,但因他父亲正任……[详细]
  王淑昭,女。其父王炘,字济似,号晓岩,别号茨庵。直隶雄州(治今雄县)人。明末国变,徙居真州-(今江苏-),课子女作诗,躬耕为生,是明末清初知名的布衣诗人。清康熙十年(1671)还雄州故里。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称王炘的诗“格调高古,多河朔幽燕之气,郁勃之怀,兴亡之感,时流露于笔端”。著有《茨庵集诗钞》行世。王淑昭是王炘长女。自幼聪慧异常,诵读诗书过目不忘,终生不辍,学业益进。后来母亲去世,她带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独居,王炘对她说:“继承咱们家书香门弟的就是你了!”让她除料理家务外,还要教两弟一妹读书,后来弟弟王企靖中进士,妹妹也以博学著称。王淑昭出嫁后,先后……[详细]
  王孙蕃(生卒不详)字三慈,号生洲。雄县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天启六年(1626)授北京昌平学正。昌平总兵委托他发放4营兵饷。当时明朝军中腐败,克扣军饷习以为常。王孙蕃却想革除弊端,按数发放。而监操营弁仍然依旧例克扣饷银,并给王孙蕃送去。他见后大怒,责令立即退回。明熹宗时,魏忠贤阉党专权,他不附阉党。崇祯初年(1628),阉党被翦除,王孙蕃升山东济宁知州,济宁位处运河咽喉。但因运河多年失修,漕运困难,船工苦不堪言。他到任后马上组织挖河筑堤,疏导漕运,专心治河。当时济宁有一西库,存有9省上缴的治河工钱上千缗。此钱出入时照例有十分之一的私利是留给……[详细]
  侯瓒(生卒不详)字奉璋。雄县人。明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上任后,逢湖广地区灾荒,被派往灾区视察,见灾区哀鸿遍野、饿殍横路,即刻上奏朝廷,请旨赈济灾民,并免去当地历年积欠80万石,使“民困以苏”,度过灾荒。回京后被任为户部员外郎,之后被派任山西凤翔知府,任职9年,升任山西参政。后回朝任佥都御史,奉命巡抚甘肃。甘肃地瘠民贫,征粮困难,军队也是薪饷不继,驻军军官就把马料填补亏空,甚至吃空饷,时间久了,犯此错误的指挥以下军官有800多人,查出后都被捉拿下狱。侯瓒到任后,面临这个棘手问题,想出一个解决之策。让这些军官先偿还亏空粮食的一半,另一半……[详细]
李成 [] 金朝将领 (?~1158)
  李成 金朝将领(?-1158)金朝将领。字伯友,雄州(今河北雄县)人。初为弓箭手,以以骁勇闻名。金兵占河北,他在淄川聚众,辗转南下。宣和初,累官安武军节度使,号令甚严,众莫敢犯。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攻破江州(今江西九江),占有州郡多处。后投金傀儡张邦昌。绍兴三年进占襄阳等郡。次年,被岳飞击溃。张邦昌死后归金。绍兴十年,从兀术攻陷洛阳等地,任河南尹。旋因事解职。完颜亮时,起为真定尹。……[详细]
李万春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艺术教育家 (19111985)
  李万春(1911-1985),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艺术教育家。满族正黄旗人,原籍河北雄县道口村,出生于哈尔滨。父亲李永利是红遍江南、称绝一时的清末著名武花脸演员。李万春的妻子李砚秀是京剧旦角演员。李万春4岁随父母迁居上海。6岁上学读书,不足五岁就开始随父练功学戏。《佟家坞》、《阴阳鱼》、《田七郎》、《大力将军》等为其独有剧目。(1911年农历八月十二日—1985年9月14日),京剧老生、武生,李万春李万春小名长顺。他除了接受家传外,还先后受教于徐德增、于德智、崔凤鸣、项鼎新等老师学《珠帘寨》、《碰碑》、《洪羊洞》、《逍遥津》、《斩黄袍》、《状元谱》、……[详细]
  李桐春(1927年6月7日—2014年3月30日),男,京剧武生、红生。河北雄县人,满族。名净李永利之子,名武生李万春二弟,生于1927年。幼入乃兄主持的北平鸣春社科班习艺,排名李鸣俊,工武生兼红生。40年代曾于《济公传》前饰伏虎罗汉,与庆春的降龙罗汉的双人舞,颇受观众赞誉。后部戏与张鸣禄分饰陈亮、雷鸣。擅演《古城会》、《汉津口》、《华容道》、《水淹七军》、《走麦城》等关羽戏及武松戏,同时也擅长《霸王别姬》等戏。1949年初,与其弟李圜春随王振祖所率的中国剧团,与李蔷华、言少朋等赴台演出,后未能回归落户台湾。曾搭顾正秋京剧团,后又转入大宛、陆光、海光等剧……[详细]
  王德成(生卒不详)原名成德。雄县板家窝村人。雇农出身,身材魁梧,好习武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家乡立坛组织义和团进行反帝斗争,团民发展到数千人,与白沟河义和团互相呼应,属“乾”字团。德成又亲赴霸州、固安、永清、文安等地设厂练拳,扩大组织,成为冀中义和团最活跃的地区。王德成为远近所推举,“群呼大师兄”。王德成率雄县、文安、霸州义和团进军天津,在大佛寺设坛,先后参加了保卫天津、攻打北京东交民巷使馆、西什库教堂的战斗。京、津失陷后,王德成率团退至冀中。光绪二十六年(1900)秋,八国联军约200人,沿武清、霸县一线进犯板家窝。王德成组织团民在街口修筑工……[详细]
  王崇武(1911~1957),著名明史研究专家。1932年至1936年在北京大学史学系学习,与邓广铭、王毓铨、杜呈祥、张政烺、傅乐焕等为同学。自1937年起长期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力研究明史。河北雄县人。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专业方向为明史。曾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集刊》上发表了明史研究成果,引起很大反响,如《查继佐与敬修堂钓业》、《董文骥与明史纪事本末》、《读高青邱威爱论》、《读明史朝鲜传》、 《李如松征东考》、《论明太祖起兵及其政策之转变》、《论万历征东岛山之战及明清萨尔浒之战》、《明成祖朝鲜选妃考》、《明初之用兵与寨堡》等。……[详细]
  李永利 (1884年-1955年),京剧武净。祖籍河北省雄县,为满族正黄旗人。自幼酷爱戏曲,曾充任临时的武戏演员。25岁时与15岁的孙炳财结婚,生有六子二女。长子、长女及五子夭折。万春名为长子实为次子,下面依次为李桐春、李庆春、李圜春;次女李慧英排行为四,为武旦李金鸿前室。民国20年创办“永春社”,由长子李万春挑头牌,演出于京津等地。1955年李永利病故大吉巷寓所,享年71岁。其父以做豆腐、打草鞋维持生计。李永利自幼酷爱戏曲,每逢集日或庙会有野台戏时,待随父卖完货后,便独自留下观看,回家后便模仿学演,并苦练出翻跟斗的过硬本领,曾充任临时的武戏演员。投身梨……[详细]

全部雄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