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2,40W超级快充+麒麟980芯片

电商名人

首页 > 电商名人 > 福建 > 宁德历史名人介绍17

宁德历史名人介绍17

更新时间:2023-03-15

  孙翼如,名贻谷,字兆燕,号翼如,以号行,洋中村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十一月生于书香世家。祖湘湄,少司马奉政大夫,父武翼都尉。翼如自幼聪慧,受到良好的家庭影响,对经史研习有素,能诗善文,弱冠参加童子试,名列第一。同治八年(1869),补博士弟子员。次年,参加乡试,中副榜举人。光绪三年(1877),北上京都,考取八旗官学教习,例选知县。为奉侍双亲,久居在家,屡征不仕,父母去世,丧满,于二十一年……[详细]
  周召南,字敦诗,别字雅言,号棠坡,狮城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自幼好学,授业于周道兴,勤究四书、经史,学业猛进,19岁考取秀才,因母寡,在家奉侍。召南性情敦厚朴实,言行谨慎,事母至孝,母亲起居饮食,事必亲躬,邻里称颂。居家勤究经史,尤长书法,学习欧体,笔划瘦硬神妙,书法之精,首屈斯时。后由七步陈荫堂推荐,赴福州主事宁周会馆,主馆八年,奉公守职,经济往来,毫不染指。后因母年老辞归。召南为……[详细]
  周铭,字新甫,狮城人。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生,五岁丧父,承母教导,勤奋读书。同治五年(1866)考取生员,后为附贡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凡修桥铺路、建路亭、修寺庙等公益事业他都尽力支持。光绪十三年(1887),同其兄弟三人集资建半林溪洞桥、石泉亭。光绪十四年,受县丞蔡锡章荐举为周墩义仓社长,主管积谷防荒济饥,经数年努力,义仓积谷数量充盈。常充资困济饥之用,民众敬仰,送“练达老成”、“急公好……[详细]
周道兴 [] (1827~?)
  周道兴,号仁山,狮城人,清道光七年(1827)生。父志京,性慈,疏财好义,在政和一带肩挑买卖,养家糊口。道兴因家贫童年失学,由于天资聪颖,奋发勤学,曾说“三年得句,欲为贾岛执鞭”,寝食出入手不释卷,数年痛绳于学,博览深究“四书”、“五经”。咸丰十年(1860),取入邑庠。同治二年(1863)鄮山状元、学政章载鋆殿视学福宁府,阅道兴考卷,见其诗文立志不卑,论古有识,遂取古学第一名,准为廪贡生,并书“……[详细]
  詹正良,杉洋村人,生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道光间恩贡生,为人正直,乐善好施,热爱交通建设事业。杉洋村位于福安、宁德、周宁三县交界地,溪流山涧错综,道路崎岖,往来交通不便。正良致力于桥梁道路修建,或独资,或为首捐资募建。咸丰五年(1855)铺长峰村外通往咸村、霍童石路一条,路边建路亭一座,俗称观音亭。咸丰八年,在福安界紫竹村建造石板桥一座,名立昌桥(又名德昌桥),交通湖头、罗洋、穆阳等地。咸丰……[详细]
  叶寅清,字宏本,号敬斋,端源村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生。家贫,道光十年(1830),考入县学后补廪生。同治八年(1869)岁贡,候选儒学正堂。寅清生平急公好义,待人宽厚,嗜书好学,致力于《左传》、《史记》、《汉书》及韩愈诗文的研究,遇有不解,常勤奋深研不懈。其文思敏捷,挥毫立就,作文赋诗,言简意赅,不拘繁文缛节,能脱故旧藩篱,立意清新,为当时文人楷模。寅清连任初晴书院山长,执教20余年,学生……[详细]
  魏敬中(1778~1860年),又名建中,字治原,号和斋、和宇,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生于樟源村。祖昌佐、父德化,读书未仕,为人纯谨。敬中幼年聪敏好学,五岁入塾启蒙,有人问他:“独不恋母乎?”他回答:“恋学即恋母也。”读《易·乾象》,叹息道:“欲为君子宜法天。”要祖父替他书“天”字贴在书房墙壁上,以自惕励。他十一岁就能下笔成文。稍长,博览经史典籍,立志远大,为文跌宕有奇气,不同凡响。福安名士郑……[详细]
  汤荣标,字尚宾,号霞城,玛坑村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七月生于将门望族。祖父汤贵玉,清云骑尉,乾隆五十三年带兵随军进驻台湾,在战斗中阵亡,诰赠“武翼都尉”,赐“世袭罔替”。父汤宝华世袭任闽安守备、建宁松溪都阃府、峰火门游击,诏赠“武翼都尉”。荣标自幼习武,体魄魁梧,练就一身武艺。因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出外谋生。中年遇亲戚题荐,由云骑都尉署闽安都司、彭湖都司,历升泉州、厦门守备,南澳左营游击,……[详细]
  徐援,又名义援,号汉烈,后改名马援,纯池村人,明天启五年(1625)生。少负大志,性旷达,体强壮。家贫,早年跟随长辈往闽北、浙江等地谋生,从事打铁、烧炭,辛劳困苦,生活艰辛。时值清初,战事频繁,民不聊生,徐援毅然聚众举义,结寨为营,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人称马二爷。在浙江丽水、庆元一带劫富济贫,历十余年,深受穷苦百姓拥护,归附者达千余人。清康熙七年(1668),闽浙总督李宣奉诏招编,徐援率众归顺,授浙……[详细]
  郑德厚,字克淳,浦源村人,生于明嘉靖初。少负壮志,习文练武,熟谙武略,为乡亲所器重。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萌源村遭匪首徐颛六率匪徒300余人劫掠,德厚召集乡勇400余人增援抗击,匪溃败逃遁。嘉靖四十年,德厚与其兄组织乡勇出剿山匪刘大眼,擒拿其头目朱二、黄孝四、郑品十等人送官府究办,其残部溃散。嘉靖四十二年,倭寇-周墩,劫掠烧杀,德厚为安乡保民,与众乡亲筹集白银百余两,赶筑塞堡,日夜巡逻,加强……[详细]
汤耳 [] (806893)
  汤耳,字闻之,里渺村(川中村)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宣宗间中进士,任长溪县(今霞浦县)知县。汤耳原居宁德黄檀,后与其弟携家眷迁至里渺,筑屋凤山南麓,修道路,建木桥,造磴步,以便行人。汤耳致仕后回川中定居,开发良田。咸通二年(861)捐舍基地与普济和尚建凤山寺,舍己田作寺田。此后,遣长子汤让迁梅山,次子汤谦迁孝悌,三子汤讲居川中,三兄弟互相提携,汤姓子孙世代繁衍,使川中、梅山、孝悌及其附……[详细]
  刘忠豪,民国27年(1938年)生于闽清县板东镇。1960年秋毕业于福建省医学院医学系,分配到屏南县医院任外科医生。忠豪初出校门,实践经验少,但上进心强,虚心学习。他在配合手术时,总是胆大心细,认真负责。对手术后的病人,经常观察到深夜,细心护理,深得领导和同事的赞许,患者家属十分感激。1962年秋,忠豪被选送省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进修一年。翌年秋,他回屏南县医院后,技术上独当一面。当时有个“宫外孕”……[详细]
  林枝峙,民国26年(1937年)生于屏南县前塘村。民国35年8月进前塘小学读书,中途因家境困难而辍学。1953年9月考进屏南中学。1956年2月加入共青团组织,继而被评为“三好生”,保送上高中。1959年9月考进南京航空学院无线电系,攻读导航专业。1964年8月,枝峙南航毕业,分配到西安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第二十研究所工作。1965年6月,在第三研究室参加“长河一号”中波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研究工作,他……[详细]
  苏必标,屏南县葛畲村人,民国14年(1925年)9月18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他的两个弟弟同一年死于天花,年仅3岁的妹妹也卖给人家为童养媳。必标12岁时,父母先后染病去世,从此成为孤儿。此后,必标由-婶娘陆宗榴照管,靠砍柴、摸泥鳅等换些粮食度日,尝尽生活的艰辛,也养成坚毅、耐劳的优良品质。必标稍长就参加田间劳动,并很快成为田间劳动的“多面手”。同村农民黄传吉被他朴实、勤劳、能干所感动,主动托人说亲……[详细]
  赵布礼,原名赵从仁,民国10年(1921年)11月生于山西省壶关县土河村贫苦农家。童年只读过半年书,后放羊、学铜匠、随父农耕。民国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村党支部书记、县委交通员,区委委员、副书记、书记。在解放区大生产运动中荣立一等功。民国38年8月随军南下,在顺昌县历任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农村合作化时期,他以省先-表出席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在当地有“泥腿子红书记”的……[详细]
  薛承健(1921~1961年),民国10年(1921年)生于屏南县双溪村,父亲是小学教员。承健从小读书勤奋。民国25年,他以优秀成绩考入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抗战初期,学校内迁沙县,交通不便,家庭经济经常中断,他靠奖学金艰苦度日,但仍然勤勉学习。民国29年,承健又以好成绩考入福建省立农学院森林学系。翌年,他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各科系学术论文竞赛,荣获森林系第一名,得到部颁奖章。民国33年毕业,就任……[详细]
  李珠妹,女,祖籍屏南县芳院村。民国7年(1918年),生于前凤林村。她母亲因缺奶,把她送给杨永豹为童养媳。永豹死后,妻离子夭,珠妹又被杨郑根收养。郑根家境困难,珠妹8岁就里外操劳,却缺衣少食。苦难的童年磨就她倔强的性格,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民国22年,珠妹被养父嫁给路下村林道喜为妻。丈夫租种地主的地,自己长年累月替富人家砻谷舂米,苦度时光。新中国成立后,珠妹翻身感十分强烈,上夜校学文化,入农会闹土……[详细]
  张尊炷,民国6年(1917年)出生于屏南县漈头村。民国12年举家迁居前塘村,尊炷就读于前塘剑溪小学。不久,因家境贫寒而辍学。16岁随父亲学木工,开始木匠生涯。1955年,华东地质队在屏南县泮地银墙林勘探铅锌矿,尊炷参加建设厂房、宿舍。旋被推选为脱产代表,负责管理木工工程。1956年春,尊炷和木工组一帮人来到古峰镇参加新县城建设。在对个体手工业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他满腔热情,白天参加劳动,晚上组织……[详细]
  宋焕光,又名岳碑、瑞岚。民国3年(1914年)生于屏南县深洋村。民国14年,就读于屏南县县立第一小学,刻苦读书,成绩优异。他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不济,回家务农,白天劳动,夜里挑灯苦读不辍。他看到富人不劳而获,穷人终年劳动却过苦日子,心里萌生对现实的愤慨。在竹制笔筒上刻着“敢锯龙头上角,誓拔虎嘴边毛”。民国21年,焕光担任深洋简易小学校长兼教员,对穷苦人孩子上学少收或不收学费,买不起书籍的学生,给予……[详细]
  包久和,民国2年(1913年)生于屏南县长桥村,少年丧父,祖父年老,母亲体弱,3个弟弟年幼,生活穷苦。民国26年他由亲友资助路费,出国到马来亚谋生。1938年,久和在马来亚雪兰莪州雪邦加入华侨筹赈会组织,同工人、学生一道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督促华商-,募捐资金汇回祖国,支援祖国人民抗日斗争。1942年2月15日日本侵略军侵占马来亚全境,他在雪邦一支石加入马来亚人民抗日军雪邦后备队过港小队,在敌后发动……[详细]